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学演示ppt课件
展开1937年,俄亥俄州大洪水后,非洲裔美国人在救援站排队。(MARGARET BOURKE-WHITE LIFE / 摄 ) 人们身后的巨型广告牌,描绘了一家四口带着宠物狗驾车旅行。广告语赫然标榜着“世界最高生活标准”:“There‘s n way like the American Way”。
1957年,美国杂志的《铁路广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特别是在30年代大危机以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仍然是局部的、零散的和暂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才成为全面的、系统的和永久性的。——黄素庵、甄炳榕:《重评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第34-35页
(一)变之象——变化的亮点
材料一 阿尔伯特·罗玛思科所著的《富裕的贫困:胡佛,国家与大萧条》一书中……认为,胡佛严守自己的思想体系,胡佛的信念来自相信经济周期可以控制,他甚至是一位强势的总统,缔造与组织了自愿性、职业团体参与的合作机制。但由于这种方式并未带来胡佛所期望的经济复苏与社会自治,导致民众反而相信,只有动用联邦权力,才是可行之道。——查泉:《美国学术界的赫伯特·胡佛研究》,载《史学理论研究》,2018年第2期材料二 罗斯福是一个始终不渝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卫道士,他曾表示:“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到毁灭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07页
1.国内经济政策之变——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开始采用国家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一词首先是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其含义为:政府运用政策、法规、计划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调节和干预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资本主义国际协 调得到加强并形成了制度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全球化、体系化、制度化
资本主义国际协调其含义为:国家、国际组织等国际行为体通过相对平等的协商,协调利益、维护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行为模式和机制。
原因:国际无序化竞争的教训
1.科学理论重大突破:物理学:20世纪初相对论;微观世界:爱因斯坦普朗克量子理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2.两次世界大战加速了技术发展,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高新技术群形式出现
作用: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
原因: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1)产业结构的变化: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第三产业兴起)
(2)社会阶级构成的变化: 资产阶级有新生阶层,中产阶级相对稳定;工人阶级队伍扩大素质提高,内部结构复杂化、多层次化;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
资产阶级新生阶层指经理资本家集团(总经理、经理、经纪人等)和拥有高级行政权利和政治权利的统治集团(政府高级官员等政治精英),依靠利息和股息积聚财富的食利资本家人数在战后增加的也很快。
介于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中间群体,即“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包括技术管理人员、商务财务、行政人员及科技人员等。中间阶层已经成为战后发达国家人口比例最大的社会阶层。
5.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的出现和发展
1963年,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演讲
1992年,美国“全国妇女协会”成员在华盛顿示威游行
1967年,美国学生在反对越南战役运动中与军队在美国国防部前对峙
1946年,一位住在伦敦的截肢者看着她的家庭服务员为她服务
社会福利制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时产生的一种经济和社会制度。在西方把通过立法来推行福利制度的国家称为“福利国家”,也把这种制度称为“福利制度”。
1.方式: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2.资金: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国家补贴;3.实质:国家收入再分配
特点:公民普遍受惠原则,种类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二)变之缘——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 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变革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企业家;没有企业家的成就,就没有资本主义的收益和资本主义的推动力。工业革命的氛围,即“进步”的氛围,乃是资本主义得以延续的唯一氛围……“稳定的资本主义”无疑是一个矛盾命题。 ——【英国】阿诺德·汤因比,郭小凌、王皖强、杜庭广、吕厚量、梁洁译,《历史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923页
思考:战后资本主义为什么要进行经济变革?
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3/2。其中,美国工业产量下降超过40%,贸易额减少了70%。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美国有1500万-1700万人失业,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更是超过3000万。穷人们食不果腹,衣不御寒;资本家却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不惜销毁大量商品。
(1)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生产VS需求);
(3)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欧洲主要国家普遍认为,美国实行的政府干预经济的做法是成功的。因此,二战结束后“政府干预经济”及按照这一思路“实行经济改革”等举措在主要西欧国家风靡一时。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4)罗斯福新政的成功;
材料二 现代资本主义的种种变化归根结底是由于当代新科技革命引起的生产力飞跃所致,“科技革命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最重大作用,是提供了过去无与伦比的强大的生产力。这就为国家调节生产关系、引导市场、干预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创造了条件”。 ——陈摘泉、殷登祥:《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434页
思考:战后资本主义为什么能够进行经济变革?
(4)一个根本因素的出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材料三 新科技革命为资本主义社会向未来社会转变进一步准备了条件。新科技革命发展到今天,创造了以计算机和因特网为技术支撑的信息社会。信息社会中,信息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知识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信息和知识与劳动者特别是智力劳动者难以分离,资本的权力被相对削弱。信息产品具有可复制性、无限消费性、共享性、积极外部性等特性,它所引起的消费方式的变化将促进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向社会所有制过渡。信息社会需要掌握先进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劳动者,资本为了自身增殖的需要将大量增加教育和培训的投资,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劳动者的全面发展。弗朗赛特·拉扎尔等西方学者认为,信息革命是未来社会的先导,信息革命发展到头就是资本主义的最后界限。 ——庞仁芝:《当代资本主义新科技革命论要》,载《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第6卷第1期
思考:新科技革命如何推动社会的发展?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四分之一世纪是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在这些年中分别以5.6%和7.3%的前所未有的年增长率增长。这一长期的繁荣是由若干因素引起的,其中包括补偿战时损失的需要、对大战期间遭忽视的商品与劳务的巨大的被抑制的需求、源自诸如电子学和喷气式飞机运输之类领域的军事技术和民用副产品以及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期间和整个冷战年代中的巨大的军事购买力。——[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吴象婴、梁赤民、董书惠、王昶译:《全球通史(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768页
在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发展的原因方面,材料四与材料二、三是否有冲突?谈谈你的看法。
(5)外因: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冷战加速了技术发展
国际上:关税战货币战世界大战
世界市场缺乏协调;陷入无序,混乱
建立国际经济组织,平等协商,加强国际协调。
国内:社会危机政治危机
自由放任政策已无法挽救危机
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两极格局、社会主义的冲击
主张利用国家权力进行大力干预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第三产业兴起与中间阶层人数增加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的出现和发展
(三)变之效——变化的影响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四分之一世纪是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在这些年中分别以5.6%和7.3%的前所未有的年增长率增长。——[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吴象婴、梁赤民、董书惠、王昶译:《全球通史(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768页
思考: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材料二 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但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整理自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材料三 (在英、美等发达国家)1979年到1997年间,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38%,但是中等之家的收入只增加了9%……最富裕的1%家庭的收入增长了140%,是平均水平的3倍。最上层的1%家庭的收入在1979年是中等收入家庭的10倍,1997年达到23倍。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
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① 积极:经济增长较快,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②消极:70年代,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停滞+通货膨胀),贫富不均加剧
——整理自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
——整理自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
加强国际协调的影响:② 消极: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特权和支配地位,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提供了条件。
加强国际协调的影响:① 积极: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增长,维护经济秩序;世界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三)变之象——变化的影响
(1)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兴起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
积极影响:阶级概念淡化, 社会矛盾缓和
原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带来生产力的提高;工人阶级的收入大幅增加;工人的持续斗争;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为工人阶级提供了基本的社会保障;国家通过法律手段调整劳资关系,使劳资对抗强度下降;
消极影响:出现结构性失业和地区性失业
思考:如何评价“福利国家”制度?
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如2010年2月份,希腊债务高达2 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严重。福利制度的公平原则与经济发展的效益原则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李景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积极: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存条件,扩大社会消费;消极:导致政府开支过大,财政负担过重;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带来社会道德危机
“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美国总统肯尼迪
(四)变之思——变化的本质
材料一 1973年,“黄金时代”结束,发达国家出现“滞胀”现象。为了走出困境,这些国纷纷调整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凯恩斯主义也失去了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 ——岳麓版必修II《经济成长历程》
思考:针对随之而来的种种负面影响,资本主义国家是怎么做的?
应对措施: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出现“混合经济”(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国际协调机制继续改革与完善。
垄断资本主义的两个阶段
不断在市场主导与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
1.概念: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融为一体;2.基础:资本主义私有制3.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4.目的:维护资产阶级利益、资本主义制度;5.形式(措施):国营企业,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6.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国家的宏观调控 服务业人口比重上升、“中间阶层”人数增加“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实质: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触及的是统治的手段和方法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与完善 生产资料所有制未发生根本变化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未变
思考:资本主义经济的变与不变各是什么?这种不断调整的实质是什么?
(四)变化之思——变化的本质
材料一: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材料二: “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75页
1.资本主义在自我调节机制下,仍然有很大活力和发展空间。2.但这都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剥削本质,其基本矛盾依然存在。3.资本主义虽然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其灭亡依然是必然的。
变化——统治的手段方法
今天回头来看美国走过的百年中,基本上在原有的思想和政体的框架内不断更新、变化,一个世纪独领风骚,其秘诀在于渐进主义的改良。 ——摘编自资中筠《二十世纪的美国》
国家的宏观调控、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社会结构的新变化、“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课内容ppt课件,共27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集体备课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增长下降,高失业率,通货膨胀,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争取黑人的平等权利,美国发动侵略越南战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优秀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2措施,3影响,解决措施,大国协商市场干预,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世纪40年代中期,社会结构的新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