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0-学年高一地理课时同步练(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课堂检测,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四章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 一、单选题 北京市气象台2019年11月23日16时45分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预计24日北京地区将出现寒潮天气,最低气温将下降10℃左右,24日白天有4、5级偏北风,阵风7级,夜间最低气温降至-5℃左右,请注意防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寒潮主要发生在( )①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②深秋到初春 ③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④夏秋季节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影响我国的寒潮( )A.自东向西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B.主要发源蒙古、西伯利亚地区C.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D.对青藏高原地区产生剧烈影响 读中国地震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3.关于我国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多西少 B.西部灾情重于东部C.青藏和台湾是地震多发区 D.地震全部发生在板块交界处4.下列关于地震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经济的发展,地震损失一定下降B.人口密度越大,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越多C.经济越落后的地区,地震损失越大D.科技进步,抗震能力提高,死亡人数会减少5.我国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地区是 ( )①华北平原 ②青藏高原 ③海南 ④塔里木盆地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6.冬半年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是 ( )A.台风 B.寒潮 C.旱灾 D.暴雨 2019年11月26日阿尔巴尼亚西北部港口城市都拉斯附近发生6.4级地震,许多建筑物被夷为平地,地震造成46人遇难,超过700人受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及时监测此次地震受灾范围,最需要用到( )A.遥感技术 B.全球卫星导航C.地理信息系统 D.人工实际统计8.在该次地震中,下列逃生做法最危险的是( )A. B.C. D. 自救和互救包括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三个方面。自救和互救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和应急避难场所是灾前准备的重要手段。据此回答下列问题。9.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旱灾 B.泥石流 C.洪涝 D.寒潮10.在自然灾害中,逃生方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遭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山坡转移B.地震发生时,应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C.若洪水来袭,应尽量逃向地势高的地方D.地震发生后,应立即返回家中抢救财产11.北京市在太阳宫公园等处建设了大型应急避难场所。该应急避难场所( )A.专为市民躲避地震提供避难空间 B.应配备充足的水源和基本救生物资C.适合建在地形平坦开阔的远郊区县 D.平常可用作大型停车场使用 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气旋活动,下图为美国龙卷风多发区位置及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在美国龙卷风多发的季节,龙卷风多发地还常出现的天气系统有( )A.高压中心 B.准静止锋C.强风暴雪 D.持续干旱13.美国本上受冷暖空气活动影响强烈,且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气候不属于季风气候的原因是( )A.冷暖气团成因非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暖湿空气活动为全年普遍存在C.龙卷风活动频繁,破坏季风环流 D.三面环海,气候海洋性较强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P地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的进退 B.海陆位置不同C.台风影响先后 D.用水季节变化15.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A.人口稀少 B.经济落后 C.平原地形 D.高原和盆地 2020年6月1日5时2分(北京时间)日本本州岛某地(36.15°N,140.50°E)发生5.1级地震。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6.日本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位于板块的( )①生长边界 ②消亡边界③张裂地带 ④碰撞地带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7.按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分,与地震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滑坡 B.洪涝 C.蝗灾 D.海啸 2019年南京市茶叶生产受灾严重。经调查了解,成龄茶园丘陵向阳岗坡地受灾严重,幼龄茶园成片萎凋和枯死。下图为南京2019年1-10月逐月降水量分布和距平百分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今年南京茶园受灾严重,最可能遭受的自然灾害是 ( )A.寒潮 B.台风C.洪涝 D.旱灾19.茶园向阳坡地受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强度大 B.蒸发旺盛C.降温幅度大 D.土壤渍水读下列某地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20.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1.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二、综合题22.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读“世界各大洲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图”,分析回答问题。(1)我国东部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原因是什么?(2)欧洲西部与其他大洲相比,水旱灾害较少,其原因是什么?(3)寒潮能够长驱直入影响北美大部分地区,试简述其原因。(4)南美洲西部是地震多发区,该地区多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近年来,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沙漠化现象严重,试分析该灾害加剧的原因。 参考答案 【答案】 1.A 2.B【解析】1.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因此寒潮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此地纬度高,冬半年(深秋到初春)冰雪覆盖,太阳高度低,吸收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此纬度地带大陆宽广,大陆性强,降温快,气温低,容易产生强大的寒冷气流,导致寒潮的产生,①、②符合题意;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的夏秋季节,地表获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不易产生寒潮天气,③、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2.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源于北极地带、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以及蒙古国等地,大多沿三条路径侵入我国:第一路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中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第二路从西伯利亚中部和蒙古进入中国后,经河套地区和华中南下;第三路从西伯利亚东部或蒙古东部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因此影响我国的寒潮大多自西北向东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A错误、B正确、C错误;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寒潮气流很难越过青藏高原及边缘山地,因此寒潮对青藏高原地区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点睛】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源于北极地带、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以及蒙古国等地的冷高压。入侵中国的寒潮主要路径:(1)西路: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中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2)中路:从西伯利亚中部和蒙古进入中国后,经河套地区和华中南下;(3)东路:从西伯利亚东部或蒙古东部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4)东路加西路:东路冷空气从河套下游南下,西路冷空气从青海东南下,两股冷空气常在黄土高原东侧,黄河、长江之间汇合,汇合时造成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接着两股冷空气合并南下,出现大风和明显降温。【答案】 3.C 4.D【解析】3.读中国地震分布图得知,我国地震西多东少,灾情东重西轻,AB错;地震分布基本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青藏和台湾是地震多发区,C对。并不是所有地震都在板块交界处,选项中表述过于绝对,D错。故本题选择C。4.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防震、抗震设施趋于完善,抗震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使得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有所下降,B错、D对。同时由于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灾害经济损失显示出上升的趋势,经济越落后的地区,地震损失越小,AC错。故本题选择D。【点睛】本题考查我国地震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答案】5.B【解析】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海拔较高,受寒潮的影响比较小,海南岛地处热带地区,距离冬季风的源地比较远,受寒潮的影响比较小。华北平原和塔里木盆地受寒潮的影响比较大,青藏高原和海南受寒潮的影响比较小,可知②③正确,①④错误,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答案】6.B【解析】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寒潮。台风多发生夏秋季节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旱灾冬、夏季都有发生,暴雨多发生在夏半年,所以选B。【答案】7.A 8.B【解析】7.注意关键词“监测地震受灾范围”,监测面状事物且“范围”可以直接遥感获取,不需要通过分析计算,最需要用RS,A正确;全球卫星导航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定位与导航(突出于点状地理事物的定位与导航);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查询与分析;人工实际统计不能及时获取地震受灾范围。故选A。8.地震发生时,在家中应躲在坚固的家具下,或在卫生间等小开间处;在学校应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在室外应选择在空旷的地带,不要在高楼烟囱下;ACD均正确,不符合题意;地震发生时,应尽量远离电梯,B错,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地震发生时应注意的事项:①最可靠的自救方法:伏地、遮挡、手抓牢;②将门打开,确保出口;③不要慌张地向室外跑(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坠落易发生危险);④若身处户外要保护头部避开危险地带;⑤不可利用电梯逃生;⑥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⑦远离山边、水边等危险地等。【答案】9.C 10.D 11.B【解析】9.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都是发生水灾时要用上的物品,所以可判断该基地附近主要灾害为水灾。故C正确,A、B、D错误。10.A.遭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山坡转移,A正确;B.地震发生时,应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B正确;C.若洪水来袭,应尽量逃向地势高的地方,C正确;D.地震发生后,不可返回家中抢救财产,D 不正确。故选D。11.A.应急避难场所是人类躲避灾害而提供的避难空间,这里的灾害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A错误;B.应急避难场所应具备救灾帐篷、简易活动房屋、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措施、应急水电设施、应急厕所等基础设施配置,故应配备充足的水源和基本救生物资,B正确;C.应急避难场所可设在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学校运动场和室内公共的场、馆、交通便利的地区,而不是远郊区县,C错误;D.应急避难场所平常不可用作大型停车场,D错误。【答案】 12.B 13.A【解析】12.由材料可知,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气旋活动,因此,龙卷风多发地常出现的天气系统不会是高压中心,A错误。强风暴雪和持续干旱是天气现象,不属于天气系统,CD错误。读图可知,龙卷风多发地区有干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汇,而干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汇常常会形成准静止锋,B正确。故选B。13.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而影响美国的冷气团是来自北冰洋的极地冷气团,影响美国的暖气团是来自低纬度墨西哥湾和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冷暖气团顺着美国南北贯通的中部平原深入大陆内部相遇,其冷暖气团成因非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以,气候不属于季风气候,A正确。暖湿空气活动时间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龙卷风历时极短,不会破坏季风环流,C错误。美国本土以大陆性气候为主,海洋性并不强,D错误。故选A。【点睛】结合材料,准确从文字材料和地图中提取出有用的地理信息,再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答案】 14.A 15.C【解析】14.读图,P地主要指我国华北地区,Q地主要指我国江淮地区。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这与夏季风的进退有关。夏季风强的年份,东南季风迅速到达北方,北方地区夏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雨季长,降水量偏大,多形成涝灾。由于锋面雨带长期停留于北方,导致南方雨季短,降水偏少,形成旱灾。夏季风弱的年份,东南季风很难到达北方,锋面雨带长期滞留于南方,导致南方多雨北方干旱,A对。和两地的海陆位置、台风影响、用水季节无关,由此分析可知,故本题选择A。15.据图可以看出中西部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的地区出现的旱涝灾害较少,A、B项错误。平原地区地形平坦,雨季排水不畅,易出现涝灾;与山地地区相比较,大气运动不活跃难以形成有效降水,易出现旱灾,C正确。和平原地区相比,高原和盆地地区排水条件较好,不易出现涝灾,D错。故本题选择C。【答案】 16.D 17.A【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群岛附近,太平洋板块俯冲至欧亚板块之下,因此日本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地壳活动活跃,因此地震多发,由此可知,①、③不符合题意,②、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2.按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划分,自然灾害包括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滑坡属于地质灾害,洪涝属于气象灾害,蝗灾属于生物灾害,海啸属于海洋灾害,地震属于地质灾害,因此与地震属于同一类型的是滑坡,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点睛】自然灾害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自然灾害成因类型:地质地貌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台风、寒潮、旱涝等)、生物灾害、海洋灾害等。【答案】18.D 19.B【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结合材料可知降水距平值=今年的降水量-同期历史年平均降水量,而距平百分率则可以表示为 (今年的降水量-同期历史年均降水量)/ 同期历史年均降水量,根据公式推测,若距平百分率大于0代表降水量大于同期历史年均降水量,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反之则代表降水少于同期历史年均降水量,表示气候干旱,可能会引发干旱。通过阅读南京站2019年1-10月逐月降水量分布和距平百分率可知,当年大部分月份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小于0,说明当年降水少于同期历史年均降水量,推测茶园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缺乏降水,导致遭受严重的旱灾,D正确,C错误;而寒潮可能带来低温冻害,图中信息无法判断,台风会带来大量的降水,会形成洪涝灾害,据图分析,该地遭受的是干旱灾害,B错误。综上分析,本题选择D。19.结合上题分析,该地茶园遭受严重的旱灾,而阳坡由于受太阳照射的时间长,气温高,蒸发更加旺盛,导致植物缺水更加严重,因此其灾害更加严重,B正确。降水强度大、土壤渍水导致的是洪涝灾害,降温幅度更大导致的低温冻害,不属于该茶园遭受的灾害,因此ACD错误,故选B。【答案】 20.D 21.D【解析】20.本题考查泥石流发生条件。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所以该地地理特征为地形崎岖,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冬季滑坡泥石流发生次数少,说明冬季降水少,②不对;基岩广布不是滑坡、泥石流发生的必要条件之一,③不对。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21.防治泥石流和滑坡应该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分析。提高植被覆盖率以及修建护坡工程。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22.【答案】(1)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雨主要是受夏季风的影响,导致锋面雨带的推移而形成,季风环流不稳定,会引起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2)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均匀,不易引起水旱灾害。(3)与北美的地形有关,北美地形南北纵列分布,中部是平原,有利于北方冷空气长驱南下。(4)根据板块学说的原理,板块交界处板块活动频繁,该地区正好处于两大板块的交界处,因此地震频繁(5)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降水少,气候干燥;过度耕作和放牧、土壤表层缺乏植被的覆盖,造成土地沙漠化严重。【解析】(1)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雨主要是受夏季风的影响,导致锋面雨带的推移而形成,季风环流不稳定,会引起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2)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均匀,不易引起水旱灾害。(3)与北美的地形有关,北美地形南北纵列分布,中部是平原,有利于北方冷空气长驱南下。(4)根据板块学说的原理,板块交界处板块活动频繁,该地区正好处于两大板块的交界处,因此地震频繁(5)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降水少,气候干燥;过度耕作和放牧、土壤表层缺乏植被的覆盖,造成土地沙漠化严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同步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鲁教版 (2019)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课后作业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巩固练习,文件包含41自然灾害的成因练习-爱上地理课2020-2021学年高一同步课堂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41自然灾害的成因练习-爱上地理课2020-2021学年高一同步课堂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