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12.1 杠杆教案设计
展开“杠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的学习内容杠杆既是第一部分“力”内容的延伸,又是后续内容“其他简单机械”的基础,因此,本节所学内容相当重要,本节的学习任务主要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完成识别杠杆,认识有关杠杆的五个概念,第二部分是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本节的学习重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是实验数据的处理、归纳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思维发展的阶段,已经具有一定观察、思考分析能力,对物理实验充满着好奇性和兴奋感,并能利用已有知识积极主动交流、讨论,同时他们对新事物又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乐于参与活动,许多学生已经能较熟练地应用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图表法、归纳法)等来解决实际问题,比较注重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这样的“学情”较利于本节的学习任务驱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杠杆,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观察和操作杠杆;经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更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中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正确画出杠杆上的力臂,通过实验和数据处理总结出杠杆 的平衡条件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带生活常见工具,如:羊角锤、开瓶器、杆秤、衣服夹、老虎钳、剪刀、核桃夹等。
2、教师:课件、铁架台、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
3、课前给每个小组分发杠杆、铁架台、钩码、弹簧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
(一)通过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拔掉木板上的钉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出新课。5分钟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设 计 意 图 |
举行拔钉子比赛:教师出示三个钉在木板上,邀请三位同学到台前参加拔钉子比赛,(给其中两位同学提供不同的工具,第三位同学徒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剪拔掉子。当老师宣布比赛开始时,三位同学同时动手,谁最先完成任务,请举手示意。
采访冠军、亚军、季军同学的参赛感受。
归纳总结出:我们要完成相同的工作,选择是否利用工具,或利用什么样的工具对结果影响还是蛮大的。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工作的,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对工具进行分类,我这里选了一类工具(请大家一起来看大屏幕),我们把这类工具叫做杠杆,今天就来学习杠杆。(板书课题) |
三位同学被邀请到讲台前,领取工具,在老师的指令下进行比赛。 其他学生对比赛充满期待。 比赛赛出冠、亚、季军。
季军同学认为只用手,没有工具,钉子掉不了;亚军同学认为完成这项任务很费劲,冠军同学则认为完成这项任务很容易。
|
通过使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工具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 |
(二)用“接受式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示意图,为下一步的实验探究打好基础,并在“从生活工具中认识杠杆”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约15分钟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设 计 意 图 |
1、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杠杆,阅读材料76页,杠杆的定义。
| 观察、分析杠杆的工作过程。阅读、理解教材内容。 | 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 |
2、请学生从课桌上摆放的生活工具中找出属于杠杆的工具,并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 | 动手操作工具,识别出杠杆,选出发言代表。 | 把生活引进课堂,激发学生对生活热爱之情,同时,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
3、组织学生代表发言展示本组的杠杆(不必每个组代表都发言,由一个代表主要发言,其他的代表进行补充) | 学生代表发言,展示本组属于杠杆的生活工具。 | 培养学生交流互动,倾听的习惯。 |
4、师:为了更好地了解杠杆,我们先来熟悉几个名词,组织学生阅读教材77页上杠杆的五个名词解释。 | 阅读、理解 | 充分利用教材,用“接受式探究”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
5、结合钉子被撬起的过程,详细做出杠杆的五要素。强调力臂的画法。 | 学生用自学的知识指挥教师进行作图。 | 检验学生自主学习、内化新知情况,体现学生在课堂上主人翁地位 |
6、课件显示:羊角锤、曲柄、铡刀的实物图片(已画好五要素)教师介绍杠杆示意图的画法并用课件显示曲柄、铡刀的杠杆示意图 由学生展示的图引导学生发现此力臂与杆重合 | 观看屏幕,巩固认识自学的杠杆五要素 听讲 发现此力臂与杆重合 | 让学生从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通过感知“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玩具跷跷板的力臂与跷跷板重合”为下一步的实验探究打好基础 |
(三)用“发现式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杠杆平衡条件得探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处理数据,归纳能力,让学生们充分体会科学探究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约20分钟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设 计 意 图 |
1、让学生观察静止的玩具跷跷板,指出“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时,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 | 观察、理解 | 为探究做好铺垫 |
2、把跷跷板左边的重物上再加挂物件使平衡破坏,提出问题:①要让跷跷板恢复平衡怎么办?②由此你猜测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③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 讨论得出:可在右边加挂物体(改变力)、可移动两边物体的位置或移动支点(改变力臂)、 猜想:可能与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有关 | 刺激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猜想,让每个学生对设置的问题说出想法,激发他们的探索欲。 |
3、师:为了得到确切的结论,不能只凭猜想,还必须通过实验来研究,请同学们利用桌上器材,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为了方便测力臂应让杆在哪个位置平衡? 巡视,提醒小组内同学要密切配合,防止杠杆翻倒和钩码脱落。 | 设计实验,讨论得出方案: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杠杆的左右加挂钩码充当动力与阻力,算出大小并记录,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动力臂与阻力臂并记录 进行实验 改变钩码的个数与力臂的大小,多做几次实验 |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一过程不仅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培养了学生主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
4、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 处理数据、归纳总结 |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的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
5、组织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评估,提炼出结论,教师也参与交流并适时点拨 | 交流、评估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 培养学生倾听、反思、交流的习惯 |
6、组织学生以大组为单位进行小组间交流,进一步归纳出结论,每个大组派代表上投影台展示得出的杠杆平衡条件。 | 评估、交流各小组的实验过程的异同、出现的问题、得出的结论,并选出代表上台展示该大组的成果。 | 通过交流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体会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展示让学生体会成功感。 |
7、通过结论的展示祝贺同学们探究成功,指出: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是最早探究出杠杆平衡条件的,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豪言壮语“给我一个支点,一根足够长的杆,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让学生感知科技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 倾听 | 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扬起风帆,以饱满的激情进行后续学习。 |
8、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回顾整堂课的内容,谈谈你的收获。 师:大家总结的非常好, 老师也对这节课作了一个总结,(出示幻灯片)其实这节课除了知识上的收获外,我们还有方法上的收获,例如我们用抽象模型法描述杠杆,用探究实验的方法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
知道了杠杆的定义,五要素,力臂的画法,会画杠杆示意图,杠杆平衡条件。 生:知道实验时要得到普遍规律,必须多次实验。
|
整理收获 |
(四)、组织学生从知识、技能、方法、过程、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总结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收获。约3分钟
(五)、布置作业:约2分钟
1、找寻生活中常见的工具与简单机械中的杠杆。
2、尝试对本节课所出现的杠杆进行分类。
初中人教版12.1 杠杆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12.1 杠杆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小组内交流讨论上述问题,进行实验,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分析数据,看哪个小组能找出答案,什么是杠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12.1 杠杆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12.1 杠杆教案
初中人教版12.1 杠杆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12.1 杠杆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