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群落的演替 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98590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第3节 群落的演替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第3节 群落的演替教案,共3页。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在课标中,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指出需构建的次位概念是“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2.教学设计2.1教学目标(1)通过弃耕农田与裸岩演替的实例分析,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生命观念)(2)通过实例探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认同可持续发展观。(社会责任) 2.2.教学过程导入环节:呈现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退耕还林成果的对比图片,并对其成果进行简单介绍,提问:对此你能提出哪些你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呢?
提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退耕还林背后的科学规律是什么? 感知概念:子问题1:弃耕的农田上群落会有什么变化?呈现弃耕农田上演替的不同阶段的真实图片,学生提出猜想,对这些图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序。提问:真的是按照我们排序的顺序进行的吗?呈现一个弃耕农田的演替和植物种数的变化的真实数据。学生分析数据,证明或证伪自己的猜想。思考与分析: 1.由草本阶段演替为灌木阶段时,新出现的生物从何而来?2.草本植物被灌木取代了吗,为什么?3. 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草本植物和灌木吗?4.在不同阶段,动物也会有变化吗,为什么?有何证据?根据该案例,因此“群落演替”的含义。设计意图:突破学习难点——群落演替机理中的优势种取代。 子问题2:光裸的岩地上群落会有什么变化?介绍课本问题探讨中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后群落演替的案例,呈现演替不同阶段的示意图和真实图片。思考与分析: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是地衣呢?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3.地衣阶段之后能直接跳过苔藓阶段,发展为草本植物阶段吗?设计意图:突破学习难点——群落演替机理中的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建构概念:子问题3:裸岩上的演替与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有什么不同点与相同点?列表比较两者在起始条件、阶段、演替速度等方面的不同点以及演替方向的相同点。教师介绍两种演替的相关实例。教学意图:通过分析两者的本质区别来建构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概念,并将其同化到群落演替的概念中。子问题4: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什么影响?提问:吴起县退耕后演替成了森林,演替都会发展为森林吗?学生提出观点,教师呈现退耕还草的证据,证明学生的观点。教师补充演替的结果是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群落,群落最终发展的阶段与其气候条件密不可分。师生总结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指出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非常大。思考与分析:呈现课本P42的“资料2”,从演替方向、演替速度两个方面,分析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总结: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并举出课本中的三个例证。提问: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都是不良的吗?学生举出退耕还林的证据,教师呈现《退耕还林条例》的部分内容,说明退耕还林的重要意义。接下来呈现深圳大沙河生态长廊修复前后的对比图片,介绍群落演替的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同时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城市与祖国,认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点。最后,师生共同梳理总结本节课的概念图。 应用概念:呈现校园内的薇甘菊真实图片。指出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另一方面——外来物种入侵。课后作业:调查“薇甘菊”等校园内或周边生活环境中的外来入侵物种。从物种介绍、危害、防治措施等方面收集相关资料,撰写科普文章《警惕外来物种——“XXX”入侵》。下节课课堂展示并交流。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3节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环境,信息技术应用思路,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