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一 扇形统计图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一 扇形统计图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交流共享,巩固练习,课堂反思总结,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六下P2-3的例2、P4的练一练及练习一的第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比较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对各种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体会三种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教学重点:对比各种统计图,并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各种统计图的作用,体会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出示三幅统计图,从这三幅统计图中你一眼就能看出什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统计图的相关知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出示例2:为了了解六年级一班同学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小宇收集了这个班阅读课外书的有关数据,分别制成了下面三幅统计图。
2、综合分析,讨论交流。
共同讨论例2下面的3个问题:
(1)上面三幅图分别表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六年级一班同学阅读课外书的种类和所占的百分数。
折线统计图是表示六年级一班同学不同月份阅读课外书的数量及其变化情况。
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是六年级一班同学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的时间。
(2)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六年级一班同学比较喜欢哪一种课外书?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下半年各月阅读本数的变化情况?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阅读课外书时间的多少?
学生看图回答。
追问:怎样根据需要选择统计图?与同学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结果进行小结:
每一种统计图都有它本身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统计图:要想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选择扇形统计图。要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选择折线统计图。要想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练一练”。
(1)观察讨论。
提问:各统计图分别统计的是哪些方面的内容?
生:条形统计图是统计2012年李大伯家各项收入的情况,扇形统计图统计的是2012年李大伯家各项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之几,折线统计图统计的是2012年李大伯家每年收入的变化情况。
(2)讨论交流:从三种统计图中你可以了解到什么信息?
(3)回答“练一练”的问题。
(4)说一说,回答上面的问题时,你分别观察了哪幅统计图?
(注:回答“哪项收入最多,哪项收入最少”时,看一看条形统计图,也可以看扇形统计图。) 明确:统计图的选择不唯一,选择的关键是根据我们想了解的内容和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做出适当的选择,以达到清晰、直观描述数据的目的。
2、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4题。
(1)问:这两张统计表分别表示什么?这两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可以选择哪个统计图来表示?
分析:第一个统计表,反映的是1~6年级视力不良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从这个表中,我们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高,视力不良的比率也在增高。所以我们应该用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分析在教材上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分析:这个统计表主要统计的是学生左右眼视力情况的具体人数,所以应该选择用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师点评学生的完成情况,并适时提醒学生要保护视力。
四、课堂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知道怎样选择统计图吗?
五、板书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清楚地看出各部分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
条形统计图: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直观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六年级下册四 比例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置情境,自主探究,独立练习,总结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苏教版一 扇形统计图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收集,激发欲望,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回归生活,广泛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一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新,读懂扇形统计图,根据扇形统计图进行简单计算,全课小结,课后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