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年级语文曹刿论战 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95889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九年级语文曹刿论战 学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95889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 曹刿论战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 曹刿论战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导言,读读课文,资料助读,查查写写,读读想想,评改订正,译译说说,理理写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导言】
前面我们学习了先秦诸子散文,领略了诸子散文特有的艺术魅力。今天,我们学习先秦历史散文著作《左传》中的选段《曹刿论战》,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译读课文,掌握重要词语和句子。
课前尝试:读读课文、资料助读、查查写写、读读想想、评改订正
【读读课文】
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顺课文。
【资料助读】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左传》节文的标题,都是后人加的。
【查查写写】
1.给加点字注音,然后读一读,写一写(两遍)。
曹刿( ) 又何间焉( ) 肉食者鄙( ) 弗( )敢专也 小惠未徧( )
玉帛( ) 未孚( ) 辙( )乱 旗靡( )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齐师伐我( ) 肉食者鄙( ) 又何间焉( ) 何以战( )衣食所安( ) 弗敢专也( ) 弗敢加也( ) 小信未孚( ) 神弗福也( )
虽不能察( )( )必以情( )忠之属也( )公将鼓之( )
下视其辙( ) 齐师败绩( ) 公将驰之( )遂逐齐师( )
登轼而望之( ) 既克( )( ) 一鼓作气( ) 再而衰( )( ) 三而竭( ) 彼竭我盈( ) 难测也( ) 望其旗靡( )
【读读想想】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评改订正】
自己检查、批改。(或同桌互相检查、批改)
课内对话:读读课文、译译说说、理理写写
【读读课文】
1.听读:听老师范读课文。
2.自读:放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断句。
3.演读:读出文言味,请其他同学评议。
【译译说说】
我结合课文注解,基本上读通了课文,了解了文意。但是还有几个文言字词难以理解,我把它们摘录出来,请求大家的帮助。
【理理写写】
●通假字
小惠未徧 ( )通( ),意为
●一词多义
① 伐:齐师伐我 ( )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 )
② 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
③ 安: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
安能辨我是雄雌 ( )
④ 师:遂逐齐师(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⑤ 请:曹刿请见( )
战则请从( )
●古今异义词
①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
②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③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
④可以一战 古义: 今义:
●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 ( ) 一鼓作气( )
课后反审:完成作业、评改订正
1.完成作业本1-7题。
2.思考我国历史上有哪些以弱胜强的战争?
“体验型课堂”学习方案 语文(九年级下册) 班级 姓名 学号
编写者:刘明 审核者:朱莹
21曹刿论战
第二课时
【学习导言】
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让我们通过长于记述战争的《左传》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并感知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课前尝试:读读课文、资料助读、想想写写、评改订正
【读读课文】
我将课文读熟,并尝试背诵全文。
【资料助读】
长勺之战背景简介: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此前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
【想想写写】
1.我试着翻译下面的句子。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用文中句子回答。
曹刿冲破阻挠,坚持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表现曹刿政治上“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
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 (限4个字)。
第三段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
【评改订正】
自己检查、批改。(或同桌互相检查、批改)
课内对话:读读写写、读读评评、想想说说
【读读写写】
1.读第一段,找出文中鲁庄公认为能够迎战齐军的条件。
曹刿对此如何评价?把我的思考结果写下来。
2.读二、三两段,说说曹刿帮助庄公选择的反攻时机及其理由。写下我的分析。
【读读评评】
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评论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曹刿
鲁庄公
【想想说说】
本文写作上有一些特点,如对比手法的运用、详略的安排。我的分析如下。
对比
详略
课后反审:完成作业、评改订正
完成作业本8-12题。
背诵课文。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 曹刿论战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导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 曹刿论战学案及答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疏通文意,整体感知,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 曹刿论战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导学,课堂流程,课堂反馈,学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