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地理区域和界线第二节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粤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地理区域和界线第二节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堂小结网ZXXK],当堂检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秦岭-淮河一线和贺兰山这两条重要地理分界线的相关知识。学习本节知识,要求能够掌握秦岭-淮河一线和贺兰山这两条重要地理分界线的位置和地理意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及地理概况;
2.掌握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了解贺兰山的位置和地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地图,培养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运用地理区域的相关知识,分析分界线两边的地理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区域的划分,让学生了解重要分界线两侧不同地区的特点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分类总结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显著差异。
【教学难点】
1.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显著差异。
2.贺兰山东西两侧地理特征的显著差异。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晏子使楚》的故事。故事中有这么一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意思是说橘子树生长在淮南是橘树,生长在淮北则是枳树,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却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简单小结。
(二)讲授新课
教师:我国有许多重要的区域界线,如大兴安岭—阴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等等;接下来,我们学习秦岭—淮河一线。结合课本,指出秦岭—淮河分界线的位置,说出秦岭—淮河一线的走向?经过了哪些省份?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阅读课本内容在图5.6 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看看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哪一条等温线重合。
学生:看图讨论回答。
教师:读图5.7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哪一条年等降水线重合?
学生:看图讨论回答。
教师:读图5.8、5.9,秦岭—淮河线两侧温度带有何差别?秦岭—淮河线两侧干湿状况有何差别?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
教师:(过渡)大家思考一下,既然秦岭—淮河两侧降水量、温度带、干湿状况明显不同,那么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植被类型、农业生产方面又有什么差别呢?请同学们结合植被类型分布图和图5.10中国小麦、水稻、甜菜和甘蔗分布图,比较秦岭—淮河南北两侧农业生产的差异。并完成相应表格内容。
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教师:展示部分小组答案并进行简单讲解。
(过渡:在讲完了秦岭—淮河线的相关知识后,接下来讲贺兰山的相关知识。)教师:读图找出贺兰山的位置,贺兰山大致与哪一条等降水量线重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贺兰山是我国哪些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简要讲解。思考:贺兰山对宁夏平原发展成为“塞上江南”起着怎样的重要作用?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点评。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使宁夏平原气候温暖适宜,加上地势平坦,宁夏平原发展成为“塞上江南”。
四、课堂小结网ZXXK]
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对重要地理分界线的认识:秦岭—淮河分界线和贺兰山分界线。
五、当堂检测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
重要意义
南北差异
贺兰山
重要意义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
河流封冻状况
温度带
年降水量
干湿区
植被类型
耕地类型
耕作制度
主要糖料作物
主要粮食作物
主食
住宅特点
主要运输方式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第一节 地理区域教案及反思,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第七章 认识区域第一节 东北地区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粤教版第八章 珠江三角洲第三节 香港、澳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