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2章 证明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展开《第12章 小结与思考》教学设计
教学 目标 |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定义、命题、定理、逆命题、互逆命题等概念,知道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会用举反例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的证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合作学习及相互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 |
重点 难点 | 重点:知道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能加以应用 难点:会用已学过的定理和推论进行简单的证明 | |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 教学时,利用多种媒体展示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对本章的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再结合具体题目深化对命题的认识。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的证明强化逻辑推理能力,扩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学生在经历归纳回顾、合作交流、巩固应用的过程后,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教学过程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一、复习回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将与大家一起来复习第十二章的内容。课前已经让大家对本章的知识进行整理,制作了知识框架,让我们来看一看大家制作的成果。请对照自己制作的知识框架进行补充和完善。 师:看来同学们的课前准备还是非常充分的,接下来,让我们结合具体的题目来回顾本章的几个重要知识点。首先,我们在刚才已经明确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那么请你来看看下面这几个句子,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如果是,请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画线段AB=5cm. (2)今天天气好吗?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相等的角是直角. 师:既然命题可以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也就是说命题的组成包含哪几个部分?条件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师:我们还知道,命题有两种,一种是真命题,一种是假命题。真命题是指条件成立,结论也成立的命题,而假命题是指条件成立,但结论不成立的命题。你知道如何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吗?请你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如果是假命题,请尝试举出反例: (1)若则. (2)钝角大于它的补角. (3)两个锐角的和是钝角. (4)如果两个数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也是正数. 师:在刚刚同学们举出的一些反例中,我们注意到,举反例有着特殊的要求,它是一个符合命题的条件,但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的例子。我们在研究命题时,还有这样一组特殊的命题,如果把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就组成了这个命题的逆命题,所以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请你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说出其逆命题: (1)如果两个角的补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2)对顶角相等. (3)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二、合作交流 师:以上是我们复习的第一个知识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第二个知识点:证明,我们主要复习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的有关证明。 例1:如图1,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填写下列空格: ∵EC∥FD (已知) ∴∠F=∠ ( ) 又∵∠F=∠E (已知) ∴ ∠ = ∠E ( ) ∴ AE ∥BF ( ) 师:在我们证明这道题目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一对互逆命题,大家一起来说一下。两直线平行,是图形(两条直线)特殊的“位置关系”,内错角相等是角的“数量关系”,所以我们经常会利用平行线来构造角的数量关系。下面请你们讨论交流下面一道题目,并在你的学案上写好证明过程: 1.如图2,已知AD是∠BAC的平分线,GE∥AD, GE交AB于点F,交CA延长线于点G, (1)求证:∠AFG=∠G.
师:观察图形,∠AFG与∠G没有直接联系,能否通过题目中已知的一些条件进行转化?角平分线与平行线又能给我们提供哪些信息? (2)若将上例中结论“∠AFG=∠G” 与条件“AD是∠BAC的平分线”互换,你得到的新命题是什么?是否成立? (3)若将上例中结论“∠AFG=∠G” 与条件“GE∥AD”互换,得到什么新命题?还成立吗? 师:我们在解决第三小问时,运用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借助三角形求角度时,一般是把所求的角看成是某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如果图上出现外角时,则要考虑用外角性质;.三角形的外角一般在已知条件下并不出现,我们称三角形外角为图上隐含条件,所以在审题时要确认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还要认真审阅图形的隐含条件。 三、当堂检测 师:请独立完成《当堂检测》部分,巩固所学。 1.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 ). (A)同位角相等 (B)延长线段AD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如果x>1,那么x+1>5 2.已知下列命题: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②互补的两个角一定是一个锐角,另一个为钝角;③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④所有的命题都有逆命题.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3.写出命题“等边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的逆命题: ;它是 命题(填“真”或“假”). 4.举反例说明下列命题是假命题: ①:如果a>b,那么ac>bc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ABC中,若∠A>∠B>∠C,则∠B+∠C<9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1,已知AB∥CD∥EF,∠ABC=50°,∠CEF=150°,则∠BCE的值为( ). (A)50° (B)30° (C)20° (D)60°
图1 图2 6.请把下列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已知:如图2,DE∥BC,BE平分∠ABC.求证:∠1=∠3. 证明:因为BE平分∠ABC(已知), 所以∠1=______( ). 又因为DE∥BC(已知), 所以∠2=_____( ). 所以∠1=∠3( ). 7.如图:已知CE平分∠BCD,DE平分∠ADC,∠DEC=90°. 求证:AD∥CB.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请你谈一谈,我们在解决证明题需要注意什么呢?一是读题,在读题的过程中要将已知条件在图中做适当的标志;二是分析,要从已知条件出发向结论探索,也要从结论出发向已知条件探索,还可以从已知条件和结论两个方向靠近;三是解题过程的每一步都要有理有据;四是做完题目后要有反思的好习惯,尝试变换条件和结论,多角度、多方面看待问题。
|
展示制作的知识框架,进行必要的分析,共同完成本章知识框架的构建,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对语句做出判断,对照命题的定义,进行改写,明确命题的结构特征
全班共同回答:命题一般可看作由题设(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命题都可以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举反例
先判断命题的真假,再举出反例
回忆互逆命题构成,注意逆命题与原命题之间的区别,明确一对互逆命题的真假不一定相同
先说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再说出逆命题,强化互逆命题的结构特征
审题、独立思考,个别学生起立回答,完成填空,并说明理由
齐答: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审题、独立思考,完成证明过程,并说明理由
全班同学合作交流,即先分组完成余下两个问题,然后交流、类比条件和结论的异同,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
仔细观察,积极回答。对角进行转化,进而求出角度,说明理由
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解决问题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回顾证明过程,归纳解决证明题的一般步骤和注意点
尝试对知识方法进行归纳、提炼、总结,形成理性的认识, 内化数学的方法和经验
| |
【课堂教学反思】
| ||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第5章 二次函数5.1 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第5章 二次函数5.1 二次函数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目标,重点,典型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1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1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七年级下册第8章 幂的运算综合与测试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下册第8章 幂的运算综合与测试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回顾,课堂练习,课终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