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孔乙己》预习及思考拓展延伸解读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96161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5 孔乙己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5 孔乙己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看客是鲁迅笔下常见的形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预习:
◎“孔乙己”是小说中人物的真实姓名吗?人们为什么这样称呼他?带着问题读课文,你可能对这个人物有更深刻的理解。
◎读完课文,想一想,孔乙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习”中第一段内容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个问题在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很容易找到答案,即“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那么一个以读书人自居、好卖弄学问、迂腐可笑的又不受人重视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同时,还需要学生回顾小说知识,知道小说中的人物都是虚构的。学生就理解本文孔乙己是作者虚构的一个人物形象,只是想借助这样一个形象来揭示社会现实,这正好与单元教学导读中“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内容、主题有自己的看法,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相一致。
第二段内容要求学生“读完课文”所以前提条件是学生必须认认真真读课文,并且把课文读完。“想一想,孔乙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需要学生结合所读课文,思考人物形象的特点。要想完成这一问题,学生必须联系课文中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的,围绕这一人物叙述了什么事件,周围的人对待他的态度如何,他的命运又是怎样的……这个问题紧扣单元教学目标——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所学初步把握人物形象,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课文的兴趣。
思考探究:
一、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联系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谈谈你的理解。
二、小说多次写到人们的“笑”,找出具体语句,看看人们每次都是为什么而笑。作者用“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三、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孔乙己)偏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一处用“排”,一处用“摸”,分别传达出孔乙己怎样的境况?)
2.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捞”字表现了问话人怎样的口吻?“笼”字又揭示出孔乙己怎样的心态?)
3.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结合前面的对话,想一想,掌柜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4.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既然是“大约”,为什么又说“的确”?)
思考探究一指向单元导语中“小说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这一单元教学目标。目的是使学生结合课本中的具体描写,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关注文中的主要人物孔乙己,通过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深刻把握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从而揭示社会现实。学生很容易在文中找到刻画人物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交流讨论后引导归纳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及社会根源。
思考探究二指向单元导语中“小说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常常能折射出世态人情和时代风貌”“对作品的内容、主题又自己的看法”“了解小说多样化的风格”,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以笑写悲”的写法,加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找出众人的四次“哄笑”,体会众人对孔乙己的戏弄、嘲笑的情景,感受当时社会众人的冷酷、麻木,对弱者精神的践踏、蹂躏与折磨,以乐景写哀景,烘托了小说的悲剧效果。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批判国民的劣根性。
思考探究三指向单元导语中的“学习欣赏小说语言”这一单元教学目标,目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药关注细节描写,通过品味富有意味的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的阅读体验,交流讨论,然后各抒己见。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现场演示的方式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性、准确性。学生理解不到的地方,可以结合时代背景和鲁迅作品的风格分析其特点。
积累拓展
四、这篇小说以酒店小伙计的视角叙述故事,试着换个视角简单讲述这个故事,看着效果有什么不同。同学之间交流。
五、看客是鲁迅笔下常见的形象。课外阅读鲁迅的《示众》《药》等小说,看看其中描写了怎样的看客形象,他们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并进一步思考,鲁迅形形色色的看客,主要想表达什么。有兴趣的同学,不妨以《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积累拓展四指向单元教学目标中“了解小说多样化的风格”,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叙事视角,了解小说的艺术特点。本文按照第一人称,以一个小伙计的口吻,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不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更加让人体会到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漠。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一个学生用第三人称来讲述故事,其他学生在比较中,感受效果的不同,交流讨论,体会本文叙事角度的独到。
积累拓展五指向单元教学目标中“小说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内容、主题有自己的看法,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这一目标,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加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同时还有助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升。教学中,学生要认真读鲁迅的作品《药》《示众》《藤野先生》等,体会“看客”群体的共同特征,思考鲁迅借助“看客”们的种种表现想表达怎样的社会现实,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这句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孔乙己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看图导入——品身份,课文感知——品孔乙己,思考探究——品原因,课堂延伸——品收获,作业布置——品写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孔乙己教案,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课后预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5 孔乙己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