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苏科版10.1 分式教学设计
展开分式
教学任务分析:《分式》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第一课时,通过实例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引入分式概念,体会分式模型作用;体验分式概念的产生过程,能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分式,求分式的值,并了解分式有无意义的现实情境。渗透出“建模”思想和“类比”思想。
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八年级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比较欠缺,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与整式的区别。
2.会求分式的值,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能用分式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分式时刻画现实世界中一类量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活动,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核心问题
列分式并且如何求解分式的值以及分式有无意义。
核心知识
分式的概念,求分式的值以及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数量关系刻画出数学模型,类比分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和类比思想。
核心能力
培养学生会思考学习知识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去体验探索过程中的乐趣,于成功的喜悦,从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分式的概念。难点是列分式,求分式的值以及分式有无意义等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法
在课堂教学利用启发式教学、鼓励,赏识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法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类比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与成功后的喜悦
教学环节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探索交流,特征识别;第三环节:提炼概念;第四环节:应用新知;第五环节:拓展新知;第六环节:归纳总结。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请你完成下列填空:
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则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为_____,面积为________.
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某县决定在一定期限内固沙造林2400hm2,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比原计划多30hm2,结果提前完成原计划的任务。
如果设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xhm2,那么原计划完成造林任务需要_____个月,实际完成造林任务用了________个月。
(3)2010年上海世博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参观者,某一时段内的统计结果显示,前a天日均参观人数为35万人,后b天日均参观人数为45万人,这(a+b)天日均参观人数为______________.
(4)春晖小学组织学生a人、老师b人参观博物馆,如果博物馆的门票成人价为5元/人、学生价为2元/人,那么他们买门票需付______元,平均每人______人。
学生独立完成4个练习题,明确感受了分式是刻画现实生活中一类量的模型,分式是代数的一部分。
通过对五个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丰富代数式的实际背景,让学生感受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他们的符号意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初步感受分式的模型作用,初步体会分式的意义。
二、探索交流,特征识别
通过观察、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提炼出分式的概念。
在对上面问题的解答中得到了代数式2a+2b,ab,,,,2a+5b,.
上述代数式中哪些是整式?除整式外的其他代数式,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他们与整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主探索,归纳分式特征时,教师注意帮助学生回忆整式的相关知识。
学生体验分式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概念产生的必要性;通过将分式与整式进行对比,概括出分式的共同特征,为建立分式概念做好铺垫。
三、提炼概念
1.师生达成共识,提炼出分式的概念。
一般地,用A,B表示两个整式,A÷B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如果字母B中含有字母,那么称为分式,其中A称为分式的分子,B称为分式的分母。
2.设疑:分式中,字母可以取任意实数吗?(类比分数)
明确分式概念,分式有意义条件,分母不为0.
自测1:下列各代数式中,判断它们是不是分式?并说明理由.
学生在提炼分式概念时,表述可能不规范,教师适当引导,若学生对于分母不为0的特征学生不易想到,设疑问题,并且引导类比分数学习。
学生提炼出分式概念,并归纳出分式的三个特征——(1)分子、分母都是整式;(2)分母含有字母;(3)分母不能为零.
四、应用新知
例1 (1)当a取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2)当a=1,2,-1时,分别求分式的值;
学生分小组完成,注意理解分式有意义及分式值为0.
让学生体会分式的意义,理解如果a的取值使得分母的值为0,则分式没有意义,反之有意义。给出例题,稍作引导,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讨论,这样有助于学生思维互动与合作精神的培养。
自测
2.
五、拓展新知
例2 甲乙两人驾车从一条公路的某处出发,同向而行.已知甲的速度为a km/h,乙的速度为b km/h,a>b.如果乙提前1h出发,那么甲追上乙需要多少时间?当a=50,b=40时,求甲追上乙所需的时间.
解:由题意可知,乙先行1h的路程是1×b=b(km),甲比乙每时多行(a-b)km,所以甲追上乙所需的时间为b÷(a-b)=
当a=50,b=40时,==4( h).
拓展思考:若在例2中取a=50,b=50,分式有意义吗?它表示的实际情境是什么?
现实生活中的一个追赶问题,由于本班的基础较弱,教师借助线段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图中的数量关系,可以运用方程的思想来解决,当a=50,b=50时,分式的分母为0,分式无意义;它所表示的实际含义是甲永远追不上乙.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分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一类量的模型,并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分式无意义的实际含义,加深对分式有无意义的理解。
六、归纳总结
(1)分式的概念;
(2)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
(3)分式的值为0;
(4)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数学中的“建模”思想和“类比”学习方法。
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第10章 分式10.1 分式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第10章 分式10.1 分式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10.1 分式教案: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下册10.1 分式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课堂小结,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下册10.1 分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下册10.1 分式教案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