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同步测试卷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96625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单元同步测试卷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96625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单元同步测试卷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96625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单元同步测试卷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五单元同步测试卷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共12页。
第五单元同步测试卷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寒噤(jìn) 推搡(sǎng) 迂回(yū) 怒不可遏(è)B.砾石(lì) 腈纶(qīng) 虔诚(qián) 接踵而至(zhǒng)C.俯瞰(kàn) 翌日(yì) 陡峭(qiào) 拾级而上(shè)D.矗立(chù) 轻盈(yíng) 喧哗(huá) 色彩斑斓(l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告诫 推推搡搡 震耳欲聋 奋力抗争B.旋涡 如丝如楼 挟而不服 汩汩如泉C.迂回 怒不可遏 窟窟窍窍 搏大宽厚D.番身 钢板出轧 浪沫横溢 潺潺成溪3.请选出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人们喜爱观赏日出,面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把玩,吟咏描绘。B.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了美丽的天然。C.据统计,我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左右,传统剧目数以万计。D.随着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视,使我们都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壶口瀑布》中作者分别在雨季和枯水季两次前往壶口瀑布,看到了不同的景象,并得出了人要经历磨难,才会铸就自己的伟大性格的深刻理解。B.《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作者随电影摄制组爬上砾石堆,走过草坝子,在冰塔林的砾石堆上欣赏各拉丹冬的整体美景,然后从砾石堆上下来,沿冰河接近冰山。作者虽不幸在冰河上摔伤,却依然坚持,精神可嘉。C.《登勃朗峰》的作者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作家,幽默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代表作有《汤姆•索亚历险记》等。D.写游记时,应重点交代游踪,通过游踪记述游览的经过,景物和感受可略写。5.选出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这一次来到黄山北海,早晨天还没有亮,就有人跑着、吵着去看日出。我一骨碌爬起来,在凌晨的薄暗中摸索着爬上曙光亭,那里已经是黑鸦鸦的一团人。我挤在后面,同大家一样向着东方翘首仰望。天是晴的。但在东方的日出处,却有一线烟云。 (摘自季羡林《登黄山记》)①一转眼间,它就涌了出来,顶端是深紫色,中间一段深红,下端一大段深黄。②然而立刻就霞光万道,白云为霞光所照,成了金色,宛如万朵金莲飘悬空中。③最初只显得比别处稍亮一点而已。④须臾,彩云渐红,朝日露出了月牙似的一点。A.①④③②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显然被震耳欲聋的欢呼所震撼,拜仁出让的科比亚什维利很快在20分钟又进一球。B.平淡的一天来到了,我漫不经心地穿过操场,走进教学楼,一踏入班级就被喧闹包围了。C.咱们慕名来到了这家特色餐馆,品尝到了他们的招牌菜,都真心地夸赞他们的美食名副其实。D.虽然这段记忆已被尘封多年,但只要有人一提起,往事就会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二、句子默写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②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③____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诗经·式微》)④______________,子宁不来?(《诗经·子衿》)⑤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⑥《小石潭记》中表明小石潭不可以长时间停留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2)默写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前四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游东坡①[南宋]陆游十九日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②日“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③是为雪堂④。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滑流耳。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日“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节选自《入蜀记》)【注】①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②龟头: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③第杖:竹枝。④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1)自州门而东(2)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3)亭下面南一堂颇雄(4)为一郡之最9.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10.下列表述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那上面有一座木桥,已经很旧了,还有一间破败的小屋,很不如人意。B.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C.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一间小屋,现在已经破败,很不如人意。D.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座小桥,还在小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11.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________________”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雪落江南许杰江南,是一个温婉秀丽的女子。雪落江南,落在一袭轻软飘逸的蓝印花布之上,落在灯火阑珊的小桥流水之上,落在风烟俱静的粉墙黛瓦之上,落在袅袅淡淡的炊烟氤氳之上,落在款款淋漓的弦索弹唱之上,那是怎样的一种意境、一种诗情啊?黄昏的云朵纷至沓来,又是谁的脚步轻轻?几只白蝴蝶在我的窗前飞过,那样轻柔,那样清幽,薄薄地、轻轻地,落下来,落在我的窗玻璃上,融化了,不见了。江南的雪是有灵性的,它是活着的精魂,或上或下,或大或小,或密或疏,或急或缓,或聚或散,轻轻盈盈,从灰色的苍穹纷纷而下,随着西风而舞蹈缤纷,扑朔迷离,如舞如醉,如梦如幻,恍然从童话世界里飞抵我这寂寞的江南来了。推窗而望,那轻盈的白蝴蝶,小朵小朵的,越发地多了,如繁星从天而坠,如落入凡间的精灵,一袭素装,轻轻的,柔柔的,偶尔几只怯怯地向我扑来,柔柔地、丝丝地、凉凉地,飞上我的发梢,又冉再地扑到我的怀里来了。雪花悄悄地飘落,薄如鹅绒,轻不压枝,无声无息,稍停已残;静静地歇在屋顶上,或依偎在草丛里,转瞬间消失了痕迹,只留下一丝可人的清馨轻抚我的心旌。江南的雪总是如此羞涩,如此滋润美艳。雪渐渐地大起来,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宛如玉人摇落的梨花又似天鹅弹落的华羽,漫天的芦花在风中飘荡,刹那间城市与乡村、高楼与山林都裹在漫天飞雪里。走在皑皑的银色里,走在冰清玉洁的梦幻里,一切污秽与悲悯都不复存在。这时,一句诗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不知道江南的美女与江南的雪有着怎样的默契,总觉得这是她们的灵魂啊。在这黄昏的背景下,雪泥鸿爪,西风回雪,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江南山水画。站在这漫天飞舞的白雪之中,树的枝头,挂满了雪朵,宛如三月簇簇杏花,穗穗盛开,纷纷扬杨,兀自妩媚,让人不由得惊艳。雪的精灵以千变万化的舞姿飞临,柔媚地舞出一片轻盈美妙。望着这银装素裹的世界,大地被装饰得如此美丽。在这片宁静的洁白里,洁白使天空也黯然失色,我们还能有什么浮躁的心事放不下呢?江南的雪总是恬静的。睡觉不知雪,但惊窗户明。夜织起了雪之网,圣洁之下,安睡着一个银装素裹、冰清玉洁的早晨。江南的雪也是短暂的,太阳,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浮在耀眼的碧空中。江南的雪,匆匆地来又匆匆地走了,雪花没了踪影,只留下一地湿痕,难道是江南女子忧伤的眼泪汇集成的吗?雪是终归要变成水的,但她留给世间的是一片洁静。人生如落雪一般,回首来路,串串足迹,却是无迹可寻。只有那树梢的枝头仍擎满雪花,江南雪的容颜依然盛开纯洁。雪落江南,也把诗意落下。(摘自《文苑•经典美文》2016年10期)12.本文是一篇精致的写景散文,采用的写作顺序是什么?13.赏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1)几只白蝴蝶在我的窗前飞过,那样轻柔,那样清幽,薄薄地、轻轻落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柔柔地、丝丝地、凉凉地,飞上我的发梢,又冉冉地扑到我的怀里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江南的雪的主要特点。15.说说你对“雪是终归要变成水的,但她留给世间的是一片洁静”这句话的理解。16.说说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郁孤台笑了①一个云清风和的下午,我,怀着几分崇敬、几分兴奋的心情,寻到了位于赣州市西北角的贺兰山下。仰望着山巅那魁伟的郁孤台,它,三重屋檐,檐角飞翘,似握拳扬臂,挺起了那一份民族的自尊!它,默默无语,似蹙眉凝神,反省着那一页沉重的历史!我,步履匆匆地登上了郁孤台前六层百级石阶。②我是在岳武穆的《满江红》词里知道“贺兰山”的,有人说词中所写的“贺兰山缺”,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而眼前的贺兰山,因为承载着一座巍峨慷慨的郁孤台,承载着一位血溅战袍、泪洒宣纸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承载着他用热血书就的一首悲壮诗篇,同样名扬中华,流芳千古!③这是一座三层楼高的古建筑。跨进门厅,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①壁》赫然在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④我自然惦记着辛公当年的登临处,惦记着诗中的清江水。于是,急忙上楼,更上一层,推窗而望,远山隐约,近水潺潺。忽然看到底楼的背阴处,竟有一块开阔地,一座高大塑像的背影跃入我的眼帘。他,一定就是辛弃疾!于是,我匆忙下楼,来到辛公塑像脚下,豁然明了:这就是辛公当年的登临处,就是感慨愤激的辛弃疾喷发一腔热血、成就千古名作的地方!⑤仰视眼前的稼轩公,右臂撩斗篷于身后,左手握龙泉②于胯部。他剑眉紧锁,凝目远眺,短须似乎微颤,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几多痛楚,几多愤懑,几多无奈!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我不禁轻吟起这样两句。放眼望去:山下正是章江、贡水两道江水交汇处的赣江。溯洄望去,两水茫茫而来;溯游望去,一江默默流去。虽说那天江水不盈,可是辛公的诗句,依然让人想见当年的血泪之江。大敌当前,国势艰危,腐败的南宋朝廷却苟安求和,不思山河破,不念金瓯③缺,让奸佞当道,为丧权辱国之事,走苟且偷安之路!结果,王室南渡,甚至太后逃生,金兵追至造口,太后不得不弃舟登陆而去,百姓的颠沛流离,更是不堪回首!这样的历史耻辱,岂容忘记!江水、泪水,就这样融二为一了。⑦我步出郁孤台,踱步在与台相连、沿江而伸的古城墙上。城墙很宽,俨然是一位经风历雨、昂首挺胸的壮汉!它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胸脯,挡住滚滚的江浪,抵御敌寇的刀箭火炮。古城墙,它曾经的斑斑驳驳,它满身的伤痕累累,天地可鉴!然而,它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辛公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此情此景,城墙能够作证,城墙得以共鸣!⑧我侧过身子,回眸郁孤台的侧影,想起先前楼内的楹联“郁结古今事,孤悬天地心”。是的,楼台、城墙都在警示我们:莫忘历史。它们也在教导我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如今的郁孤台,修葺一新,绝无当年的伤痕;如今的古城墙,也无历史的霉点,然而,民族之魂犹在!⑨眼下,我没有听到当年凄凄楚楚的鹧鸪声,也没有见到“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美景,倒是辛公在这里留下的名句激发起我的连绵情思,剪之难断……⑩如今我们生逢盛世,不乏莺歌燕舞,面对郁孤台的沉吟,清江水的抽泣,焉能置若罔闻?此时,我的身边不乏热情的游者,但其中无视楹联的却非个别,楼内文人墨客的诗作,吸引不了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显然不是他们的热衷。他们登临楼台的脚步,轻快迅疾,徜徉城墙的心情,轻松愉悦,而“楼以诗显,诗以楼传”的道理,他们丝毫不想深究……我默然了。默诵着八百年前辛公以刀剑刻成、蘸血泪写就的名诗,我决心把它谱曲吟唱,自己吟,教我的学生吟,让这首“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词,融入我们师生的心中,融入更多后人的心中!⑪如今,我如愿了,当我一次次吟唱时,当我在郁孤台上吟唱时,我感到:郁孤台笑了,笑得很欣慰,笑得很深沉……【注释】①造口、郁孤台、清江都在江西赣江流域。淳熙二、三年(1175-1176),辛弃疾任江西提刑(掌管刑法狱讼的官),官署在赣州,这首词当作于这一二年间。②龙泉:剑名,这里指宝剑。③金瓯:黄金做的盆类器皿,比喻完整的疆土,泛指国土。17.这是一篇以游踪为线索的游记散文。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表明线索的主要语言标志并加以概括。(每空限5字)仰望郁孤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说说第⑥段开头“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这两句诗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19.结合语境,解释第⑧段中加点词语“历史的霉点”的含义。20.阅读第⑦段和第⑪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古城墙为什么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2)郁孤台为什么“笑了”?21.“楼以诗显,诗以楼传。”古建筑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文化的沉积。华夏大地上,像郁孤台这样的遗迹又何止一处?请再列举一处这类建筑物,结合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杰出诗文,仿照示例作简要表述。示例:滕王阁,王勃为之写《滕王阁序》,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
1.B【详解】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B项:腈纶(jīng)。2.A【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生字的识记和积累。A项正确。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 B.如丝如缕 汩汩如泉;C. 博大宽厚;D.翻身。3.B【详解】A.去掉“观赏”;C.语意重复,去掉“约”或“左右”;D.缺少主语,去掉“随着”或“使”。故选B。4.D【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D.游记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交代游踪,记述游览的经过;二是描写景物,抒发感受。后者是写作的重点,须详写, 前者则宜略写,选项错误;故选D。5.C【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连贯性以及考查语感水平和思维能力。在解答时要抓住关键词。本段文字主要讲的是去黄山北海看日出的经过,抓住关键性的语句“日出前,有一线烟云——最初——须臾——一转眼——然而立刻”等,按照时间的推移,应为:③④①②。故选C。6.D【详解】历历在目,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此词语下文的“出现在眼前”语意重复。7. (1)①君子好逑 ②宛在水中沚 ③微君之故 ④纵我不往 ⑤无为在歧路 ⑥以其境过清 (2)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8.(1)向东走(2)空而开阔(3)面向(4)是9.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10.B11. 雪堂 仰慕【解析】8.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明确重点虚实词的具体含义,结合文章的内容加以理解,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如:“东”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向东走”,“面”是名词作动词,意为“面向”,“为”在这句话中作动词用,意为“是”。9.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译为:堂中有苏东坡像,戴着黑帽穿着紫皮大衣,横按竹杖,这就是雪堂。此题要注意把一个相关的意思划开。注意四字句式。10.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理解。解答时,首先要把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与选项进行比对,确定正确答案。如“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中“布”:放着。“增广”:扩建。“覆”:盖。“败”使……扫兴。只有B全翻译对。故选B。11.此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理解内容的第一步是读懂原文,然后梳理作者的行踪,所以第一空可提取“雪堂”作为答案。作者写这篇游记,有吊古怀今之意,表达对苏轼的仰慕、怀念之情。所以二空可用“仰慕”填充之。译文:十九日早晨,在东坡游玩。从州门向东,冈垄高低,到苏东坡则地势平旷开朗。东起一块高地很高,有三间屋子。一处垄头昂起,称为“居士亭”,亭下面向南一间屋子很雄伟,四壁都画雪。堂中有苏东坡像,戴着黑帽穿着紫皮大衣,横按竹杖,这就是雪堂。堂屋东面有一棵大柳树,传说认为是东坡亲手种植。正南面有座桥,上面写“小桥”,因“莫忘小桥流水”的句子命名。其下最初没有渠道,遇到下雨就有涓涓的细流淌出。原来只是一块石头放在它上面,最近就增加修了一座木桥,上面盖了一所屋子,很有些衰败感觉。东面有一口井,称为“暗井”,出自苏东坡诗中“走报暗井出”的句子。泉水冰凉使牙齿感到寒冷,只是不很甜。又有一座“四望亭”,正与雪堂相对。在高山上,纵观山河,是一郡中(风景)最好的地方。12.雪由小变大、由有到无的时间顺序。13. 这句话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喻为白蝴蝶白形容的是雪的颜色,“蝴蝶”用来指雪轻盈而飘忽的情态,生动形象。 “扑”字使用拟人手法写雪,赋予其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的热情,侧面表现了“我”对雪的喜爱。14.轻柔、美艳、恬静而短暂。15.人的生命总是要到尽头的,但应该像雪一样为世界留下—些价值或美丽。16.结构上:照应文题,升华主题。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雪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解析】12.本题考查写景顺序。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几只白蝴蝶在我的窗前飞过,那样轻柔,那样清幽,薄薄地、轻轻地,落下来,落在我的窗玻璃上,融化了,不见了”写雪的小且少,“推窗而望,那轻盈的白蝴蝶,小朵小朵的,越发地多了,如繁星从天而坠,如落入凡间的精灵,一袭素装,轻轻的,柔柔的,偶尔几只怯怯地向我扑来”写雪的渐渐变多,“雪渐渐地大起来,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宛如玉人摇落的梨花又似天鹅弹落的华羽,漫天的芦花在风中飘荡”写雪渐渐变大,大到“刹那间城市与乡村、高楼与山林都裹在漫天飞雪里”,最后“江南的雪,匆匆地来又匆匆地走了,雪花没了踪影,只留下一地湿痕”。可见是由小变大、由有到无的时间顺序;13.本题考查赏析重点词语。可从修辞的角度赏析。(1)结合“薄薄地、轻轻地,落下来,落在我的窗玻璃上,融化了,不见了”“江南的雪是有灵性的,它是活着的精魂”可知,这里的白蝴蝶是比喻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轻柔,那样清幽,薄薄地、轻轻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轻盈而飘忽的情态,表现的是“我”对雪的喜爱。(2)“扑”字本为人的动作,这里用来写雪,可见是拟人的修辞手法。“飞上我的发梢”“扑到我的怀里”写出了雪的热情,作者赋予雪以人的动作,可见对雪的喜爱之情。 14.本题考查梳理与概括能力。抓住对雪的描写的句子分析即可。“几只白蝴蝶在我的窗前飞过,那样轻柔,那样清幽,薄薄地、轻轻地,落下来,落在我的窗玻璃上,融化了,不见了”“轻轻盈盈,从灰色的苍穹纷纷而下”“如落入凡间的精灵,一袭素装,轻轻的,柔柔的,偶尔几只怯怯地向我扑来,柔柔地、丝丝地、凉凉地,飞上我的发梢,又冉再地扑到我的怀里来了”写雪的轻柔;“江南的雪总是如此羞涩,如此滋润美艳”“树的枝头,挂满了雪朵,宛如三月簇簇杏花,穗穗盛开,纷纷扬杨,兀自妩媚,让人不由得惊艳。雪的精灵以千变万化的舞姿飞临,柔媚地舞出一片轻盈美妙。望着这银装素裹的世界,大地被装饰得如此美丽”写雪的美艳;“江南的雪总是恬静的。睡觉不知雪,但惊窗户明。夜织起了雪之网,圣洁之下,安睡着一个银装素裹、冰清玉洁的早晨”“江南的雪也是短暂的,太阳,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浮在耀眼的碧空中。江南的雪,匆匆地来又匆匆地走了,雪花没了踪影,只留下一地湿痕”写江南的雪恬静而短暂的特点。15.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的含义,要考虑它有几层意思,要无一遗漏的写出。而且要结合文章内容答出它的语境义。“雪是终归要变成水的”写雪生命的短暂;“但她留给世间的是一片洁静”写雪给人们留下的美好。但这些只是表层含义,结合“人生如落雪一般,回首来路,串串足迹,却是无迹可寻。只有那树梢的枝头仍擎满雪花,江南雪的容颜依然盛开纯洁”可知,作者以雪喻人,告诉我们,人应该像雪一样,生命虽有限,但也应该为世界留下—些价值或美丽。16.本题考查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要先熟知最后一段的作用:1.内容上,画龙点睛,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主题。“雪落江南,也把诗意落下。”因为有了雪,江南也有了诗意,表达了“我”对江南的雪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且以雪喻人,升华了文章的主题。2.结构上,“雪落江南,也把诗意落下”照应标题“雪落江南”,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17. 登临郁孤台 步出郁孤台(踱步古城墙) 回眸郁孤台18.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凝目远眺”,启下,引出眼前所望之景;内容上引出对南宋屈辱历史的回顾,点明辛弃疾作词的背景。19.既指敌寇入侵时给古城墙留下的斑驳伤痕,更指南宋王朝苟且偷安留下的耻辱印记。20.(1)南宋王朝苟且偷安,辛弃疾力主抗金,却只能空怀报国志,唏嘘、长叹;古城墙甘愿御敌,同样遭遇冷落,只能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2)更多的人记住了辛弃疾,记住了这首词,记住了郁孤台,并且融入了心中,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郁孤台若有知,当倍感欣慰。21.示例一:鹳雀楼,王之涣为之作《登鹳雀楼》,留下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名句。示例二:黄鹤楼,崔颢为之写《黄鹤楼》,留下了“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名句。【解析】17.试题分析:信息提取。题干要求从文中找出表明线索的主要语言标志并加以概括。此题不难,只要细心阅读,找到答案区域后从文中提取相关词语即可。3—6段写的是登临郁孤台;7段写的是步出郁孤台;8段写的是回眸郁孤台。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18.试题分析:考查开头引用诗句的作用。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来推断其对文章的作用。还要读懂上下文的内容。内容上:引出对南宋屈辱历史的回顾,点明辛弃疾作词的背景。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凝目远眺的景象,开启下文的眼前所望之景。此题分点来答比较好,层次清晰,答案内容完整。答作用时,一定要答出承上和启下的具体内容。19.试题分析: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历史的霉点字面的意思:“绝无当年的伤痕”,敌寇入侵留下的斑驳伤痕,深层意思:南宋王朝苟且偷安留下的耻辱印记。20.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读懂上下文后,要根据文章的中心作答。(1)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这是因为南宋王朝苟且偷安,辛弃疾力主抗金,却只能空怀报国志。古城墙“一样唏嘘,一样长叹”是因为它甘愿御敌,但派不上用场。(2)郁孤台“笑了”是个拟人手法。原因可从人们从此记住了辛弃疾,记住了这首词,记住了郁孤台的角度作答。21.试题分析:本题系开放题,答山古建筑物名、古代名人、相关的名诗名句,表述连贯即可。例:醉翁亭,欧阳修为他写《醉翁亭记》,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名句;岳阳楼:范仲淹为之作《岳阳楼记》,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