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问题解决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问题解决教案,共6页。
教学内容
教材第 56、57 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的整理与复习和练习十七的相关内容。
教材提示
整理与复习这一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对本单元所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进行一次 系统的归类和整理,使学生对这一单元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本节知识分两块:
第一块: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第二块:练习十七的知识综合运用练习。
教材在编排时,第一题就是梳理本单元的知识,并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并形成知 识结构图。接着在学生的练习十七的练习中,让学生对每一个分支点进行相应的练习。掌握 其解题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用自己的方法来总结和概括知识。最后通过 引导练习和独立练习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和应用,重视应用的技巧和解题技 能的培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灵活运 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义和情感和互帮互学的积极的团队学习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
总结概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形成知识结构图。
难点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各一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回顾本单元的知识点。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同学们对这两个物体一定很熟悉吧。 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你都了解了哪些知识?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 6 个面,12 棱和 8 个顶点。(2)长方体对面相等,正方体 6
个面都相等。(3)长方体和正方体 6 个面的总面积就是它的表面积。(4)长方体和正方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5)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整理和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本单元的所有知识点,让学生明确知识目标,同时也为后面的复习和整理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
1、出示第 56 页整理与复习的第 1 题。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这一单元,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进行整理呢? 本单元知识可以归纳为二层:
第一层:应该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体积这三个方面进行整理。
第二层: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从三个方面进行整理:就是顶点,棱和面。
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意义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在学生确定了分类方向后,让学生分组进行交流整理。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把分类好的小组的结果拿到讲台前面来展示。然后教 师学生小组展示后,让学生介绍一下整理的内容。
请几个人上来在他们小组展示的结果前进行汇报总结介绍。老师适时地指出不足,对好 的地方进行充分肯定。同时也展示出书中的整理结果。
2、出示第 56 页整理与复习第 2 题。
根据所给的条件把剩余的表格填写完整,并想一想,我们在填表时要注意些什么?在小 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在填表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单位的知识点,有利于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同时让学生分类讲解,更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内容。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牢,对后面的应用将大有好处。
(三)巩固新知:
1、出示第 56 页练习十七第 1 题。
要求一共要准备多少塑料板就是求什么?怎么求?在求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这道题是求这个塑料盒的表面积,用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在求的过程中
要注意,这是一个无盖的,所以要减去一个上面的面积。还有就是要加上损耗的面积。
让学生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进行解答。2、出示第 57 页练习十七第 2 题。
提问:要求一共用多少块砖,先要求到什么?怎样求?
先求体积,用长乘厚乘高。这里的厚就是宽。 学生列式解答,集体汇报交流。
3、出示第 57 页练习十七第 3 题。
提问:要求这节车厢载煤多少吨,要先求什么?
学生在草稿本上解答。最后小组内交流,集体汇报订正。 4、出示第 57 页练习十七第 4 题。
提问: 要求时间,先求什么?为什么?怎么求?在求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先求水的体积,这里要注意水深就是这个长方体的高。每时 200 平方米,就是看体积里有几个 200,所以做除法。列式为:50×30×1.8÷200=13.5 小时。
5、出示第 57 页练习十七第 5 题。
提问:求这个方钢有多少千克?能直接计算吗?我们应先算什么?在计算后,我们还应 该注意些什么?
不能直接进行计算,要先算长方体的体积,再乘 7.8,计算后要注意把单位改写成千克。
列式为:150×5×5×7.8=29250 克=29.25 千克。
6、出示第 57 页练习十七第 6 题。
提问: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
求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而求体积=长×宽×高。 学生在在草稿本上列式计算出这个灯箱的表面积和体积
(四)达标反馈
习题;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 7 米,宽是 40 分米,高是 20 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一个饼干盒长 20 厘米,宽 15 厘米,高 30 厘米,现在要在它的四周贴上商标, 这个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要做一节长 2 米,宽和高都是 12 分米的下水管,如果每平方米用水泥 15 千克?
做 12 节这样的下水管需要水泥多少千克?
答案:1.100 平方米2.2100 平方厘米3.1728 千克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整理了本单元的知识。把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第二部分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三部分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再一次复习小结,对所学的知识再一次回顾,使学习的知识的
更系统和有效。
(六)布置作业
课后小组内交流完成练习十七的思考题。
一个面的面积是 36 平方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
用一根铁丝刚好焊成一个棱长是 8 厘米的正方体框架,如果用这根铁丝焊一个长 10
厘米,宽 7 厘米的长方体框架,它的高应该是多少厘米?
答案:2.36=6×66×6×6=216 立方米3.(8×12-10×4-7×4)÷4=7 厘米
板书设计
6.整理与复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所以本节的重点体现在整理和复习
上。
在整理方面:首先,在上课的开始导入时,我就引导学生初步地回忆了一下本单元的知 识点。在学生已感知主要知识点的基础上,让学生先想象一下,这些知识可以怎样分类,在 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进行分类总结,形成知识结构图,培养学生一种复 习知识的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别进行介绍,使学生能收的笼,也能展的开。对知 识才能收放自如。
在复习方面:除了上面的系统知识整理即复习外,还结合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思考怎 样利用所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来解决数学和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实现真正地全面 掌握了本单元知识的目的。
教学资源:
小强有橡皮泥做了一个长 8 分米,宽 2 分米,高 0.5 分米的长方体,接着他把这个长方体揉捏成了一个正方体,你知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分米吗?
计算下面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厘米)
答案:1.8×2×0.5=8 立方分米8=2×2×2正方体的棱长是 2 分米。2.表面积:
(3×5+3×5+3×3)×2+(20×8+20×15+8×15)×2-3×3×2=1220 平方厘米体积:3×3×5+20×8×15=2445 立方厘米
知识链接:
我国古代是怎样计算长方体体积的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公因数、公倍数教案设计,共6页。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与小数教案,共7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问题解决教案设计,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