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压轴题(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含答案
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压轴题(选择题):固体溶解度曲线(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压轴题(选择题):固体溶解度曲线(含答案),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的溶解度数据表及溶解度曲线如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之挑战压轴题(选择题):固体溶解度曲线(15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22春•沙坪坝区校级月考)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3℃时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a析出晶体最多
B.t2℃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C.t3℃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配成饱和溶液,a溶液质量最大
D.t1℃时,质量不同的a、b、c饱和溶液升温到t3℃,b的质量分数最大
2.(2021秋•丹阳市期末)T2℃时,将70.0g KNO3、KCl固体分别加入到各盛有20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完全溶解,降温到T1℃,现象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加入的固体是KNO3
B.T1℃时,甲中溶液一定不饱和,乙中溶液一定饱和
C.T1℃时,将甲、乙中的物质混合,充分搅拌,一定有固体剩余
D.T2℃时,KCl溶液由a点转化到b点,可加入KCl或恒温蒸发水
3.(2021秋•东台市期末)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知,a的溶解度大于b
B.增加溶质都可将a、b的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
C.b中含有少量a,最好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取b
D.P点表示该温度下,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4.(2021秋•肇东市校级期末)如图为甲、乙(均不含结晶水)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t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升温到t2℃,均变成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1℃等质量的甲、乙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甲析出的晶体比乙多
C.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较纯净的甲
D.t2℃等质量的甲、乙的溶液降低温度到t1℃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可能相等
5.(2022•武汉模拟)甲和乙(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数据表及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S/g
甲
31.6
45.8
85.5
110
169
乙
87
94.9
110
122
148
A.t2℃应介于50~60之间
B.a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
C.t2℃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甲的质量分数比乙大
D.甲中混有少量乙,要得到较纯净的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6.(2022•广东模拟)10℃时,将3g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放入盛有10mL水的试管中。两种物质的溶解情况见图Ⅰ,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见图Ⅱ。下面对甲、乙两种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1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甲物质对应的溶解度曲线为b
C.当温度升高至25℃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
D.10℃时,甲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
7.(2021秋•黄浦区校级期中)如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将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两溶液仍然都是饱和溶液
C.温度小于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D.将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两溶液仍然都是饱和溶液
8.(2021•邯郸模拟)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对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进行实验时的变化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t1℃时,乙溶液和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t3℃时,50g水中加入30g甲形成80g 溶液
C.将t3℃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
D.如图2滴入水后,饱和溶液变浑浊,则该饱和溶液的溶质是甲
9.(2021•赤峰)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用冷却结晶方法提纯甲物质
C.t2℃时,将25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75g
D.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由t2℃降到t1℃,都有晶体析出
10.(2021•金平区一模)如图表示氯化钠、硝酸钾和氢氧化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40g NaCl加入到40g水中形成80g溶液
B.M点的KNO3溶液变成P点的KNO3溶液可增加溶质
C.点N表示t1℃时,KNO3、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D.满足Q点的溶液升高温度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11.(2021•海门市校级模拟)根据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进行提纯
B.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
C.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相同
D.大于8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大于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
12.(2021•达州模拟)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阴影区域中,a、c两物质的溶液均处于不饱和状态
B.b固体中含有少量a杂质,可采用配成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提纯b
C.将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关系为a>b
D.t1℃时,将50g固体a加入到20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16.7%
13.(2020•海南模拟)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时20g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70g溶液
C.甲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小量乙,可通过降温结晶获得较纯净的甲
D.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甲和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4.(2020秋•肇源县月考)如图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50℃时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B>C
B.将 50℃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20℃后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B>A=C
C.50℃时,把 50gA 放入 50g 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 1:3
D.20℃时,可以配制质量分数相等的 A、B、C 溶液
15.(2016•泗县校级自主招生)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乙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升高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甲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
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之挑战压轴题(选择题):固体溶解度曲线(15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22春•沙坪坝区校级月考)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3℃时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a析出晶体最多
B.t2℃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C.t3℃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配成饱和溶液,a溶液质量最大
D.t1℃时,质量不同的a、b、c饱和溶液升温到t3℃,b的质量分数最大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A、析出晶体的多少;
B、有关的计算要正确;
C、t3℃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配成饱和溶液,a溶液质量最大错误;
D、t1℃时,质量不同的a、b、c饱和溶液升温到t3℃,b的质量分数最大正确。
【解答】解:A、t3℃时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a析出晶体最多错误,因为没有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故选项错误;
B、t2℃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50%错误;故选项错误;
C、t3℃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配成饱和溶液,a溶液质量最大错误,c溶液质量最大,因为该温度下c需要的水最多;故选项错误;
D、t1℃时,质量不同的a、b、c饱和溶液升温到t3℃,b的质量分数最大正确,因为升温后b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最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2021秋•丹阳市期末)T2℃时,将70.0g KNO3、KCl固体分别加入到各盛有20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完全溶解,降温到T1℃,现象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加入的固体是KNO3
B.T1℃时,甲中溶液一定不饱和,乙中溶液一定饱和
C.T1℃时,将甲、乙中的物质混合,充分搅拌,一定有固体剩余
D.T2℃时,KCl溶液由a点转化到b点,可加入KCl或恒温蒸发水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KNO3、KCl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钾大;
A、判断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B、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C、T1℃时,将甲、乙中的物质混合,充分搅拌,一定有固体剩余错误;
D、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解答】解:A、T2℃时,将70.0gKNO3、KCl固体分别加入到各盛有20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完全溶解,降温到T1℃,现象如图1所示,因为在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5g,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5g,因此甲是氯化钾,乙是硝酸钾;故选项错误;
B、T1℃时,甲中溶液一定不饱和,乙中溶液一定饱和错误,因为甲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故选项错误;
C、T1℃时,将甲、乙中的物质混合,充分搅拌,一定有固体剩余错误,因为甲中的还能继续溶解乙中的固体,因此可能有固体剩余,也可能没有剩余;故选项错误;
D、T2℃时,KCl溶液由a点转化到b点,可加入KCl或恒温蒸发水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2021秋•东台市期末)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知,a的溶解度大于b
B.增加溶质都可将a、b的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
C.b中含有少量a,最好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取b
D.P点表示该温度下,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b大;
A、溶解度大小的比较;
B、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C、溶液结晶的方法;
D、P点表示该温度下,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解答】解: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知,a的溶解度大于b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增加溶质都可将a、b的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正确;故选项正确;
C、b中含有少量a,最好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取b,因为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取b错误;故选项错误;
D、P点表示该温度下,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2021秋•肇东市校级期末)如图为甲、乙(均不含结晶水)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t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升温到t2℃,均变成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1℃等质量的甲、乙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甲析出的晶体比乙多
C.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较纯净的甲
D.t2℃等质量的甲、乙的溶液降低温度到t1℃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可能相等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
A、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比较;
B、析出晶体质量大小的比较;
C、溶液结晶的方法;
D、t2℃等质量的甲、乙的溶液降低温度到t1℃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可能相等正确。
【解答】解:A、将t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升温到t2℃,均变成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溶液在t1℃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B、t1℃等质量的甲、乙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甲析出的晶体比乙多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溶液在该温度下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C、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较纯净的乙,不是甲,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故选项错误;
D、t2℃等质量的甲、乙的溶液降低温度到t1℃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可能相等正确,因为没有指明t2℃时溶液的状态;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2022•武汉模拟)甲和乙(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数据表及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S/g
甲
31.6
45.8
85.5
110
169
乙
87
94.9
110
122
148
A.t2℃应介于50~60之间
B.a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
C.t2℃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甲的质量分数比乙大
D.甲中混有少量乙,要得到较纯净的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表格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b大;
A、t2℃应介于60~80之间;
B、a表示甲的溶解度曲线,b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
C、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比较;
D、溶液结晶的方法。
【解答】解:A、根据表格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t2℃应介于60~80之间,50~60之间错误,故选项错误;
B、a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错误,因为a表示甲的溶解度曲线,b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故选项错误;
C、t2℃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甲的质量分数比乙小,甲的质量分数比乙大错误,因为降温后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故选项错误;
D、甲中混有少量乙,要得到较纯净的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正确,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较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2022•广东模拟)10℃时,将3g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放入盛有10mL水的试管中。两种物质的溶解情况见图Ⅰ,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见图Ⅱ。下面对甲、乙两种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1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甲物质对应的溶解度曲线为b
C.当温度升高至25℃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
D.10℃时,甲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b大;
A、判断溶液的状态;
B、10℃时,将3g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放入盛有10mL水的试管中,由图Ⅰ和图Ⅱ可知,甲是a,乙是b;
C、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D、有关的计算要正确。
【解答】解:A、1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错误,因为10℃时,甲的溶解度是20g,乙的溶解度大约是34g,所以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B、甲物质对应的溶解度曲线为b错误,因为10℃时,甲的溶解度是20g,甲中有固体,因此甲是a;故选项错误;
C、当温度升高至25℃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错误,因为升温后,甲中固体全部溶解,质量分数变大;故选项错误;
D、10℃时,甲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2g:10g=1:5;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7.(2021秋•黄浦区校级期中)如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将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两溶液仍然都是饱和溶液
C.温度小于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D.将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两溶液仍然都是饱和溶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交点的含义;
B、将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两溶液仍然都是饱和溶液错误;
C、溶解度大小的比较;
D、将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两溶液仍然都是饱和溶液正确。
【解答】解: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因为该温度下,它们有交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将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两溶液仍然都是饱和溶液错误,因为甲是不饱和溶液,乙是饱和溶液,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温度小于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准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将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两溶液仍然都是饱和溶液正确,因为这个温度范围下,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2021•邯郸模拟)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对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进行实验时的变化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t1℃时,乙溶液和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t3℃时,50g水中加入30g甲形成80g 溶液
C.将t3℃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
D.如图2滴入水后,饱和溶液变浑浊,则该饱和溶液的溶质是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A、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比较;
B、有关的计算要准确;
C、将t3℃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正确;
D、如图2滴入水后,饱和溶液变浑浊,则该饱和溶液的溶质是丙。
【解答】解:A、t1℃时,乙溶液和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名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B、t3℃时,甲的溶解度是40g,50g水中加入30g甲形成溶液的质量=20g+50g=70g,80g溶液错误;故选项错误;
C、将t3℃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正确,因为降温后,丙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最小;故选项正确;
D、如图2滴入水后,饱和溶液变浑浊,则该饱和溶液的溶质是丙,甲错误,因为生石灰溶于水放热,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9.(2021•赤峰)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用冷却结晶方法提纯甲物质
C.t2℃时,将25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75g
D.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由t2℃降到t1℃,都有晶体析出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A、溶解度大小的比较;
B、溶液结晶的方法;
C、有关的计算要准确;
D、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由t2℃降到t1℃,都有晶体析出错误。
【解答】解:A、甲和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乙大,因此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用冷却结晶方法提纯甲物质;故选项正确;
C、t2℃时,甲的溶解度是25g,将25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12.5g+50g=62.5g,75g错误;故选项错误;
D、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由t2℃降到t1℃,都有晶体析出错误,丙没有晶体析出,因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0.(2021•金平区一模)如图表示氯化钠、硝酸钾和氢氧化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40g NaCl加入到40g水中形成80g溶液
B.M点的KNO3溶液变成P点的KNO3溶液可增加溶质
C.点N表示t1℃时,KNO3、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D.满足Q点的溶液升高温度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氯化钠、硝酸钾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A、有关的计算要正确;
B、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C、交点的含义;
D、满足Q点的溶液升高温度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大错误。
【解答】解:A、20℃时,40gNaCl加入到40g水中形成80g溶液错误,因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大约是36g,40g水溶解不了40g溶质;故选项错误;
B、M点的KNO3溶液变成P点的KNO3溶液可增加溶质正确,故选项正确;
C、点N表示t1℃时,KNO3、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故选项错误;
D、满足Q点的溶液升高温度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质量分数变大错误,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1.(2021•海门市校级模拟)根据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进行提纯
B.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
C.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相同
D.大于8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大于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溶液结晶的方法;
B、交点的含义;
C、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相同错误;
D、溶液中溶质质量大小的比较。
【解答】解:A、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可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故A错误;
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故B正确;
C、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相同错误,如硫酸镁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同,故C错误;
D、大于8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但是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也不能确定,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2.(2021•达州模拟)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阴影区域中,a、c两物质的溶液均处于不饱和状态
B.b固体中含有少量a杂质,可采用配成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提纯b
C.将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关系为a>b
D.t1℃时,将50g固体a加入到20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16.7%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A、溶液状态的判断;
B、溶液结晶的方法;
C、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的比较;
D、有关的计算要准确。
【解答】解:A、阴影区域中,a、c两物质的溶液均处于饱和状态,不饱和状态错误,因为阴影区域在a、c溶解度曲线的上方;故选项错误;
B、b固体中含有少量a杂质,可采用配成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提纯b错误,因为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a小;故选项错误;
C、将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关系为a>b错误,因为没有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故选项错误;
D、t1℃时,a的溶解度是20g,将50g固体a加入到20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6.7%;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3.(2020•海南模拟)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时20g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70g溶液
C.甲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小量乙,可通过降温结晶获得较纯净的甲
D.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甲和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变化趋势判断。
B、根据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判断。
C、根据提纯的方法判断。
D、根据物质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判断。
【解答】解:A、根据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变化趋势知,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错误。
B、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是20g,所以该温度下20 g丙加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只有10g丙溶解,即只能得到60 g溶液,故错误。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故通过降温结晶获得较纯净的甲,故正确。
D、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甲>乙>丙;当降温到t1℃,甲、乙仍为饱和溶液,丙为不饱和溶液,在t1℃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 乙>甲>丙,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4.(2020秋•肇源县月考)如图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50℃时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B>C
B.将 50℃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20℃后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B>A=C
C.50℃时,把 50gA 放入 50g 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 1:3
D.20℃时,可以配制质量分数相等的 A、B、C 溶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观察溶解度曲线可分析同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B、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及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
C、据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D、观察溶解度曲线可知:可配制该温度下三种物质的等质量分数的不饱和溶液,或等质量分数的AC的饱和溶液、B的不饱和溶液。
【解答】解:A、观察溶解度曲线可知: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正确;
B、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AB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C溶解度变大,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与降温前相等,饱和溶液中质量分数=×100%,即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降温后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50℃时C的溶解度,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B>A>C,故错误;
C、50℃时A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的A,则50g水最多溶解25gA,得到饱和溶液75g,则其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25g:75g=1:3,正确;
D、观察溶解度曲线可知:AC的溶解度相同,则可配制该温度下三种物质的等质量分数的不饱和溶液,或等质量分数的AC的饱和溶液、B的不饱和溶液,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较好考查了学生对溶解度概念、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溶解度曲线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较好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5.(2016•泗县校级自主招生)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乙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升高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甲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据溶解度概念分析解答;
B、据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及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分析解答;
C、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解答;
D、不知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无法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
【解答】解:A、溶解度是某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最多溶解某物质的质量,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不是溶液的溶解度,故错误;
B、t2℃时,乙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1℃,其溶解度变大,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
C、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即溶解度相等则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所以t1℃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D、不知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无法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对固体的溶解度的概念的应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考点卡片
1.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如图所示:
结晶是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或者两种可溶性且溶解度变化差别大的固体)的一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它是根据固体物质从溶液里析出晶体的原理,通过蒸发或者降温的方法将其中的固体物质分离出来;因此,结晶方法分为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蒸发结晶是指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它使用于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的混合物.而降温结晶是指先加热溶液,蒸发溶剂成饱和溶液,再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它使用于分离两种可溶性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别大(即一种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是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的固体混合物.此时,需要注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其具体内容有如下三条: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等.
2.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氯化钠等.
3.极少数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晶体和结晶现象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它与“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结晶方法及其选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结晶的方法、原理等,以及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联系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知识点的认识】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它们区别就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能否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其特点除具有溶液的基本特性(即均一性、稳定性)外,还具有针对性(即它们只有针对某种溶质来说,才有意义;否则,就说不准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了);例如,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是针对硝酸钾来说,它是饱和溶液,而针对氯化钠等其它可溶性的物质来说,它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是不能再溶解的;但是,加入氯化钠等其它可溶性的物质是能够继续溶解的.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和区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区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溶液的概念、组成和特点”、“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并且,常在选择题中以判断对错的形式出现.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和区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针对性、区分方法和技巧,以及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和区分方法,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针对性,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说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都一定要指明“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并且,要针对某种溶质来说才可;否则,谈论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是没有意义的.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知识点的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如图所示:
但是,还需要注意的以下4点:
1.当采用上述相互转变方法中的改变温度的方法,来实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变时,是针对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固体(如硝酸钾、氯化铵等)来说的.如果针对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固体(如氢氧化钙等)来说,上述相互转变方法中的升、降温度正好相反(即将上述相互转变方法中的升温改为降温,降温改为升温),才能实现相应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变.
2.当需要增加溶剂的量,来实现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按照需要的量来加,切不可过多(为了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3.当需要蒸发溶剂的量,来实现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注意只是蒸发掉多余的溶剂,并且要求是恒温蒸发之.
4当需要加入溶质的量,来实现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变时,一定要注意加入的溶质应该和原来的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保持一致,切不可加入其它的和原来的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不一样的溶质.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针对性”、“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并且,常在选择题中以判断对错的形式出现,还经常在填空题的里出现.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和相互转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变方法和技巧,以及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方法,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针对性,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但是,一定要时刻关注“知识点的认识”中所强调的4点注意事项,以及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特别是,经常会考查特殊溶质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4.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知识点的认识】所谓固体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就是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用字母S表示,单位为克/g),横坐标表示温度(用字母t表示,单位为℃),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画出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理解.具体如下:
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即饱和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已知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3)可以判断或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3.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掉过量的溶剂.
4.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固体溶解度的溶概念和意义、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相互转变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方法”等关联起来考查.凸显了命题的能力立意.由于这类题目的信息量大,涉及的知识点多,所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是重要的中考考点,并且还是中考化学的热点.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查找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判断温度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判断结晶方法及析出晶体的多少,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变方法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变方法,以及物质的溶解和结晶的方法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做这方面的题时,还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掌握好溶解度曲线的画法、意义、作用,善于从溶解度曲线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例如,要弄清曲线的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意义,明确曲线的趋势、陡度及其含义,理解曲线上的点和其它位置的点所表示的意义.
2.归纳、整合好溶液的相关知识,并能结合溶解度曲线及设置的问题情景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5.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知识点的认识】晶体是指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结晶是指把固态溶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或慢慢挥发),溶液达到饱和后,如果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以晶体的形式而析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析出晶体的现象就称为结晶现象.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结晶的概念、现象、方法及其选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结晶的方法、原理等,以及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联系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6.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
【知识点的认识】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是指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其含义是指100份质量的某溶液中含多少份质量的该溶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一般计算公式是:;特殊计算公式(使用于饱和溶液)是:.
值得注意的是: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比值,没有单位;一般用百分数表示.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⑤当计算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该温度下该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时,才可以使用特殊计算公式来计算.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计算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并且,经常以计算题或计算型的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质量守恒定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固体溶解度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质量守恒定律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以及质量守恒定律解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在解答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综合性题目时,也就是,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需特别注意的是:
1.如果某溶质反应前有,反应生成物中也有,并且反应后的溶液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那么该溶质的质量应该是原来的质量与反应生成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之和;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即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组份的质量之和﹣气体的质量﹣沉淀(或杂质)的质量;然后将所求的两个质量相除,再乘以100%,就可求得反应后溶液中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了.
2.如果反应后的溶液已是某溶质的饱和溶液(此时,会给其溶解度或有关信息),那么判定饱和后,就可根据所给的溶解度来计算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了.
3.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下面所对应的物质质量不能直接写成溶液质量,一定要写参加化学反应的溶质实际质量.
4.若已知溶液的体积或求溶液的体积,要用m=ρV这个公式进行换算.
5.计算过程中,单位一定要统一.
7.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知识点的认识】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其含义是指100份质量的某溶液中含多少份质量的该溶质.而溶解性和溶解度都是用来表示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的;只不过,前者是定性表示,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概念来表示;后者是定量表示,常用一定温度下(气体还强调压强为101kPa),一定量的溶剂(一般是水)里溶解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气体的体积)来准确地表示.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为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某溶剂中的溶解性的大小;其内部联系是通常把室温(即20℃)时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10g的,叫易溶物质,大于或等于1g但小于10g的,叫可溶物质,大于或等于0.01g但小于1g的,叫微溶物质,小于0.01g的,叫难溶(或不溶)物质.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是在某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其溶解度之间存在着这样的等量关系:.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根据溶解度来判断溶解性,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和计算的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有关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并且,经常以计算题或计算型的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根据溶解度来判断溶解性,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根据溶解度来判断溶解性,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根据溶解度来判断溶解性,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在运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进行有关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根据某物质的溶解度计算该溶质的质量分数,或者根据某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该溶质的在此时的溶解度时,一定要先确认该溶质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才可以运用 这个特殊计算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不过,此时,一般会通过文字信息或溶解度曲线等图表信息给出相关的提示.
2.根据某物质的溶解度来判断其溶解性时,要特别注意溶解度必须是室温(即20℃)时的溶解度(往往通过查找溶解度曲线获得);虽然是室温时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但不是溶解度时,一定要换算成溶解度再进行推断.例如,0.5克某物质在室温时溶于10克水中即达到饱和,则一般把这种物质划分为( )A.易溶物质B.可溶物质C.微溶物质D.难溶物质.很明显如果直接按照0.5克,根据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内部联系来判断的话,此题应该选择C;可是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因为0.5克虽然是室温时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但不是溶解度,它只是在10克水形成的饱和溶液时溶质的质量,而溶解度对应的溶剂的质量应该是100克;也就是,此时的溶解度不是0.5克,应该是5克(0.5克×10).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 B.
8.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生石灰、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知识点的认识】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CaO);是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的副产物.它的性质是白色晶体或粉末,具有腐蚀性,易溶于酸,难溶于水,但具有吸水性,能与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即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O=Ca(OH)2).
它的用途主要是用于消毒,改良水质,实验室里和食品包装中常用做干燥剂.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对水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工业制取方法、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这些相关知识等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命题方式是根据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推断、选择或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或者是反过来考查,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的表达进行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和提炼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我们身边生活中常见食品包装袋内的干燥剂(大多数是生石灰)及其吸水后的反应的考查,是近几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当然也是中考考查这方面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还有,水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工业制取方法、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从生活、电视、网络中了解到的有关食品包装袋内的干燥剂的信息,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食品包装袋内的干燥剂大多数是生石灰(因为它的廉价易得),有时会使用硅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无毒、无味、无嗅,化学性质稳定,具强烈的吸水性能)和保鲜剂活性铁粉(它不仅能吸水,而且还能吸收包装袋内残留的氧气,导致微生物缺氧而死,使食品防腐保鲜).所以,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注意留意、搜集和熟记我们身边经常用到和见到的有关化学知识,特别是一些最新的有关化学的科技前沿信息等,争取做到有备无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项练习(全国通用)-80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2020届中考化学压轴强化练习卷: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共6页。
这是一份专练02 选择题压轴题(二)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专题-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提分专练(深圳专用),文件包含专练02选择题压轴题二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专题解析版-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提分专练深圳专用docx、专练02选择题压轴题二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专题原卷版-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提分专练深圳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