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寓言四则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22寓言四则课件PPT,共45页。
第24课寓言四则 教学目标1.把握寓言的寓意。2.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3.分析故事情节,把握文章思想内涵。4.学习改写、编写寓言故事,进一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1.把握寓言的寓意。2.学习改写、编写寓言故事,进一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教学过程第1课时《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激情导入 寓言是一把钥匙,用浅显的故事,揭示深刻的寓意,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窗,启迪智慧,让思维活跃。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则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及《蚊子和狮子》。 自主预习 【课题解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伊索寓言》,借此喻彼,表达了深刻的寓意。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赫耳墨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蚊子和狮子》选自《伊索寓言》,属于总结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一类。这则寓言借此喻彼,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表达了深刻的寓意。《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题目是编者加的。智,聪明,这里的意思是“认为……聪明”;“疑”是怀疑。标题的意思是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有预见,怀疑邻居是盗贼。《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人间训》,题目是编者加的。塞翁,住在边塞地区的老翁。自主预习 【走近作者】《伊索寓言》,寓言故事集。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到伊索的名下。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原是一个奴隶,因才智出众,善于讲动物故事,受到主人赏识,获得自由。《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素、富有幽默感。《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寓言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一书。他的作品笔锋犀利,逻辑严密,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来说理,富有说服力。《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等编著。全书内篇21篇,外篇33篇。其内容以道家的自然天道观为中心,综合了先秦道、法、阴阳等各家的思想。自主预习 【知识梳理】1.读准字音。赫(hè) 庇护(bì) 饶头(ráo)塞上(sài) 遽(jù) 堕(duò)髀(bì) 跛(bǒ)2.根据所给意思写出相应词语。(1)袒护,保护。(庇护)(2)喜欢表面上的光彩。(爱慕虚荣)(3)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较本领、实力的高低。(较量)(4)打了胜仗所唱的歌。(凯歌)自主预习自主预习4.解释下列活用的文言词语。(1)近塞上之人(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2)家富良马(形容词用作动词,有很多)(3)有善术者(形容词用作动词,精通,擅长)自主预习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两则寓言的寓意。【交流点拨】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蚊子和狮子》通过蚊子战胜狮子却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尖锐地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合作探究1.探究人物试分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交流点拨】 (1)赫耳墨斯的性格: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表现他爱慕虚荣的性格;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只值一个银元,又笑着问赫拉的值多少钱,他以为宙斯的雕像只值一个银元,赫拉的雕像也一定不值多少钱,表现他自以为是的性格;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表现了他自命不凡的性格。合作探究(2)蚊子的性格:蚊子向狮子挑战时说的那一番话,表明它对敌我双方的长短看得很清楚,并相信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战胜对方,所以它很自信地“吹着喇叭冲过去”“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表现出它得意忘形、目空一切的性格特点;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的话,表现出它到死才明白自己缺点。合作探究2.品味语言仔细品味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1)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交流点拨】 一个“笑”字,描写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显得真切。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个银元,他的骄傲的“笑”,使他傲然的神情跃然纸上。合作探究(2)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交流点拨】 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蚊子在与狮子的较量中,毫不畏惧,打了胜仗得意洋洋的模样。合作探究3.写作借鉴深入文章,比较两则寓言的异同。【交流点拨】 (1)相同点:结构相同,都是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议论并得出道理。(2)不同点:①情节不同;《赫》采用三问三答,把情节推向高潮;《蚊》写了两件事。第一是蚊子和狮子战斗,战胜了狮子;第二件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网粘住。合作探究②寓意不同:《赫》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蚊》是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③表现方法不同:《赫》把神当做人来写。《蚊》则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④表达方式不同:《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赫耳墨斯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性格特征。《蚊》主要运用语言、动作描写,表现蚊子勇敢机智,藐视强大的敌人。迁移拓展 续写第一则寓言,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二字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又是怎样做的?【示例】 赫耳墨斯听了之后又气又羞。他回到天庭,心里越想越有气,暗暗说:“好,既然你们不把我这个庇护神放在眼里,那我以后也就不管你们的事了。”这时,宙斯出现在他的面前,问道:“我的孩子,是谁惹你生这么大的气呀?”赫耳墨斯就把他在雕像者店里的经过讲了一遍。宙斯听完后若有所思地说:“我的孩子,原来我们这些神灵在人间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尊重啊!看来我们要好好反省了。我和你母亲的雕像只能贱卖,你的只能作为添头,可想而知,雕像店的生计多么难维持呀。我们尤其是你,这个商人的庇护神,必须为他们做几件有益的事情了。否则,你和我,我们一家都会分文不值而遭到人歧视。”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明白了,寓言是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情节的设置、想象是寓言创作中重要的一环。而要读懂寓言,则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第2课时《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导语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穿井得人》这篇课文《吕氏春秋》概况《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朗读课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从井里打水洗涤 停留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到了…..的时候翻译: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 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听到 使听见 当“被”讲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谈论 代词,这件事 翻译: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这件事很快被宋国国君听见了。 这件事 的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 派,命令 向 回答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劳动力 在 不如无闻也。翻译: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划分层次短文《穿井得人》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但最后也未点出寓意。全文共3节,分三层。 第一层(第1节)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第二层(第2节)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直传到国君那里。 第三层(第3节)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质疑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他家打井省了一个劳动力。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布,说话、念词不要产生歧义等。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如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不能以讹传讹。杞人忧天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与郑缪公同时。一说与郑顷公同时。《庄子》中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 《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净无为。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其中很多故事都写得很生动,有较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展示朗读技巧,扫清字音障碍。尽我所能 中伤 ( ) 星宿( )中: 宿: 中间 ( ) 宿舍( ) 躇( )步跐( )蹈 zhòngzhōngxiùsùchúcǐ杞人( )qǐ舍然( )宿舍 ( )shě shè充塞( )sè展示复述能力小组大比拼——看谁速度快崩坠:寄:废寝食:因:晓:屈伸:行止:只使:舍然:奈何忧崩坠乎( )奈地坏何( )为什么拿……怎么办崩塌坠落依托 依附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于是开导弯曲伸长行动 活动即使放心的样子重点句子: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充塞四虚,无处无块。奈地坏何?奈何忧其坏?又有一个人为这个担忧的人而担忧,于是前去开导他。四处都塞满了土块,没有地方没有土地.大地崩塌怎么办呢?为什么要担心大地崩塌呢?从现象到本质,揭示故事寓意。“杞人忧天”: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 的忧虑。本文寓意: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讽刺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寓言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和讽刺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采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从今天的天空变化趋势来看,我们要不要“忧天”?拓展创新今人忧天真可嘉,携起手来护家园。杞人忧天无必要,掌握文化需记牢。作业: 杞人和晓者看到现代社会“战火纷起、境恶化、人口急增、旱涝灾害、火灾频发、交通事故、过度抽取自来水,造成地面塌陷……”等现象,深感责任重大,忧郁之心渐长。当他们又一次相遇时,他们却共同诉起了各自的忧愁。请你展开你的想象,以《<杞人忧天>后传》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 步 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