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题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297345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题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297345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题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297345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双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题
一、单选题
1.设全集,,,则( )
A. B. C. D.
【答案】D
【分析】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求出集合,根据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求出结合,进而求出,根据集合的交集运算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因为,
所以
所以.
故选:D.
2.“”是“直线的斜率不存在”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
【分析】先求直线斜率不存在时的的值,然后再验证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则,,
解得.
“”是“直线的斜率不存在”的充要条件,
故选:C.
3.由直线上的点向圆作切线,则切线长的最小值为( )
A.1 B. C. D.3
【答案】B
【分析】先求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此时切线长最小,由勾股定理不难求解切线长的最小值.
【详解】切线长的最小值是当直线上的点与圆心距离最小时取得,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
圆的半径为1,
故切线长的最小值为,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圆的切线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基础题.
4.车马理论也称霍姆斯马车理论,是指各种资源都得到最合理配置和使用充分均匀的一种理论.管理学家经常将霍姆斯马车理论引申为:一个富有效率的团队,不需要每一个人都是最有能力的,而在于每个人的能力都能得到最合理的发挥.某班一小队共10名同学,编号分别为1,2,…,9,10,要均分成两个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没有区别),其中1,2号同学必须组合在一起,3,4号同学也必须组合在一起,其余同学可以随意搭配,就能达到最佳效果,那么不同的分组方式的种数为( )
A.26 B.46 C.52 D.126
【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分为两类:(1)当1,2号同学与3,4号同学在同一个小组,(2)当1,2号同学与3,4号同学在不同的小组,即可求解.
【详解】由题意,可分为两类:
(1)若1,2号与3,4号在同一个小组,那么该小组还差1人,有种分组方式;
(2)若1,2号与3,4号在不同的小组,则这两个小组均还差3人,有种分组方式,
所以共有种分组方式.
故选:A.
5.关于函数y=sin(2x+φ)()有如下四个命题:
甲:该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乙:该函数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一个奇函数;
丙:该函数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方程为;
丁:该函数图像的一个对称中心为.
如果只有一个假命题,则该命题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首先求出函数的增区间,平移后的解析式,对称轴和对称中心,进而分别讨论甲、乙、丙、丁为错误时其它命题的正误,进而得到答案.
【详解】令,则函数的增区间为…①;
函数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②;
令…③;
令…④.
若甲错误,则乙丙丁正确,由②,由函数的奇偶性性,令,由①,函数的增区间为,则甲正确,矛盾.令,由①,函数的增区间为,则甲错误,满足题意.由③,函数的对称轴方程为,时,,则丙正确.由④,函数的对称中心为,令,丁错误.不合题意;
若乙错误,则甲丙丁正确,易知函数增区间的的两个端点的中点为对称中心,由①,令,结合④,令,由函数的奇偶性,取k=0,,由③,,令,则丙错误.不合题意;
若丙错误,则甲乙丁正确,由②,由函数的奇偶性,令,由①,函数的增区间为,则甲错误,不合题意.令,由①,函数的增区间为,甲正确.取区间中点,则丁错误.不合题意;
若丁错误,则甲乙丙正确. 由②,由函数的奇偶性,令,由①,函数的增区间为,则甲错误,不合题意.令,,由①,函数的增区间为,甲正确.由③,.k=-2时,,则丙正确.由④,,令,④错误.满足题意.
综上:该命题是丁.
故选:D.
6.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为Sn,若m>n,则Sm﹣Sn的最大值是( )
A.5 B.10 C.15 D.20
【答案】B
【分析】由题可得要使的值最大,则包含所有的正项,求出即可得出.
【详解】解:依题意,,
所以要使的值最大,则包含所有的正项,
令,得,
代入得.
故选:B.
7.已知点P是抛物线上一点,且点P到点的距离与到y轴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则( )
A. B.4 C. D.
【答案】D
【分析】如图所示,点P到点的距离与到y轴的距离之和为,再解方程,即得解.
【详解】
如图所示,由题得准线方程为,
点P到点的距离与到y轴的距离之和为,
(当点在线段与抛物线的交点时取等)
,
所以,
解之得.
故选:D
【点睛】方法点睛:圆锥曲线的最值问题常用的方法有:(1)函数法;(2)导数法;(3)数形结合法;(4)基本不等式法. 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选择方法求解.
8.已知定义域为的函数的导函数为,且,若,则函数的零点个数为( )
A.0 B.1 C.2 D.3
【答案】B
【分析】由,构造函数,根据,求得,进而得到,利用导数法求解.
【详解】因为,
所以,
则,
所以,即,
因为,
所以,解得,
所以,
则,
所以,
当或时,,当时,,
所以当时,函数取得极大值,
当时,函数取得极小值,
又当时,,
所以函数的零点个数为1,
故选:B
二、多选题
9.以下命题正确的是( )
A.若直线的倾斜角为,则其斜率为
B.已知,,三点不共线,对于空间任意一点,若,则,,,四点共面
C.不经过原点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表示
D.若点在线段()上运动,则的最大值为
【答案】BD
【分析】根据斜率和倾斜角的关系判断A,根据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判断B,根据截距式方程判断C,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判断D;
【详解】对于A:因为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当,斜率不存在,故A错误;
对于B:由,,三点不共线,对于空间任意一点,若,则,即,则,,,四点共面,故B正确;
对于C:平行于轴或轴的直线不能用方程表示,故C错误;
对于D:因为点在线段上运动,所以,因为,所以,,所以,故的最大值为,故D正确;
故选:BD
10.已知向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存在,使得
B.存在,使得
C.对于任意,,
D.对于任意,,
【答案】BCD
【分析】A垂直的数量积为0,列出等式,看解出的是否在上;
B由平行的坐标表示列出等式,看解出的是否在上;
C先由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列出和三角函数有关的式子,再求其值域即可;
D先表示出模,转化为三角函数求值域问题求解.
【详解】解:对A:,若,则,因为,此时无解,故A错误;
对B:若,则,因为,所以,故B正确;
对C:,因为,所以,,则,,所以,,故C正确;
对D:,因为,则,,所以,,则,,故D正确;
故选:BCD.
11.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分别为棱,,上的动点(点不与点,重合),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存在点,使得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B.用过,,三点的平面去截正方体,得到的截面一定是梯形
C.平面
D.用平行于平面的平面去截正方体,得到的截面为六边形时,该六边形周长一定为
【答案】ABD
【分析】连接,,,,,,,根据线线平行,面面平行求出平面,得到到平面的距离,判断;
连接并延长交的延长线于点,连接并将其延长与相交于点,根据比例关系得到四边形为梯形,判断;
连接,由可知平面平面,根据线面关系判断;
在上取点,过点作交于点,过作交于,以此类推截面为六边形,求出六边形的周长判断即可.
【详解】对于:连接,,,,,,,如图示:
,,,,且平面平面,
又已知三棱锥各条棱长均为,则三棱锥为正四面体,
故到平面的距离为:,
平面,,又,且,
平面,又平面,,
同理可得,且,平面,
又,到平面的距离,,且,故正确;
对于:连接并延长交的延长线于点,连接并将其延长与相交于点,如图示:
,且,,则,,故即为,连接,
过点,,的截面为四边形,
由条件可知,,且,
四边形为梯形,故正确;
对于:连接,由可知平面平面,如图示:
又平面,平面,故不平行于平面,
故平面不成立,故错误;
对于:在上取点,过点作交于点,
过作交于,以此类推,如图示:
依次可得点,,,此时截面为六边形,
根据题意可知:平面平面,
不妨设,则,
故,
故六边形的周长为:,故正确;
故选:.
12.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两条渐近线的夹角正切值为,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交于,两点,设的内心为,则( )
A.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B.满足的直线有2条
C. D.与的面积的比值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ACD
【分析】A:设其中一条渐近线的倾斜角为,,由题干条件可知,从而解出,即,又有焦点坐标,联立可解出,从而求出双曲线方程;B:直线过焦点,判断过焦点弦的最短弦可判断B;C:由双曲线的定义和切线的性质进行转化可判断;D:将三角形的面积用内切圆的半径和边长计算,结合定义,可得到,由的范围可求出比值的范围.
【详解】A选项,设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的倾斜角为,,因为,所以,从而,解得或(舍去),所以,又,所以,,所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故A正确;B选项,直线的方程,即,则直线恒过右焦点,又过焦点的弦最短为,所以满足的直线只有1条,B错误;
C选项,由双曲线的定义可知,,即,因此是的内切圆在边上的切点,因此,C正确;
D选项,由题知
,因为,所以,D正确.
【点睛】知识点点睛:(1)同支的焦点弦中最短的为通径(过焦点且垂直于实轴所在的直线的弦),其长度为;异支的弦中最短的为实轴,其长度为.(2)由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切线长相等.
三、填空题
13.写出一个虚数z,使得为纯虚数,则___________.
【答案】(答案不唯一).
【分析】设(,,),代入计算后由复数的定义求解.
【详解】设(,,),则,因为为纯虚数,所以且.
任取不为零的实数,求出即可得,答案不确定,如,
故答案为:.
14.的展开式中有理项的个数为_____.
【答案】17
【分析】先写出通项公式,然后让为整数即可求解.
【详解】通项公式,有理项只需要保证为整数即可,又,故,共17个.
故答案为:17.
15.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若函数为偶函数,且对任意,(),都有,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答案】
【分析】由函数为偶函数,故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x=2对称,再根据条件可知,所以函数在[2,+∞)上单调递减,在(-∞,2]上单调递增,由得,解之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由于函数为偶函数,故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x=2对称,
又“对任意,(),都有”,
所以函数在[2,+ ∞)上单调递减,在(-∞,2]上单调递增,
由得,解得.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运用,属中档题.
四、双空题
16.在四棱锥中,平面,,点是矩形内(含边界)的动点,且,,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记点的轨迹长度为,则______;当三棱锥的体积最小时,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
【答案】
【解析】先根据已知条件判断出点的轨迹为圆弧,再求此时的,即可求出;判断三棱锥的体积最小时即点位于时,此时三棱锥的外接球球心为的中点,所以半径为的一半,从而可得外接球的表面积.
【详解】如图,因为平面,垂足为,
则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所以.因为,所以,
所以点位于底面矩形内的以点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上,
记点的轨迹为圆弧.连接,则.
因为,,所以,
则弧的长度,所以.
当点位于时,三棱锥的体积最小,
又,
∴三棱锥的外接球球心为的中点.
因为,
所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由线面垂直得到线面角,判断出动点轨迹,外接球的半径及表面积的计算,属于较难题.
五、解答题
17.已知等差数列和正项等比数列满足,,,.
(1)求和的通项公式;
(2)对于集合、,定义集合且,设数列和中的所有项分别构成集合、,将集合的所有元素按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构成一个新数列,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
(2)
【分析】(1)设等差数列公差为,等比数列的公比为,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的值,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求得,求出的值,可求得,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求得;
(2)分析可知,所以前项由的前项去掉的,,这项构成,利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可求得的值.
【详解】(1)解:设等差数列公差为,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解得或(舍去).
又,所以.
所以,,
所以,.
(2)解:,,又,
所以中要去掉数列的项最多项,
数列的前项分别为、、、、、,
其中、、三项是数列和数列的公共项,
所以前项由的前项去掉的,,这项构成.
.
18.已知四边形,A,B,C,D四点共圆,,,.
(1)若,求的长;
(2)求四边形周长的最大值.
【答案】(1)5
(2)
【分析】(1)先通过余弦定理求出,再借助正弦定理求即可;
(2)直接表示出周长,借助余弦定理求出的最大值,即可求出周长的最大值.
【详解】(1)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得.
因为,所以.
因为四点共圆,所以与角互补,
所以,,
在,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
(2)因为四边形的周长为,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即
,
当且仅当时,,
所以四边形周长的最大值为.
19.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矩形,,平面,为中点.
(1)若,求证:平面;
(2)当直线与平面所成角最大时,求三棱锥的体积.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分别证明和,再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证明;
(2)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找出平面的法向量,把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表示成的函数,再用均值不等式,即可算出,从而求得三棱锥的体积.
【详解】(1)证明:平面,平面
四边形为矩形
又,平面
平面
平面
在中,,为中点
又,平面
平面
(2)以为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轴,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则,,,
,,,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则
令,解得
设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则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三棱锥的体积
【点睛】方法点睛:对于立体几何中角的计算问题,往往可以利用空间向量法,通过求解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解.
20.已知椭圆:的右焦点在直线上,且离心率为.
(1)求椭圆的方程;
(2)设,,过点A的直线与椭圆交于另一点(异于点),与直线交于一点,的角平分线与直线交于点,是否存在常数,使得?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
(2)存在,,理由见解析
【分析】(1)先把代入直线方程,求出,根据离心率和求出椭圆方程;(2)设出直线的方程,联立椭圆方程,求出点P的坐标,表达出直线的斜率,再使用二倍角公式及直线NF的斜率表达出直线的斜率,从而得到等式,求出,得到的关系,得到的值.
【详解】(1)因为右焦点在直线上,所以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
(2)存在,,理由如下:
因为,设. 显然.
可设直线的方程为,
因为点在这条直线上,则
联立,得的两根为,
设 则
,
因为,所以.
故存在常数,使得
【点睛】对于圆锥曲线定值问题,一般要设出直线方程,与圆锥曲线联立,得到两根之和,两根之积,进行求解,本题中由于一点是已知得,所以可以通过韦达定理求出另外一个交点的坐标,通过两种方法表达同一条直线的斜率得到等量关系,从而得到答案.
21.某商城玩具柜台元旦期间促销,购买甲、乙系列的盲盒,并且集齐所有的产品就可以赠送元旦礼品.而每个甲系列盲盒可以开出玩偶,,中的一个,每个乙系列盲盒可以开出玩偶,中的一个.
(1)记事件:一次性购买个甲系列盲盒后集齐,,玩偶;事件:一次性购买个乙系列盲盒后集齐,玩偶;求概率及;
(2)礼品店限量出售甲、乙两个系列的盲盒,每个消费者每天只有一次购买机会,且购买时,只能选择其中一个系列的一个盲盒.通过统计发现:第一次购买盲盒的消费者购买甲系列的概率为,购买乙系列的概率为;而前一次购买甲系列的消费者下一次购买甲系列的概率为,购买乙系列的概率为;前一次购买乙系列的消费者下一次购买甲系列的概率为,购买乙系列的概率为;如此往复,记某人第次购买甲系列的概率为.
①;
②若每天购买盲盒的人数约为100,且这100人都已购买过很多次这两个系列的盲盒,试估计该礼品店每天应准备甲、乙两个系列的盲盒各多少个.
【答案】(1),;(2)①;②应准备甲系列盲盒40个,乙系列盲盒60个.
【分析】(1)根据题意,集齐,,玩偶的个数可以分三类情况:,, 玩偶中,每个均有出现两次、,, 玩偶中,一个出现一次,一个出现两次,一个出现三次、,, 玩偶中,两个出现一次,另一个出现四次讨论计算,并根据古典概率计算即可;对于,先考虑一次性购买个乙系列盲盒没有集齐,玩偶的概率再求解.
(2)①根据题意,,当时,,再根据数列知识计算即可;
②由①得购买甲系列的概率近似于,故用表示一天中购买甲系列盲盒的人数,则,再根据二项分布的期望计算即可.
【详解】解:(1)由题意基本事件共有:种情况,
其中集齐,,玩偶的个数可以分三类情况,
,, 玩偶中,每个均有出现两次,共种;
,, 玩偶中,一个出现一次,一个出现两次,一个出现三次,共种;
,, 玩偶中,两个出现一次,另一个出现四次,共种;
故.
根据题意,先考虑一次性购买个乙系列盲盒没有集齐,玩偶的概率,即,
所以.
(2)①由题意可知:,当时,,
∴,
所以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
②因为每天购买盲盒的100人都已购买过很多次,
所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某天来购买盲盒时,可以看作n趋向无穷大,
所以购买甲系列的概率近似于,假设用表示一天中购买甲系列盲盒的人数,则,
所以,即购买甲系列的人数的期望为40,
所以礼品店应准备甲系列盲盒40个,乙系列盲盒60个.
【点睛】本题考查排列组合,数列递推关系,二项分布的数学期望等,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题.本题第一问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题意,分类计数,注意考虑全面,避免重漏,第二问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题意得关于的递推关系,进而利用数列知识求解.
22.已知函数,,若函数在定义域上存在两个极值点,,且.
(1)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证明:.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求出导函数,由转化为在上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根,,列出不等式组,求出实数的取值范围;(2)先得到,化简得到,构造新函数(),二次求导后利用单调性和极值证明出不等式.
【详解】(1)函数的定义域是,.
令,得在上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根,,,解得,经验证,符合要求.
(2)由(1)可知,,()是方程在上的两个不等实根,所以,其中,.
.
同理,.
.
令(),
则,
再令,(),则在上恒成立,则
函数在上单调递增,,从而在区间上恒成立,于是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所以,即.
【点睛】利用导函数研究函数单调性是非常重要的,这道题目就是含有多元的不等式证明问题,消去一个未知量,变为一个新函数,通过研究新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等性质进行不等式的证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上)月考数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测试数学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六数学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