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统编版15 我与地坛(节选)备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15 我与地坛(节选)备课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部分,生命哲思,被人遗弃的古园,被社会遗弃的人,同病相怜,荒芜冷落,“我”,荒芜陈旧,特点荒芜而不衰败,生机勃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作者残疾后在地坛的启示下对生命的思考,培养学生承受苦难的能力。2、品味文章深沉绵密的语言。3、体味作者对亲情的独特感悟,感受母爱的伟大。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18岁去延安插队。21岁生日那天,因腿疾住进医院,从此他再没站起来。 他在做了7年临时工之后,转向写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1983年他发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作品以关注人生的独特主题和风格引人注目。主要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合欢树 》、《插队的故事》、《务虚笔记》、《夏日的玫瑰》、《我与地坛》、《命若琴弦》等。
我思故我在——地坛里的生命哲学
1.作者为什么喜欢去地坛?作者眼中的地坛有什么样的特点?它给了作者怎样的启示?2.(提示:注意联系作者在进入地坛时的精神状态,以及第三段中“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句的理解)
一是“我家离地坛很近”,而且搬家是“越搬离它越近”;二是园子荒芜冷落,而“我”也因残废而被生活抛弃,同病相怜,两者都历尽沧桑。 这样的开头,为下文描写、叙事、抒情打下了基础。
“我”与“地坛”间存在一种什么关系?二者有何相似点?
……一座废弃的古园,……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读第3、5两节,地坛具有怎样的特点?
地坛向我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界,让我意识到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命主体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有属于它的欢乐、悲伤及情趣,这是任何其他生命都无法替代的。 生命的自得其乐促使"我"认识到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喜悦。当然,人也不例外。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
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 ,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作者思考了哪些问题?得出 了什么结论?
在园中景象的感召下 我开始长时间地思考:
问:这几句字面上是说古园形体被肆意雕琢,有些东西却不能改变,请联系作者经历、遭遇说说文句的含义是什么?被肆意雕琢 不能改变
古园成为精神乐园(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第一,有衬托作者心境的作用;第二,为作者的思考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情绪背景”,在那样一个安谧、沉寂、荒芜的背景上,最容易展开对生命的思考。第三,景物描写本身,实际上也是对“生命”对“世界”的解读。
海德格尔说:“人在现实中总是痛苦的,他必须寻找自己的家园,当人们通过对时间、历史、自然和生命的思索明白了家之所在时,他便获得了自由,变成‘诗性的存在’。”
分享时间: 请同学们交流展示预习过程中标画出的表现母爱的语句、细节及个人感受和体会,并思考在你心中,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是一位既疼儿子又理解儿子的母亲
文章在描写母亲时,多次出现“我现在才想到”“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之类的语言,表现出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思考讨论:
文章以“我与地坛”为题,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母亲。“我”、地坛、母亲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我”、地坛、母亲三个因素在文中是紧密联系着的,第一部分写“我”与地坛的故事,第二部分写了在地坛这个环境中“我”与母亲的故事。 从主题思想上看,三者也是浑然一体的,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地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使“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怎么活的问题。地坛是“我”获得生存信念的地方,也是“我”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 文章结尾句就点明了三者的关系。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5 我与地坛(节选)课文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余华口中的铁生,对抗困境的生命历程,感知课文第一部分,走进地坛,感悟地坛,心理矛盾,理智而深沉的母爱,是怎样一位母亲,悟念母亲,抒己之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5 我与地坛(节选)精品ppt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史铁生作品,原因之一近,地坛有什么特点,面向风雨的歌者,司马迁,反抗浊流的狂者,烟雨任平生的达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七单元15 我与地坛(节选)图片课件ppt,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