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1.1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08/1299242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八下1.1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08/1299242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八下1.1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08/1299242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美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课 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教学设计
展开1. 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本课属于“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和分析美术作品,提升审美水平。
已学知识:对“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比较熟悉,已具备一定的欣赏作品的方法和表达方法。
本课知识:梳理总结出如何感悟美术作品中情感抒发与理念表达的方法,并学会运用这种方法去赏析其他美术作品。
后续学习:鼓励学生多欣赏、多观察、多体会美术作品,养成使用美术语言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和习惯。
学情分析:
知识经验: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积累,但不够系统全面。
生活经验:接触美术作品的机会和形式比较多,能够结合生活经验对美术作品中的意蕴进行简单的分析,但不够具体和深入。
策略经验:对美术作品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但不善于使用美术语言和专业知识去分析。
差异性分析:由于知识面、理解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学生对作品欣赏评述的能力会有所不同。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在激流中前进》,梳理总结出感悟美术作品中情感抒发与理念表达的方法。
(二)通过欣赏分析《星月夜》,学会运用感悟美术作品中情感抒发与理念表达的方法。
(三)通过小组合作深化新知识逐步培养使用美术语言分析作品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通过欣赏《杨柳浴禽图》这样一些具体的作品,感受中国画笔墨、线条、布局等特有的艺术魅力。通过赏画,使学生对中国画中的布局、提款有了一定的认识,唯有在认知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创造。
(五)通过创设领悟艺术作品的氛围和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情感。初步提升审美水平。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来表达内在深层次意蕴,学会感悟美术作品中情感抒发与理念表达的方法。
难点:以点带面。用本节课所学得方法进行美术作品的赏析、评述,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对比法、自主学习法
六、课前准备:
教具:课件、音频等图文资料
学具:课本、相关图文资料
七、教学过程:
板书:
物质材料
表现手段 艺术作品
情感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导阶段
幻灯片展示《在激流中前进》,播放《船工号子》
请同学们谈谈欣赏这件作品的初步感受。
教师引导:
我们应该怎样欣赏美术名作?优秀的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所塑造的视觉艺术形象中,大都有着一些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表达。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在激流中前进》船工们齐心协力搏击与黄河浊浪之中的惊险场景。从而知道了在生活的激流中,也只有稳掌舵、紧划桨,奋勇前进才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来刻画黄河船工在劳动中所表现的惊人力量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诱出本课学习内容《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
学生从对作品的初步感受上谈起,再从表现内容、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内涵等方面进行初步分析。
通过作品导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二、发展阶段
1.问题设计:我们如何欣赏美术作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结合《在激流中前进》师生共同梳理总结出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特定的艺术语言,塑造了什么视觉形象,想要表达什么样的理念,使得作品具有什么样的深情感。
即:
补救措施:
教师引导着学生说。
2.问题设计:理念是什么?
理念就是指导人们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究。
3. 按照梳理总结出的方法布置学生欣赏梵高的《星月夜》。
介绍《星月夜》的创作背景及梵高的艺术特点,帮助学生更好的感悟《星月夜》的情感抒发和理念表达。
教师引导:
介绍梵高的生平背景、性格特点、艺术特色、艺术生涯,再次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传达的情感和理念。
3.问题设计:《在激流中前进》和《星月夜》的相同点?不同点?
以此引出下一个问题:那么不同的物质材料,能不能表现相同的意蕴?
幻灯片展示《狼牙山五壮士》和《雨花台革命烈士群
学生思考回答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物质材料
↓
艺术语言
↓
视觉形象
↓
深层意蕴(情感、理念)
结合课本介绍理解什么理念。
结合课本自主学习后,互相讨论交流。
认真倾听,用心体会细致观察并回答。
梵高是19世纪后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星与夜》是他晚期的代表作,这是一幅充分体现梵高艺术特色的作品,奔放的类似火焰般的笔触表现梵高强烈的主观情感,这种情感主要来自他独特的艺术道路和他把艺术看做是表现个人主观情感的重要手段,而不是简单的模仿现实的艺术理念。与老师一起总结
学生总结:同物质材料所表现的作品,但是它们所传达的信息和深层意蕴是不同的
学生得出:两节作品虽是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都歌颂了革命烈士勇敢无畏、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和英勇气概。都采用了仰视的角度表现出了烈士高大的英雄形象,以及对他们敬仰。
不同的物质材料可以塑造出相近的意蕴。
通过欣赏《在激流中前进》,梳理总结出感悟美术作品中情感抒发与理念表达的方法
通过欣赏分析《星月夜》,学会运用感悟美术作品中情感抒发与理念表达的方法。
预设:学生的分析可能不够透彻。
通过对比的方法来理解美术作品的意蕴
三、拓展阶段
幻灯展示
《击鼓说唱俑》
《年年有余》
《洪荒风雪》
《亲吻婴儿》
《马赛曲》
《面包》
布置学生分小组认领作品,小组内结合作品创作背景,合作学习,交流谈论并展示。
教师根据各小组展示,组织学生小组之间互评,教师点评补充。
教师引导: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
教师引导着学生说,也可借此机会拓展一点与作品相关的常识。
教师总结: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青藏公路行程中的切身感受。当时他和同伴们在大戈壁滩艰难跋涉 一个星期都不见人烟,突然,远处传来驼铃声, 使他们精神为之一振。一队地质队员迎面而来, 这意外惊喜令人永生难忘,从而创作了《洪荒风雪》。)
教师总结:立体派的特点,艺术特色(画家用独特的手法打破了传统的以固定视点观察和表现对象的绘画方法,开创了在平面上同时呈现物象的各个视角的形态。)
教师引导总结:
画面中指的关注的细节:如长枪头上的雄鹰、愤怒长嘶的马头、军人胸前的狮爪、盾牌上的狮形立体图案,都与人物融为一体,增加了雕塑的感染力,渲染了气氛,
2.问题设置:什么是艺术流派?
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变化,艺术已经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的艺术流派,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开放的、包容的,不同的艺术流派在表达各自艺术理念的方式上也有很大差异,并带来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
小组内结合作品创作背景,合作学习,交流谈论并展示
学生分析:《击鼓说唱俑》从这一陶塑人物的整体造型来看,作者显然不是简单地模仿生活中的说唱艺人,而是着重表现说唱艺人的一种特殊神气,他得意忘形,神情激动,表情夸张,竟不自觉地手舞足蹈起来,让观者看了之后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此作品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学生分析:《年年有余》此画采用传统年画“连年有余”的题材,但在四周加上十二生肖的形象,表现含意就转变成为了“年年有余”。“鱼”和“余”字是谐音,表示丰盛、富足的意思,反映了人们希望年年丰收、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望与憧憬。
学生分析:《面包》此作品的艺术处理,蕴含着无尽的情感与意味。简练的线条把母子三人的形象紧紧连在一起,画家只用了寥寥数笔,就把这战争带给人们的苦难表现的淋漓尽致。
学生分析:《洪荒风雪》漫天的风雪映衬出队员们为祖国探寻宝藏而不惧艰苦与风险的坚定意志和英勇豪迈气概。作者以仰视的角度突出表现了几个地质队员骑着高大的骆驼行进在风雪弥漫的荒原上的情景,作品中人物乐观、豪迈,充满强烈的生活气息。
学生分析:
《亲吻婴儿》
表现母爱,画面中的手都用翅膀代替,母亲眼底的颜色也说明,为了孩子操心,熬夜劳累。
总结:
立体派的特点:分解组合
学生分析;
《马赛曲》志愿军在女神的指引下不畏艰险和死亡奔赴前线。马赛曲的构图独具匠心,吕德巧妙地运用了联想和呼应的手法,人物互相半掩着,这样就把所有的人物都编入了一个复杂的构图中,人物的动作强烈,而且姿态各异,但是结构明确严谨。
学生补充:
由于人物的彼此交错遮掩,整个队伍仿佛活动起来,有如一股势不可挡的人流,从平面的墙上向观众涌来,使人有种向上升腾的感觉。既烘托了千军万马之势,又保持了稳定和完整统一。这座雕塑被法国视为民族的象征与骄傲。
艺术流派:指中外艺术在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等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的艺术派别。
理解现代新兴艺术形式更丰富了美术语言和艺术风格
结合课本介绍理解什么艺术流派。
通过小组合作,深化新知,逐步培养使用美术语言分析作品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预设:
学生有可能说不到位,或是分析不到
通过创设领悟艺术作品的氛围和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情感,初步提升审美水平。
四、课堂延伸
认真观看,初步了解,拓展知识面。
波普艺术(Pp Art),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关连的艺术运动。波普艺术试图推翻抽象表现艺术并转向符号,商标等具象的大众文化主题。
大地艺术(Earth Art)又称“地景艺术”、它是指艺术家以大自然作为创造媒体,把艺术与大自然有机的结合创造出的一种富有艺术整体性情景的视觉化艺术形式。
装置艺术,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简单地讲,装置艺术,就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
五、小结
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欣赏有代表性的作品初步感知了艺术作品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想要更好的读懂美术作品,同学们还需在课余时间多欣赏好的美术作品,多用心去观察、去发现、去感受美术作品。
根据分组讨论学习的结论,课后写一篇美术作品评论短语。
鼓励学生扩大自己的美术欣赏领域和视野,不局限于课本和课堂,要关心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各种美术表现形式和视觉传达形象。
初中美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课 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a href="/ms/tb_c10693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1课 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教案及反思</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目标设置依据,学习目标,评价任务,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课 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a href="/ms/tb_c10693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1课 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新课讲授,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美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第1课 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第1课 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教学设计,共2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