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
第一套-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套-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文件包含第一套-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模拟卷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第一套-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模拟卷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模拟试题(一)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一、积累运用(30分)1. 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项(2分)( )A. 撺掇(cuān) 摇曳(zhuài)仲裁(zhòng) 眼花缭乱(liáo)B. 脑畔(bàn) 蓦然(mò) 要塞(sài) 屏息敛声(bǐng)C. 嫉妒(jí) 翘首(qiào) 蹒珊(pán) 震耳欲聋(lóng)D. 训诫(jiè) 缄默(jiān) 枯燥(zào) 张灯结彩(cǎi)【答案】D【解析】A.摇曳(zhuài)—— 摇曳(yè);B.脑畔(bàn)——脑畔(pàn);C.翘首(qiào)—— 翘首(qiáo),蹒珊——蹒跚;故选D。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作为辩手的他,在反驳对方观点时,旁征博引,强词夺理,赢得了台下的阵阵掌声。B. 随着指挥的手落下,悠扬的乐曲突然戛然而止,而观众们仍然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C. 回忆童年时光,老家门前的小河川流不息,人们在河边洗衣、洗菜。D. 江南的暮春,草长莺飞,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如期而至。【答案】D【解析】A.强词夺理:本来没有理,硬说成有理。含贬义,不合语境;B.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与词语前面的“突然”重复;C.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不可形容真正的河流;D.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使用正确;故选D。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中国经济能否实现“稳中有进”,能否实现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实体经济二次振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业。B.食用巧克力虽然能够激发大脑的工作速度和记忆力,而且每周至少食用一次巧克力可以改善大脑的认知能力。C.环境保护部要求各督查组再接再厉,继续保持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和浩然的正气,加大进一步督查力度。D.随着开通日期的日益临近,从古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向西一直到乌鲁木齐,一条“高铁丝路”即将全线贯通。【答案】D【解析】A项,句末加上“好坏”;B项,“虽然”改为“不仅”;C项,“进一步”调到“加大”前面。故选D。4.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B. “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来回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罢,我们的要大得多呢。”C. 近年来,因在马路上行走时使用手机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屡屡曝光,“手机依赖”到底是不良习惯?还是危险的“炸弹”?这让人们不得不开始质疑。D. 大屏幕上闪现出世博会159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电灯、磁悬浮列车、航天器……这一刻,“一切源于世博会”的理念得以彰显。【答案】D【解析】A.“草木荣枯”与“候鸟去来”是并列短语,中间应该用“顿号”;B.“直起身来说道”后用逗号;C.选择疑问句是一个问句,所以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故选D。5.下列关于语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诗经》是先秦的书名,到汉代它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或《诗三百》。B.老生,戏曲行当之一,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小生”“小丑”“老旦”也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年轻男子、性格滑稽的男子、老年女子。C.“中国速度”“打赢硬战”“直播空间”“远见卓识”四个短语的类型均不相同。D.《回延安》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答案】C【解析】C项“中国速度”和“直播空间”都是偏正短语;“打赢硬战”是动宾短语;“远见卓识”是并列短语。6. 古代诗文默写。(10分)(1)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___。 (《蒹葭》 )(2)挑兮达兮,城阙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衿》 )(3)身长翅膀吧脚生云,____________。"(贺敬之《回延安》)(4)《小石潭记》 中作者运用比喻写出水声淙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中的送别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答案】 (1)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2)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3)再回延安看母亲(4) 闻水声 如鸣佩环 (5)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6)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寤、寐、坻、沚、佩、蒸、撼”的正确书写。7.阅读《傅雷家书》片段,回答问题。(4分)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性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1954年10月2日)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能坚强,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1955年1月26日)两封信都谈到了“坚强”,情形有何不同?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答案】第一封中的“坚强”是指面对失败与挫折(或:针对傅聪精神消沉的情形);第二封中的“坚强”是指面对胜利与成功(或:面对过分的谀词与夸奖,众人的掌声与拥抱,名流的赞美)启发:胜不骄,败不馁。面对成功与失败,人生的起起伏伏,都能平衡、理智地面对现实,不惧孤独,永葆赤子之心。【解析】第一问,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根据两封信中傅雷面对儿子的不同处境,理解“坚强”的不同含义。根据第一封信“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的语句,明确第一封是面对失败与挫折时;根据第二封信内容“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明确第二封是面对胜利与成功时。第二问,考查阅读启示。根据文本中两封信的内容,一是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人要“坚强”;一是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时,也要坚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所以,本题可从“胜不骄,败不馁”的角度来阐发自己所得到的启示,面对困难要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理智分析,面对成功时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永葆赤子之心。8.综合性学习(6分)70年峥嵘岁月,他们坚守爱国心、心怀报国志,将个人梦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70年华彩年轮,他们守初心,担使命,以卓越功勋和崇高精神感召亿万国人。让我们一起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致敬!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的部分言行资料 ,请据此将下面的人物标签补充完整。(2分)①快90岁了,袁隆平还是风尘仆仆的样子。他几乎每天都要去试验田“打卡”,观察杂交水稻的长势。②袁隆平启程来北京前,还去田里观看了稻田长势。参加完共和国勋章颁授仪式,当天就返回湖南,“明天还要到田里去。”③袁隆平坦言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很激动,同时他更把这个荣誉当成一个鞭策。“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要继续努力,继续攀高峰。”④袁隆平也曾笑着说:“我现在是‘90后’,脑瓜子还没糊,数学心算没问题,还要继续做研究。”人物:袁隆平标签1:爱国 标签2:_______ 标签3:_______ 标签4:无私奉献(2)下图是“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结构图”,请结合图表,概括我国粮食产量结构的主要特点。(2分) (3)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这是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这是一段感人至深的事迹,他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永远铭记。请你为袁隆平院士写一段致敬词。(2分)【答案】(1)标签:脚踏实地 敬业 谦虚 坚持 (2)①玉米、稻谷和小麦的产量占比较大。②豆类、薯类等的产量所占比例不超过十分之一。 (3)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社会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与自我。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古老密码。 【解析】(1)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根据标签1和标签4可知填写的标签内容是袁隆平的高尚品质。从①“他几乎每天都要去试验田‘打卡’,观察杂交水稻的长势”可看出他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结合②“明天还要到田里去” 可看出他是一个敬业的人;从第③段“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要继续努力,继续攀高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满足现状、有毅力、能坚持的人;结合④中他说的话可看出他是一个谦虚的人。(2)考查图文转换能力。图上画的是“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到,玉米占39.11%,稻类占32.24%,小麦占19.49%,相对于薯类、豆类等,这三类的占比比较大,超过了总量的90%,薯类、豆类和其他占比不足10%。据此整理作答。(3)本题考查颁奖词的拟写。写颁奖词时要从大处着眼,抓住人物最主要的令人钦敬的事迹,简要概述;对人物精神的赞美是颁奖词写作的重点。通过人物的事迹,引出对人物精神的评价。因此,在颁奖词中,要体现出人物的闪光心灵、人格魅力,或是坚强的意志、崇高的思想品质等。表达方式上,需要将叙述、议论、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袁隆平一生最主要的事例是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于推广,他研究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人吃饭的问题,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据此结合颁奖词的要求进行拟写即可。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诗经》中的两首诗,完成题目。(4分)(甲)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乙)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9.在我国新冠疫情肆虐时,日本向我国捐赠了抗疫物资,在防护服包装箱上题写了诗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结合《无衣》全诗,分析日本捐赠方题写这一诗句想表达的意思。(2分) 10.《关雎》与《无衣》都使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2分) 【答案】9.诗句意思是“谁说没有战袍?我们与你们同穿战袍”,表现了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日方借用我国古老经典的诗句,表达了团结互助,支援中国抗疫的深厚友情,鼓舞人心,给人力量。10,都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写法,反复咏唱,层层递进,增强了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解析】9.本题考查理解诗意。“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意思是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本义是表现兵士间团结友爱、同仇敌忾、偕作并行、准备抵御外侮的精神。结合题意“在我国新冠疫情肆虐时,日本向我国捐赠了抗疫物资”可知,日本捐赠方题写这一诗句的意思是表达团结互助,支援中国抗疫的深厚友情,鼓舞人心,给人力量。10.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各章的结构和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换几个字,反复咏唱。这个“重叠手法”包括叠字,包括叠词、叠句甚至段与段的重叠。段落的重叠称为叠章。其作用是在整齐中有变化,于反复中抒心志,往往能取得一唱三叹,回肠荡气的表达效果。可以明显看出《关雎》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和《无衣》中三节的文字略加改动,这种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给人的感觉是:变化之中又包涵了稳定。同时,这种改动也造成了诗意的往复推进。增强了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12分)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为此一家之中 B. 其中往来种作设酒杀鸡作食C. 屋舍俨然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D. 见渔人,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2. 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甲文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B. 乙文记述作者旅途中的见闻感触,情不自禁地感叹道:这一家中,的确有万物各得其所的真谛,很遗憾自己远远不如他们安适。C. 甲文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乙文写法上也不拘一格,有扼要的叙述,有细腻的描写;有时抒发感慨,有时勾勒人物;表现出作者熟练的写作技巧。D. 甲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乙文作者特别赞美妇女也参与农业生产的“江北之俗”。13. 把选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4. 【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简要分析。(4分) 【答案】11. C 12. A 13. (1)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2)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14. 两文都描绘了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生活图景。其中男女老少都生活得安逸自足。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回答即可。 【解析】11.考查对一词多义的理解辨析。A.为:向/认为;B.作:耕作/当作;C.均翻译为“……的样子”;D.乃:于是/竟然;故选C。1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A.“甲文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和“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表述错误,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桃花源的生活场景是虚构的,展现的是理想社会而不是现实社会;故选A。13.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并,都;怡然自乐,悠闲愉快、自得其乐。(2)句重点词语:俱,一起;耘,耕耘种作,于,。14.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根据具体内容,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去分析即可。【甲】文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生活。【乙】文中“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等语句可以看出旦子冈一带的人们生活的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点睛】参考译文:【甲】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乙】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给园子浇肥,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颗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鸣狗跳。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恨比他们差得远呢!(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12分)追求建筑的自然之道马苏薇①“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一名句勾勒出一幅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树林阴翳,鸟鸣山涧,一人一舍,怡然自得。无数文人墨客将其视作理想世界,许多画家以其意境入画,绘就不朽的林泉,如范宽《溪山行旅图》、王蒙《青卞隐居图》等等,画中之境超越现实生活,被赋予道德内涵,生发出隽永之意。当下,现代都市高楼林立,生态文明建设愈发重要,古人笔下的绿水青山仍是令人神往的桃花源。作为承载城市文化精神、塑造城市风貌特色的当代建筑,如何在钢筋水泥空间为人们营造栖息的诗意?如何以建筑寄托人文精神?追求自然之道依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②在一场交流活动中,不止一位建筑师展示了传统中国画里的山水与建筑,并以其为设计之源。崔恺院士以《富春山居图》指出栖居自然是中国古人传承千年的生活智慧;张永和教授以清画院《画十二月月令图(九月)》中描绘的敞开式建筑,阐述了向往、亲近自然的传统观念;青年建筑师马岩松则受山水画启发,设计出错落有致、依山傍水的住宅建筑。不难看出,传统山水画创作与当代建筑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皆是理想与现实的融汇,时间与空间的展示,心灵对外部的投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古代绘画中的建筑,更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了宝贵借鉴,也使“自然”成为当代建筑设计思想的重要范畴。③追求“自然”的建筑,不仅意味着从自然形象中汲取灵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建筑与自然发生关系;更意味着树立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美学追求。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论“自然”之境为“俯拾即是,不取诸邻”,即不索取、不强求,以发乎自然、自然而然的态度认识世界,正如北宋山水画家郭熙所言,“身即山川而取之”。这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设计追求的境界。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崇尚“自然”不是单纯模仿古典园林样式,也不是盲目追求抽象的建筑形式,更不是为概念而概念,而是顺应生态环境、人文传统、建造法则,以独特的生命体验激发创造灵感。这样的创作观有利于设计者形成个人风格,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对话,解决“千城一面”之困境。④追求“自然”还意味着构建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观。目前,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每年都有一批建筑尚未达到50年使用寿命便被拆除,既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又难以为子孙后代留下建筑遗产与历史文脉。破解这一难题,一方面要从体制机制上着手改革,重视城市规划设计,避免“拍脑袋”决策;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建筑师积极将节能低碳、集约高效的科技手段引入设计,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2017年,住建部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为建筑领域绿色发展明确要求。⑤近年来,许多建筑师在实践中也格外注重绿色技术的应用。譬如,上海自然博物馆设计中,采用了绿色照明技术、热回收技术、雨水回收技术等多项节能环保手段;超高层建筑北京中信大厦(中国尊)设计中,幕墙主体采用双中空单元式幕墙体系,以确保建筑外表皮节能效果;世园会中国馆设计中,降低采暖能耗成为团队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绿色,象征着自然、友好、创新与生机,也当成为中国建筑发展鲜亮的底色,为构筑和谐的人居环境提供指引。⑥自然之道,在建筑,也在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在设计中体悟自然之境界,当是值得建筑师深入思索的课题。(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05月26日)15. 在作者看来,当代建筑有何作用?追求建筑的自然之道又有哪些现实意义?(3分) 16. 通读第②~⑤段,说说文章从哪些方面来说明了建筑师对自然之道的追求?(3分) 17. 第⑤段画线部分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呢?请简要分析。(3分) 18. 读完全文后,你觉得作为一个“追求自然之道”的建筑师应该具有怎样的情怀呢?(3分) 【答案】15. 当代建筑可以承载城市文化精神、塑造城市风貌特色;现实意义:①在钢筋水泥空间为人们营造栖息的诗意;②通过建筑寄托人文精神。 16. ①以传统中国画里的山水与建筑作为设计之源;②从自然形象中汲取灵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建筑与自然发生关系;③树立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美学追求;④顺应生态环境、人文传统、建造法则,以独特的生命体验激发创造灵感;⑤构建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观,在实践中格外注重绿色技术的应用。 17. 举例子;作者举上海自然博物馆、中信大厦和世园会中国馆的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近年来,许多建筑师在实践中也格外注重绿色技术的应用”,使文章更加可信。 18. 示例: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传统的中国文化。(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5.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第①段中“作为承载城市文化精神、塑造城市风貌特色的当代建筑”,可作为第一问的答案。“如何在钢筋水泥空间为人们营造栖息的诗意?如何以建筑寄托人文精神?追求自然之道依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变为陈述句即为第二空的答案。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第②~⑤段,文章说明了建筑师对自然之道的追求。第②段中“不止一位建筑师展示了传统中国画里的山水与建筑,并以其为设计之源”,是第一方面。第③段中,“不仅意味着从自然形象中汲取灵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建筑与自然发生关系;更意味着树立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美学追求”“而是顺应生态环境、人文传统、建造法则,以独特的生命体验激发创造灵感”是第二、三、四方面。第④段中“追求‘自然’还意味着构建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观”和第⑤段中“近年来,许多建筑师在实践中也格外注重绿色技术的应用”是最后两个方面。把这些内容摘抄下来即为本题答案。17.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譬如,上海自然博物馆设计中,采用了绿色照明技术、热回收技术、雨水回收技术等多项节能环保手段;超高层建筑北京中信大厦(中国尊)设计中,幕墙主体采用双中空单元式幕墙体系,以确保建筑外表皮节能效果;世园会中国馆设计中,降低采暖能耗成为团队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是举上海自然博物馆、中信大厦和世园会中国馆的例子,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真实、准确地说明了本段开头的“近年来,许多建筑师在实践中也格外注重绿色技术的应用”,令读者信服。18.本题考查阅读文章的阅读运用。作为一个“追求自然之道”的建筑师,应该具有的情怀,可从文章结尾处“自然之道,在建筑,也在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在设计中体悟自然之境界,当是值得建筑师深入思索的课题”中概括答案,即:热爱生活,热爱自己,体悟自然之道,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等。(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12分)昙花终于怒放①我爱昙花。②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亩,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高兴极了!③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她去吧。心想,她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她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④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佛手。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大约到晚上九时,她便开始悄然开放。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作白天鹅抬头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啊,她就是“月下美人”啊!⑤过去未见昙花开放,感到非常神秘,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颜。以前看到的都只是画家笔下的清影和摄影家镜头下的清艳,见不到她的动态美姿,也闻不出她的清香。今夜如愿以偿,真正见到鲜活美丽的昙花怒放,真是欢喜欲狂!⑥这朵昙花,花冠硕大,高雅洁丽,雍容华贵,香气清新诱人。皓月当空,一家人在花架边,尽情欣赏“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⑦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何必计较时间的迟早?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立就意味着一切。”此乃真理名言。她一年不开,两年不开,第三年终于怒放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⑧昙花的品性令人感佩: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她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⑨我爱昙花。【链接材料】昙花,常绿灌木,主枝圆筒状,分枝扁平呈叶状,绿色,没有叶片,花大,白色,在分枝边缘上,多在夜间开放,开花的时间极短。供观赏。原产于墨西哥。19. 在下面方框内,填写表明作者心情随昙花的生长而发生变化的词语。(3分)20. 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21. 选文第⑧段和链接材料运用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3分) 22.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3分)A.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写“我”种昙花、赏昙花的事件,对语言和动作进行具体而突出的描写,字里行间充满对昙花饱满的喜爱之情。B. 散文具有“行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本文以昙花这一事物为线索,写昙花生长与开花的过程。C. 选文第⑨段进一步抒发了喜爱昙花的感情,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D. 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写“我”种昙花的经历感慨人生哲理。E. 作者从昙花终于怒放的过程得出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昙花一现,不必过于执着。【答案】19. 有点心急 心情淡然 欢喜欲狂 20.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昙花含苞待放的情态,将昙花人格化,更加生动形象。 21. 第⑧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链接材料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 22. AE【解析】19.考查了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考查。按顺序找到相应的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注意尽量用原句作答。第一空,从③段“昙花移植到花盆里……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可知“我”的心情是“有点心急”;第二空。从③段“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可得出“心情淡然”;第三空,从⑤段“今夜如愿以偿,真正见到鲜活美丽的昙花怒放,真是欢喜欲狂”可知“我”的心情是“欢喜欲狂”。20.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点评生动的字词,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将昙花当作人来写,昙花具有了人的情态,“低首含羞,微启小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昙花含苞待放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昙花的喜爱之情。21.本题考查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根据短文内容可知,第⑧段,“昙花的品性令人感佩: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她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这是作者的议论、抒情,点明昙花美好的品行令人敬佩,抒发对昙花的喜爱、赞美之情。链接材料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要简明的语言说明了昙花的形态特征、开花时间,产地等。22.A.错误,此文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没有语言描写;E.错误,作者从昙花终于怒放的过程得出: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故选AE。三、写作(50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材料一】必须确信,人人心中都具有善良天性。孟子把它说成是“恻隐之心”,王阳明把它说成是“良知”,西方哲学家把它说成是“先天的道德本能”。(余秋雨《你比你更精彩》)【材料二】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杨绛《老王》)【材料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读了上述材料,你对“善”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提示与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答案】参考例文:怀良善之心,传世间真情梁晓声凭借作品《人世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书中有这么一句话着实惊艳到了我,“生活中要良善,要给人以温暖,不放过一次做好事的机会”。何为良善?这大抵让我想起一句话:“我们来人间一聚,不是气对方的,是来与对方欢乐相识的。”良善确是发自内心传递的善意。良善如苔米,也学牡丹开。一点点善意可能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正如《劝学》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所说,也能凝聚如牡丹般雍容华贵的精神风气。无论自己还是他人,不经意间的善意,也能激发出人生的漫天芬芳。梁晓声在进入大学读书时获得了同学们的特别关照,这使他深受影响。怀着感恩,带着良善,他写出了深受大众认同的书,把自己的感喟分享给众人、给社会、给未来,也启发着读者去读而思、思而践,走出更好的人生路。良善须躬行,不做伪善事。真正的善言能劝人迷途知返,真正的善行质朴而无私。做与不做是个人意愿,不进行道德绑架,不掺杂商业目的。善良和诚实、厚道是一母同胞的美好品质。正如同心抗疫期间,小到志愿者的爱心活动是出于善意,医生护士的舍家逆行是出于善意,大到武汉封城防疫情蔓延的“牺牲”是出于善意,我国深陷困境仍设法“援非”是出于善意。善,是一颗种子,能开出绚烂的春天;善,是朵朵浪花,能奔腾出爱的巨澜。良善驻心头,温暖在人间。汪曾祺说:“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儿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他的话既是对来访者不遇的心理安慰,又是对他人的善意关怀。刘增盛挂出“无需让座”的灯牌,不苛求他人,不倚老卖老,这是老人对年轻人生活不易的理解,更是质朴善良的人性体现。人之初,性本善。有了善,你才能懂得理解他人,也才能体会暖在心间。梁晓声先生谈到良善与人性的关系。尊重、友爱、厚道的情感,才能让人们手牵手,走向更美好的未来。玛丽·奥利弗在《当我置身于树林间》中也说:“我希望自己良善、明察,永远不要仓促经过人间,要常常躬身低首,缓缓而行。”“永远不要仓促经过人间”,也是梁晓声先生想在书中传达的精神之一,而想保持缓行人间的关键就是——保持良善。愿我们如书中所言:生活中要良善,给人以温暖。怀良善之心,传世间真情!【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话题”作文写作。一、审题。本题虽然给了三则材料,但与材料作文不同的是,最终提出让你对“善”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故,这是一篇以“善”为话题的作文。然后我们可结合给定的材料,缩小写作范围,把“善”凝聚的话题具体化。如,材料一中围绕着什么是“善”,列举了孟子、王阳明、西方哲学家的看法,据此,你可以以“什么是善良”发表看法的认识,并阐述道理;材料二用杨绛《老王》中的主旨句,告诉我们,“善”就是要有同情心、羞愧心;材料三用《论语》中话语,教我们如何对待“善”,告诉我们学会“择善而从”的道理,则可以此为主题进行写作。当然,我们也可以跳出给定的材料,直接写出自己对“善”的看法。题目适合写成议论文,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也可写成记叙文,表现自己的生活经历。二、选材立意。生活中善良热心的事很多,把其中的典型经历写出来。善是热心,在学习生活中,那些热心帮人的同学、老师、医生的嘘寒问暖,热情回答、倾情帮助,无不洋溢、表现着“善”;如果更进一步,在本职工工作之外,因为同情、恻隐而主动做一些分外的事,如资助贫困学生、给病人积极的心理安慰,给小区来自外地的看门大爷送上节目的礼物,这也是“善”;如果再进一步,当你每周都为附近的公园捡拾垃圾、经常在路口维护交通秩序、经常做志愿到敬老院看望看成的老人,这种责任担当,也体现着“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考点18 写作-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文件包含考点18写作解析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docx、考点18写作原卷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17 名著阅读-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文件包含考点17名著阅读解析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docx、考点17名著阅读原卷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9 诗词赏析-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文件包含考点9诗词赏析解析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docx、考点9诗词赏析原卷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