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某校八年级(下)(遵道班)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某校八年级(下)(遵道班)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人教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现象中,发生了弹性形变的是( )
A.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B.跳水跳板被运动员压弯
C.粉笔掉到地上断成两截D.饼干一捏变成碎片
2. 忽略一切阻力,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大石头被另一块小石头水平撞击,大石头的运动情况是( )
A.始终静止不动
B.动了一点,很快停下来
C.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慢慢停下来
D.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3. 关于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可能会改变
B.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拔河比赛中甲队获胜,但比赛中甲队对乙队的拉力等于乙队对甲队的拉力
D.跳水运动员蹬跳板时,他对跳板的力和跳板对他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4. 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m−V的关系图象,若用质量相等的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两个实心正方体甲、乙,将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的密度之比为4:1
B.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4:1
C.a、b的密度之比为2:1
D.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2:1
5. 如图所示,a、b是两个体积相同又能自由移动的物体,c、d是容器自身凸起的一部分,现往容器里注入一些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体受浮力可能大于b物体B.b物体受浮力大于a物体
C.c部分和d部分都受浮力D.d部分和c部分都不受浮力
6. 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金属零件,示数是7.5N.把零件浸入密度为0.8×103kg/m3的液体中,当零件14的体积露出液面时,测力计的示数是6N,则金属零件的体积是(g取10N/kg)( )
A.2×10−4m3B.2.5×10−4m3
C.6×10−4m3D.7.5×10−4m3
7. 有一体积为0.1m3的冰块漂浮在水面上(ρ冰=0.9×103kg/m3,ρ水=1.0×103kg/m3,g=10N/kg),则该冰块( )
A.重力是1×103N
B.浸入液面以下的体积是0.08m3
C.水上部分体积占总体积的1/9
D.受到的浮力是9×102N
8. 下列情景都与气压有关,其中有一种情景与其他三种的原理有所不同,这种情景是( )
A.刮大风时,房屋顶部被大风掀起
B.打开的窗户外有平行于墙壁的风吹过时,窗帘会飘出窗外
C.等候列车的乘客应站在安全线以外,否则会被“吸”向列车
D.将吸盘按在光洁的瓷砖表面,放手后吸盘会被“吸”在瓷砖上
9. 如图甲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沿粗糙水平面向右运动,0∼6s内拉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丙,则在2∼4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
A.10JB.30JC.50JD.80J
10.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O点两侧粗糙程度不同,物体一直受到沿水平方向3N的力F,物体经过M点开始计时,每经过相同时间,用虚线框记录物体的位置,物体在MO段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 )
A.OQ段做匀速直线运动B.MN段的速度大于OP段的
C.MN段受到的摩擦力为3ND.OQ段受到摩擦力大小等于F
11. 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力F在这个过程中( )
A.不变B.变小C.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
12. 已知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ΔL与受到的拉力F成正比,用公式F=k⋅ΔL表示,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k为一常数).现有两个轻弹簧L1和L2,它们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且k1=2k2,现按如图所示方式用它们吊起滑轮和重物,如滑轮和重物的重力均为G,则两弹簧的伸长量之比ΔL1:ΔL2为( )
A.1:1B.3:2C.2:3D.3:4
二、多选题
在物理学中,力和运动正确关系的得出,从亚里士多德到牛顿,历经两千多年.如图甲,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向右拉力的作用下,从t=0开始,物体的运动情况如图乙.对于这个过程力和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物体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B.t=1s时,若F=3N,则地面的静摩擦力也为3N
C.从t=0到t=6s的过程中,力F在逐渐增大
D.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阶段的速度为2m/s
掷实心球是某市的中考体育加试项目之一.掷出去的实心球从a处出手后,在空中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球最终停在水平地面e点处(不计空气阻力).则实心球( )
A.在a处重力势能最小B.在b处动能不为零
C.在a、b、c三处的机械能相等D.在d处动能为零
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在10s内连续向上跳12个台阶,已知每个台阶的高度为0.2m,则这个人在这段时间内做功及功率是(g取10N/kg)( )
A.12WB.120WC.120JD.1200J
如图所示,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的两个容器,分别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等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B.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相等
C.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大小相等
D.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大小相等
三、填空题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叠放的A、B两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力F1和F2的作用下,以共同的速度v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已知F1=5N,F2=3N,那么物体B的上表面所受摩擦力为________N,下表面所受摩擦力为________N.
如下图所示,装有水的烧杯放在天平一端,另一端放置砝码使天平平衡,此时再放入一手指在水中,若手指完全静止在水中且没有触碰烧杯壁和烧杯底部,且水也没有溢出,那么这时天平的状态是:________(把正确选项填在横线上:A.继续保持平衡状态;B.放置砝码的一端下沉了;C.放置烧杯的一端下沉了;D.无法判断)
将体积均为20cm3的木块 ρ木=0.5g/cm3和蜡块ρ蜡=0.9g/cm3 分别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松手静止后,木块所受到的浮力F1和蜡块所受到的浮力F2大小关系为: F1________F2(填“>”“=”或“h1=h2>h3.
(1)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比较________来判断的,这种方法通常称为转换法.
(2)图中________和_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比较可以得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图中a和d两次实验数据比较可以得出: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________.
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来反映动能的大小.
(2)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实验后,同学们联想到在许多交通事故中,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有汽车的“超载”与“超速”,用该图所示的实验可以探究________(超载/超速)安全隐患.
如图,小明进火车站时看到,所有行李都要进行“安检”.他仔细观察发现,特别是大件行李放到传送带上时,先在传送带上向左滑动,稍后与传送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小明的行李重200N,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重力的0.3倍.行李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________(填“左”或“右”),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
五、解答题
如图所示,重为4N,底面积为0.02m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不计容器壁的厚度)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20cm深的水,用弹簧测力计吊着一圆柱体慢慢浸入水中(如图甲),无水溢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圆柱体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10N/kg),求:
(1)浸入圆柱体前水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
(2)圆柱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3)圆柱体浸没时(未接触底部),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蹦极运动简化后与下列情景相似:如图甲所示,弹性细绳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着一个小球,小球从O点释放后上下往复运动.由于空气阻力作用,最终会停在O点下方的某个位置.
已知小球速度v与下落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细绳拉力F与下落高度h的关系如图丙所示.请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弹性细绳原长为________m,小球下落的最大高度为________m.
(2)小球最终停在h=________m的位置.
(3)已知小球在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做的功.不计空气阻力,求弹性细绳的最大弹性势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某校八年级(下)(遵道班)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
【答案】
B
【考点】
弹力
【解析】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改变叫做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解答】
解:A.“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发生的不是弹性形变,因为橡皮泥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故A错误;
B.跳板被跳水运动员压弯,运动员离开后能够恢复原状,是弹性形变,故B正确;
C.粉笔掉到地上断成两截,粉笔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不是弹性形变,故C错误;
D.饼干一捏变成碎片,饼干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不是弹性形变,故D错误.
故选:B.
2.
【答案】
D
【考点】
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个规律叫做牛顿第一定律,也成为惯性定律.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才能正确解答此题.
【解答】
解:忽略一切阻力,原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大石头被另一块小石头水平撞击,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大石头开始运动,又因为没有阻力的作用,所以大石头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3.
【答案】
C
【考点】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解析】
平衡状态是指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或不受力,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二力平衡条件: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解答】
解:A.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运动状态一定不变,故A错误;
B.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拔河比赛中甲队获胜,但比赛中甲队对乙队的拉力等于乙队对甲队的拉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C正确;
D.跳水运动员蹬跳板时,他对跳板的力和跳板对他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C.
4.
【答案】
B
【考点】
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密度的计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AC.由图象可知,当m=80g时,V甲=5cm3、V乙=40cm3,
a、b两种物质的密度为:ρa=mV甲=80g5cm3=16g/cm3,ρb=mV乙=80g40cm3=2g/cm3,
a、b的密度之比:ρa:ρb=16g/cm3:2g/cm3=8:1,故AC错误;
BD.用质量相等的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两个实心正方体甲、乙,其体积之比:V甲:V乙=mρa:mρb=ρb:ρa=1:8,
由V=L3可得正方体的边长之比:L甲:L乙=1:2,
因为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FS=GS=mgS=ρVgS=ρLg,
所以甲、乙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ρaL甲gρbL乙g=8×11×2=41,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
5.
【答案】
B
【考点】
浮力产生的原因
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AB.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gV排可知,a受到的浮力小于b受到的浮力,故A错误,B正确;
CD.由图可知,水对c部分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力差,故c部分受浮力的作用,d部分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但下表面没有受到水的压力,故d部分不受浮力的作用,故CD错误.
故选:B.
6.
【答案】
B
【考点】
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
(1)利用二次称重法求出零件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
(2)根据F浮=ρ水gV排求出零件排开液体的体积,然后计算零件的体积。
【解答】
解:金属零件所受的浮力:F浮=G−F示=7.5N−6N=1.5N,
由F浮=ρ液gV排得排开液体的体积:
V排=Fρg=1.5N0.8×103kg/m3×10N/kg=1.875×10−4m3,
由题知,零件14的体积露出液面,则V排=(1−14)V=34V,
所以金属零件的体积:V=43V排=43×1.875×10−4m3=2.5×10−4m3,
故选:B.
7.
【答案】
D
【考点】
浮力大小的计算
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
已知冰块漂浮.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根据公式G=mg=ρVg可求冰块的总重力;
根据公式F浮=ρ水gV排可求浸入液面以下的体积;进一步求出水上部分体积.
【解答】
解:AD.冰块的重力G=mg=ρ冰Vg=0.9×103kg/m3×0.1m3×10N/kg=900N,冰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冰块的重力,为900N,故A错误,D正确;
B.由F浮=ρ水gV排可得,浸入液面以下的体积:
V排=F浮ρ水g=900N1.0×103kg/m3×10N/kg=0.09m3,故B错误;
C.水上部分体积V上=V−V排=0.1m3−0.09m3=0.01m3,所以水上部分体积占总体积的110,故C错误.
故选D.
8.
【答案】
D
【考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
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据此对各选项逐一进行分析然后做出判断即可。
【解答】
解:A.风刮过屋顶,屋顶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大,压强小,屋内空气流动速度小,压强大,屋顶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受到的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把屋顶掀开,其原理是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B.刮大风时,风沿着外墙吹过,窗帘外侧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内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窗帘受到向外的压强大于向内的压强,把窗帘压向窗户外面,其原理是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C.当列车驶进站台时,会带动人和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此时人外侧的空气流动速度慢,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人外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而内侧流速快压强小,会产生一个向内侧的压强差,故乘客被“吸”向列车,其原理是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D.将吸盘按在光洁的瓷砖表面,放手后吸盘会被“吸”在瓷砖上,利用的是大气压强.
综上分析可知,与其他三种的原理不同的是D.
故选D.
9.
【答案】
B
【考点】
功的计算
力与图像的结合
【解析】
分析图丙可知,在2∼4s内,物体做匀速运动以及速度大小,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出摩擦力,利用s=vt求物体运动的距离;由图乙可知,在2∼4s内,拉力F大小,利用W=Fs求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解答】
解:由图乙可知,在2∼4s内,拉力F=3N,
由图丙可知,在2∼4s内,物体做匀速运动,v=5.0m/s,此时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f=F=3N,
由v=st可得,物体运动的距离:s=vt=5.0m/s×2s=10m,
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fs=3N×10m=30J,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0.
【答案】
C
【考点】
速度与物体运动
摩擦力的大小
【解析】
利用以下知识分析解答:
(1)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采用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的方法,若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则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2)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一定受平衡力的作用;处于非平衡状态的物体,一定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解答】
解:A.由图可知,物体在OQ段,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所以OQ段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在MN段通过的路程小于在OP段通过的路程,所以MN段的速度小于OP段的速度,故B错误;
C.物体在MO段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MN段受到的摩擦力为3N,故C正确;
D.由A知,物体在OQ段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不平衡,所以OQ段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不等于F,故D错误.
故选C.
11.
【答案】
C
【考点】
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判断杠杆的五要素中,有哪些要素发生了变化,然后再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
【解答】
解:在杠杆缓慢由A到B的过程中,作用在杠杆一端的力F始终与杠杆垂直,动力臂OA的长度没有变化,阻力G的大小没有变化,而阻力臂L却逐渐增大,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 F⋅OA=G⋅L,当OA、G不变时,L越大,F越大,因此拉力F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变大.
故选C.
12.
【答案】
B
【考点】
弹簧测力计及其原理
【解析】
分析图中的装置可知,滑轮两侧的拉力均为G,再加上滑轮的重力也等于G,所以,顶端的弹簧承担的拉力为3G,将这一关系与劲度系数的关系都代入公式中,就可以求出弹簧伸长量之比.
【解答】
解:由图分析可知,底端弹簧所受拉力为G,顶端弹簧所受拉力为3G,则ΔL1=3Gk1,ΔL2=Gk2,又因为k1=2k2,所以ΔL1:ΔL2=3G2k2:Gk2=3:2,故B正确.
故选B.
二、多选题
【答案】
B,D
【考点】
摩擦力的大小
力与图像的结合
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A.由s−t图象可知,物体在0∼2s内速度为零,处于静止状态,2s后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错误.
B.当t=1s时,物体静止,处于平衡状态,若F=3N,则地面的静摩擦力为3N,故B正确.
C.2s以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所以2s后力F是不变的,故C错误.
D.匀速直线运动阶段的速度v=st=8m6s−2s=2m/s,故D正确.
故选BD.
【答案】
B,C
【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1)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以及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重力势能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以及物体所处的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A.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高度有关,d、e两点高度最小,重力势能最小,故A错误;
B.球在b点时,竖直方向是静止的,但在水平方向上仍有速度,所以此时的动能不是零,故B正确;
C.不计空气阻力,说明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是守恒的,在a、b、c三处的机械能相等,故C正确;
D.球到达d点后没有静止,仍然向前滚动,所以动能不是零,故D错误.
故选BC.
【答案】
B,D
【考点】
功率的计算
功的计算
【解析】
解决此题可利用功的公式W=Fs和功率的公式P=Wt逐次计算.
【解答】
解:质量为50kg的人,在10s内连续向上跳12个台阶,已知每个台阶的高度为0.2m,
那么他做的功W=Fs=Gh=mgh=50kg×10N/kg×0.2m×12=1200J,
他的功率:P=Wt=1200J10s=120W.
故选:BD.
【答案】
A,B
【考点】
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压强大小比较
【解析】
①根据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并利用密度公式比较液体密度的大小,
②根据压强公式p=FS分析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③根据公式p=ρgh分析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
④由图可知,甲容器是上小下大,乙容器是上下一样,所以甲液体对其底部的压力F甲>mg,乙液体对其底部的压力F乙=mg,根据m甲=m乙=m,可判断出二者的压力关系.
【解答】
解:A.因为液体的质量相同,并且V甲ρ乙,故A正确;
B.根据压强公式p=FS,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的两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相等,故B正确;
C.两容器中的液体深度h相同,ρ甲>ρ乙,根据公式p=ρgh可得,p甲>p乙,故C错误;
D.由F=pS,且p甲>p乙,甲、乙容器的底面积相同,所以F甲>F乙,故D错误.
故选:AB.
三、填空题
【答案】
5,2
【考点】
摩擦力的大小
【解析】
静止的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A相对于B保持静止状态,首先分析A的受力情况,求出A受到的摩擦力,
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求出B的上表面受到的摩擦力,
B相对于地面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分析B的受力情况,求出B下表面受到的摩擦力.
【解答】
解:A相对于B保持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A受到拉力F1和摩擦力作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拉力F1是5N,则A受到的摩擦力是5N,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受到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是5N,所以B上表面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右,大小是5N;
B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受到A对B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地面对B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水平向左的拉力F2,这三个力是平衡力,所以地面对B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与水平向左的拉力F2之和等于A对B水平向右的摩擦力,所以B下表面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F1−F2=5N−3N=2N.
【答案】
C
【考点】
阿基米德原理
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放入一手指后,手指所受浮力的大小,然后根据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判断天平的状态.
【解答】
解:天平平衡表明所盛水和烧杯的质量总和与砝码的质量是相等的,可得两者所受的重力是相等的.当将手指插入烧杯水中(不接触烧杯底部)后,手指排开了一些水,必然要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浮力,而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手指对水也会有一向下的大小与浮力相等的反作用力,烧杯端向下的合力就增加了一个与浮力大小相等的力,而砝码端的重力没变,所以左盘要下沉,故C正确.
【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某校初三(下)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人教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某校2021九年级下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人教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某校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人教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