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和散文》《庖丁解牛》测试(2)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和散文》《庖丁解牛》测试(2)第1页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和散文》《庖丁解牛》测试(2)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和散文》《庖丁解牛》测试(2)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和散文》《庖丁解牛》测试(2),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B.砉然向然(xiǎnɡ) 技经肯綮(qìnɡ)
    C.批大郤(xǐ) 岁更刀(ɡēnɡ)
    D.导大窾(kuǎn) 发于硎(xínɡ)
    解析: C.“郤”读xì。
    答案: C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
    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导:引导
    C.族庖月更刀,折也 族:众
    D.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
    解析: B.导:顺着。
    答案: B
    3.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B.而刀刃新发于硎/苛政猛于虎也
    C.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吾尝终日而思矣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常以身翼蔽沛公
    解析: D.两个“以”都是介词,可译为“用”。A.介词,替/介词,被;B.介词,从/介词,比;C.转折连词,可是/表示修饰的连词,可译为“地”。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砉然向然,奏刀然 B.技盖至此乎
    C.技经肯綮之未尝 D.善刀而藏之
    解析: A.向—响;B.盖—盍;D.善—缮。
    答案: C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视为止,行为迟 B.虽然,每至于族
    C.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D.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解析: A.古义:动作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B.古义:虽然是这样。今义:转折连词。C.古义: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
    答案: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丁释刀对曰 释:擦拭
    B.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遇:会合、接触
    C.彼节者有间 间:间隙
    D.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
    解析: A.释:放下。
    答案: A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eq \b\lc\{\rc\ (\a\vs4\al\c1(进乎技矣,依乎天理)) B.eq \b\lc\{\rc\ (\a\vs4\al\c1(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C.eq \b\lc\{\rc\ (\a\vs4\al\c1(吾见其难为,吴楚以梁为限)) D.eq \b\lc\{\rc\ (\a\vs4\al\c1(因其固然,因地制宜))
    解析: C项,动词,解/动词,作为。A项,介词,相当于“于”;B项,连词,表转折,但,却;D项,介词,依照。
    答案: C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庖丁解牛技巧发展的第二阶段:三年后,不再把牛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他对牛的身体结构已完全了解,这反映了他技术的精湛。
    B.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之一是他对技术的追求超过了对“道”的追求。
    C.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凡事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认识并掌握其客观规律;只有认识并掌握它的客观规律,做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D.庖丁解牛的故事启示我们,技艺的高超并非天生而来,而是长期反复实践的结果。
    解析: B.应为“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
    答案: B
    9.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爱好的是(事物的)自然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2)(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襄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选自《庄子·说剑》,有删节)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谋:为……谋划
    B.请治剑服 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趋 趋:小步快走
    D.王乃校剑士七日 校:使……较量
    解析: A.“谋”应译为“合谋,有所图谋”。
    答案: A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eq \b\lc\{\rc\ (\a\vs4\al\c1(日夜相击于前,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B.eq \b\lc\{\rc\ (\a\vs4\al\c1(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甚矣,汝之不惠))
    C.eq \b\lc\{\rc\ (\a\vs4\al\c1(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D.eq \b\lc\{\rc\ (\a\vs4\al\c1(太子乃与见王,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解析: C.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A项两个“于”为介词,分别译为“在”和“到”。B项第一个“之”为代词,代“击剑”;第二个“之”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第一个“与”是介词,译为“和、同”;第二个为动词,译为“结交、亲附”。
    答案: C
    12.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 )
    ①庄子当能 ②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 ③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 ④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⑤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⑥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解析: ①句是左右近侍向太子推荐庄周的话;②句体现庄周的高风亮节;⑥句是庄子和赵文王一般的对答。
    答案: D
    13.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解析: A项“庄子剑术高超……”乃虚夸之辞,并非实情。C项,庄子之言,目的是希望赵文王好“天子之剑”,不要沉湎于“庶人之剑”。D项对语段主旨理解有误,本文主旨是劝说赵文王励精图治,专心国事。
    答案: B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赵国何求而不得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子休,就舍待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绝”字和“者……也”句式是关键。(2)这是宾语前置句,“何求”即“求何”。(3)“休”“就”两个实词是关键。
    答案: (1)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意欲断绝赵王对剑术的爱好。
    (2)在赵国这片天地上我希望得到什么难道还得不到!
    (3)先生暂回馆舍休息,等待通知。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相关试卷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和散文》《伶官传序》测试(2):

    这是一份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和散文》《伶官传序》测试(2),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和散文》《湘夫人》测试(2):

    这是一份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和散文》《湘夫人》测试(2),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字形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这首诗歌表达的主旨是什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和散文》《阁夜》测试(2):

    这是一份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和散文》《阁夜》测试(2),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诗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