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送别诗鉴赏 课件51张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送别诗鉴赏 课件51张,共51页。
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参考答案: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参考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送别诗抒写离情别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要把这种情感火花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对此深有体会:“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送灵澈上人》、《重送裴郎中贬吉州》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送别》、《山中送别》《送沈子福归江东》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送友人》、《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春夜洛城闻笛》、《忆秦娥·箫声咽》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青门柳》高适:《别董大》骆宾王:《易水送别》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谢别: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样的送别,从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同时也写出两人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恋别: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深深的依恋和牵挂。壮别: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惆怅之情,但因友人要去的地方是繁华的京城,因而更多的是对友人的羡慕。阔别: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人一改以往送别诗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格调高昂,气象壮阔,雄浑豪放。把离别这件事看得很超脱,唱出了豪迈的歌声。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送别诗的类别: 谢别: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花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恋别: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壮别: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阔别: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别诗常用意象 :1.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 2.送别诗常用意象植物:柳、浮萍、孤蓬动物:杜鹃、鸿雁 3.送别场所:南浦、长亭、灞陵 4.送别环境:酒、流水、夕阳、月、春草
送别诗常写的内容: 1.描写眼前送别的景物(或环境渲染) 2.描写想象友人离去路途中的景物3.想象友人到达目的地后的景物 4.分别后自己看到的身边的景物或分别后自己的生活状况 5.回忆曾经与友人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 6.借古人写自己的惜别。
送别诗的情感: 1.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 2.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 3.对友人路途艰险的担忧,对友人(或自己)前程的担忧 4.对友人美好的祝愿,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5.抒发分别后自己的孤独寂寞,生活没有乐趣
送别诗的情感:6.借送别友人表达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漂泊的愁苦 7.借送别表达友人和自己的不得志,愤恨等 8.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 9.借送别表达思古之情 10.借送别言志诗。
知识梳理(情感特点 )
情感1:茫然、怅然若失。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情感2:宽慰 别董大 (情深意长的勉励)千里黄云白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情感3:劝慰中带难分难舍 送元二使安西(情深意长的勉励)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情感4:表诗人志节 芙蓉楼送辛渐 (坦陈心志的告白)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情感5:想象友人别后的怅惘、孤寂、落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情感6:朋友间的友谊。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小结:1.古代送别诗一般表达对友人的留恋、关怀,或对友人的宽慰,对友人的思念,表达自己的志节,依依不舍,分别后自己的孤寂、惆怅、落寞。2.感情色彩有(感情基调):(1)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2)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常用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对比衬托、虚实结合、修辞
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两种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或叙事抒情融为一体。1、直接抒情:如唐诗人高适意境高远的七绝《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的前两句以粗犷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 接着,作者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叙写离情,激励友人,于一般的凄清缠绵、低徊留连,悲凉伤感的情调之外,创造了一种慷慨悲歌的风格,以它的真诚情谊和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和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2.间接抒情的,又有多种形式。(1)以喻显情:如李白景象宏阔、别情深挚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又包含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远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失了,而李白还在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惟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写景呢?李白的向往,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
(2)借酒抒情:如王维构思精巧、语言新鲜的七绝《送元二使安西》(又作《阳关曲》、《渭城曲》、《阳关三叠》):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在交待了送别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后,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切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宴会即将结束时对主人的劝酒辞。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和场面。宴席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喝过三巡,殷勤告别的话已说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之间惜别之情在这一刻都到了顶点,主人这一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体现。这种安排,很好地写出了送别的深情。
(3)借物衬情:如杜牧坦率真挚、留恋缠绵的七绝《赠别二首》(其二):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诗三、四两句描写别情,作者没有正面表现,而是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会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常带着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都带上了感伤的色彩。在诗人的眼里,蜡烛的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蜡烛拟人化了。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离别而伤心了。结句的“到天明”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从侧面表现了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
(4)借景抒情:如唐诗人刘长卿虚处藏神、用笔神妙的五绝《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但这幅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凭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他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同。也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着、也表露出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了一种闲淡的意境。此诗如画,其成功的原因亦如画,景色的优美正由于抒情的精湛。
1.掌握送别诗的作法(结构):第一联叙题写意;第二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第二、三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隽永为佳。
2.把握送别诗中常见意象(1)杨柳 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始,“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柳” 与“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2)长亭、短亭、劳劳亭 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3)南浦 也是一个表离情别绪的意象,多用于水边送行,如:江淹“送君南浦,伤如之何”。(4)寒蝉、船(舟)、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灞桥、美酒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光》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1)思想感情: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1.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2. 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 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送李端 卢 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前两联写了哪些自然物象?描写了怎样的环境? (2)后两联透露出怎样的社会状况?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1)自然物象有衰草、寒云、暮雪。 荒凉、寒冷、白雪茫茫。 (2)社会动乱,百姓漂泊不定,饱经苦难。 为不幸身世而伤感, 为“识君迟”而深感遗憾, 为别离而痛苦难受)。
别韦郎中 张 谓 星轺计日赴岷峨①,云树连天阻笑歌。 南入洞庭随雁去, 西过巫峡听猿多。 峥嵘洲上飞黄蝶, 滟灏堆边起白波。 不醉郎中桑落酒②,教人无奈别离何。 【注】①星轺(yá):使者所乘的车。岷峨:指今天的四川,是韦郎中赴任之地。 ②桑落酒:古代美酒名。(1)“计日”一词在诗中什么意思?有何作用?(2)颔联、颈联中,作者使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本诗尾联意蕴十足,请予以解析。
(1)计日,即算计着日子。突出时间的短暂,表达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不得不离别的无奈. (2).想象(虚写)、借景抒情。想象别后途中境遇以及归雁、啼猿、黄蝶、险波等景象,传达出作者与朋友分别时的凄凉与神伤。 (3).在别离时只有醉饮才能承受这离别之苦 。通过醉饮来躲避别离之痛,以貌似旷达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出离情别绪和友情的深厚。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1)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本诗运用了哪几种手法?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2)从艺术效果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的作用。
(1)烘托:以猿啼、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 反衬:以流水无情衬人之有情,以青山重重衬行舟之孤小; 对比:作者同友人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同病相怜,又流露了对友人的牵挂。(2)营造了开阔的意境,流露了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和惜别之情。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1) 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 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 ,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表达离愁别绪的?
1.①表现了依依不舍的离愁②以及离别后的惆怅孤寂与落寞。 2.衬托(借景抒情)①以乐景写哀情:以“红叶青山”这些色彩艳丽的美景来反衬离别伤感之情,景物越美,越觉得离别的难堪;②正衬(烘托)尾句“满天风雨下西楼”以景结情,用凄暗迷茫的景物描写衬托了诗人凄清、怅惘、落寞的情怀。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这首诗属于 体裁,表达了 的感情.2.本首诗都笼罩着一个“雨”字。试赏析颔联围绕“雨”来写景抒情的妙处。
1.这首诗属于五言律诗体裁,表达了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感情。 2. ①细雨湿帆,帆湿而重,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沉重,以“漠漠“的无声,来写行船的缓慢,表达诗人的不舍。 ②归鸟入雨,飞翔不快,以”冥冥“写雨中归鸟的模糊迷蒙,暗写远去的行人。用暮雨迷蒙、黯淡之景抒发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2. “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1.①明写江面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②实际上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和对友人的担心牵挂。 2.“春江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 3.前三句主要写景,借景抒情,饱含感情,含蓄委婉;第四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送魏二》全诗四句都有写景,一、二句和三、四句所写之景有何不同? 2.试比较分析两首诗的作者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否相同。
1.前两句写眼前的实景 ,后两句写分别后想像的虚景(未点明是分别后的想象之景,不得分)。 2.《送魏二》一诗表现了作者离别时的惆怅哀婉之情 ;《别董大》中的离别之情则于慰藉中寄希望,带有一种豪放健美、清新乐观的色彩 。
江亭月夜送别(其一)王勃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江亭月夜送别(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王勃的这两首同题送别诗,在表达感情方面写法有何主要区别?请作简要分析。 2.有人评点《江亭月夜送别(其二)》这首诗时,称赞“寒”字之妙:“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1.第一首用“谁见泣离群”直接抒情,表达离愁;第二首用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手法委婉(间接)地表达离情。 2.同意。作者感到此夜江山寒,一个“寒”字极写出友人离去后心情的沉重与冷寂。
送友人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2.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别薛华 王 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1.首联的“穷”字点明了什么样的送别环境?句中的两个叠词“送送”、“ 遑遑”是什么意思?2. 这首诗和一般写景抒情的送别诗有何不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诗歌鉴赏之 送别诗 高考复习课件,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什么是送别诗,明晰题材特征,洞悉内容情感,明确风格类型,送客归吴,兴起背景,豪情气势,复杂心态,人未至而情至不及而及,虽不及而犹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送别怀人诗 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山水与田园,咏物言志诗咏物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送别怀人诗鉴赏 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任务一明确考情,任务三合作探究,常见情感,常见表现手法,任务四牛刀小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