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冀教版一 厘米、分米、米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冀教版一 厘米、分米、米教案,共11页。
5 厘米、分米、米的关系 ◆ 教学内容 教材 9、10 页,分米的认识。 ◆ 教学提示 分米比厘米大,比米小,与厘米和米相比,人们日常生活中用的不是很多,一般情况下,人们习惯用几十厘米描述几分米。如,一支笔的长是 2 分米,人们经常说这支笔的长是 20 厘米。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建立 1 分米长度的表象,理解厘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 教学目标 经历认识分米和探索厘米、分米、米之间关系的过程。 知道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能用分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与同伴解决问题的经验。 ◆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建立 1 分米长度的表象,理解厘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难点:物体的长度超过 1 米时的描述方式。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彩带、米尺、粉笔盒、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中的新朋友——厘米和米。到现
在为止,我们学习过哪几个长度单位?(米、厘米)其中最大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米)请你用手势表示一下 1 米大约有多长?最小的长度单位呢?(厘米)请你用手势表示一下 1 厘米大约有多长? 1.小组活动导入:分发给每组学生一条彩带。长短各不相同。要求:首先估测彩带长度,然后进行实际测量彩带,并记录彩带的长度。小组交流结果 教师讲授:测量不足 1 米的物体长度时,还可以用一个比米小,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分米。设计意图:开门见山,不赘述,直接将学生带入课堂之中,通过一个小组活动,测量彩带长度,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即当长度比一米短时,应该怎么描述。此时由老师引出新授长度单位---分米。(二)探究新知 测量课桌的长度 如果老师让你估计出我们所使用的课桌的长度是多少,你认为它的长度是多少?你认为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呢?(厘米)为什么不选择米为单位呢?(因为桌子的长度不够 1 米))(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直尺进行实际的测量,要求:四人小组试着用厘米作单位量一量课桌面的长是多少?并思考:是怎样测量的?(学生活动)
(2) 汇报方法 让个别小组代表汇报测量的情况。(我们是这样测量的:用直尺的最大刻度为一段连续量,最后求出桌子的长是 59 厘米;我们组是这样测量的:用 10 厘米的长度为一段连续量,一共有 5 个 10 厘米, 还多出 9 厘米,最后求出桌子的长是 59 厘米……) (3) 比较测量方法 引导学生比较刚才测量的三种方法,说出哪种方法比较好?(第三种方法)为什么?(因为它是以 10 厘米为一段进行测量的,又好记又好算,不容易 出现错误。而第一种方法里,直尺的最大刻度有的是 15 厘米,有的 是 20 厘米,有的是 25 厘米,这样在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错误。) (4) 引入并板书课题。 用 10 厘米来测量很方便,其实它还有 1 个新的名称叫分米(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在实践中总结长度单位使用的选择性。2.教学 1 分米有多长(1)想一想,1 分米里有几个 1 厘米?(10 厘米)10 个 1 厘米, 就是 10 厘米,也可以说成是 1 分米。(2)从 1 厘米到多少厘米的一段是 1 分米呢?(11 厘米),从哪 里到哪里又是 1 分米呢?(课件出示 1 分米放大图,同时板书:1 分 米=10 厘米)课桌的长度里面有几个整 10 厘米?(5 个)这 5 个 10 厘米是几分米?(是 5 分米)还剩下几厘米?(9 厘米)所以我们说,
课桌的长度是 5 分米 9 厘米。(完成做一做)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 1 分米的长度,加深印象。 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 (1) 观察直尺上 1 分米的长度,然后试将大拇指和食指叉开成 1 分米。再用直尺量一量是否准确。同桌互相看 1 分米大拇指和食指叉开的大小。(反复两次)(2) 画一画 我们已经知道了 1 分米的大概长度,请同学们用尺子上在练习本 上画出 1 分米的线段。画完后,同桌交换用直尺量一量,看你画得准不准。(3) 想一想,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分米?(学生思考后汇报:一根粉笔的长度;一段铅笔的长度;吸管的长度等)设计意图:通过画 1 分米,感性的感知 1 分米的实际概念。教学 1 米=10 分米。 (1) 我们已经知道了 1 分米=10 厘米,那么 1 米有几个 1 分米。 (让学生思考猜测)请同桌两人观察软尺,数一数 1 米有几个 1 分米。 (2)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自己的想法?(学生汇报:我们小组观察了米尺,我们知道了 1 分米=10 厘米,就以 10 厘米为单位,一段一段地数,一共有 10 段,也就是 10 分米,所以 1 米=10 分米) (3) 如果给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排队的话,分米应该在什么位置?(在米的后面,在厘米的前面)设计意图:对厘米,分米,米的大小和换算达到熟知。
(三)巩固新知 教材 10 页,1.2 题。 (四)达标反馈 习题:1. 1 米=( )分米=( )厘米 分米是比( )小、比( )大的长度单位。分米用字母 ( )表示。 3. 50 米-20 米=( )米 4. 1 米-30 厘米=( )厘米 5.1 米 50 厘米-20 厘米=( )米( )厘米 答案:1. 2.10 米100 厘米 dm3.30 4.70 5. 1 30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哪些知识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 也可以作为对课堂的再次回顾,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六)布置作业 1. 2 米-30 厘米=( )米( )厘米 2. 3 分米+7 分米=( )分米=( )米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大树高约 8( );操场跑道一圈是 200( );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 1( );伸开手臂的长约是 1( );讲台的高大约是 80( );门高约 2( );一条成人围巾长 2( );写字台高 80( );小花今年 7 岁了,身高约 1( )20( )。答案:1. 1 70 2. 10 1 3.米、米、厘米、米、厘米、米、米、厘米、米、厘米 ◆ 板书设计 厘米、分米、米的关系 认识分米1 分米=10 厘米 1dm=10cm1 米=10 分米 1 米=10 分米=100 厘米 ◆ 教学资料包 长度单位---光年 1676 年以前,人们普遍相信光的传播是不需要时间的。1676 年, 丹麦科学家O.C.罗默首先作出了光的传播需要时间的设想。1671 年, 罗默开始观测木星的卫星(木卫一)。他发现木星掩卫的时间(由木卫一躲到木星背对地球的一面开始到它再次出现在地球上可观测到的区域之间的时间间隔)并不是一个定值。当木星离地球较远时,掩卫过程所用的时间更长。1675 年,法国的天文学家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开始设想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光的传播需要时间。
然而,他在不久后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当时担任卡西尼的科学助手的罗默则没有放弃。他坚持假设光的速度是有限的,并计算出以光的速度,要穿越相当于地球公转轨道直径的距离需要 22 分钟的时间。在数据来看,他的结果等价于说光的速度是 214000 公里每小时(罗默当年对地球公转轨道的直径计算有误)。但是直到 18 世纪上半叶,主流科学界才逐渐接受了光速有限的想法。1728 年,英国天文学家詹姆斯·布拉德雷给出了另一种测量光速的方法,得出光的速度大约是 301000 公里每秒。1838 年,德国天文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贝塞尔首先使用“光年”一词,作为天文学测量上的单位。他测量出天鹅座 61 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是 10.3 光年。太阳与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 a 星相距 43 万亿千米,人类观察到的最远的星星,是这个数字的 30 多亿倍。这种情况下使用光年就容易多了,太阳到半人马座 a 星的距离为 45.45 光年,与最亮的恒星天狼星为 87 光年,与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分别为 16.63 和 26.3 光年,与参宿七的距离为 850 光年,银河系的跨度达 10 万光年。人类探知 的最遥远的星,距离地球已达 150 亿光年——如果这个星体正好是 150 亿年前宇宙大爆炸时诞生的,那么,人类看到的就是它刚刚诞生时发出的光。另外,为了方便起见,科学家把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定义为“1 天文单位”。用这个单位来度量太阳系的距离就方便多了。太阳与地
球的距离为 1 天文单位,与水星为 0.4 天文单位,与金星为 0.7 天文 单位,与冥王星为 40 天文单位,等等。 误用 如前所述,“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但因为带有“年”字,它常常被误以为是时间单位,以致于有时会产生误用。例某些流行歌曲中可能误用它来比喻时间的长久,如“一转眼/一瞬间,一光年。”;又如“穿越过几个光年。”作用 光由太阳到达地球约八分钟(即地球跟太阳的距离为八“光分”)。已知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为半人马座比邻星,距离约 4.22 光年。我们所处的星系——银河系的直径约有十万光年。假设有一近光速的宇宙船从银河系的一端到另一端,它将需要多于十万年的时间。但这只是对于(相对于银河系)静止的观测者而言,船上的人员感受到的旅程实际只有数分钟。这是由于狭义相对论中的移动时钟的时间膨胀现象。天文观测范围已经扩展超过 100 亿光年的广阔空间(称为总星系)。◆ 精彩教学片段 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中的新朋友——厘米和米。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过哪几个长度单位?(米、厘米)其中最大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米)请你用手势表示一下 1 米大约有多长?最小的长
度单位呢?(厘米)请你用手势表示一下 1 厘米大约有多长?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测量课桌的长度 如果老师让你估计出我们所使用的课桌的长度是多少,你认为它的长度是多少?你认为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呢?(厘米)为什么不选择米为单位呢?(因为桌子的长度不够 1 米))(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直尺进行实际的测量,要求:四人小组试着用厘米作单位量一量课桌面的长是多少?并思考:是怎样测量的?(学生活动) (2) 汇报方法 让个别小组代表汇报测量的情况。(我们是这样测量的:用直尺的最大刻度为一段连续量,最后求出桌子的长是 59 厘米;我们组是这样测量的:用 10 厘米的长度为一段连续量,一共有 5 个 10 厘米,还多 出 9 厘米,最后求出桌子的长是 59 厘米……) (3) 比较测量方法 引导学生比较刚才测量的三种方法,说出哪种方法比较好?(第三种方法)为什么?(因为它是以 10 厘米为一段进行测量的,又好记又好算,不容易出 现错误。而第一种方法里,直尺的最大刻度有的是 15 厘米,有的是 20 厘米,有的是 25 厘米,这样在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错误。) (4) 引入并板书课题。
用 10 厘米来测量很方便,其实它还有 1 个新的名称叫分米(板书课题)。教学 1 分米有多长、 (1) 想一想,1 分米里有几个 1 厘米?(10 厘米)10 个 1 厘米,就是 10 厘米,也可以说成是 1 分米。(2) 从 1 厘米到多少厘米的一段是 1 分米呢?(11 厘米),从哪里 到哪里又是 1 分米呢?(课件出示 1 分米放大图,同时板书:1 分米 =10 厘米)课桌的长度里面有几个整 10 厘米?(5 个)这 5 个 10 厘米是几分米?(是 5 分米)还剩下几厘米?(9 厘米)所以我们说, 课桌的长度是 5 分米 9 厘米。(完成做一做)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 (1) 观察直尺上 1 分米的长度,然后试将大拇指和食指叉开成 1 分 米。再用直尺量一量是否准确。同桌互相看 1 分米大拇指和食指叉开的大小。(反复两次)(2) 画一画 我们已经知道了 1 分米的大概长度,请同学们用尺子上在练习本上画 出 1 分米的线段。画完后,同桌交换用直尺量一量,看你画得准不准。 (3) 想一想,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分米?(学生思考后汇报:一根粉笔的长度;一段铅笔的长度;吸管的长度等)教学 1 米=10 分米。 (1) 我们已经知道了 1 分米=10 厘米,那么 1 米有几个 1 分米。(让 学生思考猜测)请同桌两人观察软尺,数一数 1 米有几个 1 分米。
(2)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自己的想法?(学生汇报:我们小组观察了米尺,我们知道了 1 分米=10 厘米,就以 10 厘米为单位,一段一段地数,一共有 10 段,也就是 10 分米,所以 1 米=10 分米) (3) 如果给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排队的话, 分米应该在什么位置?(在米的后面,在厘米的前面)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厘米、分米、米认识厘米并测量_冀教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入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巩固练习,布置课外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厘米、分米、米分米的认识_冀教版,共4页。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厘米、分米、米分米的认识_冀教版 (5),共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