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江苏省连云港市某校第二学期初三年级期中考试_(化学)试卷人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96002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度江苏省连云港市某校第二学期初三年级期中考试_(化学)试卷人教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96002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度江苏省连云港市某校第二学期初三年级期中考试_(化学)试卷人教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96002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度江苏省连云港市某校第二学期初三年级期中考试_(化学)试卷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度江苏省连云港市某校第二学期初三年级期中考试_(化学)试卷人教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2021年1月1日起,全国餐饮行业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禁管令”就此诞生。“禁管令”可有效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
A.白色污染B.酸雨产生C.臭氧空洞D.噪声污染
2.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果汁榨取B.粉笔折断C.纸张燃烧D.矿石粉碎
3.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加入块状固体B. 点燃酒精灯
C. 稀释浓硫酸D. 二氧化碳的验满
4.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二个氮分子: N2B.氦气:He
C.高锰酸钾: K2MnO4D.锌离子: Zn+2
5. 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如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
B.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铷原子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D.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6. 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油锅着火,锅盖盖灭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7. 工业上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取氧化钠:2NaNO3+10Na====△6Na2O+N2↑,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NaNO3属于氧化物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反应前后只有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D.生成物N2的化学性质由氮气分子(N2)保持
8.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氮气难溶于水,可用作保护气
B.铝合金能导电,可用于制造门窗
C.木炭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D.纯碱具有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9.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
A. Al→O2Al2O3→H2OAl(OH)3
B.Cu→AgNO3溶液Cu(NO3)2→稀硫酸CuSO4
C.Na2CO3→BaCl2溶液BaCO3→Na2SO4溶液BaSO4
D.CaCO3→高温CO2→C高温CO
10.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分别将甲、乙的溶液从t2∘C降温至t1∘C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在t1∘C时配制100g30%的甲溶液需要甲物质30g。
D.t2∘C时,甲、乙各5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
11.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成实验目的是( )
A.AB.BC.CD.D
12. 小张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 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记录得到题图2和图3。
据此,小张同学得到以下结论。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是:( )
①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②将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混合物;
③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④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12;
⑤由图3中e→f的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⑤
二、解答题
某校组织学生开展了以“发现连云港”为主题的研学实践系列活动。
(1)厉庄樱桃,甜脆可口。樱桃中富含的营养素为________(填序号)。
a.油脂 b.维生素 c.蛋白质
(2)东海水晶,晶莹剔透。水晶的主要成分为SiO2,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3)板浦滴醋,驰名中外。食醋呈酸性,主要是因为它在水中会解离出________。
(4)云雾茶园,清香四溢。保存茶叶可使用生石灰防潮,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5)高铁通车,便利出行。高铁在建造时使用了大量的新材料,生产高铁车头的玻璃钢属于________(填序号)。
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6)黄海之滨,资源宝库。旅游特产店里的海带中含丰富的碘,如图是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x的数值是________。
如下图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B装置制备CO2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若用C装置收集氢气,则产生氢气的导气管应与________(填“a”或“b”,下同)相连,若C装置中充满水,则产生氢气的导气管应与________相连。
(4)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欲得到一瓶干燥的氧气,应在B和C间连接一个装有________(填药品名称)的装置。
(5)将一瓶充满CO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如图D所示,用镊子拔掉橡皮塞,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若证明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还应做一个对比实验是________。
某硫酸厂产生的烧渣(主要含Fe2O3、FeO和SiO2)可用于制备绿矾FeSO4⋅7H2O流程如下:
注: SiO2难溶于水和常见的酸;含有Fe3+的盐溶液遇KSCN溶液显血红色。
(1)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2)写出“酸溶”时FeO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1是“还原”过程中加入的铁与溶液中离子反应的示意图。
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使反应充分进行,需要加入稍过量的铁,反应结束后,无需过滤,除去过量铁粉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是绿矾溶解度曲线。补充完整由硫铁亚铁溶液制备FeSO4⋅7H2O晶体的实验步骤:将得到FeSO4溶液加热浓缩得到________________,冷却至0∘C结晶,________,用少量冰水洗涤,低温干燥得到FeSO4⋅7H2O晶体。
燃烧含硫的煤会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SO2,导致酸雨的产生。某化学兴趣小对SO2的有关内容展开了探究。
Ⅰ.模拟酸雨的形成
【查阅资料】(i)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被雨水吸收,生成亚硫酸H2SO3,亚硫酸与氧
气反应生成硫酸,形成硫酸型酸雨。
(ii)亚硫酸在水中可部分解离为HSO3−和H+,硫酸在水中能全部解离出SO42−和H+。
(iii)溶液中H+浓度越大酸性越强。
【实验步骤】步骤一:用燃烧匙将燃着的煤伸入集气瓶中,闻到刺激性气味,待燃烧结
束后,盖上玻璃片。
步骤二:取100毫升水慢慢注入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轻轻震荡。
步骤三:取10毫升步骤二的水溶液,将数字pH计置于溶液中,每过10分钟记录一次
数据。记录如下:
【分析与结论】
(1)酸雨是指pH小于________的雨水,酸雨的主要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一条即可)。
(2)开始集气瓶中溶液的pH为4.95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集气瓶中溶液的pH在0∼30min内不断减小,表明其溶液的酸性不断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测量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
【查阅资料】SO2能使紫色的酸性KMnO4溶液变为无色溶液,可据此检验或吸收SO2。
(4)SO2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2KMnO4+2________=K2SO4+2MnSO4+2H2SO4。空格上缺少的化学式是________。
(5)兴趣小组据此设计了测定空气中SO2含量(单位:g⋅L−1)的装置,如图所示。①补充完成实验方案:用注射器取气体样品,缓慢通入100mL1.58g⋅L−1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至溶液________________,停止通入气体,并记录下通入的气体体积。
②若记录下的气体体积读数为500mL,则该空气样品中SO2的含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度江苏省连云港市某校第二学期初三年级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
【答案】
A
【考点】
白色污染与防治
化学与环境保护
【解析】
禁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禁管令”可有效缓解的环境问题是白色污染
【解答】
禁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禁管令”可有效缓解的环境问题是白色污染;
故选A。
2.
【答案】
C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果汁榨取的过程中只是从水果中分离出果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粉笔折断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纸张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矿石粉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3.
【答案】
B
【考点】
酒精灯的使用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固体药品的取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A.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可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4.
【答案】
B
【考点】
离子的定义、分类及符号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A.2个氮分子就是在氮气化学式的前面加上数字2,表示为2N2,说法错误;
B.氦气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其化学式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说法正确;
C.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KMnO4,说法错误;
D.锌离子的符号为Zn2+,说法错误;
故选B。
5.
【答案】
A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7,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铷原子的质子数不等于中子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6.
【答案】
A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
根据灭火的原理和防范爆炸的做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A.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灭火,故正确;
B.发现家中燃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不能点火以防发生爆炸,故错误;
C.室内着火不能开窗,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故错误;
D.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以防发生触电,故错误;
故选A。
7.
【答案】
D
【考点】
氧化物的概念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性质
反应类型的判定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硝酸钠中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是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前钠元素化合价是+1、0,反应后钠元素化合价是+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氮分子能够保持氮气的化学性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
【答案】
C
【考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解答。
【解答】
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可用作保护气,对应关系错误;
B.铝合金硬度大、质轻,抗腐蚀性强,所以可用于制造门窗,对应关系错误;
C.木炭具有还原性,所以可用于冶炼金属,对应关系正确;
D.碳酸钠俗名纯碱,其溶液呈碱性,腐蚀性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碳酸氢钠,对应关系错误;
故选C。
9.
【答案】
D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
一步反应实现即所涉及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转化即可。
【解答】
A.铝在空气中就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Al2O3)薄膜,而Al2O3不与水反应,故A错误;
B.Cu(NO3)2和稀硫酸为两种化合物反应,如果会反应应该是复分解反应,必须要生成沉淀、气体和水,但是硫酸铜是溶液,硝酸也是可溶于水的,故该反应不能进行,故B错误;
C.Na2CO3与BaCl2反应生成BaCO3和NaCl,硫酸钠和碳酸钡都不是酸,碳酸钡也难溶于水,所以它们之间很难反应,故C错误;
D.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故D正确;
故选D。
10.
【答案】
D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解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
A.比较溶解度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由于未知溶液的质量以及是否饱和,无法比较溶质质量分数,故B错误;
C. t1∘C时,甲的溶解度是30g,所以将3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0g130g×1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江西省宜春市某校初三年级期中考试_(化学)试卷人教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选择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湖南省岳阳市某校2021年某校期中考试_九年级_(化学)试卷人教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湖南省怀化市某校初三期中考试_(化学)试卷人教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