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二章章末测试 化学键 化学反应规律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二章章末测试 化学键 化学反应规律第1页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二章章末测试 化学键 化学反应规律第2页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二章章末测试 化学键 化学反应规律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免费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二章章末测试 化学键 化学反应规律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二章章末测试 化学键 化学反应规律,共12页。
    章末综合测评(二) 化学键 化学反应规律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粒子中,与NHeq \o\al(+,4)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  )A.OH-      B.F-C.Na+ D.NH32.下列选项中的原子在形成分子时,一定以共价键结合的是(  )A.两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B.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的原子之间C.同周期元素的原子之间D.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之间3.为消除目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环境污染,同时缓解能源危机,有关专家提出了利用太阳能制取氢能的构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O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B.氢能源已被普遍使用C.2 mol H2O具有的总能量低于2 mol H2和1 mol O2的能量D.氢气不易贮存和运输,无开发利用价值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离子键,也可能含共价键 ②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③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④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⑤由分子组成的物质中一定存在化学键 ⑥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A.①③⑤ B.②④⑥C.②③④ D.①③⑥5.某学生将电流表用导线与两个电极连接在一起,再将两个电极同时插入某种电解质溶液中,能观察到有电流产生的是(  )A.用铜片、铅笔芯作电极插入稀硫酸中B.用两个铜片作电极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用锌片、铜片作电极插入番茄中D.用铜片、铁片作电极插入酒精中6.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Ⅰ       图ⅡA.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B.铝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C.图Ⅰ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D.图Ⅱ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7.如图,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之前,b为碳棒,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碳棒上有气体逸出C.导线上有电流,电子流动方向从a→bD.反应后a极质量减小8.在2 L容积不变的容器中,发生N2+3H22NH3的反应。现通入4 mol H2和4 mol N2,10 s内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2 mol·L-1·s-1,则10 s后容器中N2的物质的量是(  )A.1.6 mol B.2.8 molC.3.2 mol D.3.6 mol9.两种金属A与B和稀硫酸组成原电池时,A是正极。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A.A的金属性强于BB.电子不断由A电极经外电路流向B电极C.A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还原反应D.A的金属活动性一定排在H前面10.在密闭系统中有反应:C(s)+CO2(g)eq \o(=====,\s\up12(△))2CO(g),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措施是(  )①通过减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 ②升高温度 ③将炭粉碎 ④通入CO2 ⑤增加炭的量 ⑥恒容条件下通入N2A.①②③⑥ B.①②④⑥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11.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s)+2B(g) 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 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 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④B的物质的量浓度A.①④ B.②③C.②③④ D.只有④12.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以铝合金、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在这种电池中(  )①铝合金是阳极 ②铝合金是负极 ③海水是电解液④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A.②③ B.②④C.①③ D.①④13.下列描述的化学反应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的是(  )A.H2(g)+Br2(g)2HBr(g) 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B.2NO2(g) N2O4(g) 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C.CaCO3(s) CO2(g)+CaO(s) 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D.3H2(g)+N2(g) 2NH3(g) 反应体系中H2与N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3∶114.把镁条投入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氢气的速率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因素中,影响该反应速率的是(  )①盐酸的浓度 ②镁条的表面积③溶液的温度 ④Cl-的浓度A.①④ B.③④C.①③ D.②③15.一定条件下,在容积固定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在10 s内N2的浓度由5 mol·L-1降至4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NH3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1 mol·L-1·s-1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该反应的速率C.增加H2的浓度或降低温度都会加快该反应的速率D.反应足够长时间,N2、H2中至少有一种物质浓度降为零16.把0.6 mol X气体和0.4 mol Y气体混合于2 L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3X(g)+Y(g)nZ(g)+2W(g),5 min末已生成0.2 mol 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 mol·L-1·min-1,则上述反应中Z气体的化学计量数n是(  )A.4 B.3C.2 D.1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分)17.(6分)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其中只有M为金属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些元素的氢化物中,水溶液碱性最强的是 (写化学式),该氢化物的电子式为 。(2)元素X和元素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较弱的是 ,列举一个化学方程式证明 。(3)元素Z与元素M组成的化合物中所含化学键类型为 ,元素Z与元素X组成的化合物中所含化学键类型为 。18.(8分)(1)现有如下两个反应:①NaOH+HCl===NaCl+H2O;②Fe+H2SO4===FeSO4+H2↑。两反应中为放热反应的是 ,能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填序号)。(2)根据如图填空。①电子从 片流出,溶液中H+向 片移动。②正极的现象是 ,发生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③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④若反应过程中有0.01 mol电子发生转移,则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19.(6分)向2 L密闭容器中通入6 mol气体A和6 mol气体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xA(g)+yB(g)===pC(g)+qD(g)已知:平均反应速率v(C)=1/2v(A);反应2 min时,A的浓度减少了1 mol·L-1,B的浓度减少了3 mol,有6 mol D生成。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2 min内,v(A)= ,v(B)= 。(2)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中x∶y∶p∶q= 。(3)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变为1 L,进行同样的实验,则与上述反应比较:反应速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 。20.(9分)(1)在25 ℃时,向100 mL含氯化氢14.6 g的盐酸溶液里放入5.60 g纯铁粉(不考虑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反应开始至2 min末,收集到1.12 L(标准状况)氢气。在此之后,又经过4 min,铁粉完全溶解。则前2 min与后4 min相比,反应速率较快的是 ,其原因是 。(2)在1×105 Pa和25 ℃时,H—H键、N≡N键和N—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 kJ·mol-1、945 kJ·mol-1和391 kJ·mol-1。①根据上述数据判断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②在25 ℃时,取1 mol氮气和3 mol氢气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理论上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1,则Q1为 kJ;③实际生产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2,Q1与Q2比较,正确的是 。A.Q1>Q2   B.Q1A;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B能置换出H2,说明B的金属活动性一定排在H前面,A不一定。]10、【C】[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如温度、浓度、催化剂、压强、固体接触面积等。①、④,增大压强和通入CO2都是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使反应速率加快;②升高温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③将炭粉碎,增大了炭与CO2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⑤增加炭的量,由于炭是固体,浓度不会改变,故不能使反应速率加快;⑥恒容条件下通入N2,反应混合物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11、【A】[因为A为固体,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②③始终不变,而气体的质量却在变化。当气体质量不变时即达到平衡,而ρ=eq \f(m,V),所以ρ不变可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12、【A】[Al的活泼性大于Fe,故铝合金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13、【D】14、【C】[镁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H+===Mg2++H2↑,与H+有关,与Cl-无关。在镁与盐酸的反应中,刚开始时H+的浓度最大,反应速率应最大,但由于此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还会增大,随着化学反应的进行,H+浓度逐渐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又逐渐减慢。]15、【B】16、【D】[W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eq \f(\f(Δn,V),Δt)=eq \f(\f(0.2 mol,2 L),5 min)=0.02 mol·L-1·min-1,同一化学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系数之比,v(Z)∶v(W)=0.01 mol·L-1·min-1∶0.02 mol·L-1·min-1=n∶2,解得n=1。]17、【(1)NH3 (2)H2SiO3 2HNO3+Na2SiO3===2NaNO3+H2SiO3↓(3)离子键 共价键(或极性键)】根据各元素的位置关系,且M是金属元素,知M是Al、X是Si、Y是N、Z是O。18、【(1)①② ②(2)①锌 铜 ②有气泡产生 还原③Zn-2e-===Zn2+ ④0.112】(1)①是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②是置换反应,属于放热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应该是有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②有化合价的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为原电池。(2)①在该原电池中锌片为负极,失去电子,电子从锌片流出,经过导线,流回正极铜片。在溶液中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H+向含有负电荷较多的正极铜片移动。②在正极铜片上发生反应:2H++2e-===H2↑,反应类型是还原反应,看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③在负极上Zn失去电子,被氧化,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④若反应过程中有0.01 mol电子发生转移,根据电子守恒,可得n(H2)=0.005 mol,所以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005 mol×22.4 L·mol-1=0.112 L。19、【(1)0.50 mol·L-1·min-1 0.75 mol·L-1·min-1 (2)2∶3∶1∶6(3)增大 体积减小,物质的量浓度变大,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越快】(1)反应2 min内,A的浓度减少了1 mol·L-1,B的浓度减少了1.5 mol·L-1,所以v(A)=eq \f(1 mol·L-1,2 min)=0.50 mol·L-1·min-1,v(B)=eq \f(1.5 mol·L-1,2 min)=0.75 mol·L-1·min-1。(2)因为v(C)=1/2v(A),所以v(C)=0.25 mol·L-1·min-1,D的浓度增加3 mol·L-1,所以v(D)=1.5 mol·L-1·min-1,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物质系数之比,所以x∶y∶p∶q=0.5∶0.75∶0.25∶1.5=2∶3∶1∶6。(3)体积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越快,所以反应速率增大。20、【(1)前2 min 氢离子浓度大 (2)①放热 ②93 ③A 可逆反应不能完全反应】21、【(1)收集500 mL氢气所需的时间 (2)1 3 1 4 1 2 (3)1、3 (4)①铁与盐酸反应放热,温度升高使反应速率加快 ②盐酸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5)D】(1)可选取不同的物质来表示该反应速率,本实验较容易测定生成物氢气的体积,只要再测出产生这些气体所需的时间,就可以求出该反应的速率。(2)在研究某一外界条件对速率影响时,其他条件应相同,这样才有可比性,所以研究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温度、铁的状态等其他条件应一样,第1组与第3组符合要求;其余同理。(3)从图可知曲线d对应的实验速率最小,盐酸的浓度最小、温度最低、铁的状态为块状时速率最小,所以曲线d对应第3组,同理,曲线c对应第1组。(4)在反应开始时,虽盐酸的浓度最大,但速率不是最大,而在递增,说明还有其他因素影响速率,应该想到该反应放热,一旦浓度减小的影响大于温度升高的影响,反应速率将逐渐减小。(5)金属与硝酸反应一般不产生氢气,18.4 mol·L-1硫酸为浓硫酸,能使铁发生钝化反应,A项中c(H+)=3.0 mol·L-1,D项中c(H+)=4.0 mol·L-1,所以产生氢气速率最快的是D项。22、【(1)锌片表面有气泡产生,铜片表面无气泡产生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锌排在氢的前面,可与硫酸反应,铜排在氢的后面,不与硫酸反应(2)锌片表面有红色固体产生,锌片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加快(3)Mg-2e-===Mg2+Al+4OH--3e-===[Al(OH)4]-(4)Al(5)镁与NaOH溶液不反应,铝与NaOH溶液能反应,故将镁和铝用导线连接后放入NaOH溶液中,铝作负极失去电子;而镁、铝均能与稀硫酸反应,由于镁失去电子的能力比铝强,镁作负极失去电子。金属活动性:Mg>Al】(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锌排在氢的前面,铜排在氢的后面,所以锌能和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而铜不能。(2)锌比铜活泼,可将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构成铜锌原电池,产生氢气的速率加快。(3)在硫酸中镁为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在NaOH溶液中铝为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4)根据判断依据丁同学判断出Al为负极。(5)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不仅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还与电解质溶液有关。 实验编号盐酸浓度/(mol·L-1)铁的状态温度/K14.00块块29324.00粉末29332.00块状29344.00块状313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