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98591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98591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学设计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98591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概述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
2.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过程,阐明生态系统具有维持或恢复生态平衡的能力。
3.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4.通过设计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案,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过程,阐明生态系统具有维持或恢复生态平衡的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2.教学难点
(1)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2)设计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案。
三、教学过程
【导入】问题探讨:紫茎泽兰原分布于中美洲,传入我国后,先是在云南疯长蔓延,现已扩散至广西、贵州、四川等多个省份,对当地林木、牧草和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在《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名列榜首。
讨论:1.紫茎泽兰在原产地没有大肆繁殖,为什么在入侵地可以疯长蔓延?
提示:繁殖、适应能力很强,没有天敌等制约因素
2.我国曾引入紫茎泽兰专食性天敌——泽兰实蝇来防治紫茎泽兰。泽兰实蝇也是一种外来生物,对这种方法,你怎么看?
提示:泽兰实蝇可以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但是泽兰实蝇是一种外来物种,也有可能影响入侵地的生态系统,因此在释放泽兰实蝇之前,应做好相关研究,如泽兰实蝇的生物安全性研究,野外如何布点释放泽兰实蝇,定点释放的虫量应当为多少等等,即在确保利用泽兰实蝇的安全性后,再利用它进行防治。
【过渡】像紫茎泽兰这样的入侵种,由于它的繁殖、适应的能力很强,而且没有天敌等制约因素,因此一旦蔓延,就会严重干扰入侵地的生态系统,破坏生态平衡。
【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就是生态平衡。
2. 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征:
(1)结构平衡: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
(2)功能平衡: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
(3)收支平衡:如,在某生态系统中,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由此可见,生态平衡并不是指生态系统一成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过渡】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什么调节机制实现的呢?
3. 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 负反馈调节
实例1:说明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内部能够进行自我调节,以维持生态平衡。
实例2:说明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能够自我调节,以维持生态平衡。
负反馈调节
①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
②意义: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补充:正反馈调节
实例:有一个湖泊受到了严重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死亡而减少,鱼类死亡的尸体腐烂,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引起更多的鱼类死亡,活鱼就更少了。
结果: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强调的是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
②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_____的;
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急剧下降,生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
(3)类型: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
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3.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
旁栏思考:在个体水平稳态的维持上,有没有类似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情况?
提示:人体在遇到病原体入侵时,免疫系统会抵抗病原体的入侵,这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相似;人体也有恢复稳态的机制和趋势,在大病初愈时,有些功能需要恢复到正常水平,这与恢复力稳定性相似。
【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意义
(1)可以持续不断地满足人类生活所需;
(2)能够使人类生活与生产的环境保持稳定。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在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范围内,合理适度利用。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本章小结】
【练习与应用】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 ( )
(2)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强度不同。 ( )
2.封山育林能有效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因为( )
A.封山育林控制了物质循环
B.延长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C.增加了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数量
D.使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性增加
3.天然森林很少发生的松毛虫虫害,却经常发生在人工马尾松林中,合理的解释是 ( )
A.马尾松对松毛虫抵抗力差
B.人工林内松毛虫繁殖能力强
C.人工林成分单一,营养结构简单
D.当地气候适于松毛虫的生长和繁殖
答案:√ √ D C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步骤,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一 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涉及的生物学概念,教材解读,教材目标,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微课设计思路,教学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精品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教材的简要分析,学习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课时安排,教学法,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