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专题十五科学与探究(初中生物专题复习提高训练)
展开专题复习提高训练
专题十五 科学与探究
1. 关于实验设计的说法:①要设计对照实验;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③求多组的平均值,可尽量减小误差;④设计重复组或减少实验对象数量,可减少实验偶然性的发生。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为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某小组设计如图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
A.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
B.实验前都不需要暗处理
C.可用酒精溶解叶绿素
D.可用碘液检测有无淀粉产生
3. 为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如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种植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
A.甲乙形成对照,变量是温度
B.乙丙形成对照,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C.甲丙形成对照,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D.可形成两组对照,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4.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需设计明暗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境
B.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生理盐水的目的是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
C.在探究“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时,用燃烧的蜡烛迅速放进装有萌发种子的瓶里,火焰立即熄灭,说明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D.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选取自身具备萌发能力的种子,均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装如图,该实验变量是空气
5. 下列实验或活动中,实验用品与实验目的不相符合的是 ( )
6.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看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B.测定种子发芽率时,随机抽取适量样本,重复测定几次,取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C.观察临时装片时眼睛看目镜内,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看清物像
D.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实验装置要在37 ℃恒温条件下保持足够时间
7. 如图为探究某地区外来植物大蒜芥对水杨梅、路边青两种本地植物种子发芽影响的研究结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第1周,A'、B'两组种子的发芽率为0只是受大蒜芥的影响
B.第2~5周,时间越长大蒜芥对路边青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越显著
C.水杨梅种子发芽率比路边青种子发芽率低是大蒜芥作用的结果
D.大蒜芥对水杨梅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比对路边青的抑制作用大
8. 关于探究过程的说法:①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通过一次探究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②探究一般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③探究实验重复多次后,必能得到正确的结论;④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如图为同学们的部分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 )
10. 生物兴趣小组配制了只含有水分和适量无机盐(种类齐全)的培养液,请问该培养液可培养下列哪种生物 ( )
A.衣藻 B.酵母菌
C.乳酸菌 D.病毒
11. 完成下列实验操作步骤后,不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 )
A.用低倍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可观察到血小板
B.解剖桃花后,用放大镜观察可看到胚珠
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可观察到细胞壁等结构
D.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时,可看到小腿突然向前跳起
12.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在“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的实验中,要提供明亮和阴暗两个环境,其中阴暗的作为对照组
B.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我们根据实验结果得到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和放出氧气的结论
C.在“证明细菌对植物体遗体的分解作用”的实验中,要使树叶保持湿润的原因是为细菌提供生存所需的水分
D.在“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模拟实验中,每个同学通过模拟实验得到的数据只能大致说明生男生女的比例是1∶1
13. 下列实验你都做过吗?其中,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对应正确的是 ( )
A.观察玉米种子结构的实验中,使用碘液是为了将细胞中的细胞核染色
B.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生理盐水是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C.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使用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D.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原理是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14. 碘液是在初中生物实验中经常使用到的一种试剂,下列实验中没有使用碘液的是 ( )
A.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B.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C.观察酵母菌
D.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15. 如图表示人体某些生理过程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一是某人在饭前、饭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引起CD段快速下降的激素是胰岛素
B.图二中的曲线若代表氧气含量的变化,则血管B可表示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C.图三是人体在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c~d时,外界气压大于肺内气压
D.图四表示3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Z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16. “玻璃拉拉鱼”是一种身体几乎透明的小鱼,某生物实验小组利用“玻璃拉拉鱼”进行酒精对心率影响的实验,实验数据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全组统计数据是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得出的
B.选用“玻璃拉拉鱼”作为实验材料有助于实验观察与心率计数
C.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同一条鱼必须完成不同酒精浓度的测试
D.该组学生得出的结论是随着酒精浓度的升高,“玻璃拉拉鱼”的心率降低
17. 有关图中几个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图A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该实验可用来辨别血管类型
B.下降镜筒时,图B所示的动作是正确的
C.按照图C的方式制作临时装片,可以减少盖玻片下产生气泡
D.图D中叶片被遮光的部分在光下能产生淀粉
18. 对下列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新鲜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血液分成血浆和红细胞两层
B.观察小鱼尾鳍实验中,可观察到在毛细血管中红细胞单行通过
C.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装置应放在37 ℃的水中保持5~10分钟
D.膝跳反射实验中先叩击受试者膝盖下面的韧带,再观察这条腿的反应
19. 针灸医学最早见于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一书,中医针灸可治疗多种疾病。用针灸疗法对100名感冒患者进行治疗,有42名患者鼻塞、流涕症状明显缓解。该实验能否证明针灸对感冒有治疗效果,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
A.能,这样数量足够多
B.能,实验观察指标具体明确
C.不能,未设置对照组
D.不能,症状缓解者数量太少
20. 某研究机构对浏阳大围山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和哺乳类进行调查。他们在大围山选择了40个位点设置红外相机,当有动物经过各位点时,相机会自动拍照记录,根据所拍摄照片,这次调查发现了哺乳类5目10科15种,其中食肉目有9种;鸟类7目19科55种,其中雀形目有40种。调查还统计了不同植被类型中鸟类和哺乳类的物种数,结果如表。
(1)本次调查能否记录下大围山所有的鸟类和哺乳类? 。
(2)本次调查统计的物种总数为 。鸟的种类在 (填植被类型)中最多。
(3)大围山自然保护区丰富的植被通过光合作用为动物提供了充足的氧气和 ,是动物生存的基础。
(4)请将阔叶林中哺乳类的物种数转化为柱状图补充在图中。
21. 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它以植物的汁液(主要是蔗糖)为食。为有效防治蚜虫,科研人员对扁豆的抗虫性进行了研究。在种植两个品种的扁豆时发现,大量的蚜虫寄生在绿色扁豆上,而在相邻的紫色扁豆上仅有少量。蚜虫为什么不选择紫色扁豆呢?
假设一:蚜虫对扁豆的选择与颜色的刺激有关。
实验一:①取两个相同的透光玻璃装置,分别编号为甲、乙。②每个装置内放入生长状态相同的绿色、紫色扁豆各一棵。③将甲、乙装置分别放在两种实验环境中,分别引入20只发育阶段相同的蚜虫。④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蚜虫的分布情况。⑤实验重复3次。
(1)由于黑暗环境中蚜虫不能接受颜色的刺激,步骤③的两种实验环境应分别是 。
(2)若观察到甲装置中大多数蚜虫出现在绿色扁豆上,乙装置中大多数蚜虫出现在 色扁豆上,则假设不成立。而实际结果确实如此。
进一步探究:是不是扁豆的某种成分影响了蚜虫的选择呢?经分析发现紫色扁豆中含有物质A,而绿色扁豆中没有,据此设计了以下实验:
假设二:蚜虫对扁豆的选择与物质A有关。
实验二:取丙、丁两个相同装置分别引入20只发育阶段相同的蚜虫。将配制好的人工饲液固定在装置中,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蚜虫的取食情况。实验重复3次。结果如表:
(3)实验二设置的实验变量是 ,为形成对照,表格中“?”处应填入 。
(4)实验结论:大多数蚜虫不选择紫色扁豆是因其含有物质A。比较丙丁两组数据,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结果是①丙组的平均取食频率比丁组 ;② 。
22. 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 mm的颗粒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操作及结果如表所示。
(1)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 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
(2)实验中甲组起对照作用,其饲喂方式应为 。
(3)由实验结果可知,与甲组比较,乙、丙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影响小鼠的 功能,导致他们体重增长值均下降。但乙、丙两组体重变化不同,表现为 。
(4)为消除微塑料A对小鼠机体造成的损伤,进行了小鼠的恢复饲养实验。若小肠绒毛出现 的状态。则说明小鼠基本恢复正常。
(5)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品
b.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
c.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
参考答案
1. 答案 A 为避免实验偶然性的发生,需要增加实验对象的数量,④错误。故选A。
2. 答案 B “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实验中,最后需要通过滴加碘液观察叶片是否变蓝,从而判断叶片是否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因此实验前仍需要去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所以实验前需要暗处理一昼夜。
3. 答案 D 甲乙形成对照,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A错误;乙丙形成对照,变量是温度,B错误;甲与丙变量不唯一,不能形成对照实验,C错误。
4. 答案 C 氧气有支持燃烧的特性,燃烧的蜡烛放进装有萌发种子的瓶里,火焰熄灭,说明瓶内氧气少,不能支持燃烧,故本实验只能证明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不能证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C错误。
5. 答案 C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是澄清的石灰水,故C符合题意。
6. 答案 C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从侧面看物镜,以免压碎玻片。
7. 答案 B 第1周,题图中四条曲线即四组种子的发芽率几乎都为0,因此,无法证明种子的发芽率为0是受大蒜芥的影响,A错误;第2~5周,时间越长,路边青组A与A'发芽率的差值越大,说明时间越长,大蒜芥对路边青种子的发芽率影响越大,B正确;对比A、B两组,在没有大蒜芥作用的情况下,B组发芽率明显低于A组,说明水杨梅种子发芽率原本就低于路边青种子,与大蒜芥无关,C错误;从题图可看出,路青组A与A'发芽率的差值远大于水杨梅组B与B'发芽率的差值,说明大蒜芥对路边青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比水杨梅的大,D错误。
8. 答案 B 重复多次实验,也不一定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因为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被各种因素影响。
9. 答案 C 加盖盖玻片时应该用镊子,不能用手,会造成污染,A错误;观察草履虫实验,需要用滴管从草履虫培养液表层吸取,B错误;观察叶片结构时不需要染色,D错误。
10. 答案 A 只含有水分和适量无机盐(种类齐全)的培养液适合培养自养生物,即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因此该培养液可培养衣藻,A符合题意。酵母菌属于真菌,乳酸菌属于细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们都是异养型生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因此都不能用该培养液来培养,B、C、D不符合题意。
11. 答案 A 用低倍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可看到红细胞和白细胞,看不到血小板,因为血小板太小。
12. 答案 B 在“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的实验中,变量是光,因此要提供明亮和阴暗两个环境,其中阴暗的作为对照组,明亮的作为实验组,A正确;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我们根据实验结果得到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和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的结论,并不能证明有氧气产生,B错误;在“证明细菌对植物体遗体的分解作用”的实验中,由于细菌适于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因此使树叶保持湿润的原因是为细菌提供生存所需的水分,C正确;在“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模拟实验中,每个同学通过模拟实验得到的数据不一定是1∶1,只能大致说明生男生女的比例是1∶1,D正确。
13. 答案 D 观察玉米种子结构的实验中,使用碘液是为了使玉米种子中的胚乳被染色,A错误;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生理盐水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形态,B错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使用低倍显微镜进行观察,C错误;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原理是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D正确。
14. 答案 D 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时,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使细胞核看得更清楚,A不符合题意;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利用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检验淀粉的存在,B不符合题意;观察酵母菌实验中,碘液既可以给细胞核染色,使其看得更清楚,又利用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检验淀粉粒的存在,C不符合题意;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不使用碘液,D符合题意。
15. 答案 C 图一表示血糖含量变化,胰岛素是人体内已知的唯一降血糖的激素,A正确;图二中的曲线若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经过B时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则血管B可表示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其与组织细胞发生气体交换,B正确;图三中曲线的纵坐标是肺容量,c~d时,肺容量逐渐减小,说明处于呼气过程,此时外界大气压小于肺内气压,C错误;脂肪在小肠被消化吸收,D代表小肠,D正确。
16. 答案 C 从表格数据看出,酒精浓度越高,该鱼的心率越低,因此不能用同一条鱼完成不同酒精浓度的测试。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可以用多组大小相同、生长状况尽量相同的鱼分别完成不同酒精浓度的测试。
17. 答案 D 叶片被遮光的部分由于不能见光,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
18. 答案 A 加入抗凝剂之后的血液分成三层,从上至下依次为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
19. 答案 C 要证明针灸对感冒有治疗效果,需要设置针灸为变量的对照实验,通常把这100名患者平分为甲、乙两组,其中对甲组50名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对乙组50名患者不进行针灸治疗,其余对感冒有影响的因素都要相同,如都不能服用其他治疗感冒的药物,都要按时作息、合理营养等,这样设计对照实验,才能有效证明针灸对感冒是否有治疗效果。
20. 答案 (1)不能 (2)70 阔叶林 (3)食物来源/有机物 (4)补充如图
21. 答案 (1)黑暗和明亮(顺序可对调) (2)绿 (3)物质A(物质A的有无) 一定量10%蔗糖溶液 (4)低 丙组的平均取食时间比丁组短(丙组的每小时总取食时间比丁组短)
22. 答案 (1)微塑料A (2)每日饲喂不含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 g/只,连续27天 (3)消化和吸收 乙组体重增长,而丙组体重降低 (4)数量多,排列整齐 (5)c
大棚
甲
乙
丙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30 ℃
30 ℃
20 ℃
选项
实验或活动名称
实验用品
使用目的
A
观察叶片的结构
双面刀片
制作叶片的横切面切片
B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
碘液
检验淀粉是否分解
C
种子呼吸释放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
检验二氧化碳
D
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
显微镜
分辨血管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流动情况
酒精浓度
0(清水)
5%
10%
15%
20%
25%
全组统计数据(次/分)
204
192
168
120
84
36
植被类型
阔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
针叶林
灌丛和灌草丛
鸟类物种数
39
29
14
32
哺乳类物种数
12
11
9
11
组别
项目
丙组
丁组
人工饲液
一定量10%蔗糖溶液
?
物质A
不加物质A
实验结果
平均取食频率
1次/小时
18次/小时
平均取食时间
0.2分钟/次
1.5分钟/次
组别
小鼠数量(只)
饲喂方式
实验结果
小肠绒毛状态
体重增长值(g/只)
甲
20
?
数量多,排列整齐
7.34
乙
20
每日饲喂含0.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 g/只,连续27天
数量少,排列散乱
1.84
丙
20
每日饲喂含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 g/只,连续27天
基本消失
-0.12
中考总复习专题十一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初中生物专题复习提高训练):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专题十一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初中生物专题复习提高训练),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胚胎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破茧成蝶”描述了蝴蝶的, 如图是青蛙的生殖与发育示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总复习专题五 人体的营养和呼吸(初中生物专题复习提高训练):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专题五 人体的营养和呼吸(初中生物专题复习提高训练),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人体内蛋白质初步消化的部位是, 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总复习专题十四健康地生活(初中生物专题复习提高训练):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专题十四健康地生活(初中生物专题复习提高训练),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使用公筷,筷筷有爱”, 注射乙肝疫苗能够预防乙型肝炎, 下列选项中,积极的休息方式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