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 空气的存在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学会用现有器材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质量,能仔细观察和思考如何改进、完善实验。
知道大气压的存在,学会用实验证明大气压存在。
提高小组合作意识,学会用团队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了解科学历史,知道证明空气的存在,科学界经历过曲折的历程,同时坚定大家尊重科学、相信科学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能解释从小学课本有关“空气有质量”的实验改进到初中课本实验的原因。
学会用实验证明大气压存在。
知道空气有质量、大气压的存在都能证明空气的存在。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为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共有两个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本次课是《空气》章节的引入课,同时在小学课本章节中也出现过类似内容。课本中的设计以演示实验为引入,结合几个学生实验,说明空气有质量和空气的存在。教材中文字内容较少,需要学生在演示实验和活动中领悟。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本课内容并不陌生,但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并未做证明空气有质量的实验,那么在课堂中演示此实验是有必要的。当地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实验设计中常不严谨,实验改进环节需要引导,实验操作需要步骤解析分明。学生易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方式接受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实验引入,导入新课
展示实验①——不会变色的PH试纸
介绍:该纸条叫做PH试纸,放入酸碱性溶液内会变色。
2、现在把PH试纸粘于洁净干燥的小烧杯底部,小烧杯口竖直向下扣入水槽直至浸没底部。
3、提问:PH试纸为什么不变色?
结论:空气的存在
提问:你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感受空气的存在吗?
用洁净的玻棒蘸取水槽内的酸性溶液,滴于PH试纸,请学生观察PH试纸的颜色变化
继续观察PH试纸颜色变化
回答:烧杯倒扣入水槽时,充满了空气,阻止PH试纸接触溶液
请学生简述实验过程
将小学课本实验“不会湿的纸”进行改进,从PH试纸“变色”——“不变色”,这样的实验现象更让学生直观感受空气的存在。
让学生意识到空气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交流合作,学习新知
、空气有质量
提问: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那么,空气这种物质是否也具有质量?如何证明?
过渡: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科学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
提问:如果需要用实验的方式搜集证据,你能否根据现有器材(简易天平、两个瘪气球、一个鼓足气的气球)设计实验方案吗?
1、设计实验
(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方案)
请某一组阐述实验方案,其余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①调平
②在简易天平两端“20”刻度处
各挂上一个瘪气球
③将其中一个瘪气球换成鼓足气的气球
2、改进实验
提问:实验中天平两端挂上两个规格型号一样的气球,是为了控制变量——质量,但请你仔细思考,实验中有没有出现其他变量?
提问:如何控制变量?
出示:两个带气嘴的气密性良好的塑料瓶和打气筒
提问:如何改进实验?
请学生小结
大气压的存在
展示实验②:出示一中空的直玻璃管,竖直放置,下端用手指堵住并倒入适量红色液体
猜测并观察:将玻璃管倒置或随意改动位置后,液体是否流出
提问:为什么会产生此现象?
解释: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且可以是各个方向。
感受大气压实验①
提供:广口瓶、水、纸片、水槽
学生实验:覆杯
a.广口瓶内注满水;
b..纸片覆于瓶口;
c.平稳的拿起广口瓶,并将它倒置于水槽上方
提问:请你解释现象
感受大气压实验②
出示器材:锥形瓶、鸡蛋、酒精灯、酒精棉、坩埚钳
演示:瓶吞鸡蛋
a.鸡蛋放于锥形瓶口,鸡蛋不能进入瓶内
b.拿掉鸡蛋,点燃酒精棉,放入瓶内
c.将鸡蛋放于锥形瓶口
提问:请你解释现象
感受大气压实验③
提供:热水、塑料瓶
学生实验:塑料瓶变瘪
倒少许热水于塑料瓶
片刻后拧紧瓶盖
提问:请你解释现象
回答问题
回忆科学探究过程:
①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搜集证据
④得出结论
4人小组讨论
一位学生阐述实验方案,另一位学生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演示并回答实验现象并解释:
鼓足空气的气球一侧横梁下倾,说明鼓足空气的气球质量大于另一侧未鼓足空气气球的质量
学生回答:第三步中,天平一端是瘪气球,另一端是鼓足气的气球,同时出现了新变量——体积
学生回答:控制体积
学生回答并操作演示:将气球换成塑料瓶重新实验
小结:鼓足空气塑料瓶的质量大于另一侧未鼓足空气塑料瓶的质量,说明空气有质量
学生回答并观察
小组实验
学生回答:大气压的作用
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大气压的作用
小组实验
学生回答:大气压的作用
此处需要学生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大家的智慧设计实验。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回忆天平的使用步骤,巩固以前的知识,并能多方面考虑,让实验步骤增强严谨性。
学生对此实验比较熟悉,可是为什么初中课本针对同一问题,却摒弃小学课本中的实验呢?但当我提示“该实验中控制了质量这个变量”时,引导他们想到气球的体积也是变量时,突然理解到了改进实验的必要性,同时增强实验的严谨性。本段改进实验,是本堂课的重点。
用直玻璃管内的红色液体不会流出这个现象,让同学们知道这是由于空气的原因,从而引入大气压。用实验或者一些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件联系科学原理,让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用科学原理解释那些“不可思议”的事件。
通过两个学生实验和一个演示实验,由简到难,让学生进一步生动直观的感受大气压的存在。通过每一次实验的现象解释,认识到实验结论的严谨性,从而去一番三,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三、情感升华
过渡: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大气压的存在,300多年的人们是怎样发现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发生的背景,并要求学生阅读后发表感想
阅读:
课本P48小资料《马德堡半球实验》
发表感想
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没有用科学解释现象的意识,新生事物不断受到质疑,大众对有关空气的认识、接受过程异常曲折。通过此段设计,让学生能尊重科学,坚定相信科学的新年。
课堂小结,布置任务
我们用不同的实验证明空气有质量和大气压的存在,而空气有质量和大气压的存在也正是空气存在的最好证据。
动动脑,动动手:
怎么样才能把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实验②中,锥形瓶内的空气拿出来
操作之前思考,并能联想到大气压在现实场景中的应用
巩固本课知识点,加深印象。
影响大气压大小的因素有:温度和一定空气的体积,通过这个课后任务,让学生提前认识,并为下节课大气压的应用做铺垫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章 空气1 空气的存在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a href="/kx/tb_c589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2章 空气1 空气的存在教案</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空气有质量,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与生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1 生活中的酸和碱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1 生活中的酸和碱教案
科学七年级下册1 空气的存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科学七年级下册1 空气的存在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空气的存在,大气压的存在,放眼生活,感受大气压的大小,挑战自我—应用大气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