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8下物理 12.2滑轮 教案第1页
    人教版8下物理 12.2滑轮 教案第2页
    人教版8下物理 12.2滑轮 教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12.2 滑轮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12.2 滑轮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探究了杠杆知识之后,对简单机械的引申扩展。本节课既是对杠杆原理的延伸,又是对后面学习“功的原理、机械效率”作准备,所以,本节课是简单机械的重要内容。这节课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有大量的学生探究活动,在实践中得到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本节课贴近生活,趣味性强,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杠杆的有关知识,初步掌握了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技能,有了独立的实验能力。但因本节课实验的成败直接影响着结论的得出,所以在教学中可能出现以下两个方面的障碍。
    1、由于实验误差导致的数据偏离,可能使学生无法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2、对滑轮组的特点认识不足,无法正确的应用到实践中去。
    【课程标准】
    2.2.6知道简单机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
    2.会安装滑轮组,并根据安装的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大小与重物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并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认识滑轮的过程中,体会对比的探究方法。关心生产、生活中滑轮的应用,有利用滑轮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学难点】
    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创设物理情景举例常见生活现象,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进而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这个过程就是创设物理情景。这里从日常生活实例出发给出物理现象,并体现出主要特征,展示滑轮的重要性,为引入“滑轮”创造条件。创设良好的物理情景引出“滑轮”课题的教学设计。上课时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设计。如:引入时,利用“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相关视频,发现滑轮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让学生观看并思考,从而提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精心设计学习方式,引导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利用所学滑轮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旗杆顶部的定滑轮、起重机上的动滑轮等。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录播教室、互助式电子白板系统
    资源准备:喀秋莎录屏软件、汇冠2.0软件完成的课件、铁架台、教学设计、钩码、滑轮、弹簧测力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二节 滑轮
    一、滑轮:
    定滑轮 动滑轮:
    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 特点: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但费距离, 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不改变力的方向。

    三、滑轮组:
    1.定义: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组合叫滑轮组。
    2.特点: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 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教学反思】
    《滑轮》教学反思
    滑轮是学习了二力平衡、功和规律、杠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功和功率学习的延续,是对简单机械学习的深化。它为机械效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此我谈谈对这节课的一些简单认识。
    一、成功之处
    1、将这节课的重点“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这一实验进行了分块化,使教学重点分块,从而减轻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和实验难度。
    首先单一的将使用滑轮是否省力提出来,而不是将三个特点都一次性抛给学生,为了让学生更确切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单靠教师在课堂演示,学生很难体会到这一作用。因此,安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读取数据,分析修正,让学生自己得出滑轮特点,在探究中拓展了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精神。这样可以使学生快速的进行实验。接着利用微课来突破使用滑轮来是否省距离,同学们通过仔细观看,不仅省时间而且能够起到一目了然的作用。最后通过画图来分析使用滑轮时是否改变力的方向。这样将滑轮的特点分成三块,突出重点,突破重点。
    2、关于滑轮组的组装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这里利用微课,很好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能够使学生快速的进行组装滑轮组。
    3、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难点要求,对于使用滑轮组能够省多少的力。使用白板中的遮挡板功能将定滑轮进行遮挡,而留出动滑轮,使学生学会通过数动滑轮上绳子的个数来知道所需拉力的大小。
    4、采用提问递进的方式,使本节课连贯性强。首先利用视频提出问题:什么是滑轮?使学生学习什么是滑轮。紧接着播放红旗河起重机上的滑轮提出问题:你能利用滑轮将物体提起来吗?学生进行组装,从不同的组装方式知道滑轮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紧接着提问:为什么不同的地方使用了不同的滑轮?使学生学习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然后根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分析并提问:如何能够实现既能省力又能改变里的方向的机械?以此引出滑轮组的学习。这样做使整个课堂的脉络清楚。
    不足之处主要以下两点:
    1、在课堂教学中语言不够精炼,出现了几次口误。导致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变慢。在课堂上由于时间的安排没有细化,感觉比较赶。在语言上没有突出重点,语速和语调方面做的不到位。
    2、对于滑轮组的选取和在生活中的应用没有进行加强训练,在学以致用方面做的不到位,使“使用滑轮组”这一难点没有进行很好的突破,使本节课质量下降。
    总之,通过这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活动和我自己所上的这节课本身使我认识到,教学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好。还需要在平时日常的上课中强化训练自己,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打下坚实的基础。并需要和同行进行交流、学习来打造真正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教学
    内容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资源(媒体)运用
    设计
    意图
    引入
    课题
    播放微课视频,提出问题
    带着问题仔细观看视频,并进行思考。
    视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知道“滑轮”的重要性。
    学习滑轮
    探究滑轮的特点
    滑轮
    出示滑轮,引导学生认识滑轮的结构,并定义滑轮。
    播放教科书中旗杆和起重机的视频,并引导学生:你能用滑轮提起钩码吗?
    分别选取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最快的两组,进行展示,并在黑板上画出定滑轮的图。
    给出定滑轮的定义:
    使用时,不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使用时,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提问:为什么红旗顶端用定滑轮而起重机上面用的是动滑轮?
    过渡:生活中不同的地方用了不同的滑轮,说明它们有不同的特点,你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吗?
    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实验猜想
    我们结合刚才的第一个视频和杠杆的相关知识,应该从那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探究使用滑轮是否省力?
    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力?
    2.实验仪器
    1.组装滑轮需要哪些仪器?
    2.测量力需要用什么实验仪器?
    3.设计实验表格
    我们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4.进行实验
    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
    通过白板师生共同分析为什么使用定滑轮还费力。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误差分析。
    探究使用滑轮是否省距离?
    教师微课演示
    使用定滑轮既不省力又不省距离,为什还要使用它呢?
    请结合升国旗来思考。
    结合白板进行分析。
    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是否改变力的方向?
    学生仔细观察
    滑轮:边缘有凹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观看视频,思考并
    进行组装。
    学生观看,并模仿画出动滑轮。
    引导学生回答:
    国旗上升时,旗杆顶端的滑轮不随物体一起移动。
    货物上升时,电动机下面的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
    学生思考
    学生根据杠杆知识猜想:
    使用他们是否省力?
    使用他们是否省距离?
    学生组装滑轮进行实验探究
    绳子、滑轮、铁架台、钩码、弹簧测力计
    直提F1
    滑轮F2
    定滑轮
    动滑轮
    学生小组实验(4人一小组)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还费力。
    使用动滑轮省力
    学生观察并总结
    使用定滑轮不省距离。
    使用动滑轮费距离
    学生进行思考: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分别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不该变力的方向.
    滑轮
    播放视频
    组装滑轮。
    绳子、滑轮、铁架台、钩码、弹簧测力计
    微课视频
    白板
    以实物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
    学会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装。
    根据使用的不同对滑轮进行分类,使学生知道滑轮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学生进行实验猜想,从而引出问题。
    锻炼学生动脑动手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所需实验仪器。
    引导学生分析测量的量。
    锻炼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思考,并总结使用滑轮是否省力。
    将知识点细化,以此来化解重点。
    引出滑轮其中的最后一个特点。
    滑轮组的学习
    滑轮组的学习
    滑轮组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能否得到这样一种机械,它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特点)呢?
    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
    请同学们观看微课,并根据微课内容组装滑轮组。
    提问:
    结合滑轮的所学知识,谈一谈,这两种绕线方法有什么不同?(从滑轮组的特点出发)。
    遮住定滑轮,留出动滑轮,数定滑轮上的绳子

    左边的滑轮组提起重物需要F=1/2G总 =1/2(G物+G轮) 。
    右边的滑轮组提起重物需要F=1/3G总 =1/3(G物+G轮)
    关于滑轮组如何改变力的方向,学生自己进行分析。
    学生聆听,思考并回答:滑轮组
    学生认真观看微课,并进行进行组装滑轮组。
    学生思考和操作后回答
    可以从定滑轮开始绕线,也可以从动滑轮开始绕线。
    一种方法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另一种不能。
    拉力的大小不同。
    学生聆听并进行思考
    学生实验进行验证。
    微视频和滑轮组
    白板遮挡板功能
    滑轮组
    滑轮组的学习。
    利用微课的灵活性来突破本节课“滑轮组的组装”这一难点。
    通过实验思考和总结滑轮组的工作特点和规律。
    学习滑轮组的特点和作用,并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组。
    学生实验,验证结论。
    学以
    致用
    汽车重2×104 N,陷入泥中,受到的阻力为3×103 N。用如图所示装置,则至少要用多大的力才能将汽车拉出?
    学生小组交流后解答。
    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物理知识的愿望。
    培养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课堂
    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机械的知识,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进一步总结出各种滑轮组的力与距离的特点。并进行简单的应用。
    学生自己进行总结。
    课件、板书
    梳理压强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反馈
    练习
    1.如图表示三种不同的滑轮组,用它们提起重为G的相同重物,在A端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__________,F2=_________,F3=_________,不计滑轮本身的重和摩擦。
    2. 利用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可以怎样绕绳子呢?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和分析
    小组交流,思考并回答问题。
    多媒体展示,课堂学习的知识。
    利用白板的书写功能。
    教学目标达标检测,及时反馈与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相关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 滑轮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 滑轮教学设计,共4页。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 滑轮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 滑轮教案,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 滑轮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2 滑轮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