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 (2019)第二节 人口迁移第一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人教版 (2019)第二节 人口迁移第一课时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版本】,【课标要求】,【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堂练习】,【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材版本】
高中《地理》(2019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第一课时)。
二、【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材分析】
人口迁移这部分内容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人口迁移影响人口分布状况。迁移和人口增长一起塑造了人口分布的面貌,人口迁移的任何变化,必然导致人口分布善的变化。另一方面,人口迁移是城镇化的前提条件。没有大批农民由乡村到城镇的迁移活动,城镇化不可能进行。所以人口迁移又是联系人口分布和城镇化两部分内容的桥梁。
本节课内容讲述了3个基本问题: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为什么会迁移?人口迁移给迁入地和迁出地带来什么影响?
教材中通过案例和材料,帮助学生描述分析人口迁移及相关的因素和影响,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应用有关资料分析某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和带来的影响。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难点:运用人口迁移的相关原理,说明某区域人口迁移的现象。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小调查)同学们的祖籍都是哪里的?为什么要来到深圳?
教师提问:祖先们或者父辈们离开故土,搬迁到新的家园---深圳。为什么呢?
这些都是和我们本节课相关的人口迁移知识。
(设计意图:在课堂开始提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使学生学习更有目标 )
1、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分类
教师活动:展示深圳的人口流动实时图。材料以动态形式呈现,我们所在的深圳是极具魅力的一线城市。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的人口流动到深圳,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离开深圳。
教师提问:这是人口迁移吗?那,什么是人口迁移?
设计意图:结合身边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利于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后回答,人口迁移指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从概念中得知人口迁移概念包括的三大要素: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那么,刚才所说,同学们的父辈或祖籍搬迁来到深圳,就应该属于人口迁移。否则,人口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就是人口流动。
设计意图:明确人口迁移的概念,区别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教师提问:从深圳常住人口数量变化资料中,请思考人口迁移对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变化有何影响呢?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读图,深圳的常住人口1980年约30万,2018年达到1302万,现在人口数据还在不断增大。深圳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就是人口迁移的结果。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所在城市的情况,可以更加熟悉的认知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变化带来的影响。
教师追问:除了人口迁移外,还有什么原因会引起一个地区人口的变动呢?
学生回答:出生和死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层层分析,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变动的原因。
教师活动:总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动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出生和死亡,我们把它称为人口自然增长,通常用自然增长率来衡量;二是人口迁移,即:人口机械增长,通常用机械增长率来衡量。无论是自然增长率还是机械增长率,从数值来看,都可能可能是正值、负值或0。正值表示人口增加,负值表示人口下降(负增长),0表示人口几乎不变。那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是增或减,就取决于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综合的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具体的人口增长率对于一个地区人口变动的具体影响。
教师提问:人口迁移会影响世界人口数量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会。因为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迁移来迁移去,我们仍然在地球上。因此,世界人口的变动是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的结果。
设计意图:在师生互动、问答、思考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世界人口变化是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的结果。
教师活动:请分析以下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1)牛先生20世纪90年代去日本留学后就业定居。
(2)游牧民族迁徙。
(3)来自东北的王先生独自来深工作,稳定下来后,带妻女一起来深。
(4)国庆期间,湖南一家人来深圳游玩。(居住地未发生变更)
学生活动:略
教师活动:分析以上案例。定居日本的牛先生,来深圳工作的王先生属于人口迁移;游牧民族迁徙、国庆期间,湖南的一家人来深圳游玩,这些都不属于人口迁移。牛先生到日本定居的属于国际人口迁移,来深圳游玩的湖南人未跨越国界,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教师活动:小结人口迁移概念包括三要素: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通常为一年)。按照人口迁移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类。
设计意图:学生知道了人口迁移的概念,通过案例分析得以巩固,并知道人口迁移的分类。
过渡:人们为什么要迁移呢?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对更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首要驱动力。因为迁出地人口分布的条件比较差,甚至就不适合人口居住,而迁入地相反,人口分布的条件较好,所以,它吸引了人口的迁入。下面我们逐一研究。
2、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教师活动:展示资料。资料以图文的形式呈现,文字材料如下:
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油气资源丰富、新兴工业兴起的“阳光地带”。
教师提问:以上人口迁移是什么因素所致呢?
学生回答:环境、气候
教师活动:小结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地方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
教师活动:展示资料。资料以图文的形式呈现,图片解说材料如下:
位于太平洋南部的图瓦卢,有着“淹没”的危机存在。因为最高海拔仅有4.5米,极低的地势让这个国家成为上升的气温和海平面严重威胁的国家。他们建设堤坝的速度不及海水上涨的速度,也不及被热带风暴潮破坏速度。所以早在2001年的时候,该国领导人就已经宣布: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经宣告失败,即日举国搬迁到新西兰。
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的边缘,丝路及其连接的古城由于环境的变迁,全部被深埋在沙漠之中,人们为了追寻水源,不断南迁。
教师提问:以上人口迁移是什么因素所致呢?
学生回答:环境变迁
教师活动:小结环境的变迁会引发人口迁移。
教师活动:展示资料。资料以图文的形式呈现,文字材料如下:
有水的地方,草场格外丰茂,古时牧民“逐水草而居”。
教师提问:以上人口迁移是什么因素所致呢?
学生回答:淡水
教师活动:小结“逐水草而居”是古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水的地方,草场格外丰茂,水是草原的生命,也是草原上最美的风景。可见,水源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水源决定了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教师活动:展示图文资料。解说如下:
伯明翰:原来只是一个小村庄,14世纪成为一个大镇,工业革命后,由于附近发现煤矿,城市迅速发展起来。(四川)攀枝花,是中国四大铁矿区之一。(黑龙江)大庆市别称油城,是中国最大的石油石化基地。这些城市都是随着当地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吸引人口迁入。
坐落于、河西走廊西部的玉门市,曾被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1939年8月,第一口油井在此出油,中国从此甩掉了“无油国”的帽子,鼎盛时期人口达到13万。半个世纪过去了,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油田基础搬离,市政府西迁至70多公里外的玉门镇新城,数万居民弃老城外迁,昔日辉煌的玉门城如今弃楼遍地。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矿产资源的兴衰对人口迁移及地区兴衰的影响。
教师活动:展示图文资料。解说如下:
我国东北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了经常出现干旱、洪水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出山海关向这里迁移和流动。明清时更多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尤其是山东人多,人们把这种现象称“闯关东”。这说明土地、森林等资源影响了农业生产,从而影响了人口迁移。土地丰富且土质更优的地方,森林资源更丰富的地方往往吸引了人口迁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案例感受历史上土地资源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过渡】以上我们分析了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原因。有自然因素,同样也有社会经济因素。让我们看一下。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故事里的深圳》《年轻的你为什么选择来到深圳》。请同学们思考,是什么因素影响大家迁入深圳呢?
学生回答:经济因素。
教师小结: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和更有前途的发展,常常迁往经济发达或就业机会多的地区。这些都是经济因素。它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当今,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促使人口大规模从乡村迁入城市。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特区——深圳的情况,让学生明白当今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是经济因素。
教师活动:展示图文材料。解说并提问如下: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不少“东北客”又返回山东定居,与之前的人口迁移方向完全反转,导致了人口的“雁南飞”现象。这又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呢?
学生回答:经济因素、个人情感。
教师小结:是的!一方面是经济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经济发展较快,农村经济大幅度增长,农民收入也大幅度增加,由人口迁出省变成人口迁入省。二是移民受到亲情、乡情的吸引。
教师活动:展示图文材料。解说如下:
据大数据显示:在深圳占比最多的是湖南人,每5个外来人口中,就有1个是湖南人。为什么深圳有这么多湖南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两地之间距离近,且交通便利。就拿深圳到长沙来说,火车一天内有很多车次,高铁开通后更将两地之间的距离缩短为不到4小时。
这体现了交通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在交通状况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师活动:展示图文材料。解说如下:
1947年印巴分治,1500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印度和巴基斯坦原来是一个国家,位于亚洲南部,与中国、缅甸、阿富汗、伊朗等国相邻,长期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分治,分别成立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为了躲避宗教歧视或迫害,当时南亚次大陆出现了规模空前的人口迁移。印度境内有1500万左右的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内则有200万左右的印度教徒迁入印度。可见,宗教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设计意图:以上案例主要以教师讲解的方式,逐一让学生体会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同时提供给学生一个分析思路,那就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两大类,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教师活动:展示案例探究——《德国成为叙利亚难民的“希望之地”》。组织并引导学生研讨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活动:仔细研讨材料,并回答问题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点拨:叙利亚难民长途跋涉迁往德国的原因是什么?请列举其影响因素。
战争迫使叙利亚人民背井离乡,这是引起叙利亚人民迁出最主要的因素。德国是发达国家,出生率低,导致自然增长率低(甚至负增长),人口减少,劳动力短缺。迁入移民后每年可减免20万以上人口的减少。对于移民,可以寻找工作机会,免费免费入住集体宿舍,德国政府承担住宿、医疗费用,还可以免费申请生活必需电器,未婚人士每月可以领取352欧元的补贴。这些是经济因素。有良好的社会福利和人文关怀,离不开政策的支持。适龄子女免费教育,说明有教育文化因素。亲友关系,这又是投亲靠友的因素。这些都是诱惑。
我们发现,一种人口迁移是多要素共同作用的。比如案例中,叙利亚的人们不到迫不得已,是不会离开自己的家园的,引发他们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就是战争。随后,德国吸引口的最大诱惑便是经济原因。所以,我们先分析主要因素,再分析次要因素。
人们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从这一地区迁出来呢?因为,这个地区有太多不好的方面,提供了人口迁移的推力。为什么又要迁到另一地区去呢?因为,那个地区有很多好的方面,吸引人口迁入,提供了人口迁移的拉力。这就是分析人口迁移的两个角度:迁入地---推力;迁出地---拉力。
一般情况下,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因素。也是最常见的因素。次要因素有时也比较多。能否由A地区迁移至B地区,要看A地区“推力”(离心力)和B地区“拉力”(吸引力)的大小,而这两种“力”可能因个人的价值观或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对于有的人来说,即使外面条件再好,他就是不愿意背井离乡去别处。但是也有因为生态环境的变化,不得不迁出,比如,图瓦卢的举国同迁。
设计意图:在众多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有主要因素,也有次要因素的影响。并从人口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分析引导中,得出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教师总结: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如下:
教师点拨: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如原始时期,原始人群受天然食物的吸引而经常迁移,如“逐水草而居”。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改造能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就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如进入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口迁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涨时期。但自然环境仍然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3、人口迁移的影响
过渡:请同学们再次思考《德国成为叙利亚难民的“希望之地”》事件中,你认为:德国应该不应该接受大量难民的涌入?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活动:展示德国当地人对大量叙利亚难民涌入的看法。并点拨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
教师总结: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人口迁移的影响。随着同学们的长大成人,可能也会面临着人口迁移的问题。不管以后同学们走到哪,老师都希望大家能够适应,然后开心、快乐的生活。
七、【课堂练习】
(2018年江苏卷)图7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A.政局动荡B.生育观念C.产业结构D.自然灾害
2.【区域人口分布的特点】该国最可能位于
A.北美B.西亚C.西欧D.南美
八、【教学反思】
采用判断、比较、分析、归纳等多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如以深圳同学们身边人口迁移的事件为例,将人口迁移与暂时的人口移动作比较、判断,更加明确人口迁移的概念。再分析不同的时间、空间下特殊的人口迁移案例,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同时在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对比中,理解归纳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将一般原理与具体问题相结合,做到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人口迁移有其普遍性的原理和规律,但就不同的个案而言,其人口迁移的特点、影响因素及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如,当今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是经济因素,便对具体个案而言不能一概而论,如《德国成为叙利亚难民的“希望之地”》事件中,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就是战争。
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视野和角度去分析问题。人口迁移既有空间上的变化,也有时间上的差异。既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也受人文地理因素的影响。所以,本节课特别引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理解人口迁移是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是多方面的,有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有经济和社会及生态方面的影响。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获奖表格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教案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导入,讲授新课,阅读教材,多媒体展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