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2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习题课件新人教版,共39页。
第二单元检测卷 一、读句子,结合拼音写词语。(16分)1.“扑腾”几声,一群ɡē zi( 鸽子 )张开了yǔ yì( 羽翼 ),línɡ kōnɡ( 凌空 )飞翔。2.有一头bèn zhuō(笨拙)的狗熊正和一只大猩猩对战,它们的sì zhī(四肢)充满了力量,争斗间háo bù(毫不)相让。突然狗熊nù hǒu(怒吼)一声,把大猩猩推倒在地,大猩猩zhēnɡ zhá(挣扎)一番后认输了。二、选择题。(8分)1.下列带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A.松脂(zhǐ) 隧道(sèi)B.宫廷(tín) 着陆(zhuó)C.功率(lǜ) 栖息(qī)D.宾客(bīng)膨胀(péng)········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A. B.C. D.3.下列词语全都是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含义的一组是( B )。A.桌面 游泳 B.粉丝 潜水C.吉利 浏览 D.台阶 宫廷4.《灰尘的旅行》这本书的作者是( A )。A.高士其 B.贾兰坡C.李四光 D.米·伊林三、按要求写句子。(4分)1.火箭划出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改为比喻句)示例:火箭宛若一条巨龙,划出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2.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用相同的说明方法写句子)示例:不少人都说象很大,其实还有比象更大的动物,那就是鲸。四、口语交际。(5分) 最近,你一定了解了不少新闻吧?把你听到或看到的新闻写下来,写明新闻的来源,并写出你对这则新闻的看法。示例:我最近在电视上看见报道“我国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的日常生活场景”的新闻。此次在轨驻留长达6个月,从这则新闻 中我看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我相信中国载人航天之路将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广。五、课内阅读。(10分)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就好像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一般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不仅肉眼根根本看不见,就是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也无能为力。这种纳米级的物质拥有许多新奇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人类的一门学问。1.语段的前半部分介绍的是纳米的大小,后半部分介绍的是纳米技术研究对象的范围,条理非常清晰。(4分)2.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突出了纳米 小 的特点。(2分)3.读完语段后,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并试着解决这个问题。(4分)提出问题:纳米技术能造福人类哪些方面?我的回答:用纳米材料制作纸,不仅轻薄,而且不易撕破。六、阅读理解。(22分)(一)地球上的氧气会用完吗(10分) 每天,地球上不论是人,还是其他动物,都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要呼出400升的二氧化碳。长此以往,氧气岂不是会被用光吗?这种想法真是杞人忧天! 瑞士的科学家谢尼伯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采集一些植物的绿叶,浸在水里,放到阳光下。很快地,叶子不断地吐出一个个小气泡,谢尼伯用一支试管收集了这些气体。这些气体是什么呢?当谢尼伯把一块点着火的木条扔进试管时,木条猛烈地燃烧,射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氧气,因为氧气能够帮助燃烧。接着,谢尼伯又往水里通入二氧化碳。他发现,通进去的二氧化碳越多,绿叶排出的氧气也就越多。 谢尼伯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阳光的作用下,植物靠着二氧化碳制造营养,而后排出氧气。”原来,地球上那浩瀚的林海、草原、庄稼隐藏着这样一个秘密:在阳光底下,植物的绿叶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从根部运来的水分、养料合变成淀粉、葡萄糖等,同时放出氧气,这叫作“光合作用”。 据计算,三棵大树每天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约等于一个成年人每天所吐出的二氧化碳。每年,全世界的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大约要吸收几百亿吨的二氧化碳,并产生相应体积的氧气。由此看来,地球上的氧气是永远也用不完的。1.有人担心地球上的氧气会被用光的原因是地球上的人和动物每天都在吸入氧气。。(2分)2.根据短文内容,分别将“氧气”“二氧化碳”填入正确的位置。(4分)(1)(氧气) (二氧化碳) 吸入 呼出人与动物(2)(二氧化碳) (氧气) 吸入 呼出植物3.什么是“光合作用”?用“ ”在文中画出来。(2分) 在阳光底下,植物的绿叶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从根部运来的水分、养料合变成淀粉、葡萄糖等,同时放出氧气,这叫作“光合作用”。4.谢尼伯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2分) 在阳光的作用下,植物靠着二氧化碳制造营养,而后排出氧气。(二)大自然的风(12分) 大自然真是千奇百怪,样样俱全。风就是其中的一种。 风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像一位神奇的隐士,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会儿,它像个乖巧的孩子;一会儿,又凶神恶煞(shà),疯狂地抽打着你的身躯(qū)。总之,它是变化无常的。 那么,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很简单。只要空气流动,就会产生风。 风对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代,劳动人民利用风的原理,给船加上风帆。于是,帆船就成了沟通各大洋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近代,又由于现代“经济危机”和 “能源危机”的反复冲击,帆船的地位又逐渐回升了。将来,新型的帆船会乘风破浪地出现在辽阔的海洋上。 我国人民很早就利用风车磨面。现代,美国的一个研究机构,做了一个大风车,用来发电,其发电量足够一个1500户人家的村镇使用。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利用风的原理,制造风洞,研究气流,一定会有新的进展。 不过,风也有它有害的一面。美国出现过的黑风暴,曾席卷大半个美国,给农业带来了巨大损失。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的飓(jù)风,都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害。 风是大自然的现象。它能给人类造福,也能给人类带来灾害。人是大自然的主人,他们有能力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相信不远的将来,风一定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幸福。 1.你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吗?用“ ”画出相关语句。(2分)只要空气流动,就会产生风。2.短文主要从 风的特点 、 风的形成 和风与人类的关系三个方面来介绍大自然的风;在讲风与人类的关系时,又是从 风的贡献 和 风的危害 两方面来写的。(4分)3.关于短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分)A.给船加上风帆后,帆船成为各大洋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B.人们利用风的原理,制造了风洞,在研究气流上已经取得了新的进展。C.随着科技的发展,帆船已经落伍了,没有研究的必要了。4.读完短文后,请提出问题,再尝试解答。(4分)七、习作。(35分) 视频通话、网上购物、扫码支付……我们现在身处在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美好时代,科技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我市开展了一个“奇思妙想”创新发明小活动,你最想发明什么呢?请各位未来的小小发明家,以《我的奇思妙想》为题,把你的奇思妙想展示一下吧!
第二单元检测卷 一、读句子,结合拼音写词语。(16分)1.“扑腾”几声,一群ɡē zi( 鸽子 )张开了yǔ yì( 羽翼 ),línɡ kōnɡ( 凌空 )飞翔。2.有一头bèn zhuō(笨拙)的狗熊正和一只大猩猩对战,它们的sì zhī(四肢)充满了力量,争斗间háo bù(毫不)相让。突然狗熊nù hǒu(怒吼)一声,把大猩猩推倒在地,大猩猩zhēnɡ zhá(挣扎)一番后认输了。二、选择题。(8分)1.下列带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A.松脂(zhǐ) 隧道(sèi)B.宫廷(tín) 着陆(zhuó)C.功率(lǜ) 栖息(qī)D.宾客(bīng)膨胀(péng)········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A. B.C. D.3.下列词语全都是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含义的一组是( B )。A.桌面 游泳 B.粉丝 潜水C.吉利 浏览 D.台阶 宫廷4.《灰尘的旅行》这本书的作者是( A )。A.高士其 B.贾兰坡C.李四光 D.米·伊林三、按要求写句子。(4分)1.火箭划出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改为比喻句)示例:火箭宛若一条巨龙,划出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2.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用相同的说明方法写句子)示例:不少人都说象很大,其实还有比象更大的动物,那就是鲸。四、口语交际。(5分) 最近,你一定了解了不少新闻吧?把你听到或看到的新闻写下来,写明新闻的来源,并写出你对这则新闻的看法。示例:我最近在电视上看见报道“我国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的日常生活场景”的新闻。此次在轨驻留长达6个月,从这则新闻 中我看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我相信中国载人航天之路将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广。五、课内阅读。(10分)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就好像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一般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不仅肉眼根根本看不见,就是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也无能为力。这种纳米级的物质拥有许多新奇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人类的一门学问。1.语段的前半部分介绍的是纳米的大小,后半部分介绍的是纳米技术研究对象的范围,条理非常清晰。(4分)2.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突出了纳米 小 的特点。(2分)3.读完语段后,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并试着解决这个问题。(4分)提出问题:纳米技术能造福人类哪些方面?我的回答:用纳米材料制作纸,不仅轻薄,而且不易撕破。六、阅读理解。(22分)(一)地球上的氧气会用完吗(10分) 每天,地球上不论是人,还是其他动物,都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要呼出400升的二氧化碳。长此以往,氧气岂不是会被用光吗?这种想法真是杞人忧天! 瑞士的科学家谢尼伯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采集一些植物的绿叶,浸在水里,放到阳光下。很快地,叶子不断地吐出一个个小气泡,谢尼伯用一支试管收集了这些气体。这些气体是什么呢?当谢尼伯把一块点着火的木条扔进试管时,木条猛烈地燃烧,射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氧气,因为氧气能够帮助燃烧。接着,谢尼伯又往水里通入二氧化碳。他发现,通进去的二氧化碳越多,绿叶排出的氧气也就越多。 谢尼伯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阳光的作用下,植物靠着二氧化碳制造营养,而后排出氧气。”原来,地球上那浩瀚的林海、草原、庄稼隐藏着这样一个秘密:在阳光底下,植物的绿叶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从根部运来的水分、养料合变成淀粉、葡萄糖等,同时放出氧气,这叫作“光合作用”。 据计算,三棵大树每天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约等于一个成年人每天所吐出的二氧化碳。每年,全世界的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大约要吸收几百亿吨的二氧化碳,并产生相应体积的氧气。由此看来,地球上的氧气是永远也用不完的。1.有人担心地球上的氧气会被用光的原因是地球上的人和动物每天都在吸入氧气。。(2分)2.根据短文内容,分别将“氧气”“二氧化碳”填入正确的位置。(4分)(1)(氧气) (二氧化碳) 吸入 呼出人与动物(2)(二氧化碳) (氧气) 吸入 呼出植物3.什么是“光合作用”?用“ ”在文中画出来。(2分) 在阳光底下,植物的绿叶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从根部运来的水分、养料合变成淀粉、葡萄糖等,同时放出氧气,这叫作“光合作用”。4.谢尼伯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2分) 在阳光的作用下,植物靠着二氧化碳制造营养,而后排出氧气。(二)大自然的风(12分) 大自然真是千奇百怪,样样俱全。风就是其中的一种。 风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像一位神奇的隐士,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会儿,它像个乖巧的孩子;一会儿,又凶神恶煞(shà),疯狂地抽打着你的身躯(qū)。总之,它是变化无常的。 那么,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很简单。只要空气流动,就会产生风。 风对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代,劳动人民利用风的原理,给船加上风帆。于是,帆船就成了沟通各大洋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近代,又由于现代“经济危机”和 “能源危机”的反复冲击,帆船的地位又逐渐回升了。将来,新型的帆船会乘风破浪地出现在辽阔的海洋上。 我国人民很早就利用风车磨面。现代,美国的一个研究机构,做了一个大风车,用来发电,其发电量足够一个1500户人家的村镇使用。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利用风的原理,制造风洞,研究气流,一定会有新的进展。 不过,风也有它有害的一面。美国出现过的黑风暴,曾席卷大半个美国,给农业带来了巨大损失。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的飓(jù)风,都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害。 风是大自然的现象。它能给人类造福,也能给人类带来灾害。人是大自然的主人,他们有能力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相信不远的将来,风一定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幸福。 1.你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吗?用“ ”画出相关语句。(2分)只要空气流动,就会产生风。2.短文主要从 风的特点 、 风的形成 和风与人类的关系三个方面来介绍大自然的风;在讲风与人类的关系时,又是从 风的贡献 和 风的危害 两方面来写的。(4分)3.关于短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分)A.给船加上风帆后,帆船成为各大洋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B.人们利用风的原理,制造了风洞,在研究气流上已经取得了新的进展。C.随着科技的发展,帆船已经落伍了,没有研究的必要了。4.读完短文后,请提出问题,再尝试解答。(4分)七、习作。(35分) 视频通话、网上购物、扫码支付……我们现在身处在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美好时代,科技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我市开展了一个“奇思妙想”创新发明小活动,你最想发明什么呢?请各位未来的小小发明家,以《我的奇思妙想》为题,把你的奇思妙想展示一下吧!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