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2地球的形成与演化-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课时同步练(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1.2地球的形成与演化-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课时同步练(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第1页
    1.2地球的形成与演化-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课时同步练(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第2页
    1.2地球的形成与演化-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课时同步练(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巩固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一、单选题    山东诸城是中生代地层较为发育的小型盆地,被古生物专家誉为世界恐龙化石宝库。下图是诸城发掘出土的角龙科恐龙化石。据研究,该类恐龙体型较大,多以植物的嫩枝叶和多汁的根、茎为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化石所在岩层(   A.下部岩层年龄新 B.多气孔构造C.层理结构不明显 D.属于沉积岩2.推测该角龙存在时期诸城的气候特征为(   A.温暖湿润 B.炎热干燥 C.寒冷干燥 D.低温湿润3.生命产生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   A.物理演化过程 B.地质演化过程C.生物演化过程 D.化学演化过程    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张掖市境内,其景观造型之奇特、色彩之艳丽,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丹霞地貌。景观区地层形成于侏罗纪和白垩纪。下图为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4.下列生物化石可能在张掖丹霞地层中被找到的是 (    A.哺乳动物 B.原始鱼类 C.裸子植物 D.古老两栖类5.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内彩色丘陵区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    A.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抬升风化侵蚀 B.水平挤压固结成岩风化侵蚀断裂抬升C.断裂抬升风化侵蚀水平挤压固结成岩 D.固结成岩风化侵蚀水平挤压断裂抬升6.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分别出现在(   A.前寒武纪末期和古生代末期 B.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C.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D.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三叶虫属于古海洋无脊椎动物,下图为古生物野外科考时,在地表下 2.5 米处的地层中发现的三叶虫化石标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三叶虫空前繁盛的时期属于(    A.冥古宙 B.侏罗纪 C.新生代 D.古生代8.三叶虫化石的发现,可以证明该地层发生过(    A.风沙侵蚀 B.火山爆发 C.泥沙沉积 D.洋流运动近年来,燕子石成为奇石市场的新成员。其实,燕子石并非是燕子的化石,而是三叶虫的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三叶虫生活的环境最可能是(    A.温暖海水里 B.寒冷海水里C.温带陆地上 D.热带陆地上10.下列事件与三叶虫生活的地质时期相同的是(    A.蓝藻大爆发 B.蕨类植物繁盛C.无脊椎动物繁盛 D.脊椎动物繁盛自然地理环境是经过长期的演化才形成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有关地理环境的正确说法有(  )A.地理环境是指自然环境B.农田、牧场不是地理环境C.自然地理要素是独立存在的D.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貌等地理因素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12.下列关于自然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的演化具有可逆性B.地貌的变化是导致自然环境演化的主要因素C.自然环境的演化是由复杂到简单D.现在的自然环境,是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化才形成的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3.关于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 B.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C.甲是古生代,乙是新生代 D.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14.乙的末期 (    A.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B.恐龙灭绝 C.出现被子植物 D.爬行动物盛行二、综合题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具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保存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 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1)考察名称:____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2)考察工具准备:_____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_代。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___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区应为_____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_____              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经历了_____环境向_____环境的演变。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_____(抬升、下降、水平)运动。16.读下面材料,分别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下面是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变迁关系示意图。1)结合材料探究:据示意图内容写出植物演化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说明表格中AB所示两次生物灭绝事件的内容。                                       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推测当时的环境特点。材料二 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有密切关系。一方面,生物进化在地理环境的演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地理环境的发展中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另一方面,环境的演化又促使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在中生代末期的地层内,铱元素含量异常,比相邻岩层平均值高出30倍左右,而铱是陨石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这说明可能曾有一颗富含铱的小行星撞击过地球。2)结合材料探究:以动物为例,说明不同的地质年代有不同的生物。推测小行星撞击地球是如何引起环境变化的。除小行星撞击地球外,你认为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还有哪些?   
     参考答案【答案】 1D 2A【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不能推知该岩层上下部的岩层年龄,A错;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沉积岩多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气孔构造是喷出岩的特点,D正确,BC错误。据此分析本题选D2.根据材料,该地该类恐龙体型较大,多以植物的嫩枝叶和多汁的根、茎为食。由此推之该角龙存在时期诸城森林茂密,且林木更新较快,据此进一步推知该角龙存在时期诸城的气候应该是温暖湿润,适宜林木生长更新,据此分析本题选A【点睛】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三大类: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喷出地表的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为侵入岩;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其基本特征是具有层理结构并常含有化石;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变质而成的。【答案】3D【解析】在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生命出现后出现了有机进化,才会有生物演化过程,据此选D【答案】 4C 5A【解析】【分析】4.材料信息表明,张掖丹霞景观区地层形成于侏罗纪和白垩纪。哺乳动物出现在第三纪,因此,张掖丹霞地层中不可能出现哺乳动物化石,排除A。原始鱼类出现在古生代泥盆纪,古生代末期原始鱼类基本灭绝,因此,张掖丹霞地层中不可能出现原始鱼类化石,排除B。裸子植物出现古生代后期,中生代至今裸子植物一直存在,因此张掖丹霞地层中可能出现裸子植物化石,选项C符合题意。古老两栖类出现在古生代后期,末期基本灭绝,因此,张掖丹霞地层中不可能出现古老两栖类化石,排除D5.图中显示,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内彩色丘陵区岩石层理构造明显,应为沉积岩,因此要形成这些岩层,首先要沉积和固结成岩,形成彩色岩层,然后地壳运动过程中水平挤压导致当地岩层弯曲变形、变位,形成向斜构造,并断裂上升至海拔较高处,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导致彩色岩层出露,形成彩色丘陵区,由此判断,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点睛】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答案】6B【解析】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分别出现在古生代末期(二叠纪大灭绝,超过96%的地球生物灭绝)和中生代末期(白垩纪大灭绝,又称为恐龙大灭绝),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地球一共经历过五次生物大灭绝,分别是奥陶纪大灭绝、泥盆纪大灭绝、二叠纪大灭绝、三叠纪大灭绝、白垩纪大灭绝。【答案】 7D  8C【解析】7.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如三叶虫等,灭绝了。可知三叶虫空前繁盛的时期属于古生代,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8.三叶虫属于古海洋无脊椎动物,在地表下 2.5 米处的地层中发现的三叶虫化石标本,表明该地层发生过泥沙沉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答案】9A 10C【解析】9.三叶虫生活在早古生代,当时海洋面积远大于现在,因此三叶虫生活的环境最可能是温暖的海洋。故A正确,BCD错误。10.三叶虫生活的地质时期为古生代早期,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早期地球上海洋面积远大于现在,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温暖的海水里出现了多种动物,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到了后期,海洋面积缩小,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的植物,但海洋仍是无脊椎动物的世界。故C正确。蓝藻大爆发应在前寒武纪的元古宙;蕨类植物繁盛的地质时代是古生代;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故ABD错误。【答案】 11D 12D【解析】1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A错误;农田、牧场属于人文地理环境,B错误;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有机整体,C错误;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貌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组成自然地理环境,D正确。故选D12.自然环境一旦遭破坏,很难恢复,自然环境的演化是不可逆的,A错误;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不一定是地貌,B错误;自然环境在演化的过程中,物种增多,环境变复杂,自然环境的演化是由复杂到简单,C错误;现在的自然环境,是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化才形成的,D正确。故选D【答案】 13B  14A【解析】13.读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甲时代对应的动物是恐龙,甲是中生代。乙对应的是两栖动物或无脊椎动物,乙是古生代,B对。ACD错。故选B14.乙时代为古生代,古生代末期蕨类植物明显衰退,出现裸子植物;恐龙灭绝的时代为中生代末期;被子植物出现在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为中生代,所以该题选A【点睛】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1)地球早期生物对环境演化的影响生物出现前:地球是一个无氧环境,地理环境以化学演化为主。生物出现后:向大气之中释放自由氧,特别是真核细胞生物出现后,加速了自由氧的积累,地球演变为有氧环境,地理环境以生物演化为主。总体说来:生物出现后,改变了大气成分结构,改善了生物生存环境。(2)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生物与地理环境之间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生物既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但又必须依赖、适应环境而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生物又是地理环境的创造者和改造者。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中生代末期,恐龙突然灭绝,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灭绝。【答案】15.生物化石    该区岩层等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纸(只要合理即可)    古生    海洋陆地气候    温暖湿润    植被茂密    海洋    陆地    拾升    【解析】【分析】解答该题应从地球演化、化石与地层的关系、古生物环境的特征及其成因等基础知识入手,通过理解所反映的相关古生物化石的内容,针对性地解答各小题。解决问题时要抓住以下几点:图中古生物新老关系为三叶虫(古生代)恐龙(中生代)、哺乳动物(新生代);古生物的生存环境一三叶 虫(海洋)恐龙(陆地);由海洋变陆地,则地壳发生过抬升运动。【详解】1)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故考察名称为生物化石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2)考察工具只要合理即可,主要有该区岩层等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纸。3图中古生物新老关系为三叶虫(古生代)恐龙(中生代)、哺乳动物(新生代),按地质年代,古生代是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年代。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海洋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区应为陆地环境,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为恐龙的生存提供了条件。              4)据以上分析可知,地理环境经历了海洋环境向陆地环境的演变。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由海洋变陆地,则地壳发生过抬升运动。【答案】16.(1海生 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A: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B发生了物种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包括我们所熟知的恐龙。气候温暖湿润,森林密布。2古生代后期是鱼类和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是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则是哺乳动物和人类时代。小行星撞击地球并发生爆炸,大量富含铱的尘埃颗粒弥漫天空,阻挡阳光射向地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无法进行。火山爆发说:该假说认为因为火山的爆发,二氧化碳大量喷出,造成地球急剧的温室效应,使得动植物死亡。而且,火山喷发使得盐素大量释出,臭氧层破裂,有害的紫外线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灭亡。还有气候变化说等。【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历史时期的古生物的进化规律和特征。【详解】1)依据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变迁关系示意图中生物进化栏目中最右侧一栏,就可以写出植物的演化规律。表格中AB所示两次生物灭绝事件的内容,根据地质历史时期环境变化特点可知古生代末期的生物灭绝事件是指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三叶虫、海蝎以及重要珊瑚类群全部消失。 陆栖的单弓类群动物和许多爬行类群也灭绝了。这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让位于新生物种类,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为恐龙类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而中生代末期的生物灭绝事件是指公元前6500万年白垩纪末期,发生地球史上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约75%-80%的物种灭绝。在五次大灭绝中,这次大灭绝事件最为著名,因长达一亿六千三百万年之久的恐龙时代在此终结, 海洋中的菊石类也一同消失。其最大贡献在于消灭了地球上处于霸主地位的恐龙及其同类,并为哺乳动物及人类的最后登场提供了契机;煤炭的形成是远古植物遗骸,埋在地层下,经过地壳隔绝空气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作用,产生的碳化化石矿物,据此即可推测出当时的环境特点应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即气候温暖湿润,森林密布。2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变迁关系示意图中左侧生物进化框中动物进化栏作答即可。可按以下思路作答:小行星撞击地球并发生爆炸-形成的尘埃颗粒漂浮于大气层中-阻挡太阳辐射射向地面-地面的气温降低-植物光合作用无法进行-物种灭绝。造成地球地质历史时期物种灭绝的原因很多,如气候的变化、火山爆发、大陆的漂移等,结合每种变化各自所能够引起的地球环境要素的变化进行相应的分析即可作答。

    相关试卷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同步测试题,文件包含12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练习-爱上地理课2020-2021学年高一同步课堂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12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练习-爱上地理课2020-2021学年高一同步课堂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精品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精品同步测试题,文件包含12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同步练习-备课优选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12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同步练习-备课优选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第二节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第二节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课后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