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中考科学重难点专题练 精练8 浮力实验探究
展开(2)若小金的实验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则F4= 1.5 牛。
(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小物体的密度是 2×103 千克/米3。
(4)若实验前溢水杯中的水未装满,能否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理由: 小物体排开的水不会全部收集到小烧杯中,有部分水不会溢出到小烧杯中,所以测量小烧杯中收集水的重力时,会小于小物体排开水的重力,所以不能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
【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小物体的重力:G=F1=2.0N,
小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3,所以根据称重法可知,小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F3=2.0N﹣1.0N=1.0N;
(2)小物体排开水受到的重力:G排=F4﹣F2;若G﹣F3=F4﹣F2,则表明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的液体的重力,且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则F4=G﹣F3+F2=2.0N﹣1.0N+0.5N=1.5N;
(3)由F浮=ρ水gV排可得,小物体的体积:V=V排=F浮ρ水g=1.0N1.0×103kg/m3×10N/kg=10﹣4m3,
由G=mg可得,小物体的质量:m=Gg=2.0N10N/kg=0.2kg,
小物体的密度:ρ=mV=0.2kg10-4m3=2×103kg/m3;
(4)若实验前溢水杯中的水未装满,小物体排开的水不会全部收集到小烧杯中,有部分水不会溢出到小烧杯中,所以测量小烧杯中收集水的重力时,会小于小物体排开水的重力,所以不能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故答案为:(1)1.0;(2)1.5;(3)2×103;小物体排开的水不会全部收集到小烧杯中,有部分水不会溢出到小烧杯中,所以测量小烧杯中收集水的重力时,会小于小物体排开水的重力,所以不能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宇使用的是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A的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A浸没在水中后,所受的浮力为 1 N,且保持不变,说明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它浸没在水中的深度 无关 (填“有关”或“无关”)。
(2)物体A的密度为 1.2×103 kg/m3。
(3)物体A下表面所受液体压强p与其浸入水中深度h的关系图像应该是丙图中的 D 。
【解答】解:(1)由图乙可知,h=0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物体A的重力GA=1.2N,h=5cm时物体完全浸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0.2N,则物体A浸没在水中后所受的浮力F浮=GA﹣F′=1.2N﹣0.2N=1N;
物体A浸没在水中后,受到的浮力不变,说明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它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无关;
(2)因物体A完全浸没在水中,
所以,由F浮=ρgV排可得,物体A的体积:
VA=V排=F浮ρ水g,
则物体A的密度:
ρA=mAVA=GAgVA=GAg×F浮ρ水g=GAF浮ρ水=1.2N1N×1.0×103kg/m3=1.2×103kg/m3;
(3)由p=ρgh可知,物体A下表面所受液体压强p随其浸入水中深度h的增大而增大,且p与h成正比,选项中D符合。
故答案为:(1)1;无关;(2)1.2×103;(3)D。
3.小常同学从课外资料中了解到,庄子曾提出:如果水积得不够多,那么承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也就是说浮力的大小一液体的多少有关。庄子的说法有道理吗?
(1)小常从实验室找来了烧杯、木块(不吸水)、弹簧测力计等器材,研究浮力大小是否和水的多少有关。他先用了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如图甲).再将木块放入烧杯内的水中,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如图乙).然后他 向烧杯内再加入一些水或从烧杯内倒出一些水 (填操作),发现木块仍然漂浮。经分析可知,木块两次受到的浮力都为 2.5 牛。从而得出木块漂浮时浮力大小与水的多少无关。
(2)小常进一步开展了如图丙实验,往两个相同的塑料盒A、B中个加入10牛的水,再将B盆放入A盆,B盆漂浮。这时B盆所受浮力:F浮=GB盆+10N>10N.继续往B盆内加30牛水,B盆仍漂浮。小常此实验的目的是 探究较少的水能否产生较大的浮力 。
(3)小常继续如下实验,发现了一些微妙的关系,
①在弹簧下端挂上小筒和金属块,机械弹簧伸长后指针位置,如图A所示;②溢水杯中装满水,把金属块全部浸入溢水杯的水中,用烧杯收集排开的水,弹簧缩短,如图B所示;③将烧杯的水全倒入小筒中,弹簧指针又恢复到原来位置0,如图C所示。B图的弹簧比A图的弹簧缩短说明金属块受到浮力的作用;C图弹簧指针又恢复到位置0,说明 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水所受的重力 。
【解答】解:(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将木块放入烧杯内的水中,木块处于漂浮状态;然后向烧杯内再加入一些水或从烧杯内倒出一些水。
由图甲所示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5N,木块重力为2.5N,木块漂浮在水上,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为2.5N。
(2)由小常的实验操作可知,他要探究:探究较少的水能否产生较大的浮力。
(3)由B图可知,乙图的弹簧比甲图的弹簧缩短了,说明金属块受到了向上托的力,即金属块受到了浮力; C图弹簧指针又恢复到位置O,说明金属块受到了浮力等于排开水所受的重力。
故答案为:(1)向烧杯内再加入一些水或从烧杯内倒出一些水;2.5;(2)探究较少的水能否产生较大的浮力;(3)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水所受的重力。
4.如图所示是小科自制的用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装置:将弹簧和标尺固定在支架上,用细线将一个金属块悬挂在弹簧下端,弹簧静止时指针正对标尺上的A位置(本装置使用时,弹簧未超过弹性限度)。(1)向杯中缓慢注水,从金属块底部接触水面,到金属块刚好浸没水中的过程中,指针由标尺上的A位置慢上移至C位置,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 排开液体的体积 有关,此过程中支架上O点所受拉力的最大变化量为△F1;继续向杯中注水,指针 不动 (选填“上移”“不动”或“下移”)
(2)为了探究金属块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小科将水倒尽,向杯中缓慢注入某种液体(ρm≠ρ水),当指针指在C位置时,他的下一步操作是 继续倒入液体将金属块全部浸没,直到指针指在C的上方 。
(3)将液体倒尽,用等体积的塑料块(ρ水<ρ塑料<ρ金属)替换金属块进行实验。向杯中级慢注水,从塑料块底部接触水面,到塑料块浸没到水中的过程中,支架上O点所受拉力的最大变
化量为△F2:,则△F1 = △F2(选填“>”“=”或“<”)。
【解答】解:(1)向杯中缓慢注水,从金属块底部接触水面,到金属块刚好浸没水中的过程中,指针由标尺上的A位置缓慢上移至C位置,弹簧受到竖直向上的力变小,即测力计示数变小,根据称重法,F示=G﹣F浮,可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增大,因排开液体的密度不变,故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继续向杯中注水,因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受到的浮力不变,由称重法,测力计减小的示数不变,故指针不动;
(2)因倒入液体时缓慢倒入的,指针慢慢上升,当指针指在C位置时,金属块不会浸没,因为浸没后浮力不变,指针不再上升,金属块在液体中一定不会浸没,当金属块浸没时(与在水中实验相比,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指针一定在C的上方,因此继续倒入液体将金属块全部浸没,直到指针指在C的上方;
(3)在(1)中,当金属块底部刚接触水面时,支架上O点所受拉力大小为金属块的重力,当金属块浸没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最大,此时支架上O点所受拉力最小,故支架上O点所受拉力的最大变化量为△F1=G﹣(G﹣F金属块)=F金属块,﹣﹣﹣﹣﹣﹣①,
因ρ水<ρ塑料<ρ金属,故金属块会浸没在液体中,同理当用塑料块做实验时,此过程的最大变化量为△F2=G﹣(G﹣F浮塑料)=F浮塑料,﹣﹣﹣﹣﹣﹣②,由①②,因塑料块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而排开液体的密度相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F金属块=F浮塑料
故用等体积塑料块替换金属块进行实验,则△F1=△F2。
故答案为:(1)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动;(2)继续倒入液体将金属块全部浸没,直到指针指在C的上方;(3)=。
5.为了直观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用粗铁丝做一个框,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在粗铁丝框上端悬吊一个金属块,下端放一小杯。在金属块的正下方,有一个溢水杯,溢水杯放置在铁架台的支架上,溢水杯跟金属块、粗铁丝都不接触。
(1)平稳缓慢地抬高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入水中(如图甲→乙→丙),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甲 等于 F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再平稳缓慢地降低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离开水面(如图丁)。可以计算出图丙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约为 1.2 N,此时浮力的测量数值比真实数值将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
【解答】解:(1)平稳缓慢地抬高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入水中(如图甲→乙→丙),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在此过程中甲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故F甲=F丙;
(2)由图丙、丁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0.2N,图丁G=4.4N,图丙F示=3.2N,
图丙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约为:
F浮=G﹣F示=4.4N﹣3.2N=1.2N;金属块完全离开水面时要带一些小水滴,使重力G测的数值偏大,根据F浮=G﹣F示可知,此时浮力的测量数值比真实数值将偏大。
故答案为:(1)等于;(2)1.2;偏大。
6.在学习了密度计的知识后,小金同学自制了一支密度计,通过实验比较自制密度计与实验室用密度计的异同。他将两支密度计A、B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观察到密度计静止后的现象如图(a)、(b)、(c)和(d)所示。(两支密度计的重力相同)
(1)观察比较图(a)、(b)可以判断:液体 甲 密度大(选填“甲”或“乙”)。
(2)观察比较图(c)、(d)可知,自制密度计 能 判断出液体甲、乙密度的大小关系(选填“能”或“不能”),且对比密度计A、B可知,它们的刻度线都是 不均匀 的(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解答】解:(1)由于密度计两次静止时都处于漂浮,则F浮=G,即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都等于密度计受到的重力G,
由图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V甲排<V乙排,
由F浮=ρ液gV排可知:ρ甲>ρ乙。
(2)c、d图通过自制密度计排开液体体积的大小也可以判断液体密度的大小;
因为当密度计漂浮在密度为ρ液的液体中时,V排液=Sh,则有:
F浮液=G物,即ρ液gV排液=G物,
所以,ρ液gSh=G物,
则h=GgSρ液;
由此可知:h和ρ液是反比例函数,即h与ρ液的变化不是正比例关系;
所以,密度计刻度分布不均匀;
故答案为:(1)甲;(2)能;不均匀。
7.小华和小琳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实验探究。
猜想1: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猜想2: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猜想3: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猜想4: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1)如图1所示,小琳在家中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她用手把饮料罐按入水中,水面上升的越高,人会感到越吃力。这个事实可以支持猜想 3 (选填序号)。
(2)他们为了研究猜想1和猜想2,选用了体积相同、重力不同的三个圆柱形物体A、B、C,并测出了它们的重力分别为4N、4.5N和5N,然后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①比较图中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 物体的重力无关 。
②比较图中序号为 a、d、e 的三次实验可以得出初步结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 液体的密度 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也越大。
(3)为了研究猜想4,小华将同一块橡皮泥依次捏成圆锥体和圆柱体分别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图3所示。根据此实验现象,小华得出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小琳认为小华的结论不可靠,主要原因是 没有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
【解答】解:(1)用手把空的饮料罐按入水中,手就会感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越往下按,浮力越大;空饮料罐向下按入的过程中,水面会升高,空饮料罐排开水的体积比较大;由此得出猜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即这个事实可以支持猜想3。
(2)①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中,物体的体积和浸没的液体都相同,不同因素是物体的重力;由图可知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3N、3.5N、4N,而三个圆柱形物体A、B、C的重分别为4N、4.5N和5N,根据称重法F浮=G﹣F,则所受浮力分别为1N、1N、1N,可见浮力相等,于是可得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无关;
②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实验应该是保持物体的物体的体积、质量、浸没的深度等因素相同,变化的量是液体的密度;则符合要求的实验是:a、d、e三次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也越大;
(3)从实验可以看出要研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必须保证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不变,
小琳认为小华的结论不可靠,不可靠主要原因为没有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故答案为:(1)3;(2)①物体的重力无关;②a、d、e;液体的密度;(3)没有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8.小明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当物块没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时,水会流入空桶,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乙所示,当物块浸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时,水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强将会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根据图中数据可知,实验中物块所受浮力是 1 N,排开水的重力是 1 N;
(2)如果实验前溢水杯未装满水,实验测得的 排开水的重力 (选填“浮力”或“排开水的重力”)将会 偏小 (选填“偏大”或“偏小”);
(3)小明经过思考后认为,根据测得的物理量和水的密度ρ水,还可以计算出物块的密度ρ,则ρ= 2×103 kg/m3。
【解答】解:(1)由于溢水杯原来已装满水,所以物块浸入水中后,杯中水的深度不变,由p=ρgh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不变;
由左图知:物体的重力G=F1=2N,由右图知,物体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1N,则圆柱体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G﹣F3=2N﹣1N=1N,
物块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排等于桶和排开水的总重减去空桶的重,由左图知:空桶的重力为:G桶=F2=0.2N,由右图知,桶和排开水的总重为F4=1.2N,
则排开水的重力:G排=F4﹣G桶=1.2N﹣0.2N=1N;
(2)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物块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排,比较F浮与G排,可以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块排开水所受重力的关系。
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是根据称重法得出的;溢水杯未装满水,对于F3的测量结果没有影响;所以,测出的浮力F浮不变;
物体放入水中前,溢水杯应该是满水的,否则小桶内所盛的水将小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物块排开水所受的重力变小,所以,测得排开水的重力会偏小;
(3)由F浮=ρ水gV排可知,物块体积:V=V排水=F浮ρ水g=1N1.0×103kg/m3×10N/kg=1×10﹣4m3,
由G=mg可知,物体的质量:m=Gg=2N10N/kg=0.2kg,
物块的密度为:ρ=mV=0.2kg1×10-4m3=2×103kg/m3。
故答案为:(1)不变;1;1;(2)排开水的重力;偏小;(3)2×103。
9.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小田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如图A所示),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
(1)A步骤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7 N;
(2)在实验步骤B中金属块所受浮力F浮= 0.5 N;
(3)分析实验步骤A、B、C、D,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的 体积 有关;分析实验步骤E、F,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 密度 有关;
(4)小田算出了某种液体的密度是 0.8×103 kg/m3,金属块的密度为 2.7×103 kg/m3。若将A放至最后一步,则会使得金属块的密度的测量值 偏小 (选填“偏大”、“偏小”或“都有可能”);
(5)同组的小超用刻度尺、圆柱形容器、烧杯等工具,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
①在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将另一平底烧杯a放入圆柱形容器的水中,烧杯静止时容器中水的深度H1为12cm,如图甲所示。
②将密度为4.5×103kg/m3的金属块b吊在烧杯底部(金属块未触底),测量出烧杯静止时露出水面的高度h1为6cm,容器中水的深度H2为18cm,如图乙所示。
③将金属块b放在烧杯中,烧杯静止时露出水面的高度h2为2cm,如图丙所示。则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烧杯底面积的 3 倍。
【解答】解:(1)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1N,A步骤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7N;
(2)在实验步骤B中金属块所受浮力为:
F浮=G﹣FB=2.7N﹣2.2N=0.5N;
(3)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有关,分析实验步骤A、B、C、D,液体都是水,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变化,所受浮力变化,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分析实验步骤E、F,物体都是完全浸在液体中,液体密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同,物体所受浮力不同,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4)当浸没在水中时,物体所受浮力:F浮1=G﹣FE=2.7N﹣1.7N=1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1=ρ水gV排=ρ水gV物,即1N=1×103kg/m3×10N/kg×V物,
解得物体的体积为:V物=1×10﹣4m3;
由G=mg可得物体的质量为:
m=Gg=2.7N10N/kg=0.27kg,
金属的密度为:
ρ金=mV=0.27kg1×10-4m3=2.7×103kg/m3;
金属浸没在某液体中浮力:
F浮2=G﹣FF=2.7N﹣1.9N=0.8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2=ρ液gV排=ρ液gV物,即0.8N=ρ液×10N/kg×1×10﹣4m3,
解得液体的密度为:ρ液=0.8×103kg/m3;
若将A放至最后一步,因为金属上沾有液体,会使测得金属的质量偏大、重力偏大,根据(4)中可知计算金属密度的计算式:ρ=GF浮•ρ水=Gρ水G-F=ρ水1-FG,测得金属的重力增大,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受影响,则计算式中分母增大,分子不变,所以会使得金属块a的密度的测量值偏小;
(5)已知H1=12cm=0.12m,H2=18cm=0.18m,h1=6cm=0.06m,h2=2cm=0.02m,比较甲、乙两图可知,都是漂浮,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自重,则两图中浮力的变化量等于金属块重力,
两图中浮力的变化量:△F浮=ρ水g△V排=ρ水g(H2﹣H1)S容;
所以金属块b的重力为:G=ρ水g(H2﹣H1)S容;
金属块的质量:m′=G'g=ρ水g(H2-H1)S容g=ρ水(H2﹣H1)S容;
比较乙丙可知,都是漂浮,烧杯和金属块的总重不变,总浮力不变;
则乙图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等于这两次烧杯受到的浮力变化量,
金属块b受到的浮力:ρ水gVb排=ρ水gVb=ρ水g(h1﹣h2)S烧杯;
所以金属块b的体积为Vb=(h1﹣h2)S烧杯;
b的密度为:ρb=mVb=(H2-H1)ρ水S容(h1-h2)S烧杯=(0.18m-0.12m)×1.0×103kg/m3×S容(0.06m-0.02m)×S烧杯=4.5×103kg/m3,
解得S容S烧杯=3,所以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烧杯底面积的3倍。
故答案为:(1)2.7;(2)0.5;(3)体积;密度;(4)0.8×103;2.7×103;偏小;(5)3。
10.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弹簧测力计挂着同一金属块的示数。
(1)图甲中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1 N。在D中画出物体所受浮力的示意图。
(2)分析图甲中B、C、D可知,浮力大小跟 排开液体的体积 有关。
(3)小明用一只如图乙所示的薄底圆柱状玻璃筒来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圆筒水平截面内径为R1,外径为R2,在筒壁外侧从底端起沿竖直方向向上标有显示高度的刻度。(设玻璃密度为ρ玻,水的密度为ρ水,且ρ玻>ρ水)小明使圆筒直立漂浮于水面后,在圆筒内缓慢注入少量某种未知液体,记录下此时圆筒内液面和筒外水面在筒外壁上的刻度值h1、h2(如图丙所示),再分批添加该液体,记录多组h1、h2数据,通过描点作图的方法作出h1﹣h2图像(如图丁所示)。若筒底厚度可忽略不计,则该液体密度值为ρ液= ρ水R22(b-a)R12c (用给出的符号表示)。若筒底厚度不能忽略且为L,则上述液体密度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 不变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解答】解:(1)由图A、D知,金属块完全浸没后,受的浮力为:F浮=G﹣FD=FA﹣FD=4N﹣3N=1N;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如图:;
(2)比较B/C、D图可知,液体的密度相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相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浮力不同,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系;
(3)设圆筒的重力G0,由图丁可知,当玻璃筒内没有液体时,玻璃筒浸入水的深度为a,排开水的体积V排1=πR22a,则G0=ρ水gπR22a;
当玻璃筒内液体的深度为c时,玻璃筒浸入水的深度为b,玻璃筒内液体的重力G液=m液g=ρ液V液g=ρ液πR12cg,玻璃筒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2=ρ水gπR22b,则G0+ρ液πR12cg=ρ水gπR22b;解得:ρ液=ρ水R22(b-a)R12c;
考虑筒底厚度,当h水=0时,h1=m,假设此时h2=d,如下图所示:;
排开水的体积V排1′=πR22d,则G0′=ρ水gπR22d;则当h1=c时,液体的深度h液=c﹣m,水的深度为h2=b,此时液体的重力G液′=m液′g=ρ液V液′g=ρ液πR12(c﹣m)g,玻璃筒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2=ρ水gπR22b,由玻璃筒漂浮可得:G0′+ρ液πR12(c﹣m)g=ρ水gπR22b;
解得:ρ液′=ρ水R22(b-d)R12(c-m),
由下图可知:
;
△ABF≌△ACE,则AEEF=ACBC,△CBD≌△CAE,则CECD=ACBC,所以,则AEEF=CECD,b-ab-d=cc-m,b-dc-m=b-ac,ρ液′=ρ液,因此,筒底厚度对液体密度测量值没有影响。
故答案为:(1)1N;(2)排开液体的体积;(3)ρ水R22(b-a)R12c;不变。
精练06 浮力实验探究-浙江中考科学复习易错点重难点精炼: 这是一份精练06 浮力实验探究-浙江中考科学复习易错点重难点精炼,文件包含精练06浮力实验探究解析版docx、精练06浮力实验探究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浙江中考科学重难点专题练 精练12 物质的推断: 这是一份2022年浙江中考科学重难点专题练 精练12 物质的推断,文件包含精练12物质的推断解析版docx、精练12物质的推断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浙江中考科学重难点专题练 精练6 生物实验: 这是一份2022年浙江中考科学重难点专题练 精练6 生物实验,文件包含精练6生物实验解析版docx、精练6生物实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