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0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1. 学习通过熟读精思感受文章的意蕴。
2. 全面、立体把握小人物阿长的形象。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关注详略安排、关注叙述视角、发现关键语句等方法,感受文章的意蕴。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吃福橘”“说‘长毛’”等荒诞不经事件背后的温情,理解鲁迅这样细致刻画所传达的“念念不忘”。
【课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熟读精思,学习通过标题、详略安排把握文章重点。
2. 分析把握小人物阿长的形象。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关注标题、详略安排把握文章重点。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关注详略安排把握文章重点。
教学过程:
一、关注标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阿长怎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在鲁迅笔下被反复提及,甚至还成为文章专门描写的对象?从标题中,我们可看出哪些内容呢?读文验证之后,你又发现了哪些内容?
预设:
《山海经》是一本书;阿长与《山海经》存在一定的联系。
通过读文可知,阿长为“我”买来了这本书,这本书影响了“我”的一生。文中写了阿长的很多事,但为“我”买来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是写作的重点,集中体现了她对“我”的关爱。
小结:同学们,大家看,文章的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概括,也提示了本文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所以,关注文章标题,有利于我们把握文章重点。
(说明: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窥察文章的“窗口”。通过阅读验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标题的重要性,学会关注标题,为把握文章重点打下基础。)
二、关注详略,感受“魅力”
(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结合课下预习内容,思考: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
2.学生梳理事件,分析交流。
预设:
介绍阿长的身份,名字来历,阿长喜欢“切切察察”,过分看管“我”,睡相摆“大”字,懂许多规矩,元旦吃福橘,讲“长毛”故事,踩死隐鼠,给“我”买来《山海经》,阿长的不幸身世。
阿长身份地位卑微,身世不幸,没有文化,性格大大咧咧,粗俗好事,迷信愚昧,却纯朴善良、仁厚慈爱,真心实意地关爱着“我”。
长妈妈毫不计较“我”对她的各种不屑和无礼,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我”,努力满足“我”的愿望,这让成年之后的“我”深感惭愧,同时也倍加感激和怀念。
(说明:引导学生围绕中心人物梳理事件,整体感知内容,分析人物形象,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为下面分析详略做铺垫。)
(二)再读课文,关注详略
1.同学们,请跳读课文找一找,围绕阿长的这些事情,作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2.学生梳理详略,分析交流。
预设:
详写——名字来历、睡姿摆“大”字、元旦祈福、讲长毛故事、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
略写——阿长的身份,喜欢“切切察察”,对“我”过分看管,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谋害”隐鼠失去“我”的敬意。
3.思考:略写的内容能否删去,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呢?
在一篇文章中,最能直接具体地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内容要详写;同表现中心意思有联系,完全不写就会对主要方面有影响,或使情节不完整,或使内容显得单薄,或使详写缺少陪衬,或使人物形象不够丰满,这些就要略写。详写经常用来表现“点”的情况,反映事物的深度;略写则往往概括“面”的情况,反映事物的广度。例如为了突出阿长“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这一特点,详写了“元旦的古怪仪式”,略写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
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各部分内容,认真思考交流,本文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呢?
预设:
为了突出长妈妈出身低微、不受尊重,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作者略写阿长身份,详写了名字的来历;围绕阿长的日常言行突出“我”“实在不大佩服”她,略写了“喜欢切切察察”,对“我”过分看管,详写了睡相粗俗,体现了阿长的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为突出阿长的迷信可笑赢得“我”“空前的敬意”,详写了讲长毛的故事,为突出阿长失去“我”的敬意略写了“谋害”隐鼠。而长妈妈为“我”买来《山海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真心实意地关爱“我”,努力满足“我”的愿望,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这种真诚关爱是文章所要表达的重点,所以写得很详细。
略写的事情使读者对长妈妈有个初步的了解。她的外形特征,长妈妈的一些毛病,并不能削弱“我”对长妈妈的敬意,所以略写的内容有利于突出主要事件,也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小结: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详略结合才能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关注文章的记叙详略,领会作者安排详略的原因更有利于我们把握文章的重点。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注意关注文章的详略安排。
(说明:在引领学生整体感知“哪些事情”之后,从关注记叙详略切入,引导学生体会布局谋篇中的匠心,这与本单元语文素养目标学习精读的方法——从详略安排上把握重点相呼应。理解详略安排的意图也易使学生全面立体地把握阿长的形象,发现小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也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
三、总结方法
同学们看,本节课我们主要关注了标题和文章的详略安排。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窥察文章的“窗口”,是文章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概括,也是文章结构的缩影,阅读时我们要学会关注标题,为把握文章重点打下基础。详略结合能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丰富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更易于我们把握文章的重点。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运用。
(说明: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阅读方法,强调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章大意的两个关注点,为今后的阅读学习打下基础。)
四、布置作业:
鲁迅小时候的“宝书”都有哪些内容呢?请课外翻阅绘图版《山海经》,试着查找关于“九头的蛇”“三脚的鸟”“一脚的牛”等的文字或配图,看看这些“怪物”究竟是什么。同时,大体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感受其神奇色彩。
(说明: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了解《山海经》的基础上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使课内外阅读相互交叉、渗透、融合,也为下节课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注重熟读精思,学习关注两种叙述视角,领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厚感情。
2.从文章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教学重点:
学习关注叙述视角,理解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深层情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吃福橘”、讲规矩、讲长毛故事等事件背后的温情,理解鲁迅这样细致刻画所传达的“念念不忘”。
教学过程:
一、读文探究,区分叙述视角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把握文章重点的两种阅读方法——关注文章的标题、关注详略安排。这节课我们来关注回忆性散文的叙事视角,深入揣摩作者的深层情感。
1.回忆性散文是以“今日之我”写“昨日之我”,你有没有发现,文中有两个“我”在?
示例:
第1段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这里“已经说过”很明显地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的。
第3段“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这里则是从“童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的。
现在,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分别找出代表“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的一些语句,体会文中“成年的我”和“童年的我”两种叙述视角的不同。
2.学生按要求速读课文思考勾画,全班交流。
(说明:引导学生通过语句的表层含义,让学生体会两种叙述视角的不同,为下面的精读分析做好准备。)
二、读“童年的感受”,品情感的变化
(一)发现关键语句,分析儿时态度
1.在“童年的感受”中,作者对阿长的印象和态度是有变化的。请快速阅读全文,勾画出提示情感的关键语句,注意作者态度变化的缘由。
2.学生按要求边读边勾画,交流分析。
预设:
缘由 态度
行为习惯粗俗率性 “实在不大佩服”
懂的许多规矩 “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
抵挡枪炮的“伟大的神力” “发生过空前的敬意”
“谋害”了“我”的隐鼠 “敬意完全消失”
给“我”买来《山海经》 “发生新的敬意了”
(说明:学习关注叙述视角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文章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结合具体语境,体味和推敲鲁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
3.抓住“伟大的神力”“空前的敬意”深入理解情感变化。
(1)质疑:两处“伟大的神力”各指什么?两处“敬意”有何不同?
(2)预设:
第一处“伟大的神力”指阿长讲长毛的故事中她们能抵挡大炮的神力。本段中“伟大的神力”指没有文化的阿长竟然帮“我”买来朝思暮想的《山海经》,别人有能力也不愿意做,而那个“我”不佩服、厌烦过、未期许、非学者的保姆阿长却成全了“我的心愿”,将不可能变为了可能。
“空前的敬意”:作为孩童的“我”惊异于她有这么大的本事产生了一种惊异的心理。用“空前”修饰“敬意”,说明这种敬意“我”以前从未有过,让人感到“我”对阿长的印象和态度发生了大转变。这种“敬意”不同于真正的尊敬,它是“特别”的,从“似乎实在深不可测”便可知孩子相信有这种神力,充满童真童趣。这种说法是非常荒诞的,从写作时的成人视角来看,这也是作者对阿长迷信无知的的调侃,而且这种敬意是“一时”的,很快就“逐渐淡薄,完全消失了”。这只是一个孩子由于对阿长产生“特别的敬意”,进而产生的一种短暂的想法,随着“我”的这种敬意的逐渐淡薄,直至完全消失,这样的想法也将不复存在。
“新的敬意”: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在“我”的内心引起强烈的震撼,非常感动,从而产生了“新的敬意”,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确有”说明当时“我”真实感受到了“伟大的神力”, 承认她确有超乎常人的能力,虽带夸张,却是作者以孩童口吻发出的最热烈、最真诚的赞美。“新的敬意”说明不同于前面,是真正的尊重,是发自内心的,这是作者情感的真正转折点,不仅谋害隐鼠的怨恨完全消灭,且终生难忘。
(说明:通过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通过语句的表层含义,深入揣摩语句深层内涵及作者的丰富情感,培养学生有理有据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小结:依照文中事件的次序,同学们分析了作者对阿长的情感态度及变化,前后对比可以发现是经历了一个由“抑”到“扬”的过程。文章这种欲褒先贬的写作手法就是先抑后扬,能够使描写的人物给人以意外的惊喜和惊叹,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说明:引导学生体会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二)精读经典选段,理解人物真情
1.朗读第19-31段,讨论:《山海经》是一本什么内容的书?请结合课前查到的资料,简要介绍。
2.阿长为“我”买《山海经》是全文的中心事件,使“我”对阿长的情感达到了最高点。阿长买“三哼经”为什么让“我”如此感动?对比前文阿长的言行以及对“我”的态度,你对阿长有哪些新的理解和认识?
预设:
《山海经》是我“渴慕”已久且“念念不忘”的,叔祖“疏懒”,别人“不肯真实”回答,他们漠不关心;有压岁钱,“买罢,又没有好机会”,书店远得很,“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这些都充分地说明想得到《山海经》极其不容易。而阿长不识字,“并非学者”,只是个普通的保姆,却为“我”买来了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阿长对“我”是发自内心的关爱,这期间得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啊!“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所以,内心震撼到“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
长妈妈真诚、善良、朴实、慈爱,她虽然目不识丁,但她努力满足了“我”追求知识、渴求书籍的热切愿望。多年过去了,这四本书成为“我”最初得到的最心爱的宝书,她送“我”的这份礼物,就像一株小小的火苗,点燃了“我”求知的火焰。这样的一个保姆,怎能不让“我”深切怀念和感激呢?
(说明:课前查找的关于《山海经》的资料是帮助学生理解长妈妈善良、关爱鲁迅的形象的重要依据。通过精读品味,引导学生逐步走进作者的心中,发现“小人物”身上的闪光点,深入揣摩作者的情感。)
三、读“写作时的回忆”,悟怀念中的温情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慢慢地领悟到阿长对我所做的一切,其实是出于对“我”无私的关爱,带着这种情感反观那些所谓的“缺点”,也就是说,用成人的视角再来看阿长“元旦劈头的磨难”、烦琐的规矩、荒诞的故事等,会有哪些不同的感受?
(一)默读第6-12段,讨论:
1.阿长与儿时的“我”看待祈福的态度有哪些不同?请细读之后交流。
预设:
阿长——
郑重地叮嘱:“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
热切的期盼:“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
粗鲁的举动:“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
“我”——
莫名其妙:“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不以为然:“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
懵懂不满:“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
总结:
儿时的“我”是不耐烦的,认为是“磨难”;阿长是异常激动的,一连说了5个“恭喜”,将福橘塞到“我”的嘴里。
2.成年后的鲁迅会如何看待“元旦辟头的磨难”?试揣摩分析。
预设:
阿长虽然没有文化,祈求祝福的方式简单、动作鲁莽,却能展现出她真诚、纯朴、善良的天性。她身份卑微,地位低下,身世不幸,渴望一年到头平安顺当,对小主人的祝福也是诚心诚意。所以成年的鲁迅深刻地领悟到阿长的行为是对今后生活平安顺流的热切期盼,是对小主人平安幸福的真诚祝愿,是一个朴实善良的保姆对小主人的真挚关爱。
3. 作者从孩子的视角着重叙述了阿长懂得的规矩和教给的道理,而对于这些,迅哥认为是“我所不耐烦的”。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中长辈对我们的教育情况,试从阿长的角度分析,烦琐吗?麻烦吗?
预设:
阿长的本意应是对孩子的悉心教养,这正是爱孩子的表现,所以不会认为烦琐麻烦。
①“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提醒迅哥要老实守规矩,不能淘气,也是怕迅哥发生安全事故,随时进行安全教育。
②“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教育迅哥谨言慎行,要有教养,不能冒冒失失。
③“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教育迅哥节约粮食。
3.小结:
规矩众多,关爱真诚。“不该说……必须说”“不应该”“必须……,最好……”“万不可”等词写出阿长虽然啰嗦、迷信,但也十分善良,她的悉心教导处处为孩子着想。
(说明:通过精读品味,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思考,引导学生从阿长的角度走进小人物的心中,发现“小人物”身上的闪光点,理解荒诞可笑背后的苦难与希冀。)
(二)浏览第13-18段,讨论:同学们,你爱听故事吗?同学们是否想过,阿长为什么要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呢?
预设:
小孩子都爱听故事、传说等,小时候长辈们也会讲大灰狼吃不听话的小孩的故事,讲强盗们烧杀抢掠的事情……这些故事有道听途说的,有编造的,也可能内容虚假,夸大、神化等,但故事能满足我们的好奇心,或教育我们某些道理,或让我们了解他们过去的一些经历、了解他们曾经的苦难等。肯给我们讲都是源于对我们的爱,所以,我认为长妈妈虽然有些愚昧迷信,但给小鲁迅讲长毛故事也可能是出于以上的原因。另外长妈妈讲故事绘声绘色,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就讲了美女蛇的故事。
(说明:通过结合自己的小时候爱听故事的心理及经历,引导学生理解荒诞不经故事背后的温情。)
(三) 找关键语段,悟怀念中的温情
1.在“写作时的回忆”中,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充满了温情。你能找出最能体现这种温情的语句吗?
2.学生朗读相关语段,分析交流。
预设:
语句: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分析:
长妈妈无名无姓、地位卑微低下、身世不幸、目不识丁,却对“我”倾注了满腔的心血,童年的“我”却并不太理解这些。长妈妈毫不计较“我”对她的各种不屑和无礼,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我”,努力满足“我”的愿望,这让成年之后的“我”深感惭愧,同时也倍加感激和怀念。作者深情的祈祷,让她的魂灵永安,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感激和怀念之情。
(说明:引导学生从结尾发现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在低沉的叙述中自然流露出的真挚情感。)
3.齐读结尾,感悟作者真情
长妈妈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淳朴、善良、仁慈、宽厚的美德。文章自始至终都在刻画她对鲁迅的关心爱护,用儿童的视角描述阿长的古怪行为,用成年的心理体会阿长的闪光品质。在鲁迅的成长历程中,长妈妈起到了那么重要的作用,而自己竟不知道她的姓名和经历,这是多么叫人内疚的事情,所以,他能做的只能祈祷仁厚的地母永安她的魂灵。现在,让我们齐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两段,再次感受作者对长妈妈不尽的怀念与真情。
(说明:在引导学生理解语句蕴含感情的基础上大声朗读、细细品味,能够更好地体会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和愧疚之情。)
四、回顾总结
本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儿时的感受使文章富有童趣,成年的视角使文章充满了温情和深沉的怀念,并揭示出阿长对“我”成长的重要意义。同学们品读回忆性散文时,关注两种叙述视角,善于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
(说明:总结阅读分析的关注点,强调熟读精思,感受文章意蕴的方法和路径,为今后阅读学习打下基础。)
五、练笔作业
阿长给作者买到了梦寐以求的《山海经》,这过程一定经历了波折、充满了艰辛,请同学们展开联想和想象,补充这一段经历。
(说明:此作业意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阿长对作者真诚的关爱,同时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2791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阿长与《山海经》教案及反思</a>,共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导入,整体感知,精读细研,堂上小结,作业,课堂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了解单元学习重点,积累词语,解析课题,讲读1-2段,讲读3-18段,总结学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