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某校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2月月考检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黄冈市某校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2月月考检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情景默写,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玉露凋⋅伤⋅枫树林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B.无边落木萧⋅萧⋅下 萧萧:纷纷
C.一去⋅紫台连朔漠 去:离开
D.江间波浪兼⋅天⋅涌 兼天:连天
2. 下列各句中画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锦瑟无端五十弦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B.一弦一柱思华年 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C.海外徒闻更九州 徒:空
D.如何四纪为天子 四纪:四十年
3. 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一弦一柱思华⋅年⋅B.只是当时已惘⋅然⋅
C.望帝春⋅心⋅托杜鹃D.不⋅及⋅卢家有莫愁
4. 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意朦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作者在诗中大量地用典。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5. 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直不百步耳D.弃甲曳兵而走
6. 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填然鼓⋅之B.树⋅之以桑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谨⋅庠序之教
7. 选出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
A.或百步而后止(或许)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
B.请以战喻(请您) 谷不可胜食也(尽,完)
C.申之以孝悌(兄弟友爱)之义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官仓)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班”)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
8. 选出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A.请以⋅战喻B.以⋅五十步笑百步
C.斧斤以⋅时入山林D.申之以⋅孝悌之义
9. 下列画线的词中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①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④故不积跬步
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A.②③④⑥B.①②③⑥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⑦蟹六跪而⋅二螯 ⑧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A.①③④/②/⑤⑦/⑥⑧B.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C.③/①④/⑧②/⑤⑥/⑦D.②③/①④/⑤/⑥/⑦⑧
11.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2.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微斯人,吾谁与归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甚矣,汝之不惠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3. 下列语句中分别能表明学习需要“广泛积累”和“持之以恒”的一项是( )
A.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B.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C.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D.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4. 对下列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尝跂⋅而望矣 跂:踮起脚B.而闻者彰⋅ 彰:清楚
C.金石可镂⋅ 镂:雕刻D.而绝⋅江河 绝:断绝
15. 下列句中画横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
B.彼童子之师(那些)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
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 士大夫之族(类、辈)
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是故无贵无贱(没有)
16. 下列对加点词语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吾从而师之 ( )
A.古今含义全不相同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古今含义全都相同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17. 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师⋅
C.作《师说》以贻⋅之 贻⋅笑大方
D.则⋅群聚而笑之 则⋅耻师焉
18. 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而耻学于⋅师 ②其皆出于⋅此乎 ③于⋅其身也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 ⑤不拘于⋅时 ⑥学于⋅余
A.全相同B.各不相同
C.只有①⑥相同D.只有②③⑤相同
19.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B.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C.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D.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20. 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务:从事
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蒙:遭受
C.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费:耗费
D.振长策而御宇内 振:举起
二、情景默写
默写。
(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4)《马嵬》一诗中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其中写出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两句是:“________ ,________”。
(5)《蜀道难》中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6)《蜀道难》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7)《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8)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9)《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10)《秋兴八首》(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在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因时局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②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湖北省黄冈市某校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2月月考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答案】
B
【考点】
其他文言实词
文言句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无边落木萧萧下”意思是“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故选B。
2.
【答案】
D
【考点】
其他文言实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D项,“四纪”为四十八年,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
故选D。
3.
【答案】
D
【考点】
古今异义
小说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核的重点是双音节古今异义,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
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组,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还有词义的转移词义范
围的变化等。D项
都是“不如”的意思。A项
古义: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今义:青年时代。B项
古义:迷惘,茫然。今义:形容失意的样子。C项
古义:指伤春之心。今义:指男女之间相互爱慕的情怀。故选D.
4.
【答案】
B
【考点】
修辞手法的辨析及运用
马嵬(其二)(李商隐)
锦瑟(李商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B项,这两句虽有史实,但这是本诗吟咏的内容,不是用典。
5.
【答案】
D
【考点】
通假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通假字的能力。
A.“涂”通“途”,道路;“莩”通“殍”,饿死的人。
B.“无”通”毋”,不要;
C.“直“通”只”,只是、不过。
故选D.
6.
【答案】
D
【考点】
词类活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鼓”,名词作动词,击鼓;
B.“树”,名词作动词,种植;
C.“衣”,名词作动词,穿;
D.“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故选D.
7.
【答案】
C
【考点】
其他文言实词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用法,学生应重视课本所学,加强识记和累积。
【解答】
A.或,有的。译文为: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
B.请,请让我。译文为: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
C.正确。
D.颁,通“斑”。译文为: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
8.
【答案】
C
【考点】
文言虚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
,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C项,
句意为: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以:按照。
ABD项,
以:用。
故选C。
9.
【答案】
A
【考点】
古今异义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博见”,古今意思一致,都指见得广,看得远。
○“博学”,古义,广泛的学习;今义,知识丰富,学问高。
③“江河”,古义,长江黄河;今义,泛指大河。
④“步”,古义,等同于今天的两步;今义,步子。
⑤“兴”,起,古今意思一致。
⑥“寄托”,古义,寄身,容身;今义,指托付或把情感、希望、理想等放在某人某事物上。
②③④⑥是古今异义词。
故选A。
10.
【答案】
B
【考点】
文言虚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而”,连词,表转折,却;
○“而”,连词,表修饰,形容“呼”的状态;
③“而”,连词,表转折,但是;
④“而”,连词,表修饰;
⑤“而”,连词,表转折,却;
⑥“而”,连词,表递进;
○“而”,连词,表并列;
③“而”,连词,表承接。
①③⑤表转折/②④表修饰/⑥表递进/○表并列/③表承接。
故选B。
11.
【答案】
A
【考点】
其他文言实词
师说(韩愈)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辨析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熟悉课本中的例子,同时还要掌握各词类活用的特点,举一反三
A项是名词作状语,其他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故选A。
12.
【答案】
D
【考点】
文言句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文言特殊句式。
例句为定语后置句。
A项,
宾语前置句,应为“吾与谁归”。
B项,
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水寒”。
C项,
主谓倒装句,应为“汝之不惠,甚矣”。
D项,
定语后置句,应为“千里之马”。
故选D.
13.
【答案】
C
【考点】
赏析句段
劝学(《荀子》)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解答本题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然后认真理语句的含义,把握语段的含义,根据语句的理解,选出正确的答案。
【解答】
A.都表明“广泛积累”;B、D两项的①谈的学习需要借助外物。排除ABD。
14.
【答案】
D
【考点】
其他文言实词
鸿门宴(司马迁)
小说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而绝江河“意思是“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绝”,渡过,横渡。
故选D.
15.
【答案】
D
【考点】
其他文言实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平时要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
,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D项,
“没有”错误,“无”,无论。
16.
【答案】
A
【考点】
现代诗歌阅读
师说(韩愈)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试题题干是“下列对加点词语表述正确的一组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现象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①“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做学问的人。②“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③“众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大多数人。④“小学”:古义:小的方面;今义:泛指低等教育场所。⑤“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⑥“从而”:古义:跟随并且;今义:连词,表目的或结果。综上,以上加点的词语古今含义全不相同,故选A。
17.
【答案】
B
【考点】
文言虚词
【解析】
题干是“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该题主要考的是文言实词一词多义
的现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其不同的意思。A项,
“传”:动词,流传;名词,指传记,解释六经的著作。B项,
“师”:都作名词,老师。C项,
“贻”:动词,赠送;动词,遗留,留下。D项,
“则”:连词,表顺承关系,就;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反而”“却”。故选B。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8.
【答案】
C
【考点】
文言虚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而耻学于师”中“于”是介词,向;
○“其皆出于此乎”中“于”是介词,从;
③“于其身也”中“于”是介词,对于;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中“于”是介词,比;
⑤“不拘于时”中“于”是介词,被;
⑥“学于余”中“于”是介词,向。
只有①⑥相同。
故选C.
19.
【答案】
D
【考点】
古今异义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B.“自若”,古义,像原来一样;今义,镇静自如,毫不拘束。
C.“迁徙”,古义,被征发;今义,迁移。
D.“成败”,古今都指成功失败,古今意思一致。
故选D.
20.
【答案】
B
【考点】
其他文言实词
古代文化常识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B项,
蒙:继承。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情景默写
【答案】
(1)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4)空闻虎旅传育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5)飞湍瀑流争喧愿,耐崖转石万壑雷
(6)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7)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8)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9)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0)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名句名篇的识记和默写的能力。
重点注意的字,如“巅”“生”“善”“析”“筹”“愿”“咏”“壑”“胁”“膺”“坐”“谀”等。
三、文言文阅读
【答案】
C
A
C
(4)①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②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考点】
宗法礼俗
其他古代文化常识
姓名称谓
内容概括与分析
文言翻译
文言断句
谏逐客书(李斯)
【解析】
【参考译文】
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当时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招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孝文皇帝即位不久,了解到河南郡的吴郡守治理政事、安抚百姓在全国最有成绩,过去又因与李斯是同乡而常向李斯学习,就把他征召到朝廷担任廷尉。吴廷尉便向皇帝推荐贾谊,说他很年轻,颇为通晓诸子百家的学说。于是,文帝便把贾谊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当时贾谊才二十岁出头,在朝臣中是最年轻的。每当皇帝诏令臣下商议政事,各位老先生往往无言答对,而贾谊却总是答得很完满,人人都感到贾谊所讲的,正是自己所要说的。于是,大家都认为自己的才能赶不上贾谊。文帝也很喜欢他,一年之内,就把他从博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汉兴到文帝经过二十多年,天下已经安定,朝野和睦,应当更定历法,改变所崇尚的颜色,订正法令制度,统一官名,大兴礼乐,便详细草拟了各项仪礼和办法,建议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重新确定官名,全部变更秦朝的法度。文帝刚刚即位,谦恭谨慎,一时还顾不上这些事。但一些律令的更定,以及在京城的诸侯回到封国,都是贾谊出的主意。因此,皇帝和大臣商议,打算把贾谊提拨到公卿大臣的位置。绛侯周勃、颖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等人都嫉妒贾谊,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因此,皇帝从此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建议,并派他去作了长沙王吴差的太傅。贾谊已经辞别朝廷前往任所,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长久,又因为是被贬谪而去的,心情抑郁(不愉快)。在渡湘江的时候,作了一首赋,来凭吊屈原。又过了一年多,贾谊被征召到京城晋见皇帝。正赶上文帝坐在宣室接受神的赐福。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便询问鬼神的本源。贾谊就详细说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一直谈到夜半,文帝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向贾谊面前移动。谈完之后,文帝说:“我好久不见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了他,今天看来还是不如他。”时间不长,就任贾谊为梁怀王刘揖的太傅。梁怀王是文帝喜爱的小儿子,好读书,所以文帝让贾谊做他的师傅。文帝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谏阻,认为这样做祸患就会由此产生。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文帝不听。几年以后,梁怀王骑马时,从马上跌下摔死了,没有后代。贾谊认为自己这个老师没有当好,很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就死去了。贾谊死时只有三十三岁。
【解答】
(1)“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是状语后置句,“于郡中”作“闻”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吴廷尉”是专有名词(“廷尉”官职名,“吴廷尉”意思为“姓吴的廷尉”),作“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召置门下”是一个事件,前后均应断开,排除B项。
故选C。
(2)A项,“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有误,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
(3)C项,“重新得到重用”原文没有提及,只是“征见”;“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顺序不当,应该是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然后才“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
(4)①“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诋毁,说人的坏话。“初学”:学识肤浅。“擅”:独揽。“纷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纷乱诸事”即“使诸事纷乱”,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②“数”:屡次,多次。“或”:有的。“连”:接连。“稍”:逐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昭通市某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选择题组,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天水市某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检测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选择题组,选择题,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某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选择+简答,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