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讲述的故事
2.感受文章描写的理想社会【重点】
3.体会作者的情感【难点】
一、导入
“世外桃源”这一成语指理想中的美好世界。你心中有“世外桃源”吗?说说它是什么样的。
二、阅读
1.阅读《桃花源记》《穴中人语》《仙游记》三篇文章,说一说文章分别讲述了什么故事?
(1)《桃花源记》:讲述了武陵渔人进入桃花源经过以及所见所闻,之后再也无人能够找到的故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穴中人语》:讲述了杨氏被老人带入山中大穴,他想要留在那里生活并被原住民接纳的故事。
【原文】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①,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乃以酒相饮,酒味薄而醇,其香郁烈,人间所无。且杀鸡为黍,意极欢至。又曰: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②、麻枲③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①陶冶:快乐的样子 ②丝纩:絮衣服的新丝棉 ③枲(xǐ):麻
【重点字词】
①吾此间凡衣服:凡是(凡河中失石《河中石兽》)
②皆不私藏:收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③惟计口授地:计算(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④又戒曰:告诫(戒之曰《富贵不能淫》)
【翻译】 老人引导杨氏进入到山中的大岩洞,(那里)鸡和狗都很快乐的样子,(是)一个民众居住的大村落。到了一户人家,老人对那家主人说:“这个人想到这里来(居住),能够容许和接纳他吗?”(主人)回答说:“老人愿意引导进来的人,那么一定是贤明的人。我们这里凡是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臬之类(的东西),都不私自收藏,和大家共同(享有)它们,因此可以和平相处。你要是想来,不要带金银珠宝、锦绣珍奇等物品,需要享用的柴、米、鱼、肉(之类的东西),这里尤其都不缺。只是计算人口数来分授土地,用来耕种、用来养蚕,不能从别人那里获取食物。”
(3)《仙游记》:讲述了李庭入山砍树进入莽然之墟的故事。
【正文】 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所树,迷不知路,逢见漈水。 漈(ji)水者,东越方言以挂泉为漂。中有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约在瓯闵之间,云古莽然之墟,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余家。四面高山,回环深映。有象耕鸟耘②,人甚知礼,飞行似鹤,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 有一老人,为众所服,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以备寒暑。乍见外人,亦甚惊异,问所从来,袁晁贼平未,时政何苦,具以实告。因曰:“愿来就居,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为置饮食,申以主敬。既而辞行,斫树记道。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注释】①瓯闽:瓯,温州的代称;闽,福建的代称。②象耕鸟耘:传说舜死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耘。后用以形容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一说,耕者以象行为法,耘者如鸟之食,是早期吴越之地的耕作方式。③鸲(qú):鸟类的一属,体小,尾巴长,嘴短而尖,羽毛美丽。④袁晁贼平未:袁晁农民起义发生在公元762年,次年被平定,至这位老者问话的时候已过去8年。
【字词】
①寻声渡水:寻找(寻志所向《桃花源记》)
②无故不得杀人:原因、缘由(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③具以实告:详细(具答之《桃花源记》)
④源来就居:居住(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翻译】 温州李庭等人,在大历六年,到深山里伐木,(由于山林密集而)迷失不知道道路,遇见了漈水(瀑布)。(所谓)漈水,在东越的地方语言中称挂在山上的泉水为涤。当中有人烟鸡犬的声音,(于是李庭他们)寻找声音渡过溪水,忽然到了一个地方,大约坐落在温州与福建的中间,天地之间有草木茂盛的地方,有好的农田、泉水、竹林、果树和草药,在连着的横木上架设桥梁(廊桥),(村落)有三百余户人家。(村落)四面环绕着高山,道路曲折,掩映在茂林之中。这里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人们非常懂得礼节。野鸟叫作偏,飞起来很像箱,人们的家中只有祭祀时才宰杀,没有原因不能杀它们,杀它们就会发生地震。 有一个老人,被众人所信服,容貌很祥和,每年收几百匹布,用来为寒暑做准备。突然见到外来的人后,也深感惊异,问他们从何而来,袁晁之乱是否已经平定,现在国家形势怎么样了,(李庭等人)详细地据实回答。(李庭等人)于是说: “愿意来此居住,能够不能够?”(老人)说:“这里的地方侠窄,不足以容纳。”(接着,)老人招待他们吃饭,其问被当作主客敬重对待。然后(李庭等人向村里人)辞行,砍树做记号。回到家,(李庭等人)再次入山寻找上次的踪迹,但群山万壑,再也寻找不到。
2.结合文章中的渔人、杨氏和李庭的经历,说一说他们之间的经历有什么异同。
(1)相同点
①都进入了一个和外界社会不同的地方
这些地方是怎样的呢? 这些地方民风淳朴、生活幸福
A《桃花源记》:平和、宁静的画面,祥和古朴的生活图景。
桃花源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穴中人语》:通过自己耕种劳动的方式以平均分配的原则来获取生活物资。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
C《仙游记》:环境优美、生活富足
忽到一处,约在瓯闵之间,云古莽然之墟,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余家。四面高山,回环深映。有象耕鸟耘,人甚知礼,飞行似鹤,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
②都受到了村民们的款待
1从村民们的款待可以看出这些地方的村民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A《桃花源记》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热情好客】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善良】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民风淳朴】
B《穴中人语》
1乃以酒相饮,酒味薄而醇,其香郁烈,人间所无。且杀鸡为黍,意极欢至。【热情好客】 2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不重财富】【乐于分享】
C《仙游记》
为置饮食,申以主敬。
2.此外还具有哪些性格特点呢?
不重财富:《穴中人语》中穴中人的生活物资都是居民共有的所有的人都愿意分享自己的东西。
小结:这三篇文章描写了一个生活富足、环境优美、民风古朴、公平(平均)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们自食其力、淳朴善良。通过描写这样一个社会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不同点
①进入的方式不同
A《桃花源记》:迷路后偶然进入
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忘”暗示渔人所行以远;“忽逢”一词表明渔人是迷路之后偶然遇到这篇桃林的
B《穴中人语》:被老人引领进入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C《仙游记》:迷路后偶然进入
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所树,迷不知路,逢见漈水
②结果不同
A《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未明确表明是否愿意留下渔人
B《穴中人语》:子来或迟,则封穴矣
被接纳
C《仙游记》:此间地窄,不足以容
明确拒绝留居的要求
3.《桃花源记》中渔人与《仙游记》中李庭等人在离开之时都做了标记,但最终都没有找到路,这样安排有什么样的用意?
这一情节表明文中所写到的隐居避世之地都是现中不存在的理想国,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逃避情绪。美好社会是作者幻想出来的,并不真实存在,加重了落差感和想要避世却无可奈何的心情。
4.《桃花源记》《仙游记》均带有浓郁的主观思想色彩的虚构作品,但是读起来却给人很逼真的效果,使者分析一下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可以从 故事经过、地方景象和人物塑造等方面分析)
文章既有奇幻浪漫的色彩,又有真实感人的写实之处。
①文章中对“外人”进人这些地方的经过,按时间顺序写得真切具体。
②详细描写了这些地方的景象,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③描写与这些地方有关的人物,如刘子骥、李庭等人,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塑造,营造出“确有此地”的感觉,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三、拓展阅读
阅读《终北国记》说一说文章讲述了什么故事?
【正文】 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涂,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其国名曰终北。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甑甄①,顶有口,状若员环,名曰滋穴。有水涌出,名曰神瀵②,臭过兰椒,味过醪醴③。一源分为四埒④,注于山下。经营一国,亡不悉遍。土气和,亡札厉⑤。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长幼侪⑥居,不君不臣;缘水而居,不耕不稼;百年而死,不天不病。其民孳阜⑦亡数,有喜乐,亡衰老哀苦。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饥倦则饮神漠,力志和平。 过则醉,经旬乃醒。沐浴神漠,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周穆王北游过其国,三年忘归。既反周室,幕其国,敞然自失。不进酒肉,数月乃复。 (节选自《列子·汤问》,有删改) 【注释】①甑甄:盛水的陶器 ②神瀵(fen):水自地下喷涌而出 ③醪醴(la li):美酒 ④四埒(lie):山上的流水 ⑤厉:瘟疫 ⑥侪(chai):共同 ⑦孳阜:繁衍盛多
【字词】 ①臭过兰椒:胜过、超过(才识过人《送东阳马生序》) ②亡不悉遍:没有(亡以应《愚公移山》) ③缘水而居:沿着(缘溪行《桃花源记》) ④既反周室:同“反”,返回(窥谷忘返《与朱元思书》)
【翻译】 大禹治理洪水,迷失了道路,错到了一个国家。在北海北边的海赛。不知车赤州有儿千万里,那个国家名叫终北国家的正当中有雀山,山车时意领:形状像个班水的陶器,山顶士有个形状像个围环,名叫滋穴。有水从中通出,名叫神黄,香气胜过兰抱,味适治过美酒。从这一个水源分出四条山上的流水,流注到山房下。经过全国,设有不全都遍及(浸润到的。风水和嘴,没有痘疫。人性柔弱顺共自然:不竟逐不争年:心地善具,骨软期,不骄做不然护:年长和年纱的共同居住,设有国看,没有大臣:沿着水居住,不种田,不收制:百岁之后才会死去,不早天,不生病。那里的人民繁衍建多,有喜有乐,没有衰老,悲哀和痛苦。那里的风俗是喜欢音乐,手拉手轮流唱歌,歌声整天不停止。饥饿疲倦了就喝神藏的水,力气和志(便又恢复)中和与平静。(人们)喝多了(神水)就醉,十多天后才能醒。用神泉的水洗澡,肤色柔滑而有光泽,香气十几天才消散。周穆王北游时曾经经过那个国家,三年忘记回家。(他)返回到国内以后,(仍然)思慕那个国家,(以至于)怅然若失,精神恍惚。不想喝酒吃肉,好几个月以后才恢复正常。
讲述了大禹治水时误入“终北国”,以及之后传说周穆王曾在终北国生活后返回之后思慕终北国的故事。
总结:这四篇文章都描写了一个和外界不同的理想社会,而这个理想社会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的,通过这种于现实的落差从而表达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9 桃花源记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9 桃花源记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蒹葭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蒹葭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师寄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