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二课时-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295708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初中生物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年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
学
目
标
1. 描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2.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动脉血。
3. 观察新鲜的动物(猪或羊)的心脏的结构。
教学重点
难点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课时安排
2
授课日期
授课教师
刘水滔
教具
PPT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内容,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
1. 血液循环的途径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7、68页“科学家的故事”栏目,了解科学家对血液循环的发现和认识。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2~64页内容,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
心脏收缩时,左、右心室的血液是同时泵出心脏的,血液离开心脏后经过了哪些路径,发生了哪些变化,又是如何流回心脏的呢?
(3)讨论
①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回到心脏时,它经历了哪些路径?当它再次从心脏右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重新回到心脏时,它又经历了哪些路径?
②在上面的两条循环路径中,血液的成分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有什么意义?
学生观察、思考后完成讨论题。参考答案如下:
①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回到心脏时,它经历的路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上腔或下腔静脉→右心房。从右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回到心脏时,它经历的路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②血液从左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回到心脏的过程是体循环,这一过程能将营养物质与氧运送给组织细胞,同时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送走。血液从右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回到心脏是肺循环,通过这一过程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运到肺部在经肺部排出,同时能将肺泡中丰富的氧运到心脏。
2. 体循环
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经过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腔、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体循环。
3. 肺循环
血液从右心室进入肺动脉,经过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4. 冠脉循环
冠脉循环是指血液由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流向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冠脉循环是给心脏自身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的。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如动脉硬化、管腔变窄等)致使心肌缺血,就会引起冠心病。如果冠状动脉发生梗塞,就会危及生命。
三、布置作业
以“一滴血的旅行”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免费教案,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公开课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媒体选择,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