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四)(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四)(word版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K 39 Ca 40, 12,01,67,0g-16,9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武汉市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四)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Cl 35.5 K 39 Ca 40
选择题部分(共2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物质的使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降雨 B.活性炭净水
C.醋酸除水垢 D.酒精清洗碘渍
2.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选项中“可能引起的后果”不匹配的是( )
A. 读数偏大 B. 腐蚀胶帽
C. 标签受损 D. 测量不准
3. 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开发清洁新能源可以有效减少和防止酸雨的形成
B. 扑灭图书档案火灾最适宜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C. 在铵态氮肥中加入熟石灰研磨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
D. 常用钢丝球擦洗铝壶可以使其光亮洁净和更耐用
4.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
A. 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B. 2 个氢离子: 2H2+
C. 2N 表示的含义:2 个氮原子或 2 个氮元素
D. 铝片表面氧化物的化学式:Al2O3
5.化学学习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说法错误的个数有(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0
5
12
20
反应后质量/g
8
5
30
x
(1)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8
(2)x=4
(3)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4)乙可能是催化剂
(5)若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16。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探究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多少
B.探究同种金属与不同种酸反应的速率(室温下)
C.探究不同溶剂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室温下)
D.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7.海水制取的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现要除去杂质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某化学小组通过下列实验进行提纯;
关于X、Y、Z试剂选择,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一组试剂是( )
A. HCI、Ba(OH)2、Na2CO3 B. Ba(OH)2、 HCI、Na2CO3
C. Na2CO3、Ba(OH)2、HCI、 D. Ba(OH)2、Na2CO3、HCI
8.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部分工艺如下:
其主要反应原理:
Ⅰ NaCl+H2O+NH3+CO2=NaHCO3↓+NH4Cl Ⅱ 2NaHCO3Na2CO3+H2O+CO2↑ 等。
查阅资料:通常情况下,1L 水能溶解约 1L CO2或 700L NH3。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右图装置在实验室模拟该制碱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侯氏制碱法”里的碱指的是氢氧化钠
②反应原理Ⅰ是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③右图中,B 中导气管的作用是平衡气压,C 装置用于制取 CO2
④根据 NH3和 CO2溶解度的不同,为生成更多的 NaHCO3,应该先通入 CO2再通入 NH3
⑤操作 a 的名称是过滤
⑥反应原理Ⅱ的实验可以在 A 装置中进行
⑦医疗上 NaHCO3 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⑧反应过程中的副产物 NH4Cl 是农业上常用的复合肥
A. 4 个 B. 5 个 C. 6 个 D. 7 个
非选择题部分(共26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6分)
9.(4分) 如图1A是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相关信息,图1B是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 .
(2)B图中X= _____ .
(3)图2是有关碳单质的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根据以上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
10.(4分)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B物质溶解度是 _____ ;
(2)t1℃时,将20gA固体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的是 _____ 溶液(填“不饱和”、“饱和”或“不能确定”)。
(3)欲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的B溶液,应满足的温度范围是 _____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
A.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依次为:A>B>C
B.t2℃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B>A>C
C.将温度由t2℃降到t1℃时,析出A的质量比B多
D.若饱和的C溶液中含有少量杂质A,可采用升温结晶的方法提纯C
11.(6分)现有两包固体样品,取少量分别溶于水得甲、乙两溶液,它们中的溶质是由KNO3、FeCl3、Fe2(SO4)3、NaNO3、NaOH、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有人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假设每步均恰好完全反应),试推测:
(1)A 是 ,溶液甲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 。
(2)若测定溶液甲中溶质只有 FeCl3,则从原两包样品中各取少量混合,乙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有 。(写化学式,下同)
(3)加入溶液丁后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
(4)甲溶液最多含有 种溶质,其组成是 。
12. (7分)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制得的CaSO4•2H2O固体中含有少量的CaCO3,该小组的同学对所得固体进行
如下探究:
(实验一)测定固体中CaSO4•2H2O和CaCO3的质量比x:y
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夹持仪器省略,药品足量)
(1)实验前首先要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入样品,并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后,再给样品加热。装置A的作用是 。
(2)已知CaSO4•2H2O在160℃生成CaSO4,1350℃时CaSO4开始分解;CaCO3在900℃时分解完全。现控制B装置温度900℃进行实验并采集了如下数据:
a.反应前玻璃管与样品的质量m1g b.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的质量为m2g
c.装置C实验后增重m3g d.装置 D实验后增重m4g
某同学选用b、d或c、d数据组合求出x:y的值,若无装置E,则实验测定结果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你认为还可选用上述的 (选填序号)两个数据组合也可求出x:y的值。
(3)有同学提出为了使得到的数据准确,在B中反应结束后的操作很重要,该操作是 。
(实验二)研究CaSO4•2H2O加热分解的产物。
查阅资料:CaSO4•2H2O受热会逐步失去结晶水;SO2气体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1)分离所得的CaSO4•2H2O含有CaCO3,可用盐酸除去,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2)将实验一所用装置中的D换成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其余装置不变。
(3)取纯净CaSO4•2H2O固体3.44g,放在实验装置B中进行加热,测定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用带火星的木条在E装置右侧导管口检验,记录数据和实验现象如下:
F点
G点
H点
I点
酸性KMnO4溶液
不褪色
不褪色
不褪色
褪色
带火星的木条
不复燃
不复燃
不复燃
复燃
G点固体的化学式是 。
13.(5分)某兴趣小组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下表。制取结束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回收二氧化经固体,并得到氯化钾溶液200g。
加热时间/min
0
t1
t2
t3
固体质量/g
260
23.4
164
16.4
请计算:
(1)共制得氧气______g。
(2)所得氯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物质的使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降雨 B.活性炭净水
C.醋酸除水垢 D.酒精清洗碘渍
【答案】C
【解析】
A、干冰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导致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属于利用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活性炭净水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利用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醋酸除水垢是利用醋酸能与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属于利用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酒精清洗碘渍是利用酒精的溶解性,属于利用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选项中“可能引起的后果”不匹配的是( )
A. 读数偏大 B. 腐蚀胶帽
C. 标签受损 D. 测量不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操作和结论的一致性。
A、量筒读数时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会使读数偏大,故A不符合题意;
B、胶头滴管倒放会使液体倒流腐蚀胶帽,故B不符合题意;
C、倾倒液体的瓶子,标签背向手心会使液体腐蚀标签,故C不符合题意;
D、pH试纸直接伸入液体内,会使液体药品被污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 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开发清洁新能源可以有效减少和防止酸雨的形成
B. 扑灭图书档案火灾最适宜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C. 在铵态氮肥中加入熟石灰研磨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
D. 常用钢丝球擦洗铝壶可以使其光亮洁净和更耐用
【答案】D
【解析】
A、清洁能源是污染小或不污染的能源所以开发新能源可有效减少和防止酸雨的形成,故A说法正确;
B、图书档案属于纸用水或其它灭火器灭火后会毁坏一部分资料,而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后不留有任何痕迹,故B说法正确;
C、铵态氮肥中含有铵根离子,熟石灰中含有氢氧根离子,二者结合后产生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故C说法正确;
D、铝壶外面一层是氧化铝,是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对内部的铝起保护作用,如果常用钢丝球擦洗铝壶,会将保护膜擦掉,不耐用,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4.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
A. 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B. 2 个氢离子: 2H2+
C. 2N 表示的含义:2 个氮原子或 2 个氮元素
D. 铝片表面氧化物的化学式:Al2O3
【答案】D
【解析】
A、由结构示意图知道: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不符合题意;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氢离子可表示为:2H+,不符合题意;
C、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N可表示2个氮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不符合题意;
D、铝片表面氧化物是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符合题意。故选D。
5.化学学习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说法错误的个数有(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0
5
12
20
反应后质量/g
8
5
30
x
(1)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8
(2)x=4
(3)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4)乙可能是催化剂
(5)若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16。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0+5+12+20=8+5+30+x,x=4;
(1)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0-8):(30-12)=1:9,错误;
(2)x=4,正确;
(3)该反应中甲、丁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丙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反应符合多变一特点,为化合反应,正确;
(4)乙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可能不参与反应、可能是催化剂,正确;
(5)反应的甲与丁质量比为(10-8):(20-4)=1:8;若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设甲、丁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a、b,则有=,解得=,正确;
故选D。
6.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探究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多少
B.探究同种金属与不同种酸反应的速率(室温下)
C.探究不同溶剂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室温下)
D.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需要控制变量,保证一个因素不变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而D选项中除了温度不同外,溶剂也不同所以不能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此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7.海水制取的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现要除去杂质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某化学小组通过下列实验进行提纯;
关于X、Y、Z试剂选择,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一组试剂是( )
A. HCI、Ba(OH)2、Na2CO3 B. Ba(OH)2、 HCI、Na2CO3
C. Na2CO3、Ba(OH)2、HCI、 D. Ba(OH)2、Na2CO3、HCI
【答案】D
【解析】
将含有杂质的氯化钠溶于水后,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硫酸钡白色沉淀,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然后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得到的固体有硫酸钡、氢氧化镁、碳酸钙和碳酸钡;滤液中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将氢氧化钠、碳酸钠转化为氯化钠,蒸发得到氯化钠晶体,并可以除去氯化氢。由以上分析可知,试剂X是氢氧化钡溶液、Y是碳酸钠溶液、Z是稀盐酸。
故选D。
8.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部分工艺如下:
其主要反应原理:
Ⅰ NaCl+H2O+NH3+CO2=NaHCO3↓+NH4Cl Ⅱ 2NaHCO3Na2CO3+H2O+CO2↑ 等。
查阅资料:通常情况下,1L 水能溶解约 1L CO2或 700L NH3。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右图装置在实验室模拟该制碱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侯氏制碱法”里的碱指的是氢氧化钠
②反应原理Ⅰ是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③右图中,B 中导气管的作用是平衡气压,C 装置用于制取 CO2
④根据 NH3和 CO2溶解度的不同,为生成更多的 NaHCO3,应该先通入 CO2再通入 NH3
⑤操作 a 的名称是过滤
⑥反应原理Ⅱ的实验可以在 A 装置中进行
⑦医疗上 NaHCO3 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⑧反应过程中的副产物 NH4Cl 是农业上常用的复合肥
A. 4 个 B. 5 个 C. 6 个 D. 7 个
【答案】B
【解析】“侯氏制碱法”里的碱指的是纯碱,根据气体的溶解度不同,制碱过程中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相同温度下 NaHCO3的溶解度比NH4Cl的溶解度小,NaHCO3先结晶析出,过滤出NaHCO3再加热,生成纯碱Na2CO3,反应过程中的副产物 NH4Cl 是农业上常用的氮肥。
①“侯氏制碱法”里的碱指的纯碱(Na2CO3),故说法错误;
②反应原理Ⅰ:,是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相同温度下 NaHCO3的溶解度比NH4Cl的溶解度小,NaHCO3先结晶析出,故说法正确;
③右图中,B 中导气管的作用是平衡气压,使装置B内外气压相等;C 装置可用于制取 CO2,故说法正确;
④根据 NH3 和 CO2 溶解度的不同,为生成更多的 NaHCO3,应该先通入NH3,再通入CO2,故说法错误;
⑤操作 a 的名称是过滤,NaHCO3先结晶析出,过滤出NaHCO3,故说法正确;
⑥反应原理Ⅱ:,加热NaHCO3可以在 A 装置中进行,故说法正确;
⑦胃酸的主要成分是HCl, NaHCO3 与HCl反应,医疗上 NaHCO3 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说法正确;
⑧反应过程中的副产物 NH4Cl 含有氮元素,NH4Cl是农业上常用的氮肥,故说法错误;
故选B。
非选择题部分(共26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6分)
9.(4分) 如图1A是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相关信息,图1B是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 .
(2)B图中X= _____ .
(3)图2是有关碳单质的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根据以上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
【答案】 (1). 12.01 (2). 6 (3).
【解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由反应的微观图可以看出反应前有三个碳原子,一个水分子,反应后有两个碳原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和一个氢气分子,所以有两个碳原子没有参加反应,所以反应方程式为。
(1)元素周期表格中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2)B图是碳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里面的数字是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故X =2+4=6。
(3)由反应的微观图可以看出反应前有三个碳原子,一个水分子,反应后有两个碳原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和一个氢气分子,所以有两个碳原子没有参加反应,所以反应方程式为 。
10.(4分)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B物质溶解度是 _____ ;
(2)t1℃时,将20gA固体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的是 _____ 溶液(填“不饱和”、“饱和”或“不能确定”)。
(3)欲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的B溶液,应满足的温度范围是 _____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
A.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依次为:A>B>C
B.t2℃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B>A>C
C.将温度由t2℃降到t1℃时,析出A的质量比B多
D.若饱和的C溶液中含有少量杂质A,可采用升温结晶的方法提纯C
【答案】 (1). 60g (2). 饱和 (3). t1C,其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由于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减小,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降温至t1℃时AB仍然饱和,C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为,则溶解度大的溶质质量分数大,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所以溶质质量分数B>A>C,故B正确;
C. 将温度由t2℃降到t1℃时,不知道AB两种溶液的质量,析出A的质量和B的质量无法判断,故C不正确;
D、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饱和的C溶液中含有少量杂质A,可采用升温结晶的方法提纯C,故C正确。故选BD。
11.(6分)现有两包固体样品,取少量分别溶于水得甲、乙两溶液,它们中的溶质是由KNO3、FeCl3、Fe2(SO4)3、NaNO3、NaOH、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有人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假设每步均恰好完全反应),试推测:
(1)A 是 ,溶液甲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 。
(2)若测定溶液甲中溶质只有 FeCl3,则从原两包样品中各取少量混合,乙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有 。(写化学式,下同)
(3)加入溶液丁后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
(4)甲溶液最多含有 种溶质,其组成是 。
【答案】 (1). Fe(OH)3 NaOH、KNO3 (2). NaOH、Na2SO4 (3). (4). 4 FeCl3、Fe2 (SO4)3、NaNO3、Na2SO4
【解析】取少量固体样品分别溶于水得甲、乙两溶液,甲溶液为有色溶液,故一定含氯化铁和硫酸铁中至少一种,一定不含氢氧化钠,因为铁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铁,不能共存,乙溶液为无色溶液,故乙溶液中一定不含氯化铁和硫酸铁,将甲、乙溶液混合,过滤,得到红褐色沉淀,则无色溶液乙中一定含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铁离子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向无色溶液丙中先加硝酸钡溶液,再加溶液丁,最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B(硫酸钡和氯化银),故无色溶液丙中一定含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故加入的溶液丁为硝酸银溶液,得到纯净的硝酸钠溶液戊,说明甲、乙中一定不含硝酸钾。
(1)由分析可知,A是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的氢氧化铁沉淀,故填:Fe(OH)3;
由分析可知,甲中一定不含氢氧化钠,硝酸钾,故填:NaOH、KNO3;
(2)若测定溶液甲中溶质只有 FeCl3,由分析可知,无色溶液丙中一定含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故无色溶液乙中一定含硫酸钠,由于无色溶液乙中还含有氢氧化钠,故乙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有:NaOH、Na2SO4;
(3)加入溶液丁后,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由于甲乙混合后,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铁和氯化钠,故发生反应是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由分析可知,甲溶液中一定含氯化铁和硫酸铁中的一种,一定不含氢氧化钠、硝酸钾,可能含硝酸钠、硫酸钠,故最多含有4种溶质,其组成是:FeCl3、Fe2 (SO4)3、NaNO3、Na2SO4。
13. (7分)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制得的CaSO4•2H2O固体中含有少量的CaCO3,该小组的同学对所得固体进行
如下探究:
(实验一)测定固体中CaSO4•2H2O和CaCO3的质量比x:y
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夹持仪器省略,药品足量)
(1)实验前首先要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入样品,并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后,再给样品加热。装置A的作用是 。
(2)已知CaSO4•2H2O在160℃生成CaSO4,1350℃时CaSO4开始分解;CaCO3在900℃时分解完全。现控制B装置温度900℃进行实验并采集了如下数据:
a.反应前玻璃管与样品的质量m1g b.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的质量为m2g
c.装置C实验后增重m3g d.装置 D实验后增重m4g
某同学选用b、d或c、d数据组合求出x:y的值,若无装置E,则实验测定结果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你认为还可选用上述的 (选填序号)两个数据组合也可求出x:y的值。
(3)有同学提出为了使得到的数据准确,在B中反应结束后的操作很重要,该操作是 。
(实验二)研究CaSO4•2H2O加热分解的产物。
查阅资料:CaSO4•2H2O受热会逐步失去结晶水;SO2气体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1)分离所得的CaSO4•2H2O含有CaCO3,可用盐酸除去,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2)将实验一所用装置中的D换成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其余装置不变。
(3)取纯净CaSO4•2H2O固体3.44g,放在实验装置B中进行加热,测定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用带火星的木条在E装置右侧导管口检验,记录数据和实验现象如下:
F点
G点
H点
I点
酸性KMnO4溶液
不褪色
不褪色
不褪色
褪色
带火星的木条
不复燃
不复燃
不复燃
复燃
G点固体的化学式是 。
【答案】 (实验一) (1). 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2). 偏小 b、c (3).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 (实验二) (1). CaCO3+2HCl═CaCl2+H2O+CO2↑ (3). CaSO4•H2O
【解析】
(实验一)
(1)该实验是通过测定反应中生成的水的质量和二氧化碳质量,测定固体中CaSO4•2H2O和CaCO3的质量比x:y,空气的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存在干扰。装置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2)若无装置E,空气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到D中,导致测定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从而导致计算的碳酸钙质量偏大,则实验测定结果将偏小;
若选用上述的b、c两个数据组合也可求出x:y的值,这是因为装置C实验后增重m3g,说明结晶水的质量是m3g,可以计算出CaSO4•2H2O的质量,从而可以计算出反应生成的硫酸钙质量,根据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的质量为m2g(硫酸钙和氧化钙的质量和),进一步可以计算出氧化钙质量,从而可以计算出碳酸钙质量,即可以计算求出x:y的值。还可选用上述的b、c两个数据组合也可求出x:y的值;
(3)有同学提出为了使得到的数据准确,在B中反应结束后的操作很重要,该操作是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使反应生成的水蒸气、二氧化碳被完全吸收;
(实验二)
(1)分离所得的CaSO4•2H2O含有CaCO3,可用盐酸除去,这是因为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3.44gCaSO4•2H2O中硫酸钙质量=,结晶水质量=3.44g﹣2.72g=0.72g,在G点,CaSO4•2H2O失去结晶水质量为:3.44g﹣3.08g=0.36g,固体中硫酸钙和水的微观粒子个数比为:,G点固体的化学式是CaSO4•H2O。
13.(5分)某兴趣小组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下表。制取结束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回收二氧化经固体,并得到氯化钾溶液200g。
加热时间/min
0
t1
t2
t3
固体质量/g
260
23.4
164
16.4
请计算:
(1)共制得氧气______g。
(2)所得氯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9.6(2)7.45%
【解析】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共制得氧气的质量为:26.0g-16.4g=9.6g;
(2)设反应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x=14.9g
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9g÷200g×100%=7.45%
答: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4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四),共4页。
这是一份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二)(word版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五)(word版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 40, 20 ,25%,5g=5,5g,125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