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示范课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走近作者,导学回顾,翻译文章,深入探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托物言志,安贫乐道高洁傲岸,陋室铭,设喻引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在中国诸多文化遗迹中,有一处居所,它没有精巧的设计,也没有豪华的气派,那是一所仅容的下一床、一桌、一椅的简陋的房子。却因为室主人的一篇铭文而被传诵千载,这就是刘禹锡的“陋室”。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1.诵读文章,疏通文意。 2.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3.体会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及“陋巷之乐”的传统美德。
刘禹锡(772—840),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字梦得,号“庐山人”,世称“刘宾客”,诗豪。 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因政治革新运动失败,长期被贬在外。他的文章,说理精辟,词锋犀利,有《刘梦得文集》。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 /德馨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名:出名,有名。龙:古代传说中能兴云作雨的一种神奇的动物。灵:灵验。斯:这。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灵验了。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上:长上。鸿儒:博学的人。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金经:指佛经。
译:苔痕长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我)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览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案牍:指官府文书。形:身体、躯体。劳形:使身体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庐:草屋子云:指扬雄,西汉文学家。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见于《论语·子罕》篇。
译: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文章的主旨句是:2.文章开篇不写陋室而写山水,为什么这样写? 3.作者是如何表现陋室不陋的?4.以陋室比古圣贤的居室的句子?这样写用意何在?5.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有何作用?
1.文章的主旨句是:2.文章开篇不写陋室而写山水,为什么这样写?
这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写“有仙之山”与“有龙之水”来引出“陋室”,同时用“山”“水”比喻“陋室”,用“仙”“龙”比喻“品德高尚的室主”,从而点明短文主旨。
比兴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后文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3.作者是如何表现陋室不陋的?环境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4.以陋室比古圣贤的居室的句子?这样写用意何在?5.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有何作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采用类比的手法,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贤的志趣和抱负,暗示陋室不陋。
点睛之笔,与“惟吾德馨”相照应。引用孔子的话有力表现了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以反问作结,紧扣题目,有力地突出中心。
主旨概括
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课文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陋室铭,何陋之有,押ing韵,陋室不陋,托物言志,概括主题,学后感悟,爱莲说,周敦颐,濯清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陋室铭课文配套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陋室铭,作者简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交往之人,这是运用比兴手法,托物言志,主旨概括,看图背书,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陋室铭课文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章,第二章,古今异义,第三章,第四章,找出文中的对偶句,刘禹锡识词名句欣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