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设计
展开课时
年级、科目
八年级地理
教师
教学内容
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二次备课记录
教案设计与学法指导
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资料学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重难点预测
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探究:
(1)找出长城、秦岭、乌鞘岭、太行山等地理事物,描述黄土高原的边界范围。
(2)说一说,黄土高原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3)对照地图上的高度表,说一说,黄土高原的海拔高度有何特征?
(4)对照地形图上的颜色差异和河流流向,描述黄土高原的大致地势特征。
讲解:
1.在我国北方大地上,有一片被深厚黄土覆盖的地区,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这个地区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到秦岭,北抵长城。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并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黄土地形景观黄土塬(黄土塬:由厚层黄土组成、面积较大,顶部平坦,侵蚀作用微弱,是良好的耕作区。)、黄土梁(黄土梁:条状延伸的黄土地貌类型)、黄土峁(黄土峁:呈穹状或馒头状的黄土丘陵。)
2.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沟谷两侧常出现直立的陡崖。在这样的地形条件下,黄土的特性,气候、植被特点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3.位置和范围:范围:黄土高原东起太行上、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省区: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河北、河南。
二、合作探究、展示结果
合作探究一: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7-8月最为严重,其产沙量一般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且往往又是几场暴雨造成的。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对当地和河流下游地区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议一议,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合作探究二: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黄土高原上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找出证据支持“风成说”。
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其证据是:
1)“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4)“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4)引导学生读图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地表裸露,缺少植被;降水集中7、8月份,多暴雨;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人们开垦、开矿、修路等活动,地表疏松。
(5)引导学生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植被越少水土流失越严重
合作探究三:
(5)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说一说,为什么窑洞是当地人们较适宜的居住选择?
(6)山西人喜食醋的习俗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深深地扎根于黄土高原这片土地之中。想一想,对于山西人喜食醋这种生活习俗与当地环境关系的分析,玲玲、贝贝的说法有道理吗?你还能作进一步的补充吗?
(山西人喜面食,尤其是各种杂粮面食。饮食中常用醋来调味,既美味可口,又有助于消化;山西的饮用水碱性较重,多食些醋,有利于身体内的酸碱平衡。)
(7)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
①地形。 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 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 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
③地面物质组成。 黄土高原几乎为黄土所覆盖,黄土多为风积物,土体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蚀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
④植被。 达到一定郁闭度的牧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 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强。 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土流失状况相对就不会特别严重。
人为因素
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 同时,将大量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8)水土流失的危害
1)加剧当地水土资源紧缺,土壤生产力下降,加剧旱灾。
2)加大河流泥沙含量,导致下游淤积加重,河床抬高,加剧洪涝灾害。
治理:退耕还林,保护植被;发展科学,培育耐旱品种;发展节水农业;积极发展当地的特色经济,丰富产业结构,加强同外界的就经济合作。
三、课堂练习:
1.读“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开凿窑洞做民居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有直立性;黄土高原地区气候比较干燥。
(2)你知道以窑洞做民居,有什么优点吗?
冬温夏凉 。
(3)以窑洞做民居,有哪些弊病?
光线不足,阳光不能照进窑洞,窑洞内通风条件差,空气质量不好,雨季容易倒塌,危及人们安全 。
2.要解决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应当( )
A.加强计划生育力度,严格控制人口增长B.大量迁移黄土高原上的居民,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C.停止在黄土高原上开采煤矿D.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引进世界各地速生树木、花草
●课堂小结、作业:配套练习:
●教学探讨与反思: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节 美国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节 美国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学知识我展示,学习目标我了解,合作探究我快乐,我能掌握我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节 美国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节 美国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美国的领土,人口与城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八章 走进国家第五节 美国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八章 走进国家第五节 美国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高度发达的经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