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96881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96881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96881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968811/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968811/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968811/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968811/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968811/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文课件ppt
展开1、知人论世,了解辛弃疾生平经历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创作背景。2、熟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3、理解辛弃疾为统一山河生死以之的人生选择。
一、生平经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词大家,山东历城人(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他积极参加抗金斗争,宋高宗三十一年(1161年)十月,金兵再次南侵,辛弃疾主动与南宋朝廷联络,次年率义军归宋,授江阴签判之职,以后历任湖北、江西等地安抚使。他词作甚多,造诣精深,“南北两朝,实无其匹”,被誉为“词中之龙”。其词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苏辛”。稼轩词充满了收复失地、重整山河的爱国思想感情。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
二、创作背景宁宗喜泰三年(1203),64岁的辛弃疾被权臣韩侂(tuō)胄起用。韩侂胄好大喜功,为了巩固自身权位轻率出兵伐金,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派辛弃疾担任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金前线。辛弃疾初到镇江,积极为北伐作准备。当他登临当地名胜北固亭,遥望扬州,想起历史上的英雄,抚今追昔,既有豪情,又有悲愤,写下了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学习任务:1.请概述上下阕的内容,理清层次。2.请找出词中运用的典故,理解用典的含义和作用。3.请思考词人对北伐事业的复杂态度。
思考一:观察诗歌题目《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信息?
1、“永遇乐”是词牌名。2、“京口北固亭”是诗歌创作地点。京口是今江苏镇江的古名,素来是军事重镇,处于抗金前线,当时辛弃疾担任镇江知府,他登临当地名胜北固亭,极目北望,有感而作此词。3、“怀古”是内容和题材,古典诗歌中咏史怀古一类的作品,一般都是借古讽今,通过对史事的评论、对古迹的观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与抱负。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建都京口(后迁建康),占据江东。赤壁之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发“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思考二:词的上阕提到了哪些历史人物,有什么作用?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字寄奴。《南畿志》:“丹徒旧在镇江城南,宋武帝微时宅业。”史载刘裕曾两次统帅晋师北伐,先后征讨南燕和后秦,生擒燕王和秦王,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业。
金戈铁马 万里如虎
用孙权典故,表达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用刘裕典故,表达对英雄业绩的向往,以及抗金北伐的决心。
刘义隆,南朝宋文帝,刘裕之子。在位期间轻敌冒进,草率北伐,想要建立像西汉名将霍去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借古讽今,指出伐金必须应有万全准备,委婉规劝南宋朝廷的当权者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思考三: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北伐大计迫在眉睫。
思考四: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景象,是什么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佛狸(bì lí),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字。他击败宋文帝,率军追到长江北岸的瓜步山(现江苏六合县东南),在山上建立行宫,后来改为祠庙,称佛狸祠。时过境迁,中原汉民忘却了屈辱战败的历史,竟在入侵者的祠庙前频繁举行祭祀活动。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思考五:作者借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这里词人运用典故,以名将廉颇自比,可以看出作者的不服老,更可以看出他为国尽忠的爱国情怀,也流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
廉颇,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因被陷害,出逃别国。赵王有意复用,遣使问讯。廉颇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尚可大用。使者却受廉颇仇人郭开贿赂,回来谎报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可参考教材注释十二,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思考六:词的下阕举出元嘉北伐失败的典故,劝说统治者出兵北伐不可轻率,此处又指出北伐事业的迫切,两者是矛盾的吗,如何理解?
两者间并不矛盾,恰好反映了辛弃疾作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思考问题的全面。这就说明北伐大计,操之过急不行,迁延日久也不行,既需要高度重视,不可拖延,也要做好万全准备,不能轻敌。
元嘉草草 仓皇北顾
佛狸祠下 神鸦社鼓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用典的作用:扩充诗歌容量,语言精炼,辞约义丰;诗歌典雅耐读,表达生动,富于文采;避免平铺直叙,借古讽今,委婉含蓄。
写作特色:(1)词人用诗歌形象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战略主张,不流于直白而破坏诗词之美。借古讽今,预示未来,理在事中,情在理中。(2)用典贴切,巧用对比,寄意深远,辞约义丰。(3)融写景、叙事、抒情、言志为一炉,形成稼轩词豪放悲壮、慷慨愤世的艺术风格。
课堂小结: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大量用典,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对孙权、刘裕的赞扬,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慨叹当下英雄难觅;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当权者草率冒进的警告;在佛狸祠下的感叹,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最后以廉颇自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 这首怀古伤今之作不仅有悲情,同时也是悲中带豪,是豪放词的杰作,是一位大英雄、大豪杰、伟丈夫的内心独白。
语文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舞榭歌台,寻常巷陌,封狼居胥,佛狸祠下,金戈铁马,词牌名,登临地点,京口镇江,孙仲谋,英雄无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课ppt课件,共22页。
语文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秀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初读读准字音,品读解典故,典故的含义,典故的作用,运用典故,借古讽今,全词总结,扩展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