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湖南省岳阳市某校2021年某校期中考试_九年级_(化学)试卷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湖南省岳阳市某校2021年某校期中考试_九年级_(化学)试卷人教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远古时期,半坡人从事的下列生活、生产活动中,一定有化学变化的是( )
A.夯筑土屋B.结绳记事C.磨制石器D.烧制彩陶
2.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B.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用硫代替红磷
C.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21%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3.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C.参加反应的化合物和单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4.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降低温度使水结冰-分子停止运动
B.空气液化后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C.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分子间隔变小
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5. 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6.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量10.25g固体
B. 测溶液的pH
C. 稀释浓硫酸
D. 蒸发食盐水
7. 下列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 )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镁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B.将燃着的木炭伸入到氧气中,产生二氧化碳,放出热量
C.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
D.把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紫红色固体表面产生银白色固体,溶液变成蓝色
8. 下列离子组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O3− Fe3+ Na+ OH−
B.K+ SO42− Na+ NO3−
C.Cl− K+ SO42− Ba2+
D.Ca2+ Cl− CO32− Na+
9. 构建模型分类整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 )
A. 碳元素含量
B. 溶液关系
C. 空气成分质量比例图
D. 金属活动性
10. 选择下列部分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乙实验为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①和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相同的
B.甲实验和乙实验都要用到的实验操作①
C.甲实验在操作⑤时,将水全部蒸干后停止加热
D.乙实验在操作③时,若俯视读数,会使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11. 如图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关系,若它表示氮元素的部分关系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点表示物质的化学式为NO2
B.D点表示物质的化学式为N2O3
C.E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HNO3(属于酸类物质)
D.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NO3(属于盐类物质),它代表的点是F
12.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 B.BC.CD.D
13.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常温下,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将生锈严重的铁钉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
C.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溶液中不断加入CaCO3
D.将等质量的镁和锌分别加入到过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14. 某乙醇水溶液中的乙醇分子中所含的氢原子与水分子中所含的氢原子数目相同,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46%B.85.2%C.13%D.11.1%
15. 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表示直接转化关系)。某同学推断正确的是( )
A.若A为碳酸钙,B为氧化钙,则C一定为水
B.若C为H2O,B为CO2,则A可以为酸、盐、氧化物
C.若A为氧化铁,B为铁,则C可以为FeSO4
D.若A为H2SO4,B为CuSO4,B→C一定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二、解答题
如图中的 、分别是氯元素、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2)示意图D中的X=________。
(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填序号)。
(4)已知A和B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________。
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下图,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见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判断物质乙是指________(填写化学式)。
(2)图中P点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20时,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固体放入盛水的试管中,发现有少量固体未溶解,向烧杯的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内固体能完全溶解。则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_(填写字母标号)。
A.冰块 B.生石灰固体 C.硝酸铵固体 D.干冰
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小世界,“锅碗瓢盆”和“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下列厨房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紫砂锅 B.陶瓷碗 C.不锈钢水瓢 D.塑料盆
(2)“雷雨发庄稼”这一俗语蕴藏着一定的化学道理,雷雨天气空气中的成分经过一系列化学变化形成了碳铵随着雨水落下,碳铵指的是________肥。
(3)食用米饭和面食,主要为人体补充的营养素是________。
(4)洗涤剂可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_功能。
水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根据溶液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可以将水分为硬水和软水。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还存在着打井取用地下水的做法,检测地下水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可选用的物质是________,生活中最通常用的一种软化硬水的方法是________。
在处理胶片的废液中含有大量Ag+、Zn2+、Fe2+,某化学课外小组想从上述废液中回收银,并得到副产品硫酸亚铁,设计如下生产流程:
请回答:
(1)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固体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写出步骤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如图1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常温下,氯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难溶于饱和食盐水的有毒气体,可利用MnO2固体与浓盐酸加热制取。
(1)写出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Cl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标号),该装置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杂质气体有________。
化实验室有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A(如图),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探究一 A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A溶液的溶质有三种可能:
①BaCl2 ②BaNO32 ③BaOH2
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不成立,理由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探究二 同学们继续实验,将探究一中反应后溶液进行过滤,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猜想】小明的猜想:FeCl3和BaCl2;小红的猜想: BaCl2;你的猜想:(3)________。
同学们观察到滤液为无色,小明的猜想错误。
【实验设计】请针对“你的猜想”进行实验:
在仅含氯化钠杂质的13.6g碳酸钠固体中,逐渐加入质量分数为7.3%稀盐酸,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1)100g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________。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湖南省岳阳市某校2021年某校期中考试 九年级 (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
【答案】
D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夯筑土屋、结绳记事、磨制石器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A.夯筑土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结绳记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磨制石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烧制彩陶,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
【答案】
C
【考点】
空气组成的测定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稀有气体
【解析】
根据空气中稀有气体的别名和空气中氧气含量以及测定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措施解答。
【解答】
A.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由于化学性质稳定,曾被称为“惰性气体”,故A正确;
B.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由于硫会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影响实验测定,不能用硫代替红磷,故B正确;
C.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大约占21%,故C错误;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故D正确;
故选C。
3.
【答案】
A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判别
反应类型的判定
【解析】
由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看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分子和一种单质分子,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变化,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
【解答】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A. 由图示可知,该反应中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故A不正确;
B. 由物质的变化可知,该反应有单质参加反应,该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B正确;
C. 由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C正确;
D.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故D正确。
故选A。
4.
【答案】
D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故此项说法错误;
B.空气液化后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小,而分子体积不变,故此项解释错误;
C.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较快,是因为温度高时分子运动快,故此项解释错误;
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分子构成不同,故此项解释正确;
故选D。
5.
【答案】
B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
A.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B.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促进可燃物燃烧;
C.迅速打开所有门窗,会造成空气流通,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进行解答。
【解答】
A.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故不正确;
B.将煤块粉碎后能够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再燃烧能够使其燃烧更充分,故正确;
C.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故不正确;
D.用水灭火,利用了水能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故不正确;
故选B。
6.
【答案】
D
【考点】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实验操作规范
托盘天平的使用
pH的测定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托盘天平的精度为0.1g,不能称量10.25g的固体,故错误;
B.应用干燥、洁净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测定pH值,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故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错误;
D.用蒸发皿蒸发食盐水时,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飞溅,故正确;
故选D。
7.
【答案】
C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实验现象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镁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没有蓝色沉淀生成,故A错误;
B.将燃着的木炭伸入到氧气中,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二氧化碳属于实验结论,故B错误;
C.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故C正确;
D.把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由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不会有明显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8.
【答案】
B
【考点】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A.OH−、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且Fe3+显黄色,故A错误;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B正确;
C.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CO32−与酸性溶液中的H+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B。
9.
【答案】
B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生铁和钢
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解析】
根据化学整理的合理性分析各项解答。
【解答】
A.生铁的含碳量比钢高,故A错误;
B.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浓溶液,稀溶液不一定不饱和,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故B正确;
C.该图属于空气成分体积比例图,故C错误;
D.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Mg、Fe、Ag,故D错误;
故选B。
10.
【答案】
B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粗盐的提纯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操作①是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操作⑤是蒸发,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飞溅。玻璃棒的作用不相同,故错误;
B.粗盐提纯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甲实验和乙实验都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①,故正确;
C.甲实验在操作⑤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错误;
D.乙实验在操作③时,若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错误;
故选B。
11.
【答案】
B
【考点】
氧化物的概念
盐的概念
酸的概念
化学式与化合价的关系
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C点所表示的物质是+4价氮的氧化物,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化学式可为NO2,故A正确;
B.D点所表示的物质是+5价氮的氧化物,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其化学式为N2O5,故B错误;
C.E点所表示的物质,是+5价氮元素形成的酸为硝酸,化学式为HNO3,故C正确;
D.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NO3,属于盐,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它代表的点是F,故D正确;
故选B。
12.
【答案】
C
【考点】
物质净化与除杂的综合应用
【解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实验方案是否合理。
【解答】
A.通入氧气并加热会使金属铜氧化为氧化铜,故A错误;
B.加入适量的氯化钙溶液,除去碳酸钾的同时会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钾,故B错误;
C.将气体通过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二氧化碳,在通入浓硫酸可以除去水蒸气,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C正确;
D.加入足量的硫酸钠溶液,除去氯化钡的同时会引入新杂质氯化钠和硝酸钠,同时还会将硝酸钡生成硫酸钡沉淀,故D错误;
故选C。
13.
【答案】
D
【考点】
实验与图像的综合应用
【解析】
根据化学实验过程中物质的量的变化分析解答。
【解答】
A.常温下,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故A错误;
B.将生锈严重的铁钉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一开始没有氢气生成,稀盐酸要与表面的铁锈反应,故B错误;
C.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溶液中不断加入CaCO3,反应一开始就会有二氧化碳生成,故C错误;
D.将等质量的镁和锌分别加入到过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由于24g镁可以生成2g氢气,65g锌可以生成2g氢气,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镁比锌多,故D正确;
故选D。
14.
【答案】
A
【考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
根据氢原子数相等,找出乙醇分子与水分子间的关系,进而确定出质量关系,然后计算。
【解答】
根据氢原子数相等,找出乙醇分子与水分子间的关系,进而确定出质量关系,
C2H5OH∼6H∼3H2O
46 54
此乙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646+54×100%=46%,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5.
【答案】
B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的综合应用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反应类型的判定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A.A为碳酸钙,B为氧化钙,则C可以为氯化钙,错误;
B.C为H2O,B为CO2,则A可以为盐酸、碳酸钙、氧化铁,正确;
C.A为氧化铁,B为铁,氧化铁不能直接生成硫酸亚铁,则C不是FeSO4,错误;
D.A为H2SO4,B为CuSO4,C可能是硫酸钠,B→C不一定发生的是置换反应,错误;
故选B。
二、解答题
【答案】
(1)35.5
(2)8
(3)BC
(4)最外层电子数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的概念
【解析】
(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解答。
(2)根据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解答。
(3)根据元素的定义分析解答。
(4)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粒子的化学性质解答。
【解答】
(1)元素周期表的一小格中元素名称的下面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所以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
故答案为:35.5。
(2)根据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18=2+8+X,解得X=8;
故答案为:8。
(3)元素是指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A、B、C、D中,BC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属于同种元素;
故答案为:BC。
(4)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粒子的化学性质,所以A和B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故答案为: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
(1)KCl
(2)在t3∘C时KNO3和KCl的溶解度相同
(3)B
【考点】
溶解度曲线的综合应用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
(1)根据溶解度曲线数据分析解答。
(2)根据溶解度曲线中某点的含义解答。
(3)根据物质溶解时的吸放热情况分析解答。
【解答】
(1)有溶解度曲线可知,60∘C时硝酸钾额溶解度为110g,所以物质甲是硝酸钾,乙是氯化钾;
故答案为:KCl。
(2)图中P点的含义是在t3∘C时KNO3和KCl的溶解度相同;
故答案为:在t3∘C时KNO3和KCl的溶解度相同。
(3)由图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向烧杯的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内固体能完全溶解,说明加入物质后溶液的温度升高;
A.加入冰块温度会降低,故A错误;
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温度会升高,故B正确;
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温度会降低,故C错误;
D.干冰升华会吸热,温度会降低,故D错误;
故选B。
【答案】
(1)D
(2)氮肥
(3)糖类
(4)乳化
【考点】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三大合成材料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营养素的食物来源
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
(1)根据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解答。
(2)根据化肥的种类解答。
(3)根据营养素的食物来源解答。
(4)根据洗洁精可以乳化油污解答。
【解答】
(1)厨房用品所使用的材料中,塑料盆属于塑料制品,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碳铵中只含氮元素一种营养元素,所以碳铵属于氮肥;
故答案为:氮肥。
(3)米饭和面食主要为人体补充的营养素是糖类;
故答案为:糖类。
(4)洗涤剂可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
故答案为:乳化。
【答案】
肥皂水,煮沸
【考点】
硬水与软水
【解析】
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和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解答。
【解答】
可以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分别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反之为硬水,生活中最通常用的一种软化硬水的方法是煮沸;
故答案为:肥皂水;煮沸。
【答案】
(1)过滤,Fe、Ag,Fe
(2)Fe+H2SO4=FeSO4+H2↑
【考点】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1)根据题意结合流程图推断物质,然后书写化学式。
(2)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
经操作Ⅰ后,固体与液体分离,所以该操作是过滤,将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经过滤后可得固体A是置换出的银和过量的铁,溶液C是硫酸亚铁和硫酸锌,然后固体A再加入适量的硫酸,经过滤后可得固体B为银,溶液D为硫酸亚铁溶液,蒸发结晶可得副产品硫酸亚铁;
(1)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操作Ⅰ的名称是过滤,固体A的主要成分是Fe、Ag,x的化学式是Fe;
故答案为:过滤;Fe、Ag;Fe。
(2)根据分析可知,步骤②是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的过程,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故答案为:Fe+H2SO4=FeSO4+H2↑。
【答案】
(1)长颈漏斗
(2)CaCO3+2HCl===CaCl2+H2O+CO2↑
(3)甲C,HCl
【考点】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常见气体的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选取方法
【解析】
(1)根据常见的仪器名称解答。
(2)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实验室利用MnO2固体与浓盐酸加热制取氯气,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且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甲,氯气有毒,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氯气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但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收集装置选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该装置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杂质气体有HCl。
【解答】
(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实验室利用MnO2固体与浓盐酸加热制取氯气,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且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甲,氯气有毒,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氯气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但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收集装置选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该装置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杂质气体有HCl;
故答案为:甲C;HCl。
【答案】
(1)标签显示某化钡,而猜想二为硝酸钡,不符合要求
(2)生成红褐色沉淀
(3)BaCl2和BaOH2
(4)BaOH2+MgCl2=MgOH2↓+BaCl2
【考点】
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
实验现象分析
猜想与事实验证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1)根据标签显示某化钡,而猜想二为硝酸钡,不符合要求解答。
(2)若猜想③正确,则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铁溶液,会发现生成红褐色沉淀。
(3)结合小红和小红的猜想,当氯化铁不足时,溶质可能是BaCl2和BaOH2。
(4)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
(1)由于标签显示某化钡,而猜想二为硝酸钡,不符合要求,所以猜想②不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标签显示某化钡,而猜想二为硝酸钡,不符合要求。
(2)若猜想③正确,则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铁溶液,会发现生成红褐色沉淀;
故答案为:生成红褐色沉淀。
(3)根据小明和小红的猜想,实验过程中可能氯化铁不足,这时可能是BaCl2和BaOH2;
故答案为:BaCl2和BaOH2。
(4)若溶质含有氢氧化钡,则氢氧化钡会与氯化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化学方程式为BaOH2+MgCl2=MgOH2↓+BaCl2;
故答案为:BaOH2+MgCl2=MgOH2↓+BaCl2。
【答案】
(1)7.3g
(2)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117 44
x 7.3g y z
106x=737.3g=117y=44z
x=10.6g,y=11.7g,z=4.4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3.6g−10.6g+11.7g=14.7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g−4.4g×100%≈13.5%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3.5%。
【考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相关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有关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解析】
(1)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
(2)根据盐酸的质量分别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生成氯化钠的质量,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计算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继而即可计算出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
(1)100g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100g×7.3%=7.3g;
故答案为:7.3g。
(2)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117 44
x 7.3g y z
106x=737.3g=117y=44z
x=10.6g,y=11.7g,z=4.4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3.6g−10.6g+11.7g=14.7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g−4.4g×100%≈13.5%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3.5%。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u中少量的CuO
通入氧气并加热
B
除去KNO3溶液中的少量K2CO3
加入适量的CaCl2溶液,过滤
C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气体
将气体通过过量的NaOH溶液
后再通入浓硫酸
D
除去Ba(NO3)2溶液中混有的BaCl2
加入足量的Na2SO4溶液,过滤
温度/∘C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甲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乙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
滴加氯化铁溶液
(2)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③正确
实验步骤
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向其中滴加溶液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猜想正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南省永州市某校九年级期中考试_(化学)试卷人教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湖南省邵阳市某校九年级期中考试_(化学)试卷人教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湖南省衡阳市某校2021上九年级期中考试_(化学)试卷人教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