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课内容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课内容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预习导学,课堂导入,梦得唐,积累字词,合作探究,陋室不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对照注释并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要求能说出文言大意,能解释“铭”的特点和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2.体味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学习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经常与他人比吃穿,甚至有人埋怨没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我认为衣不在好,整洁就成;家不在富,温馨就行。虚荣心是要不得的。有时我们面对自己所拥有的,不知道珍惜,往往是因为我们没意识到它的可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了解一下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所表现出的情趣,我们从中或许能领悟到一些道理。
1.阅读下面的作者简介,完成填空。刘禹锡,字 , 朝洛阳人。毕生从政,曾官至监察御史。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期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古代刻在 上用来 的文字,叫作“铭”,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器物 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德馨() 苔痕( )鸿儒()案牍(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有仙则名:(2)惟吾德馨:(3)调素琴: (4)往来无白丁:
出名,有名。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不加装饰。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根据提示,把文章的写作思路补写完整。首先,作者由 引出陋室;然后,用“ ”点明全文主旨;接着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方面具体描述,极力形容“陋室不陋”;最后,收束全文,说明 。
任务驱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山水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任务驱动二:熟读成诵,疏通积累。
对照课文注释,小组合作翻译全文,注意重点文言知识的积累。
1.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 (2)惟吾德馨古义:今义:
形体,躯体形状德行美好芳香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1)有仙则名: (2)苔痕上阶绿: (3)无丝竹之乱耳: (4)无案牍之劳形:
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名词用作动词,蔓延到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使动用法,使……劳累
3.指出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任务驱动二:明晓内容,理解文章。
1.作者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三个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请用课文原句将下面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居室环境: 交往人物: 日常生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本文中,作者身居陋室却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用课文原句回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高尚情操?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志向的手法叫什么?
惟吾德馨。 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托物言志。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两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拟人和对偶的修辞手法。“上”和“入”两个动词,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写出了室外环境的幽雅和生机盎然,表达了作者对景色的喜爱之情。
4.“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示例:同意。品德高尚的人追求的不是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是高洁、充实的精神世界。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污浊的世俗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情操,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公开课课件ppt,文件包含17-1教学课件短文两篇第1课时pptx、17-1教学设计短文两篇第1课时docx、17-1预习导学短文两篇第1课时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课堂教学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陋室铭,作者简介,阿房宫,滕王阁,刘禹锡与陋室,写作缘由,背景链接,文体知识,整体感知,清幽宁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陋室铭精品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陋室铭,学习目标,朗读指导,第二课时,爱莲说,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