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 种群和群落教案设计
展开第五章第一节
课题
《种群与群落》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种群的例子来了解什么是种群
2.了解什么是群落
3.理解种群和群落的关系
教学重点
种群和群落的概念理解
教学难点
判别种群和群落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课札记
教学引入:复习物种的概念
出示马、驴、骡图片,图片上显示了几个物种?
提问:为什么骡不是一个物种?
提问:你知道非洲草原上有哪些生物吗?
播放非洲草原视频
提问: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看到自然界中有些生物是个体生活的,有些是群体生活的。那么,群体生活有哪些优势呢?
总结:可以共同捕食,共同哺育后代,互相帮助
追问:你还注意到哪些生物是群体生活的?
(蜜蜂、蚂蚁、鱼群、象、斑马……)
1.种群
概念:在一定地域或空间内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的总和。
三要素:(1)一定的地域或空间
(2)同一物种
(3)总和
练习:根据下列描述,判断是不是种群
一棵腐木上的所有蘑菇
一片草地上的所有来杭鸡
一座山上的所有毛竹
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狮子
活动:森林畅想
总结:同学们看到了各种种群,有动物种群,植物种群和微生物种群。
提问:这些种群之间是完全孤立的还是有相互联系的?如果是相互联系的请举例说明。
总结解释:种群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我们把一定的地域或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称为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学生回答
学生举例
学生思考后举例说明群体生活的优势
学生做出判断后,分析其余不正确答案的不当之处
森林畅想:闭上眼睛,伴随音乐,让学生进入冥想的状态,想象森林中有哪些种群。同学之间交流。
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注意动物的群居生活,思考群居生活的优势,以此来体验种群中个体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联系
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通过习题加强理解和巩固
通过该活动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配以音乐既能让学生放松,又可以体现课堂的趣味性。表述中要注意种群的三要素。
2.群落
概念:一定的地域或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称为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三要素:(1)一定的地域或空间
(2)所有种群
(植物种群、动物种群、微生物种群)
(3)总和
练习:
(1)在一片森林中,群落是指该区域内( )
A.所有树木 B.所有的动物和植物
C.所有的生物和无机环境 D.所有的生物
(2)下列事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 )
A.在一片草地上蝗虫的全部幼虫和成虫
B.一片朽木上的全部细菌
C.一棵枯木和其上的细菌、真菌、昆虫、蜗牛
D.一块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以及其他生物。
3.森林的分层现象
出示森林图片
师:大家刚才在森林中考察的时候是否注意到森林中的植物并不是都一样高的,有些是参天大树,有些要低矮一些,有些甚至是贴着地面生长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就称为分层现象。
森林的层次: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衣层
提问:为什么像蕨这类植物生长在灌木层?
提示:蕨对阳光的需求
结论:分层现象可以充分利用阳光,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追问:植物有这种分层现象,动物会不会也出现类似的情况呢?
总结:乔木层——鸟类、昆虫
灌木层——昆虫、鸟类、哺乳类
草本层——昆虫、蜘蛛、蛇、小鸟、哺乳类
地衣层——无脊椎动物
提问:为什么动物和植物都会出现这种分层现象?
解释: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环境影响着生物,生物要适应环境,相互联系。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概念。请大家思考一下“个体、种群和群落”之间的从属关系如何?
(个体 种群 群落)
作业布置:作业本A,第一节《种群和群落》
同步练习,第一节《种群和群落》
学生选出正确答案后,分析其余不正确答案的不当之处
学生分别列举不同层次有哪些动物
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对几个层次的植物略作介绍,便于学生理解
通过前后联系,帮助学生将生物世界看做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章 代谢与平衡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章 代谢与平衡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分析,设计思想,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小结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华师大版1 杠杆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华师大版1 杠杆教案及反思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 种群和群落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 种群和群落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情分析,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