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某校九年级下期-期中考试_(化学)试卷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某校九年级下期-期中考试_(化学)试卷人教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75%的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以下有关酒精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高粱酿酒B.酒精挥发C.酒精燃烧D.酒精杀菌
2.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固体药品的取用
B. 称取氯化钠
C.. 盛H2集气瓶放置
D.. 读取液体体积
3. 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顺序与“氧气、二氧化锰、空气”的分类顺序一致的是( )
A.氮气、氧化钙、氢气B.硫、氧化铜、蒸馏水
C.水银、氯化钾、稀盐酸D.双氧水、红磷、食盐水
4. 《化学通讯》报道:“人造肉汉堡”的研制被称为突破性技术,可以减轻畜牧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人造肉”的营养价值接近真实肉类,它可以为人体补充的最重要的营养素 是( )
A.糖类B.蛋白质C.维生素D.无机盐
5. 偏硅酸钠(Na2SiO3)在洗涤剂、陶瓷、造纸、水泥等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B.+2C.+3D.+4
6. 有资料显示,pH与猪肉的新鲜度的关系见下表,猪肉在变质过程中酸性强弱的变化为( )
A.逐渐变弱B.保持不变C.逐渐变强D.无法确定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
B.微量元素对人体作用十分重要,必须大量服用
C.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D.幼儿患佝偻病的主要原因是缺碘
8. 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酒精做燃料 C2H5OH+3O2====点燃2CO2+3H2O 氧化反应
B.电解水制取氢气 2H2O====电解2H2+O2 分解反应
C.制取少量硫酸铜溶液 H2SO4+CuCl2=CuSO4+2HCl 复分解反应
D.碳还原氧化铜 2CuO+C====高温2Cu+CO2↑ 置换反应
9.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
C.碱溶液显碱性,则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10. 中国是把香椿当作蔬菜的唯一国家,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如香椿中含有的皂甙具有抗菌、防癌的作用,皂甙的化学式为C27H42O3。下列关于皂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个皂甙分子中含有21个氢分子
B.皂甙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皂甙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9:14:1
D.皂甙由27个碳原子、42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11.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放置于空气中: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B.高锰酸钾放入汽油中:很快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成红色
D.涤纶和羊毛燃烧:都可闻到一股烧毛发的焦糊味
12. 如图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原子个数变少
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D.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2种
13. 中国诗词、成语和谚语中有些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点石成金”说明化学反应改变了元素种类
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具有熔点高的物理性质
D.“三金合冶成宝锷”中的“宝锷”是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14. 中国丝绸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精炼丝绸,该“碱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能促进蚕丝表层的丝胶蛋白杂质水解而除去,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色泽光亮。这种“碱剂”可能是( )
A.食盐B.火碱C.草木灰D.生石灰
15. 复合材料的使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很远,复合材料的组成包括基体和增强材料两部分,下列不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A.玻璃钢B.碳纤维复合材料
C.铜锌合金D.钢筋混凝土
16.
A.AB.BC.CD.D
17. 学习化学经常使用归纳的方法。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
A.碳、硫、磷与氧气反应是化合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B.镁、铝、锌能与稀盐酸反应,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
C.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所有气体都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D.碳与二氧化碳反应吸热、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
18. 下列试剂分别滴入Ca(OH)2、H2SO4、Na2SO4三种溶液中,会出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
A.Na2CO3溶液B.MgCl2溶液
C.Ba(NO3)2溶液D.酚酞溶液
19.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相应量变化的是( )
A.图①:木炭在高温下和氧化铜反应
B.图②:用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图③: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D.图④: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20. 为测定氧化铜和铜混合物的组成情况,取16g混合物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反应后,再加入100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然后过滤、干燥,得17.8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铜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最简比为( )
A.10:1B.1:1C.4:1D.9:1
二、解答题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铝离子:________;
(2)消石灰:________;
(3)葡萄糖:________。
“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观察图,回答问题。
(1)微粒C的粒子符号是________。
(2)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________(填符号),
(3)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___(填编号)。
根据如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t2∘C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
(2)t2∘C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t1∘C时,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是________(填字母)。
(3)t2∘C,等质量的水溶解a、b、c三种物质形成的饱和溶液的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填字母)。
(4)b中含有少量a,提纯b的方法是________。
金属钪(Sc)是一种柔软、银白色的过渡金属。常用来制特种玻璃、轻质耐高温合金。
(1)相同条件下,取相同状态、相同大小的金属钪和锌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钪产生气泡速率明显更快,则金属活动性Sc________Zn(填“>”或“
(2)2Sc+6HCl===2ScCl3+3H2↑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
(1)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活动性越强解答。
(2)已知Sc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3价化合物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c+6HCl===2ScCl3+3H2↑。
【解答】
(1)相同条件下,取相同状态、相同大小的金属钪和锌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钪产生气泡速率明显更快,则金属活动性Sc>Zn;
故答案为:>。
(2)已知Sc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3价化合物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c+6HCl===2ScCl3+3H2↑;
故答案为:2Sc+6HCl===2ScCl3+3H2↑。
【答案】
(1)4
(2)AD
(3)Ru2O3+3H2====△2Ru+3H2O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Ru中钌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RuO2中钌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Ru2O3中钌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RuCl3中钌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K2RuO4中钌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故钌元素的化合价一共有4种。
(2)从物质分类角度看,K2RuO4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属于化合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故K2RuO4不属于氧化物;碱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K2RuO4中不含有氢氧根离子,故K2RuO4不属于碱;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故K2RuO4属于盐;
故选AD。
(3)H2与Ru2O3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Ru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u2O3+3H2====△2Ru+3H2O。
【答案】
(1)Ca(OH)2
(2)过滤
(3)MgO或Al2O3或ZnO
(4)2NaOH+CuCl2=2NaCl+Cu(OH)2↓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的综合应用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1)根据题意找出突破口,推断物质名称,然后书写化学式。
(2)根据操作后固液分离分析解答。
(3)根据C生成EE与盐酸反应生成G,G与I能生成白色沉淀J分析解答。
(4)根据物之间的关系推断化学反应,然后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
A、B、D、E、F为氧化物,H为改良酸性土壤常用的物质,可推断H为氢氧化钙,A、B的组成元素相同可推测A为过氧化氢,B为水,则D为催化剂二氧化锰,C为氧气;
(1)由推断可知,H为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
故答案为:Ca(OH)2。
(2)经过操作Ⅰ后固液分离,所以操作Ⅰ为过滤;
故答案为:过滤。
(3)若G为无色溶液,J为白色沉淀,则E可能是镁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镁或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铝,或锌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锌;
故答案为:MgO或Al2O3或ZnO。
(4)若丁为蓝色沉淀,则E为氧化铜,G为氯化铜,由于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钠,所以I和G反应是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Cl2=2NaCl+Cu(OH)2↓;
故答案为:2NaOH+CuCl2=2NaCl+Cu(OH)2↓。
【答案】
(1)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2)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温度降低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
(1)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此措施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2)医院中常把硝酸铵固体放入装有水的橡皮袋中作临时致冷剂,因为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温度降低。
【解答】
(1)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此措施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故答案为: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2)医院中常把硝酸铵固体放入装有水的橡皮袋中作临时致冷剂,因为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温度降低。
【答案】
(1)BaCl2溶液,Na2CO3溶液
(2)NaOH+HCl===NaCl+H2O或Na2CO3+2HCl===2NaCl+H2O+CO2↑
(3)4.5
(4)b
【考点】
粗盐的提纯
盐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溶液配制中的误差分析
【解析】
(1)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氯化镁;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滴加过量的氯化钡完全除去硫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先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完全除去氯化钡,再滴加过量的碳酸钠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所以按滴加顺序依次为:过量的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
(2)在滤液中加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或Na2CO3+2HCl===2NaCl+H2O+CO2↑。
(3)用提纯的NaCl配制500g0.9%的生理盐水,需要NaCl的质量为500g×0.9%=4.5g。
(4)a.称取时,将氯化钠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使用游码,称量氯化钠的质量偏少,导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水的体积偏少,导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c.用已有少量水的烧杯溶解氯化钠,水的量偏多,导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溶液具有均一性,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溅出,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解答】
(1)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氯化镁;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滴加过量的氯化钡完全除去硫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先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完全除去氯化钡,再滴加过量的碳酸钠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所以按滴加顺序依次为:过量的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
故答案为:BaCl2溶液;Na2CO3溶液。
(2)在滤液中加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或Na2CO3+2HCl===2NaCl+H2O+CO2↑;
故答案为:NaOH+HCl===NaCl+H2O或Na2CO3+2HCl===2NaCl+H2O+CO2↑。
(3)用提纯的NaCl配制500g0.9%的生理盐水,需要NaCl的质量为500g×0.9%=4.5g;
故答案为:4.5。
(4)a.称取时,将氯化钠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使用游码,称量氯化钠的质量偏少,导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a错误;
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水的体积偏少,导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b正确;
c.用已有少量水的烧杯溶解氯化钠,水的量偏多,导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c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溅出,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答案】
(1)锥形瓶
(2)BF,CaCO3+2HCl===CaCl2+H2O+CO2↑
(3)b,验纯
【考点】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综合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气体的干燥(除水)
常见气体的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仪器①是锥形瓶;
(2)实验室采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且不需要加热,所以选择B为发生装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要制备较为干燥的二氧化碳,因此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并用浓硫酸干燥,所以选择F为收集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氢气密度比水小,且不易溶于水,所以从短口进气,长口将水排出,达到收集气体的目的;甲烷为易燃易爆气体,点燃前需要检查气体纯度。
【答案】
(1)d
(2)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3)2NaOH+CO2===Na2CO3+H2O
(4)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爆炸
(5)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6)4CO+Fe3O4====高温3Fe+4CO2
(7)73.3%
(8)偏大
(9)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选取方法
气体的净化(除杂)
气体的干燥(除水)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碱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
(1)草酸晶体H2C2O4⋅3H2O在浓硫酸作用下受热分解,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且需要加热,可用作草酸分解制取气体的装置是d。
(2)进想入D中的是纯净、干燥的CO,首先用氢氧化钠溶液能除去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然后用浓硫酸干燥一氧化碳气体,则A、C中的试剂依次是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3)A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的反应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4)加热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易发生爆炸,实验开始时要先通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灯,是为了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爆炸。
(5)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所以F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6)装置D中CO与Fe3O4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O+Fe3O4====高温3Fe+4CO2。
(7)实验后称得装置E增重8.8g,说明反应生成了8.8g二氧化碳,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一半来自样品,则铁元素的质量为12.0g−(8.8g×3244×100%÷2)=8.8g,则此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为×100%≈73.3%。
(8)本实验中如果样品没有完全参加反应,导致计算铁元素的质量偏大,则测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会偏大。
(9)该装置的一个缺陷: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一氧化碳逸散会污染空气。
【解答】
(1)草酸晶体H2C2O4⋅3H2O在浓硫酸作用下受热分解,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且需要加热,可用作草酸分解制取气体的装置是d;
故答案为:d。
(2)进想入D中的是纯净、干燥的CO,首先用氢氧化钠溶液能除去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然后用浓硫酸干燥一氧化碳气体,则A、C中的试剂依次是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3)A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的反应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故答案为:2NaOH+CO2===Na2CO3+H2O。
(4)加热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易发生爆炸,实验开始时要先通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灯,是为了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爆炸;
故答案为: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爆炸。
(5)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所以F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6)装置D中CO与Fe3O4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O+Fe3O4====高温3Fe+4CO2;
故答案为:4CO+Fe3O4====高温3Fe+4CO2。
(7)实验后称得装置E增重8.8g,说明反应生成了8.8g二氧化碳,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一半来自样品,则铁元素的质量为12.0g−(8.8g×3244×100%÷2)=8.8g,则此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为×100%≈73.3%;
故答案为:73.3%。
(8)本实验中如果样品没有完全参加反应,导致计算铁元素的质量偏大,则测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会偏大;
故答案为:偏大。
(9)该装置的一个缺陷: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一氧化碳逸散会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答案】
(1)C3H6
(2)解:设丙烯的质量为x,
根据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则:x×12×312×3+6×100%=12g
解得:x=14g,
答:若12克碳元素理论上完全转化为丙烯时,所得丙烯的质量是14g。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解析】
根据乙烯、丁烯、戊烯的化学式可知,每个分子中氢原子数是碳原子数的2倍解答。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解答。
【解答】
(1)根据乙烯、丁烯、戊烯的化学式可知,每个分子中氢原子数是碳原子数的2倍,所以丙烯的化学式为C3H6。
(2)解:设丙烯的质量为x,
根据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则:x×12×312×3+6×100%=12g
解得:x=14g,
答:若12克碳元素理论上完全转化为丙烯时,所得丙烯的质量是14g。
【答案】
(1)67.5%
(2)解:设100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98 2
x 0.5g
982=x0.5g
x=24.5g
所用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4.5g100g×100%=24.5%
答:所用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4.5%。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金属与酸的反应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解析】
(1)根据锌和稀硫酸反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所以13.5g是铜的质量解答。
(2)把生成氢气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计算出100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解答即可。
【解答】
(1)锌和稀硫酸反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所以13.5g是铜的质量,则该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13.5g20g×100%=67.5%;
故答案为:67.5%。
(2)解:设100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98 2
x 0.5g
982=x0.5g
x=24.5g
所用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4.5g100g×100%=24.5%
答:所用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4.5%。名称
新鲜肉
次鲜肉
变质肉
pH
5.8∼6.2
6.3∼6.6
>6.7
选项
被鉴别物质
鉴别方法
A
NH4Cl与CaH2PO42
观察外观
B
Na2CO3溶液与NaOH溶液
滴加酚酞溶液
C
热固性和热塑性塑料
加热
D
纯金属与其合金
相互刻划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样品的质量/g
10
20
3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0.2
0.4
0.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南株洲市某校九年级期中检测_(化学)试卷人教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多选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湖南省岳阳市某校2021年某校期中考试_九年级_(化学)试卷人教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湖南省邵阳市某校九年级期中考试_(化学)试卷人教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