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压轴题(选择题):质量守恒定律(含答案)

    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压轴题(选择题):质量守恒定律(含答案)第1页
    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压轴题(选择题):质量守恒定律(含答案)第2页
    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压轴题(选择题):质量守恒定律(含答案)第3页
    还剩3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压轴题(选择题):质量守恒定律(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压轴题(选择题):质量守恒定律(含答案),共38页。
    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之挑战压轴题(选择题):质量守恒定律(15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12•昆山市二模)将一定量的乙醇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4.6
    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4.4
    5.4
    m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表中m的值无法确定
    B.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增加氧气的量可以减少X的生成
    D.物质X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2.(2021•平阴县一模)由Mg(OH)2和MgO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含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取该混合物5g,将其投入适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
    A.6g B.12g C.18g D.24g
    3.(2019•广西模拟)某同学利用一黑色粉末(含氧化铜、碳粉、铁粉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做如下探究:ag黑色粉末加入到盛有50g该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质量为(49.8+a)g.他对实验的推理正确的是( )
    A.反应后不可能得到红色固体
    B.黑色粉末中含有铁粉,加入黑色粉末质量一定为5.6g
    C.若反应后黑色粉末无剩余,则黑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碳粉
    D.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低于19.6%
    4.(2016•宝安区模拟)在一定质量的甲溶液中逐渐加入乙至过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如图曲线表示的是( )
    序号



    HNO3溶液
    NaOH溶液

    HCl溶液
    石灰石粉末

    CaCl2溶液
    Na2CO3溶液

    H2SO4溶液
    锌粒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2013•沧浪区校级二模)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向等质量的铁和锌中加入过量的等浓度的稀硫酸
    C.向一定量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D.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6.(2013•哈尔滨模拟)将Mg、Al、Fe、Zn四种金属的混合物粉末共25g,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将所得溶液进行蒸发、结晶、烘干、称量,称得固体总质量为73g(所得固体均不含结晶水),则反应中产生的氢气的总质量为( )
    A.48 B.2g C.1g D.0.5g
    7.(2012•衡阳)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CO2
    O2
    H2O
    W
    反应前质量(g)
    6
    58
    5
    23
    反应后质量(g)
    X
    10
    32
    0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W是一种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W是一种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D.X的值为44
    8.(2012•宝应县校级模拟)经测定,乙烯(C2H4)、甲醛(CH2O)、丙酮(C3H6O)三种物质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4%,则100g该混合物完全燃烧后产生水的质量是( )
    A.44g B.48g C.56g D.72g
    9.(2011•哈尔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混合物10g,继续加热至完全反应后固体变为9.04g,再将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干燥得到1.59g黑色固体.求10g剩余固体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7.1% B.35.5% C.28.4% D.42.6%
    10.(2008•昌平区一模)甲、乙、丙三位同学用三个不同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图。他们的方法是,先将下图装置分别放在天平上调节至平衡,然后分别取下,甲、乙将试管中的液体与锥形瓶中的物质混合,丙将气球中的镁粉倒入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后,再放入各自的天平上,下列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个都平衡 B.甲、乙、丙三个都不平衡
    C.甲不平衡,乙、丙平衡 D.只有乙仍然平衡
    11.(2008•太原)将100g含CaCO3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发生反应,也不含钙元素),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中含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1%,则生成的CaO的质量约为( )
    A.28.0g B.44.8g C.56.0g D.78.0g
    12.(2007•南宁)将等容积、等质量(含瓶塞、导管、燃烧匙及瓶内少量的细砂)的两个集气瓶置于天平的左右两盘,并调至平衡,然后同时迅速放入点燃的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如图所示)使两者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后,此时的天平( )

    A.指针偏向右 B.指针偏向左
    C.仍处于平衡状态 D.指针先向左后向右偏
    13.(2006•扬州)有一小包质量为ag的NaHCO3和Ca(HCO3)2的固体混合物,小明将该包固体充分加热(仅发生反应:①Ca(HCO3)2 CaCO3+CO2↑+H2O ②2NaHCO3Na2CO3+CO2↑+H2O ),将生成的CO2全部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产生bg CaCO3沉淀;芳芳在小明加热、冷却后的试管中又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再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石灰水,结果产生cg CaCO3沉淀.那么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a=c B.a<b+c C.b<c D.a<b
    14.(2019•镇江模拟)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16g,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将其充分煅烧至完全分解,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水,固体全部溶解,则生成氢氧化钙的质量为( )
    A.3.7g B.7.4g C.14.8g D.22.2g
    15.(2016•红桥区一模)锌粉、铝粉、镁粉的混合物3.8g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蒸发水分得固体硫酸锌、硫酸铝、硫酸镁混合物11g,则反应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
    A.0.15g B.0.20g C.0.30g D.0.45g

    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之挑战压轴题(选择题):质量守恒定律(15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12•昆山市二模)将一定量的乙醇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4.6
    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4.4
    5.4
    m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表中m的值无法确定
    B.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增加氧气的量可以减少X的生成
    D.物质X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表中的数据确定反应物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通过计算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中各元素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确定X的组成、质量和化学式;经计算知X是一氧化碳,说明乙醇没有充分燃烧,增加氧气的量有助于乙醇的充分燃烧,从而减少一氧化碳的生成.
    【解答】解: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由于乙醇和氧气反应后质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质量增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该反应中,乙醇和氧气是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是生成物。
    由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可以计算出:
    4.6g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分别是2.4g、0.6g、1.6g;
    4.4g二氧化碳中碳、氧两元素的质量分别是1.2g、3.2g;
    5.4g水中氢、氧两元素的质量分别为0.6g、4.8g。
    因此反应物中共有2.4g碳元素、0.6g氢元素、9.6g氧元素,
    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中共有1.2g碳元素、0.6g氢元素、8g氧元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有1.2g碳元素和1.6g氧元素进入了生成物X中,
    说明生成物X由碳、氧两元素组成,X中不含氢元素,其质量为1.2g+1.6g=2.8g,所以m的值为2.8。
    由于X在反应前的质量为0,反应后的质量为2.8g,
    说明X在反应过程中质量有变化,不符合催化剂的特点,所以X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设X的化学式为CxOy,则12x:16y=1.2g:1.6g,解得x:y=1:1,即X的化学式为CO。
    有以上分析可知:
    A、表中m的值能确定,是2.8,故A错误;
    B、X在反应过程中质量有变化,不符合催化剂的特点,故B错误;
    C、由于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说明乙醇燃烧不充分,增加氧气的量,有助于乙醇的充分燃烧,从而减少一氧化碳的生成。故C正确
    D、X由碳、氧两元素组成,X中不含氢元素,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是很大,解答本题要认真分析各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仔细推敲,即可求解.
    2.(2021•平阴县一模)由Mg(OH)2和MgO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含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取该混合物5g,将其投入适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
    A.6g B.12g C.18g D.24g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元素质量守恒.
    【分析】根据Mg(OH)2和MgO组成的混合物与适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后的溶质只有硫酸镁,再根据镁元素的质量守恒来解答.
    【解答】解:因Mg(OH)2+H2SO4═MgSO4+2H2O,MgO+H2SO4═MgSO4+H2O,
    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则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等于MgSO4中镁元素的质量,
    设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MgSO4的质量为x,则
    Mg~MgSO4
    24 120
    5g×48% x

    解得x=12g
    故选:B。
    【点评】学生应根据混合物中镁的质量分数计算镁元素的质量,利用化学反应可以得出镁元素的质量的关系是解答关键,注意元素守恒思想的应用.
    3.(2019•广西模拟)某同学利用一黑色粉末(含氧化铜、碳粉、铁粉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做如下探究:ag黑色粉末加入到盛有50g该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质量为(49.8+a)g.他对实验的推理正确的是( )
    A.反应后不可能得到红色固体
    B.黑色粉末中含有铁粉,加入黑色粉末质量一定为5.6g
    C.若反应后黑色粉末无剩余,则黑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碳粉
    D.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低于19.6%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压轴实验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根据物质之间的反应及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碳不与硫酸反应.
    【解答】解:A、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可能得到红色固体,故A错误;
    B、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质量为(49.8+a)g,说明生成氢气0.2g,则说明一定含有铁粉,
    设生成氢气0.2g需要铁的质量为x,则有
    Fe+H2SO4═FeSO4+H2↑
    56 2
    x 0.2g

    x=5.6g
    需要铁的质量是5.6g,因为还可能混有碳粉或氧化铜,只能说黑色粉末的质量最小是5.6g,故B错误;
    C、碳粉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若反应后黑色粉末无剩余,则黑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碳粉,故C正确;
    D、设生成氢气0.2g需要硫酸的质量为y,则有
    Fe+H2SO4═FeSO4+H2↑
    98 2
    y 0.2g

    y=9.8g
    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为:×100%=19.6%
    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2016•宝安区模拟)在一定质量的甲溶液中逐渐加入乙至过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如图曲线表示的是( )
    序号



    HNO3溶液
    NaOH溶液

    HCl溶液
    石灰石粉末

    CaCl2溶液
    Na2CO3溶液

    H2SO4溶液
    锌粒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甲、乙两种物质的反应,分析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的乙的质量关系,找出符合图示的选择项.
    【解答】解:①HNO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发生中和反应,不管反应是否停止溶液总质量应该是随着乙的加入而不断上升的,图象上不会有水平的那个阶段;②、开始时,溶液总质量就是盐酸的质量,随着加入石灰石粉末,生成氯化钙与二氧化碳及水,溶液质量是不断增加的,当大理石和盐酸全部反应完时,溶液质量就不变了;③、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反应时会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溶液质量应该先减小,直到反应结束后总溶液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④、H2SO4溶液与加入锌粒反应生成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加,当硫酸全部参加后时,溶液的质量不再增加。所以:
    A、能用如图曲线表示的不是①②,故A错误;
    B、能用如图曲线表示的是②④,故B正确;
    C、③不能用如图曲线表示,故C错误;
    D、①不能用如图曲线表示,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和图象相结合的题型,题目难度较大.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知识熟练,并能结合图象的数学意义,综合考虑,可快速解答.
    5.(2013•沧浪区校级二模)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向等质量的铁和锌中加入过量的等浓度的稀硫酸
    C.向一定量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D.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压轴实验题.
    【分析】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时,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B、根据等质量的锌和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时,铁产生的氢气多,锌比铁活泼先反应完进行分析;
    C、稀硫酸与氢氧化钾发生中和反应,与硝酸钡发生复分解反应,两者同时进行;
    D、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会先和盐酸发生反应,待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才会和氯化钙发生反应形成碳酸钙沉淀.
    【解答】解: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时,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而氧化钙为固体物质,图象显示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为零,故A不正确;
    B、向等质量的铁和锌中加入过量的等浓度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铁产生氢气质量大于锌,图象与反应事实不相符,故B不正确;
    C、向一定量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稀硫酸与氢氧化钾发生中和反应,与硝酸钡发生复分解反应,两者同时进行,因此图象的起点应是零,故C不正确;
    D、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呈酸性,而加入碳酸钠不断消耗盐酸而使溶液的pH逐渐变大,至完全反应溶液pH=7;随后加入的碳酸钙又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钙沉淀,此过程中溶液的pH仍为7;直至氯化钙完全反应,继续滴入的碳酸钠溶液过量,由于碳酸钠溶液pH大于7,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是过程与图象结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的分析各个反应的过程,并结合图象分析问题,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帮助.
    6.(2013•哈尔滨模拟)将Mg、Al、Fe、Zn四种金属的混合物粉末共25g,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将所得溶液进行蒸发、结晶、烘干、称量,称得固体总质量为73g(所得固体均不含结晶水),则反应中产生的氢气的总质量为( )
    A.48 B.2g C.1g D.0.5g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质量守恒.
    【分析】根据蒸发后的固体混合物的质量减去反应前的固体是四种金属混合物的质量就是硫酸中硫酸根的质量,由氢元素和硫酸根的质量比可以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蒸发后的固体为混合物,反应前的固体是四种金属,所以73﹣25=48为硫酸根的质量,在硫酸中,氢元素与硫酸根的质量比为1×2:96,设产生的氢气的总质量为x,则1×2:96=x:48g,x=1g。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守恒律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7.(2012•衡阳)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CO2
    O2
    H2O
    W
    反应前质量(g)
    6
    58
    5
    23
    反应后质量(g)
    X
    10
    32
    0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W是一种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W是一种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D.X的值为44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利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多,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进而书写出反应的表达式,判断反应的类型据此回答问题即可.
    【解答】解:由于四种物质中W和氧气质量减小,所以是反应物,且反应物反应的总质量是23g+(58g﹣10g)=71g,而水的质量增加且增加值是32g﹣5g=27g,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所以二氧化碳必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是71g﹣27g=44g;此反应的表达式可表示为W+O2→CO2+H2O。
    A、由于该反应的表达式是W+O2→CO2+H2O,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化合反应特征;
    B、有反应表达式可以看出W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则要通过生成物中的氧元素与反应的氧气质量进行比较,生成的水中氧元素=27g×=2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44g×=32g,两者的质量和为56g,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58g﹣10g=48g,所以可判断W中含有氧元素;
    C、由B的分析可知W是一种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D、由以上分析知X的值等于44g+6g=50g;
    故选:C。
    【点评】做这类题目的关键是反应后质量和反应前进行比较,质量增加了说明是生成物,质量减少了是反应物,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
    8.(2012•宝应县校级模拟)经测定,乙烯(C2H4)、甲醛(CH2O)、丙酮(C3H6O)三种物质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4%,则100g该混合物完全燃烧后产生水的质量是( )
    A.44g B.48g C.56g D.72g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式的计算;守恒法.
    【分析】根据乙烯(C2H4)、甲醛(CH2O)、丙酮(C3H6O)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可发现三种物质中C、H元素质量比都为12:2=6:1,因此混合物中C、H元素的质量比也为6:1;根据混合物中只含C、H、O三种元素,因此1﹣44%=56%即混合物中C、H元素的质量分数和;综合以上分析,计算出混合物中H元素质量分数,即可计算100g该混合物完全燃烧后产生水的质量.
    【解答】解:
    根据乙烯(C2H4)、甲醛(CH2O)、丙酮(C3H6O)三种物质的化学式,三种物质中C、H质量比均为6:1,则混合物中C、H元素质量比为6:1;
    则混合物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1﹣44%)×=8%,则100g该混合物中所含H元素的质量=100g×8%=8g;
    则100g该混合物完全燃烧后产生水的质量=8g÷×100%=72g
    故选:D。
    【点评】发现三种物质中C、H元素质量比相等是解决本问题的技巧与关键,此类问题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往往有一定的特殊关系.
    9.(2011•哈尔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混合物10g,继续加热至完全反应后固体变为9.04g,再将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干燥得到1.59g黑色固体.求10g剩余固体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7.1% B.35.5% C.28.4% D.42.6%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压轴实验题;根据守恒,找出隐含条件;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其中二氧化锰为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为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所以过滤、干燥所得黑色固体即二氧化锰的质量;由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与二氧化锰质量差可计算出生成氯化钾的质量;根据化学变化中元素质量不变,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氯元素质量不变,由所计算出氯化钾的质量求出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氯元素质量与混合物质量10g的比可求出此时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完全反应后生成氯化钾的质量=9.04g﹣1.59g=7.45g,
    7.45gKCl中Cl元素的质量=7.45g××100%=3.55g,
    10g剩余固体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100%=35.5%。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技巧在于找到反应过程中氯元素质量不变这一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很简便地解决问题.
    10.(2008•昌平区一模)甲、乙、丙三位同学用三个不同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图。他们的方法是,先将下图装置分别放在天平上调节至平衡,然后分别取下,甲、乙将试管中的液体与锥形瓶中的物质混合,丙将气球中的镁粉倒入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后,再放入各自的天平上,下列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个都平衡 B.甲、乙、丙三个都不平衡
    C.甲不平衡,乙、丙平衡 D.只有乙仍然平衡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专题】实验操作型;压轴实验题.
    【分析】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的药品和装置应该考虑到:①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②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参加生成物中也没有气体生成,装置可不考虑密闭。
    【解答】解:甲实验中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跑掉了,反应后锥形瓶内物质的质量要小于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故天平不平衡;乙实验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溶液,没有生成气体,反应后锥形瓶内物质质量不变,天平平衡;丙实验中,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生成的氢气被气球收集了起来,没有跑掉,在不考虑浮力的条件下,反应后物质的质量和反应前相等,天平平衡;
    故选:C。
    【点评】本题告诉我们在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时,要选择密闭的装置或者在选择药品时要注意不要选择反应后有气体生成的药品。
    11.(2008•太原)将100g含CaCO3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发生反应,也不含钙元素),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中含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1%,则生成的CaO的质量约为( )
    A.28.0g B.44.8g C.56.0g D.78.0g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元素质量守恒;推断物质反应后所得产物的量.
    【分析】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反应前后钙元素质量不变;
    利用极值假设,计算不分解及完全分解所剩余固体物质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与所测得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比较,判断高温一段时间后,生成氧化钙的可能值.
    【解答】解:100g含CaCO3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32%;
    假设碳酸钙完全分解,设此时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生成氧化钙的质量为y
    CaCO3CaO+CO2↑
    100 56 44
    100g×80% y x
    x=35.2g
    = y=44.8g
    碳酸钙完全分解后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49%
    即完全分解时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9%,而现在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只有41%,说明除了杂质和氧化钙之外还有剩余的碳酸钙,即碳酸钙并未完全分解。在只有部分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时,生成氧化钙的质量应小于44.8g
    选项中只有A为28.0g<44.8g
    故选:A。
    【点评】在不能具体确定物质的质量量,可使用极端数假设的方法,利用有关数据确定待求物质质量的范围.
    12.(2007•南宁)将等容积、等质量(含瓶塞、导管、燃烧匙及瓶内少量的细砂)的两个集气瓶置于天平的左右两盘,并调至平衡,然后同时迅速放入点燃的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如图所示)使两者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后,此时的天平( )

    A.指针偏向右 B.指针偏向左
    C.仍处于平衡状态 D.指针先向左后向右偏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实验操作型;压轴实验题;根据守恒,找出隐含条件.
    【分析】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前后瓶内气体体积不变,瓶内压强不变;白磷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瓶内气体体积减少,瓶内压强减小;冷却后打开止水夹,部分气体会从装有木炭的右边瓶中转移至左边瓶中,而造成左边瓶内物质总质量增大。
    【解答】解:根据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O2CO2,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个数不变,右边瓶内压强不变;而左边瓶内白磷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气体减少,瓶内压强减小;在打开止水夹前,两边质量始终相等,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当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时,由于两瓶内压强不同,右边瓶内气体部分转移至左边,而形成左边瓶内物质总质量变大,所以天平左端下沉,天平的指针偏向左边。
    故选:B。
    【点评】本题重点在于分析反应后生成物的状态差异,由于生成物状态的不同而形成压强差,使气体在两瓶间流动而引起质量变化。
    13.(2006•扬州)有一小包质量为ag的NaHCO3和Ca(HCO3)2的固体混合物,小明将该包固体充分加热(仅发生反应:①Ca(HCO3)2 CaCO3+CO2↑+H2O ②2NaHCO3Na2CO3+CO2↑+H2O ),将生成的CO2全部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产生bg CaCO3沉淀;芳芳在小明加热、冷却后的试管中又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再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石灰水,结果产生cg CaCO3沉淀.那么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a=c B.a<b+c C.b<c D.a<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元素质量守恒;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混合物中碳元素通过两条途径分别转化到碳酸钙沉淀中,其中一条途径是通过加热分解出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而转移到碳酸钙中,另一途径则是把分解后碳酸钙与碳酸钠中的碳转变为二氧化碳后再与氢氧化钙反应而转移到碳酸钙中;根据题意,两条途径所转移碳元素的质量相等,因此两个途径所得到的碳酸钙也相等;而固体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碳酸钙中碳元素质量分数,因此也得到最终所得碳酸钙的总质量大于原固体混合物的质量.
    【解答】解:
    根据①Ca(HCO3)2CaCO3+CO2↑+H2O,碳酸氢钙中碳元素平均转移到生成的碳酸钙和二氧化碳中; ②2NaHCO3Na2CO3+CO2↑+H2O 碳酸氢钠中的碳元素也平均转移到碳酸钠和二氧化碳中;由此可判断受热分解后所得二氧化碳气体中碳元素质量与剩余固体中碳元素质量相等;所以加热分解所得气体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剩余固体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可判断b=c;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小明和芳芳所得碳酸钙的总和(b+c)g中碳元素全部来自于固体混合物中所有碳元素,即(b+c)g碳酸钙中所含的碳元素质量等于ag的NaHCO3和Ca(HCO3)2的固体混合物中所含的碳元素的质量;而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2%,碳酸氢钠中碳元素质量分数=×100%≈14%,碳酸氢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5%,由此可知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NaHCO3和Ca(HCO3)2的固体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因此当两者碳元素质量相等时,两者的质量关系为:a<b+c;
    由于b=c,而NaHCO3和Ca(HCO3)2的固体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在14%~15%之间,而碳酸钙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12%,可得a>b=c,因此a=c、a<b的判断都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元素质量不变,解答本题时需要关注转化过程中碳元素质量不变这一特殊情况,抓住变化中碳元素的质量关系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14.(2019•镇江模拟)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16g,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将其充分煅烧至完全分解,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水,固体全部溶解,则生成氢氧化钙的质量为( )
    A.3.7g B.7.4g C.14.8g D.22.2g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钙元素守恒,混合物中的钙元素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钙进行分析。
    【解答】解:钙元素的质量:16×50%=8g,
    8g的钙元素会转化成氢氧化钙的质量为x。
    Ca~Ca(OH)2
    40 74
    8 x

    x=14.8g
    故选:C。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对题中发生的反应进行分析,然后找出各个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解答。
    15.(2016•红桥区一模)锌粉、铝粉、镁粉的混合物3.8g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蒸发水分得固体硫酸锌、硫酸铝、硫酸镁混合物11g,则反应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
    A.0.15g B.0.20g C.0.30g D.0.45g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式的计算;元素质量守恒.
    【分析】锌粉、铝粉、镁粉的混合物3.8g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锌、硫酸铝、硫酸镁混合物11g,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则硫酸锌、硫酸铝、硫酸镁三种物质的混合物中含硫酸根的质量为11g﹣3.8g=7.2g;根据硫酸中氢与硫酸根的比,计算出氢元素的质量,即产生氢气的质量.
    【解答】解: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反应生成的11g硫酸锌、硫酸铝、硫酸镁混合物中含有硫酸根的质量=11g﹣3.8g=7.2g;根据硫酸的化学式H2SO4,其中氢元素与硫酸根的质量比=2:96=1:48,当硫酸中所含硫酸根的质量为7.2g时,硫酸中H元素的质量=7.2g×=0.15g,即反应中产生的氢气质量为0.15g;
    故选:A。
    【点评】本题的解决技巧在于:由金属和硫酸根所组成的硫酸盐中,除去金属余下的就是硫酸根.

    考点卡片
    1.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知识点的认识】该探究是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而进行的实验探究.为此,教材中安排了如图所示的这四个实验:
    1.
    2.
    3.
    4.来验证和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以这四个实验(或类似的实验)为载体,通过分析探究反应前后质量的关系,来验证或者解释质量守恒定律.考试的重点是故意利用有气体参与(或者生成)的开放体系装置,进行有关的实验探究,让通过观察反应后托盘天平指针的偏转,来分析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并要求提出实验改进措施.但是,有时还会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应用、守恒原因、实验的现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等等.
    【解题方法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是相等的.所以,对于在一般的实验装置(即开放体系装置)中进行实验探究时,如果是没有气体的参与(或者生成),那么化学反应前后托盘天平的指针必然没有偏转(即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如果是有气体的参与(或者生成),那么化学反应前后托盘天平的指针就有可能发生偏转了;但是,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仍然是相等的.这时,只要设法把该开放体系装置转变为密闭装置,那么化学反应前后托盘天平的指针也就必然没有偏转.另外,这四个实验探究的具体方法点拨如下:
    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要注意以下五点:
    (1)在瓶底事先铺少量的细沙,以防白磷燃烧时炸裂瓶底.
    (2)玻璃管上的小气球要系牢,以防燃烧生成的白烟和放热使瓶内气体膨胀的气流将小气球冲掉.这样白烟就会扩散到空气中,既引起空气污染,又会使实验探究失败.
    (3)用玻璃管将锥形瓶内的白磷点燃后,迅速将锥形瓶塞紧;防止瓶塞被冲开,白烟溢出,瓶内外气体流通.这样,也会污染空气和导致实验探究失败.
    (4)第一次称量后取下锥形瓶,待锥形瓶冷却后,再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以防热的锥形瓶烫坏托盘.
    (5)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是:4P+5O2 点燃¯2P2O5.
    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要注意实验前将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以防铁锈阻碍反应发生,而看不到实验现象(即铁钉上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铁+硫酸铜→硫酸亚铁+铜;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FeSO4+Cu.
    3.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称量后取下小烧杯并将小试管倾斜,使其中的盐酸与小烧杯中的碳酸钠粉末充分反应.然后,重新把它们放在托盘天平上,会看到反应剧烈,粉末逐渐减少,有大量气泡冒出;天平指针偏右.这是因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扩散到空气中,而导致的结果.如果将该实验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进行,就不会导致天平指针偏右了.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碳酸钠+盐酸→氯化钠+水+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
    4.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要注意实验前将一根长镁条用砂纸打磨干净,以防其表面的氧化物阻碍其顺利燃烧,该反应的现象是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还会冒白烟,放出热量;再次称量时天平指针可能偏左、偏右或者停在分度盘中间.原因是参加反应的氧气和反应生成的白烟的质量没能称得,(另外,镁燃烧时也可能消耗氮气,即镁+氮气 氮化镁).如果将该实验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进行,就不会导致天平指针偏转了.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镁+氧气→点燃氧化镁;化学方程式是:2Mg+O2 点燃¯2MgO.
    2.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知识点的认识】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都含有剧烈燃烧和放出大量的热这两个现象;除此之外,分别是: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无气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生成大量的白烟(即五氧化二磷),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即二氧化硫);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即四氧化三铁).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来考查学生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的掌握情况.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联系着氧气的化学性质来考查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或者是进一步考查学生对其理解、运用和书写相关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的能力,以及对相关实验的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等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以及它与氧气的化学性质的相互联系等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及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做这方面的题时,要特别注意:碳、磷、硫、铁等物质氧气中和空气中的反应现象的不同,切不可将其混为一谈.还有,就是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反应的典型现象常常被作为试题的题眼来用.
    3.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初中阶段要求掌握三个:
    一、金属能与氧气反应(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1.铁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铁很难与氧气反应.在潮湿的空气中,铁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生成铁锈(主要成分:Fe2O3;铁锈呈红色,结构疏松,易吸水,加快铁器的腐蚀);还有铁经过缓慢氧化后,形成的化合物也可认为是氧化铁,即4Fe+3O2=Fe2O3.在纯氧中,铁丝能够被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在点燃前,先将铁丝打磨,在集气瓶中留有少量细砂或水,防止高温溅落物炸裂瓶底 )即3Fe+2O2点燃¯Fe3O4.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同种物质,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现象可能不同,生成物有可能不同.”
    2.镁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所看到的镁条呈黑色,用砂纸打磨后呈银白色.做镁条燃烧实验时,要注意用坩埚钳夹持,在下面垫上石棉网.镁条被点燃后,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形成白烟,放出大量的热;即2Mg+O2点燃¯2MgO.
    3.铝与氧气的反应:铝在空气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故其抗腐蚀性能很好.铝箔在纯氧中能够剧烈燃烧,即4Al+3O2点燃¯2Al2O3.
    4.铜与氧气的反应:在加热的情况下,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物质(氧化铜);即2Cu+O2△¯2CuO.即使在纯氧中,铜也不能被点燃.在潮湿的空气中,铜能被腐蚀,形成绿色粉末状固体﹣﹣铜绿[Cu2(OH)2CO3];即2Cu+O2 +CO2+H2O=Cu2(OH)2CO3.
    总之,大多数金属一般都能与氧气反应,只是难易及剧烈程度不同而已,由此可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
    二、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1.镁、铝、锌、铁、铜与稀盐酸的反应:现象、结论如下表所示.
    2.镁、铝、锌、铁、铜与稀硫酸的反应:现象、结论如下表所示.
    总之,大多数金属一般都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根据金属能否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
    需要注意的是:(1)金属应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2)酸应是不具有强氧化性的酸,例如盐酸、稀硫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3)单质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盐;(4)K、Ca、Na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如2Na+2H2O=2NaOH+H2↑),其余金属则不能(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
    三、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即盐溶液)反应
    分别将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和硫酸铝溶液中,进行实验.现象、结论下面的图表所示.
    总之,部分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根据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
    需要注意的是:(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与盐溶液不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置换反应(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如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虽然反应[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最终没有单质铜生成.(2)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二价亚铁盐.(3)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另外,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混合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个金属的盐溶液.例如,锌粒与氯化亚铁和硫酸铜和硝酸汞的混合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硝酸汞,当硝酸汞被消耗完时,硫酸铜才与锌粒反应,同理,硫酸铜反应完后,锌才会和氯化亚铁反应.还有,当多种金属与一种盐溶液反应时,最活泼的金属先反应.例如,把打磨光亮的镁带、铝丝、铜丝一起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镁被消耗完后,铝才和硝酸银反应,铝反应完后,铜跟硝酸银反应.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实验现象及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命题方式是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来分析、推断、选择或解答有关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金属的制备、金属的应用、生活中有关金属的实际问题,或者是反过来考查,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金属性质及用途的表达进行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和提炼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我们身边生活中常用、常见金属及合金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从生活、电视、网络中了解到的有关金属及合金的信息,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要想做好这方面的题目,除了学好教材中的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等知识以外,还要做到以下两点:
    1.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意、理解、搜集和熟记我们身边经常用到和见到的金属及合金的有关知识,以及最新的有关金属方面的科技前沿信息,等等.
    2.要特别注意灵活运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性质用途),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来分析、推断和解答,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4.酸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酸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如下五个:
    1.酸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变色情况可以简记为:“石红酚无”.
    2.酸能跟多种活泼金属起反应,通常生成盐和氢气.只有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而位于氢后的金属却不能.例如,常见的镁、铝、锌、铁、铜五种金属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具体的现象、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表所示.
    3.酸能跟金属氧化物(即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分别与盐酸、硫酸反应,具体现象、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右表所示.
    4.酸能跟碱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Ca(OH)2+2HCl=CaCl2+2H2O、Ca(OH)2+H2SO4=CaSO4+2H2O、H2SO4+Ba(OH)2=BaSO4↓(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2H2O.
    5.酸能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例如,H2SO4+BaCl2=BaSO4↓+2HCl、HCl+AgNO3=AgCl↓(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HNO3.有时生成的新酸不稳定,会继续分解;例如,CaCO3+2HCl=CaCl2+CO2↑+H2O、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
    另外,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用途、中和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物质的推断和鉴别、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酸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反推酸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后四个化学性质(包括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和用于金属除锈的用途等,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六点:
    1.酸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不同的酸溶液里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
    2.酸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时,显色的物质是指示剂,而不是酸溶液.
    3.根据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和盐酸的挥发性,可以推断出实验室里制取氢气时,应该选用锌和硫酸反应为好.
    4.根据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盐酸、硫酸反应,不难推出可以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来除铁锈;反过来亦然成立.也就是根据“性质用途”的关系来巧记这类知识,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5.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一般都要用指示剂酚酞试液来帮助判断反应是否完成.也就是,事先在碱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使溶液成红色),然后再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酸溶液,边滴边振荡(或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
    6.根据酸能与碳酸盐(即含有碳酸根的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结合反应速度的快慢(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反应太快,常被用作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和生成物的溶解性(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表面上,使反应慢且不连续,甚至会中断),可以推断出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时,应该选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为好.
    5.盐的化学性质
    盐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盐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如下几点:
    1.某些盐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金属(该金属一定要比盐中的金属活泼才可以把它给置换出来);例如,CuSO4+Fe=FeSO4+Cu、3CuSO4+2Al=Al2(SO4)3+3Cu、2AgNO3+Cu=Cu(NO3)2+2Ag.
    2.某些盐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例如,BaCl2+H2SO4=BaSO4↓+2HCl、AgNO3+HCl=AgCl↓(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HNO3.有时生成的新酸不稳定,会继续分解;例如,CaCO3+2HCl=CaCl2+CO2↑+H2O、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
    3.某些盐能与碱发生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例如,Na2CO3+Ca(OH)2=CaCO3↓+2NaOH、CuSO4+2NaOH=Na2SO4+Cu(OH)2↓(蓝色沉淀)、FeCl3+3NaOH=3NaCl+Fe(OH)3↓(红褐色沉淀).
    4.盐能与盐发生反应生成两种新盐;例如,NaCl+AgNO3=AgCl↓+NaNO3、CuSO4+BaCl2=BaSO4↓+CuCl2.
    5.某些盐受热分解;例如,2KClO32KCl+3O2↑、2KMnO4 K2MnO4+MnO2+O2↑、CaCO3高温¯CaO+CO2↑、2NaHCO3Na2CO3+CO2↑+H2O.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盐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酸(或碱)的化学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推断和鉴别、碳酸根离子(或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的检验、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原理、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常用盐的用途、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盐的化学性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盐的化学性质中的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的考查,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不同盐的溶液里,含有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不尽相同,所以盐没有必然的相似化学性质.但是,组成中具有相同成分的少部分盐,也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
    2.某些盐和某些金属的反应与否,可以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来判断(切记:“前置后,盐可溶,钾、钙、钠不能够”);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可以根据置换反应的定义(或特点)来进行.
    3.某些盐和酸(或碱、盐)的反应与否,可以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可以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或实质、特点)来进行.
    4.某些盐的分解,可以联系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和二氧化碳的工业制取反应原理,来理解和识记相关的化学反应即可.
    5.根据碳酸盐(即含有碳酸根的盐)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结合反应速度的快慢(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反应太快,常被用作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和生成物的溶解性(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表面上,使反应慢且不连续,甚至会中断),可以推断出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时,应该选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为好.
    6.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是指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化学式来计算某物质中所含的元素的质量比.计算公式是:“元素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比”.当然,如果知道了物质中各元素的实际质量,就可以利用元素的实际质量来直接相比即可.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的意义、化学式的意义及有关的其它计算、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及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学式来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或者是利用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来反推化学式中的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原子个数(即右下角的数字)”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虽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公式中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而不是其实际质量,但是计算出来的元素的质量比与利用元素的实际质量计算出来的是相等的.因为,各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一样的,都是以一种碳原子(即碳﹣12原子)质量的1/12(即1.66×10﹣27kg)作为标准的;当然,可以利用该标准推算出原子的实际质量(即某原子的实际质量=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碳﹣12原子实际质量的1/12),但是当用来计算元素的质量比的时候,这个标准又以约数的形式被约分掉了;所以,按照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公式,采用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来计算,是根本不会影响各元素的质量比的.
    2.利用公式计算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时,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要用试卷上给出的数值来计算.还有,其中的原子个数一般是相应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的数字(没有数字时,默认为是1);但是,如果某元素在同一化学式中出现多次,那么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应该是该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之和;如果某元素符号被括号括起来了,那么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应该是该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与括号的右下角的数字的乘积.
    3.利用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来反推化学式中的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原子个数(即右下角的数字)时,可以先将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原子个数设为x,然后再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4.有时还会利用某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来计算其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例如,如果已知或已求氧化铁(Fe2O3)中的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3(即56×2:16×3),那么就可以推算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即7÷(7+3)×100%],也可以推算出氧元素的为30%.
    7.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是指利用化合物的化学式先求出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结合化合物的质量来求解其中某元素的质量的一种综合性计算.计算公式是:“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的意义、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化学式的意义及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学式来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而结合该化合物的质量来计算其中该元素的质量;或者利用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结合化学式的有关计算来反推该化合物的质量”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解答这类综合性的计算题时,最好采用分步计算的方法来做.即先计算出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再用它乘以该化合物的质量,从而得出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并且,一定要注意质量的单位是不可忽略的.
    2.在利用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结合化学式的有关计算来反推该化合物的质量时,也是最好采用分步计算的方法来做.即先计算出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再用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除以该元素的质量分数,从而得出该化合物的质量.并且,一定要注意质量的单位是不可忽略的.并且,计算数据要准确,除不尽的按照题目的要求保留小数位数,没有要求的最好保留两位小数,最少也要保留一位小数.
    8.反应类型的判定
    反应类型的判定
    【知识点的认识】反应类型的判定主要是指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判定.判定的方法就是结合它们的概念和相应的通式,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来细心地判定.当然,有时也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进行判定.判定方法是从物质得、失氧(即氧元素)的角度来判定的;物质得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失氧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反应类型的判定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化合反应及应用、分解反应及应用、置换反应及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应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反应类型的判定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类型的判别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反应类型的判定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判定,一定要分析好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在判定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时还要同时关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
    2.对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判定,主要看物质是得氧还是失氧,并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往往是同时发生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也就是常说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在高中化学中会进一步地学习).
    9.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微观来说,该定律成立的原因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三不变”.该定律的含义是:“宏观上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各元素质量’和微观上的‘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六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1.解释一些实验事实,例如,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的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细铁丝的质量大了.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所以,生成物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原来细铁丝的质量大了”.
    2.推测一些物质的元素组成,例如,生物的呼吸作用可以表示为“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以下有关有机物的组成元素推断正确的是( )
    A.只含碳元素 B.只含碳元素和氧元素 C.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生成物所含的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一定来自于有机物,至于氧元素可能全部来自于氧气,也可能部分来自于氧气,另一部分则来自于有机物;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
    3.推断一些物质的化学式,例如,一氧化氮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年来又发现生物体内存在少量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这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热点.工业上制取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4X+5O2=4NO+6H2O,则X的化学式为 NH3 .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可知,X中应该含有氮元素和氢元素,其化学式中应该含有氮原子和氢原子,并且其原子个数分别是1和3;所以,答案应该是“NH3”.
    4.计算有关物质的质量,例如,现将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使它们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15gC,则参加反应B的质量是 5g .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知,反应物B的质量等于生成物C与反应物A的质量之差(即15g﹣10g).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书写、判断对错和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成立的原因、含义和4个方面应用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要抓住概念中的“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这样四个关键词.由此可知:(1)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2)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是使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即化学变化),而对物理变化无效;(3)质量守恒定律是指质量守恒,而非体积守恒等;(4)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而非某物质的质量.
    2.对于定律成立的原因,可以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来推断(即“三不变”造成的).
    3.对于定律的应用,一定要抓住它的含义(即“六不变”),细心地进行套用.
    10.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步骤一般分为六步:
    1.设未知量,即﹣﹣﹣的质量为x.
    2.书写用到的化学方程式(即写→配→标→注),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至关重要的.
    3.将用到的物质的质量关系标注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上行是相对质量关系(即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乘以相应的化学计量数得来的),下行是纯物质质量(即已知量和未知量x).
    4.列计算用到比例式,即上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行的实际质量比.
    5.求算结果,注意一定要有单位.
    6.写出简明的答案,一般是问什么就答什么.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格式,以“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制取10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为例,介绍如图所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书写化学方程式、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主要是以计算题为主.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审题是非常关键的,一般是抓住“三找”;即一找化学反应方程式,二找已知量和未知量x,三找用到的相对质量关系.
    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一般可以简记为:“六步七行”.其中的“六步”,又可以对应着简记为:“设、方、质(分为相对质量和实际质量两行)、比、算、答”.
    3.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1)设未知量x时,x的后面不要带单位;(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切记严格地按照“写→配→标→注”步骤细心书写;(3)找质量关系时,最好先找下一行的实际质量关系(即已知量和未知量),然后再对应着找上一行的相对质量关系.并且,切记将它们都写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分居上下两行.(4)列比例式时,要按照“上一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一行的实际质量比”的顺序来列;保证是对应比相等.(5)求算x时,可以参考着化学方程式下面的两行质量关系中的上下或左右的倍数关系来求算.当没有倍数关系时,再按照一般的方法来求算便是.(6)在写答案时,只需要简明扼要地答出关键语句即可.

    相关试卷

    压轴题01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中考化学压轴题突破(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压轴题01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中考化学压轴题突破(全国通用),文件包含压轴题0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中考化学压轴题突破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压轴题0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中考化学压轴题突破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压轴题(选择题):化学变化与化学反应类型(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压轴题(选择题):化学变化与化学反应类型(含答案),共67页。

    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压轴题(选择题):空气组成的测定(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压轴题(选择题):空气组成的测定(含答案),共2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