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课件(共18张PPT)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98570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课件(共18张PPT)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98570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课件(共18张PPT)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98570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课件(共18张PPT)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985709/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课件(共18张PPT)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985709/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课件(共18张PPT)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985709/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课件(共18张PPT)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985709/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课件(共18张PPT)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985709/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教学演示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教学演示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活动目的,设计理念,活动目标,活动设计,活动过程,调查准备,调查实施,调查汇报,活动拓展,活动建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通过调查所处生活环境的变化,了解改革开放的显著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居住在城市还是乡村,我们的生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本节课,力图通过走访相关部门、单位或个人、设计调查问卷、分析调查结果、 撰写调查报告与交流调查成果,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显著成就。本次活动应坚持“选择专题——搜集资料——调查采访——总结展示成果——反复修改——得出结论”的基本思路,指导学生走进家庭、社区、图书馆,利用网络,去获取历史、感受历史,进一步了解国情,树立历史责任感。
通过专题调查,了解家人、民众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和认识,培养参与社会活动、关心社会发展的意识。
学会开展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够自行设计相关调查问卷,汇集调查统计结果,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写出调查报告。
在调查的基础上,应用学习过的历史知识,概括、分析、判断历史问题,提高学科基本能力,发展学科素养。
在调查活动中,培养待人接物、与人沟通的基本技巧,学会与人相处的礼仪、礼貌。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居住在城市还是乡村,我们的生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本节课根据自己所处环境的资源情况和个人学习目标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在以下两类话题中进行选择,并根据所选话题,展开专题调查活动。1.社会类:社会保障、教育发展、环境变迁、医疗改善、体育设施等。2.家庭类:家庭收人、住房改善、饮食变化、服饰演进、交通方式等。本次活动总体步骤为:选择话题——制定活动计划并走访相关部门、单位或个人——设计调查问卷——分析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交流调查成果。
①成立调查小组。调查活动要求全体同学参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按照自愿的原则组成若干调查小组,或者根据具体选择话题的不同内容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5人,选出小组长1名。②确定调查主题。以自己有切身体会、感受的问题为选题,结合具备的资源条件展开调查研究。如:我所居住地方的城市建设的发展、我家所在街巷的变化;道路交通的变迁、家人出行方式的变化;乡镇居民收人的提高、家庭收人的变化等问题。根据自身能力和资源条件,可以把问题做大或做小。也可以从细微处着眼,了解发生在自己家里或自己身上的变化并作出分析。如:餐桌上的变化、衣橱里的变化等。
③确定调查形式。调查形式一般有:人物访谈、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实地调查、统计分析等形式,具体采取哪种方式要结合调查内容进行确定。比如:过去发生的事物,主要采用查阅历史资料、阅读相关书籍、走访相关单位、访谈亲历人物、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当前发生的事物主要采用实地考察、搜集网络信息、相关人群座谈、搜集实物资料等形式进行。④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可以是个人,如家长、老师、邻居、游客、顾客等;也可以是某个职能部门或单位,如居委会、派出所、工厂、学校、档案馆等。被访问调查者一般应在30人以上。
⑤设计调查问卷。根据需要在老师指导下设计问卷并印制装订,一般应在30份以上。
⑥进行人员分工。根据任务需要对组员进行任务分工,明确每人承担的责任。⑦制订实施计划。组长领导组员根据任务需要和时间安排,讨论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调查活动计划。
按照调查实施计划和组内的分工,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调查研究任务。调查实施阶段可分以下环节逐步展开:①认真听取被调查者的介绍,获取有效信息,遇到疑难问题,要及时询问。②仔细观察相关的场景、实物,思考相关问题。③对所见所闻随时做好调查记录,搜集有关资料。问卷调查发放一定数量,并及时足量收回。④调查结束后,要对搜集的资料,包括文字材料、录音资料、照片等进行分析整理,然后写出调查报告。
在走访、考察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①根据调查计划,备好相机、纸笔等调查的辅助工具和物品。②调查问卷或调查问题提纲应事先交到调查对象手中,让受访者有所准备。③调查过程中要认真做记录。在征得受访者同意的前提下可以录音、录像、拍照。④提问要紧扣主题,按照计划落实每人承担的各项任务,既要严肃、严谨,又要注意活跃气氛。⑤在调查访问过程中,要尊重受访者,同学的行为举止要大方得体,谈话要彬彬有礼。
①个人整理调查记录,对访谈内容和调查问卷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②汇总各方面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小组内展开讨论,撰写调查报告,请相关老师作技术指导。③班级内召开调查成果汇报展示会。可以利用多媒体、墙报、板报、手抄报、故事会等形式进行调查成果交流汇报。尽量做成图文并茂的调查成果演示文稿(PPT)或与文稿相配的展报,直观地反映调查成果。
对自已生活中感受深刻的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思想和心灵有所触动,引发大家对问题的深人思考。在此基础上让我们展望今后10年、20年中国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规划自己的家乡或个人的未来,以“20年后我”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探讨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关系,为个人和家乡的未来许下美好的心愿,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1.调查活动涉及到的文字材料可以包含历史文献、考古发掘、历史遗存、口头传说、宣传画、印刷品等,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呈现历史的演变。2.调查活动涉及到的实物材料可以包含民居、学具、家具、农具、灯具、服装等生活用品,以实物的形式呈现历史的演变。3.调查活动涉及到的访谈人物可以是本地区的历史名人、社会知名人物、饱经沧桑的老人、自己的父辈。教师可指导学生以访谈内容、所发生的时间为主,编写人物小传或传奇故事。
4.“活动拓展”这一环节,要求我们以“20年后我……”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探讨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关系。同学们可围绕以下问题展开探讨:
本课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开放性。课堂已经不再限定于固定的时间、地点和固定的参与人。在这堂课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一个或者几个活动小组,而小组的活动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而开放性的参与和评价,最大限度地扩大了活动的范围。活动的成功,肯定了大家的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让每个同学在分享成功的同时,平添一份为班级争光的集体主义精神。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一等奖ppt课件,共20页。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备课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写一个字,家乡今日,前世今生,沉思仰望,八方来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教课课件ppt,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活动目的,我们在行动,成果展示,感知历史,学习环境,感悟历史,慧悟历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