![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7章第2节东南亚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95465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7章第2节东南亚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95465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7章第2节东南亚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95465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东南亚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东南亚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教材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第二节 东南亚课型新授课课时两课时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知道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生产情况。2.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能够分析东南亚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难点东南亚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学生活动、探究。教具地图册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师生活动内容(第一课时)二次备课[导入新课]读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讲授新课]一、“十字路口”的位置读图7.19“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图7.20“东南亚的地形”,明确东南亚的范围,和重要的地理位置。(1)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2)重要的地理位置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纬度位置:(10°S——25°N),这就决定了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比较大。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著名的马六甲海峡。(3)国家东南亚共有11个国家,中南半岛上多为临海国,老挝是唯一的内陆国家。(4)图7.19“马六甲海峡的航线”,看图后请大家思考: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总结:日本的工业生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上贸易。马六甲海峡是日本与南亚、西亚、非洲、欧洲各国进行海上贸易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5)读图7.21“马六甲海峡的航线”思考: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石油进口的重要性:总结:我国的石油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东地区,而从中东运往中国的石油同,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因此马六甲海峡对中国石油进口具有重要意义。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学生读地图册14页图回答: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2、这两种气候类型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样的影响?(一)气候类型、分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分布地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马来群岛大部,马来半岛南部有利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的生长。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中南半岛,菲律宾群岛北部(二)读课本P24图7.24填表: 物产稻米的重要出口国橡胶的最大生产国棕榈油的最大生产国椰子的最大生产国蕉麻的最大生产国椰子的最大出口国主要生产或出口国泰国、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菲律宾(三)东南亚种植水稻的条件(1)东南亚人喜爱大米饭(2)东南亚高温多雨的气候有利于水稻的生长(3)地形平坦,土壤肥沃(4)人口密集,粮食需求量大(5)劳动力丰富[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东南亚的自然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知道了东南亚位于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以及热带气侯对农作物的影响。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东南亚的人文景观。[板书设计] 马来群岛 范围 中南半岛 东 位置 纬度位置 南 海陆位置亚 交通位置 热带雨林气候 类型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课后反思] 东南亚(第二课时) 【核心素养】1.地图技能:学生根据地形图判读东南亚的山脉、河流的分布与走向,分析得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2.空间认知和区域分析能力:根据地形图,找出河内、金边、万象等大城市,看看他们附近的大河,找出城市分布与河流的关系。将这一规律推广至世界范围,从地形、交通、经济多角度分析利弊。3.综合性的地理思维能力:综合距离、景观、语言文化等方面讨论东南亚成为中国人出境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4.可持续发展的人地观念:针对东南亚旅游出现的问题,探讨合理发展经济的措施。【教材分析】作为一个整体,无论从自然地理条件,还是从历史经济发展等方面看,东南亚都有许多共性。也就是说东南亚具有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所以,教材在“我们邻近的国家与地区”中选择了东南亚。本节内容结构如下。 教者根据课标要求整理出以下重难点:1. 东南亚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2.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对旅游业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湄公河游记”的生活地理导入新课,体现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身边地理的教学新思想。渡船静静地依着喧闹的码头,在湄公河黄色的浊流里荡漾起伏,我的湄公河之行就这样开场了。今天,我要在这里坐船行驶于湄公河上了,就要开始慢慢体会湄公河的生活,体会这里的风土人情。师多媒体出示思考问题:在作者有关湄公河游记的描述中,有这样几句话“渡船静静地依着喧闹的码头”“来到这里的是河水、是街道,是街道连接着河水,还有等待摆渡的人”,试想东南亚的大河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们给城市带来了哪些便利?为什么这里的城市大多沿河分布?设计意图:新课标中的“课程基本理念”第一条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本节课的导入从学生感兴趣的影片及与之有关联的旅游出发,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充满活力,必然会引起学生极大的探索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讲授新课──创设情境,探索新知,体现过程和方法教学的思想多媒体展示应关注的问题: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东南亚成为中国人出境游首选地的优势条件。讲授新课──图释导学,问题引领,合作探究,体现过程和方法教学的思想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观察“亚洲的地形与河流流向图”“中南半岛的地形与河流流向图”,由此及彼,通过已经学习的亚洲地形与河流流向的关系,发现东南亚地形与河流流向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东南亚城市分布与河流的关系。师多媒体出示“亚洲的地形与河流流向图”“中南半岛的地形与河流流向图”,要求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中南半岛的主要河流有哪些?这些河流大部分发源于哪里?这些河流之间的颜色代表什么地形?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脉方向有什么特点?请小组成员一起合作探究。 学生交流讨论,师点拨提升:从图中我们能够发现中南半岛的河流众多,主要的大河自东向西依次是: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这些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在我国境内有着不同的河流名称,如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萨尔温江在我国境内称为怒江;这些河流之间的颜色表示地势较高的山脉和高原;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脉方向的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师:请大家继续阅读下面的“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图”,思考以下问题。(1)这些河流上、下游的地形有何差异?这对河流的流速有何影响?该如何利用?(2)找到河内、金边、万象、仰光、曼谷。看看他们分别属于哪条河流的沿岸,分别属于哪个国家?(3)总结出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 学生继续交流讨论,师点拨提升:这些河流的上游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的河口三角洲。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如下表所示:河流上游河流主要流经的国家、注入的海洋经过的首都红河元江中国、越南太平洋河内湄公河澜沧江中国、缅甸、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太平洋万象、金边湄南河 泰国太平洋曼谷萨尔温江怒江中国、缅甸印度洋 伊洛瓦底江独龙江中国、缅甸印度洋仰光(原首都) 师总结归纳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特点以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地形特点:中南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2.河流特点:沿岸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易于灌溉,交通便利,经过长期开发,已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地区。3.城市分布: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主要城市有越南河内、老挝万象、泰国曼谷、柬埔寨金边、缅甸仰光等。设计意图:该部分知识的教学过程继续使用地图观察、思考探索的学习方法,通过地图反映的信息,掌握地理事实的特征、分布规律和因果关系。注重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去分析和表述地理问题,根据地理要素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对地理原理和规律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并能及时总结归纳,反馈、落实课标要求。承接:2014马年的春节即将到来,春节期间,如果条件许可,大家希望与自己的家人一起,随着旅行团或让父母驾驶着自己家的爱车,到冬季出游的热门地、我们的邻居东南亚旅游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东南亚旅游知识的学习。四、热带旅游胜地──观察东南亚的热带旅游图片,让学生自学完成东南亚“热带旅游胜地”图文知识的学习师多媒体展示东南亚的热带旅游和旅游资源图片,让学生感受东南亚的旅游知识。东南亚的热带旅游资源师点拨提升东南亚“热带旅游胜地”的相关知识:1.旅游资源(1)自然风光:充满热带气息,多数国家海岸线漫长,海岛众多,形成了许多著名的海滨旅游与度假胜地。(2)人文旅游资源:东南亚各国历史悠久,多元民族文化并存,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文化景观多姿多彩,名胜古迹众多,风土人情多样。2.旅游业发达的国家近年来,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收入已成为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师布置学生阅读“东南亚的华人文化”,并结合下表加深认识: 国家华人人口数(万)占全国比重(%)新加坡24077泰国60011越南961.3印度尼西亚6003.5马来西亚56025菲律宾1402柬埔寨303文莱518缅甸902 师强调注意以下知识:1.华人和华侨的祖籍多为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特别是广东、福建。2.华人和华侨对东南亚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也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带到了所在国,使东南亚文化更加多姿多彩。东南亚现存的中华文化遗产也成为该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拓展延伸:老师多媒体播放东南亚的旅游新闻,学生探讨如何有效解决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经济发展过于依赖旅游业的问题。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们的近邻──东南亚的相关知识。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东南亚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特点,明确了中南半岛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东南亚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了旅游业,到东南亚去旅游已成为中国人出境旅游的首选目的地。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收集关于东南亚国家的景观资料,自制一份《东南亚旅游指南》,电子版、纸质版均可,要求图文并茂、无科学错误。【教学反思】在对东南亚的学习中,我们在课堂上主要是用生活中的地理导入,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同时关注地图教学,重视探究问题下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方法和规律的感悟。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东南亚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地形,气候,热带旅游胜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第二节 东南亚教案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东南亚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安排,新课引入,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知识反馈,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