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浙美版五年级下册14 椅子的构成教案及反思
展开一、教学目标
1.感受生活中构成画面的美感,简单了解构成知识。
2.通过观察、赏析、合作探究等方式,体会构成的独特魅力,并尝试写生。
3.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构成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带给人们很强的视觉美感,建筑、广场等,静静的带给我们视觉愉悦,但仅仅停留在觉得很美,美在哪里却又说不出,因此编写这一课,让学生知道美再有意识地发现美、感受美。
格林伯格说:“几乎所有真正有原创性的绘画中,正是内在于构成的、重建的表面的平面性,产生了艺术的力量。”王怀庆的作品具有“被控制与冷却的激情”。这些大师的作品也带给我们思想上的新的认识。
本课因为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还处于萌芽阶段,因此本科教学更多强调构成规律与视觉感,引导学生远看、近看甚至到作品内部看,从不同角度感受构成带给我们的视觉感。
2.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学特色
本课建议采用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大胆尝试,摆一摆、赏一赏、画一画,若能从立体写生引导学生用平面化的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画面就更好。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构成的美感,用椅子这一主题进行构成设计。
教学难点:用写生的方法表现出椅子的构成美感。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物品,请大家猜猜它是什么?(教室方凳的凳面,钢架)
若用美术语言,你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二)新授课
1.实物太师椅与王怀庆《椅子与椅子》油画作品对比
老师今天带来一把尊贵的椅子,太师椅,它是明式家具的代表作品,请静静观察它,并告诉我们它美在哪里?
有一个油画作品,画里的主人公就是这把太师椅,比较实物太师椅与《椅子与椅子》里的椅子,分析有何相同有何不同。
通过学生分析,总结出构成的要素:点、线、面。线条、块面、色彩的穿插、组合、重叠、变化带给人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
2.揭提
教师板书课题,揭示本课学习任务——用椅子进行构成并写生。
3.探究学习
(1)生活中我们只注重椅子的功能“为坐而设计”,而没有注意它组合后产生的构成美感,引导学生发现椅子的美,整体造型有线有面,当椅子与椅子经过一定的排列、叠放、组合后又会产生新的线与面的构成关系,形成椅子独特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尝试用老师准备的四张椅子搭一搭,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搭?它有什么好看的构成画面?
(三)攻克难点,深入观察
(1)全班搭椅子
全班分为两组,用自己的椅子在中间的场地上用4分钟时间搭建一个有意思的构成画面。音乐响起开始,停止结束。引导学生从画面的疏密、线的组织关系、画面分割的块面、画面节奏感为出发点。
(2)展开观察
请各组选派代表分别介绍自己小组的椅子构成作品,作品题目,说说你的直观感受:它带给你怎样的构成美感。
(3)写生实践
出示作品写生步骤,尝试将椅子进行的构成组合进行写生。
提示学生:独特的构成画面在于你的发现,需要你仔细观察,用心去发现,可凑近观察,也可低头俯视,也可抬头仰视,甚至可以钻进缝隙来观察,寻找你们认为最美的构成画面,并用马克笔画在速写纸上。
(四)作品评价、赏析
同学间作品分享,说一说你或同伴作品构成画面好在哪里?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开放式教学,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涨,为了选择自己独特的视角,也是想出各种办法,在写生环节进行的比较顺利,得益于前面进行了一个写生系列训练《弯弯的小路》、《光与影》、《植物写生》、《运动鞋写生》、《自行车写生》,学生的作品已经能关注大的画面效果,又能兼顾细节的刻画。更可喜的是王怀庆作品的深入探讨,对孩子们的思想意识形成一定的影响,学生作品不仅仅关注了写生,有相当部分学生关注点、线、面的组合合、穿插、重复、变化,同时也注意色彩色块的运用,作品相当精彩。后附几张学生作品。
浙美版五年级下册14 椅子的构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浙美版五年级下册14 椅子的构成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走进生活,发现构成,自主尝试,体验构成,学习大师,提升构成,作品创作,展现构成,作业展评,评价欣赏,装置构成,拓展升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美版三年级下册14 小陀螺,转呀转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浙美版三年级下册14 小陀螺,转呀转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一、谜语导入,二、欣赏了解,三、深入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美版14 椅子的构成教案: 这是一份浙美版14 椅子的构成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