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5题 古代诗歌鉴赏——【新课标全国卷】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题号一对一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97949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4-15题 古代诗歌鉴赏——【新课标全国卷】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题号一对一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97949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4-15题 古代诗歌鉴赏——【新课标全国卷】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题号一对一
展开
这是一份第14-15题 古代诗歌鉴赏——【新课标全国卷】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题号一对一,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卜算子
蒋春霖①
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一角阑干聚落花,此是春归处。
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化了浮萍②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注】①蒋春霖:清代词人,一生落拓。②浮萍:传说柳絮入水化为浮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片借小院、阴雨、落花、燕子等意象描绘了暮春画面,为下片直抒胸臆作铺垫。
B.作者以燕子不来、阴雨锁院的凄迷景象来寄寓情感,表现了黯淡哀愁的心情。
C."一角"两句描写了落花委地的场景,这落花所聚之处也便成了春天的归宿。
D.作者这一首词属于小令,"卜算子"则是词牌名。在比较短的篇幅内上片写春归,下片写祭柳,词意转换自如。
2.词的最后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答张十一功曹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④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此诗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所作。张十一,名署,公元80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筼筜(yún dāng):竹名,生长于水边。③踯躅,即羊踯躅花,花红黄色,可供观赏。④炎瘴:炎热的瘴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采用视觉与听觉结合的手法,寥寥数笔即描绘出一幅冷清的画面。
B.颔联描写绿竹生长和踯躅开放之景,色彩明快,衬托出诗人的闲适自得。
C.尾联写吟罢友人的诗后霜毛陡加,却未言明原因,诗意委婉,韵味醇厚。
D.本诗前半部分写景先远后近,后半部分主要叙事,景中含情,事中寄情。
2.请概括本诗颈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苏轼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①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②,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注】①使君:时任惠州知州詹范。②合江楼:词人被贬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
B.“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
C.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词更富有感染力。
D.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词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词作。
2.有词评说,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词人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泰兴道中
韩驹①
县郭连青竹,人家蔽绿萝。
地偏春事少,山迥夕阳多。
暗水批崖出,轻舠掠岸过。
传呼细扶柁,吾老怯风波。
【注】①韩驹,北宋末年南宋初年江西派诗人。曾因被指为是苏轼同党而遭贬谪,后复召为著作郎,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时,知江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三联以写景为主,描绘了诗人在泰兴道中看到的各种自然风光,用语朴素自然。
B.首联由近及远写青竹、绿萝装点着县郭、人家,泰兴百姓和美闲逸的生活情状跃然纸上。
C.颈联“批”“掠”二字,炼字精妙,准确形象地描绘了在高山峡谷中行船的惊险情状。
D.尾联以诗人叮嘱船家作结,“风波”一语双关,自嘲年老再经不起舟船和世事的颠簸。
2.简要赏析本诗颔联的艺术效果。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送人东归
温庭筠
荒戍①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注:①荒戍:荒废的防地营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及时节,荒凉的古垒边,黄叶飘零,强烈渲染了此时此刻远行友人的悲伤离愁。
B.颔联两句互文,意即:“初日高风汉阳渡,高风初日郢山门。”统指荆山楚水,展示辽阔雄奇境界。
C.“江上几人在”句想象归客一个人归还将遇见哪些故人,这是对友人此后境遇的关切及对故交的情意。
D.诗的最后一句透露出依依惜别的情怀,当此送别之际,设想他日重逢,开怀畅饮,更见惜别之情。
2.这首诗运用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A
2.①词人慨叹柳絮即使化为浮萍,也仍然不免漂泊,表达了对柳絮命运的悲悯惆怅之意;②词人借物自喻,抒发了漂泊落拓、难以掌握自身命运的痛苦无奈之情。
解析:1.词的下片借“弹泪、把酒”等动作描写和“东风、飞絮、浮萍”等意象抒发情感,并非直抒胸臆。
2.“化了浮萍也是愁”,“浮萍”两句紧承“飞絮”句,用杨花入水成浮萍的传说,春魂之化作天涯絮,而飞絮又落水化作浮萍,这来世杨花转来世萍的命运,注定了要生生世世飘荡下去,其苦恨深愁是无穷无尽的,其终必流落天涯,是身不由己,抒发了作者对柳絮命运的悲悯之意;飞絮是愁,浮萍是愁,飘荡或衰落,形态虽异,终却都是愁苦,作者慨叹柳絮即使化为浮萍,也仍然不免漂泊,其实是借物抒情,抒发了自己四处漂泊,如浮萍般难以掌握自身命运的痛苦无奈之情。
2.答案:1.B
2.①遗憾。“君恩未报”,诗人被贬阳山,不被重用而难以报答君恩。②担忧。诗人被贬之地有炎热的瘴气,担心自己在那里葬送前途。③怨愤。诗人无辜被贬,心生怨愤。
解析:1.“衬托出诗人的闲适自得”错误,诗人此时的心情不应该是闲适自得的。作者从繁华嘈杂、人事纷扰的京城一下子到了这僻远荒冷的山区,哀猿啼声处处有,人间茅舍两三家,这种静与作者仕途的冷遇相互作用,使他倍感孤独和凄凉。这种闲,由他的处境遭遇而来,这里的一切都显得悠闲超脱,没有羁绊,然而不免使人触景生情。身虽居闲地,心却一刻也没能摆脱朝廷的束缚,常常被“未报君恩”所烦扰,难以得闲。
2.根据注释的内容,可知此诗是赠答诗。“未报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的意思是,皇帝深恩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君恩未报”表明君恩未报,内心遗憾,希望回朝再建功业,对未来前途的担忧。“送生涯”这三字表明诗人和朋友均被贬,因为无辜被贬,内心感到愤怨与悲愁。
3.答案:1.D;
2.①因伤春惜春而愁。上片“九十日春都过了”,直接交代此时为暮春时节,“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更是渲染了暮春的哀怨伤感的气氛,词人为春光易逝而愁。②因漂泊异乡而愁。本词为词人被贬异乡时所作,词人由风中飘飞的柳絮联想到身处异乡、漂泊无依的自己,因而忧愁。③因青春不再而愁。下片词人由逝去的春光联想到自己逝去的青春,“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青春年华易逝的愁情。
解析:1.词上片下片均有景有情,词中“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是直接抒情;“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也错误,“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等词句明白如话。
2.题干已经明确“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所以要筛选出“诗人的愁从何而来”应该从是个全篇逐句进行分析。诗人的愁可以结合“九十日春都过了”“何处追游”“皆白首”“佳人斜倚合江楼”分析概括得出。
4.答案:1.B;
2.颔联运用对比,前句描写山林偏远之地,春色难见,似有失望之感,而下句描写远山层叠,一路上可见夕阳在山峦间时隐时现的美景,心情也甚是愉悦。前后一少一多,景与情皆形成反差,使情感表达含蓄蕴藉,令人回味。
解析:1.“首联由近及远写青竹、绿萝装点着县郭、人家”“由近及远”错,“县郭”应是远景,是由远及近的写作顺序。
2.“地偏春事少,山迥夕阳多”一句中,前一句写“春事少”即春色来得晚,后一句写“夕阳多”又给画面带上温暖辉煌的色彩,前后对比,衬托出美景,抒发愉悦心情。
5.答案:1.A
2.这首诗通过荒凉的边地、飞落的黄叶、秋高气爽的天空、飒飒的秋风和灿烂的朝阳等意象,营這了一种辽阔深远的意境。
解析:1.诗歌的第一句是渲染气氛,第二句中的“浩然”可以看出指朋友离开时的坚定。
2.这首诗营造了一种辽阔深远的意境落叶萧萧的寒秋,在临近荒凉冷落的古堡旁,作者送友人远行,当时旭日东升,整个荆楚大地秋高气爽,朝霞绚烂,面对高耸的山峰、浩荡奔流的大江、飒飒吹拂的秋风、灿烂的朝阳,无论是临行的友人还是送别的作者,都觉得胸中荡漾着一股豪气。这里的意境是辽阔雄奇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5)古代诗歌鉴赏—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揭秘高考原题【全国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押全国卷第14—15题+古代诗歌阅读-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文件包含押全国卷第1415题古代诗歌阅读-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解析版docx、押全国卷第1415题古代诗歌阅读-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7-19题 语段综合——【新课标全国卷】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题号一对一,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