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燃料(一)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燃料(一),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1·甘肃金昌·九年级期末)现已探明我国南海海底深处有一种固体——“可燃冰”,其化学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化学式为CH4·8H2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燃冰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可燃冰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C.可燃冰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0:8
D.可燃冰分子中CH4和H2O的质量比为1:8
2.(2021·广西桂林·中考真题)自然界中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消耗空气中的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3.(2021·天津·中考真题)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绿色电池。它是把H2、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至被氧化,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
A.均是无毒无害的气体B.均可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
C.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 D.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
4.(2021·湖南郴州·中考真题)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石墨、金刚石的硬度不同,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活性炭多孔,可用于制糖工业脱色
C.碳有还原性,常用焦炭冶炼金属
D.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5.(2021·甘肃·模拟预测)2020年3月17日,甘肃新能源发电首次突破1100万千瓦。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氢能B.石油C.煤D.天然气
6.(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结束时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装置 III 中出现气泡,说明 I 中反应已开始
B.反应中,装置 I 内壁出现水雾是反应生成的
C.冷却后,装置 I 减少的固体质量等于生成气体的质量
D.装置 II 中可收集到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7.(2021·山东临沂·中考真题)202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强调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多开空调B.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C.少开车,多坐公交D.用洗衣服水冲厕所
8.(2021·辽宁沈阳·中考真题)能证明某无色无味气体是CO2的操作及现象是
A.AB.BC.CD.D
9.(2020·黑龙江·哈尔滨市萧红中学八年级期末)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甲烷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
B.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紫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浅绿色变为蓝色
C.电解水实验:两个电极表面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D.镁条燃烧:白色固体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10.(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已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将7.5克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完全反应后,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A.40克B.10克C.15克D.20克
二、填空题
11.(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从下列物质中选出其主要用途:①金刚石,②石墨,③C60,④焦炭。
(1)可用作切割大理石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
(2)可作润滑剂的是____。
(3)可作燃料和用于冶金工业的是____。
12.(2021·北京·九年级专题练习)煤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元素和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
(1)煤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到大气中会形成酸雨,使环境受到破坏。为了减少污染,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是______。
13.(2021·广西贵港·中考模拟)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反应是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在A点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______色。
(3)C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______。
14.(2021·广西河池·中考真题)化学与生产、生活、能源、环境、健康息息相关。
(1)将下列物质和对应的用途连线_______。
(2)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右图所示是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①处白磷燃烧、③处红磷不燃烧,原因是_____。根据②处白磷不燃烧的原理,写出一个灭火事实:______。
(3)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持续上升,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天然气 B.酒精 C.煤 D.石油
三、计算题
15.(2019·四川·中考模拟)随着经济发展,能源和环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煤、石油和_______通常成为化石燃料,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的目的是__________。
(2)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能源,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产生CO2、SO2、NO2、CO等气体和粉尘,其中在大气中的含量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的是________,能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__(只写出一种)。
(3)氢能是一种既高效又干净的新能源。根据化学方程式,试计算4g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16.(2019·甘肃·民勤县第六中学一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5g,把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根据实验数据计算:
(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
(2)求原 40 g 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要求书写计算过程))。
17.(2020·上海·九年级期中)某大理石样品(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后将绿叶蒸干,冷却后称量所得氯化钙固体,相关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不计损耗):
(1)氯化钙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g。
18.(2021·安徽·怀宁县凉亭初级中学一模)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常用作面点膨松剂。
(1)计算:1.26g粉末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理论上可生成CO2的质量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H2SO4=Na2SO4+2CO2↑+2H2O
(2)设计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足量稀硫酸的锥形瓶中加入1.26 g NaHCO3粉末,完全反应至不再产生气泡。测得反应前后质量如下表所示:
分析:实验测得CO2的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论上生成CO2的质量,原因可能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燃烧更旺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复燃
C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D
将气体通入蒸馏水中
有气泡逸出
物质 用途
稀有气体 作电极
石墨 用作建筑材料
大理石 制作霓虹灯
实验次数
1
2
3
4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3.0
1.00
0.75
0.75
反应前
反应后
加入 NaHCO3/g
锥形瓶+稀硫酸/g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g
1.26
124.59
125.36
参考答案:
1.D
2.C
3.B
4.D
5.A
6.C
7.A
8.C
9.C
10.D
11. (1)① (2)② (3)④
12.(1)混合物 将煤进行脱硫处理(合理即可)
13.(1)放热
(2)蓝
(3)Na+、H+
14.(1)
(2) 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用灯帽熄灭酒精灯(合理即可)
(3) 温室效应 B
15.(1)天然气;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2)CO2;SO2或NO2(3)36g
16.(1)86%;
(2)根据题意可知,10g稀盐酸与2.0g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设:原40g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x,根据由于均一性,1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为x。
x=14.6%
17.11.1
18.(1)0.66g
解:设理论上可生成CO2的质量为x,
答:理论上可生成CO2的质量为0.66g;
(2)小于;有部分二氧化碳溶解在反应后的溶液中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二轮复习题 课时18 燃烧、燃料、能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易错题专练07 燃料及其利用(含解析),共16页。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练习专题07 燃料和燃烧(考点专练)(教师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元宵佳节,很多地方有放孔明灯,盖沙灭火的原理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